- 2024-04-30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浅谈如何在课外阅读中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论文之浅谈如何在课外阅读中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湖南省东安县舜德学校 何艳军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有效途径,是学生实现终身学习的需要,是学生形成听、说、读、写、书等各项语文素养的需要。本文就现在学生阅读的现状,如何进行有效课外阅读并在课外阅读中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让阅读促进学生个性作文为主要内容,进行阐述。 【关 键 词】 课外阅读 核心素养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有效途径,是学生实现终身学习的需要,是学生形成听、说、读、写、书等各项语文素养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阅读量达成145万字”。《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提出了建议,如童话、寓言、故事、科普、诗歌、散文等,鼓励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倡导将课堂阅读教学延伸到课内外,充分体现了现行语文教学对课外阅读的重视。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教师不但要积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而且要让学生获得综合性质的语文阅读能力,实现自主选择、自主阅读、自主了解、自主吸收, 更加切实有效地获得阅读感受,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涵义 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培育语文核心素养就是学生人格雏形的培养,听、说、读、写、书能力的养成,培养阅读素养,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积淀文化提高审美。提升阅读素养,激活孩子阅读的兴趣,教给孩子们阅读的方法,养成终生阅读的习惯,这是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是教育的核心。它关乎到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和一个人的成长史。“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阅读者得语文。”我们不仅要教给孩子们读懂一篇篇文章,一定要培养起孩子终身阅读,还要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自主阅读,是学生内生力的觉醒。在阅读中,积淀文化,提高审美能力,提升个人的品味和气质。 二、当前语文课外阅读现状 综观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形势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阅读兴趣比较单一:休闲性阅读(主要是漫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这些大多图文夸张搞怪,迎合了学生轻松散慢的心态。与文学经典著作相比,多了一些庸俗,少了很多先人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少了许多描述人性的光芒; (2)阅读习惯和阅读量大相径庭:家长的兴趣指向及言传身教影响着孩子们的习惯养成;家长受过较高等教育的家庭,他们的孩子通常会比受教育较低家庭的孩子有更好的阅读习惯、更长久的阅读时间、更大的阅读量,更高的阅读能力; (3)课外阅读时间的比重减少:在电视、电影、电游、网络等多种活动方式的包围之下,加上家长们“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孩子们平时参与兴趣班的时间更长,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孩子们有了更多活动选择,在这些活动方式的冲击下,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时间被无聊的电视节目占据着,学生喜欢轻松、直观、易懂的电视节目,或漫画书籍,变得不愿独立思考,依赖其他人; (4)阅读消费较少:经调查,小学生的诸多消费中,玩具、衣食、兴趣培训以及用于娱乐的消费远远高于购买书刊的费用,有的学生一年都没有读完一本课外书籍; (5)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正在退化:学生没有养成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能力的退化不仅会使人的思维迟钝,智力功能萎缩,导致学生品德弱化,人文精神失落,更会危及民族基础素质,造成民族文化的退化。 三、激发兴趣,自主悦读 新基础教育倡导者朱永新教授说:“读书不但可以提升个人精神生命的质量,而且对于民族和国家具有特殊意义,因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世界上那些生命力强大的民族,几乎都是热爱阅读的民族,善于阅读的民族。”那么如何让学生做到自主阅读,大量悦读,在课外阅读中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呢? 家校携手,共创读书环境 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营造全员阅读的氛围,我在班级建立了图书角,开展“献两本,读百本书”活动,选出专人管理,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充分利用图书借阅平台,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的兴趣。同时鼓励学生从学校图书室、阅览室 、“悦读吧” 借阅,保障学生的小学阶段要完成的145万字的课外阅读需求。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随时翻阅,每天早读和每周星期一的大阅读课为阅读时间。 其次建立家庭图书架。利用家长会的机会,组织学生在家长会上作读书交流展示,让家长感受课外阅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邀请爱好阅读的学生家长介绍自己如何引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和经验,讲述孩子在阅读中成长的故事,用身边实实在在的人和事,打动广大家长,让他们自觉地为孩子创造阅读环境。如:让孩子拥有自己独立的房间、自己的小书架等,父母带头读书、读报,做孩子阅读的榜样,主动与孩子讨论书中的问题,从而带动广大家长督促和参与孩子的课外阅读。 (二)推荐书目,拓展阅读范围 1.依据年段推荐书目。学段不同,年龄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也不同,其阅读的倾向,阅读的兴趣也有所不同。因此,我根据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差异性向学生推荐读物。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我就推荐看图文并茂、情节动人、浅显易懂、篇幅短小的童话、寓言故事;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我就推荐一些儿童文学、科普读物、奇闻趣事;等到了高年级随着学生阅读速度加快、阅读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就开始推荐中长篇文章、人物传记、青少版的名著了。并列出详细书目让孩子从中选择阅读。 2.依托教材推荐书目。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从教材出发,抓住教材与课外读物间存在的联结点,向外辐射。记得学完课文《争吵》后,我根据课后资料向学生推荐《爱的教育》一书。学生被文章中一个个亲切自然的故事所吸引,阅读积极性高涨,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同学也被书中有趣的情节吸引,纷纷购买借阅。教材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学完《触摸春天》后,向学生推荐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还有学完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灰雀》《小摄影师》等四篇课文后,引导学生读《名人传》或其他名人的故事等等。 3.榜样带动。同一个班的学生之间也具有较大的差异,有的已经读完上百本,有的却只读寥寥几本。女生喜欢故事性的书籍,而男生喜欢科幻、体育等内容一些书籍。针对这些情况,我有意地将全班同学根据兴趣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人数可不固定,不定期地让一个小组发言推荐所读书籍。让读书多的学生经常交流介绍读书的收获,老师再极力表扬鼓励,以此带动。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还促进了学生读书心得的相互交流,促进了后进生的阅读兴趣。 (三)多种方法,调动阅读兴趣 1.以“讲”诱发兴趣。我经常有意识地向学生讲述课外阅读的意义、作用,用生动、有说服力的例子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给学生描述中外仁人志士读书的故事等,通过教师的讲述、介绍使学生了解课外阅读的魅力所在,激起他们强烈的读书欲望,激发阅读兴趣。 2.使用推荐技巧,调动学生阅读兴趣。悬念调动法,故事梗概法,讲故事、利用影视作品营造阅读氛围也是一个很投机的办法。如在电视台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时候,就引导学生进行同步阅读。 (四)教会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必须教会孩子阅读,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因此,教给学生正确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年级的不同方法则侧重点不同。以低年级为例我着重从几方面加以指导。 (1)指导学生有序读文。① 按顺序看懂文章。每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要弄明白怎样从头说到尾,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在让孩子读书时,我教会孩子用一些符号在书上圈圈画画,如:碰到不懂的地方打上问好,对于一些好词,用小圆圈圈出来,一些好的句子就用波浪线、直线画出来等,以便他们在阅读的时候留下思考的痕迹。还鼓励孩子把在课外阅读中弄懂的新词语抄下来:低年级时每天两个词语,一个佳句,随着年级的升高扩展到词语、句子或段落,但不强求,量力而行,以免给孩子造成压力,厌倦读书。②分步阅读,边读边想边记。遇到一篇文章先通读全文,掌握主要内容,然后分步阅读,边看边想原文说了什么人和事,懂得了什么道理,最后做以标注。 ③图文并重。在课堂教学中,从题目入手,让学生审清题目,根据题目说出在学习本课前想知道什么。低年级课外读物大都是图文结合,可坚持引导学生从看图到读文。如指导他们看封面和书名,讲讲书中可能写些什么事。图画能帮助儿童理解文字意思。因此,要求学生当众讲出主要内容。这样把听、说、写紧密结合起来,融合为一体。 (2)加强课内和课外的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抓住课文,实行精讲多读,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自觉性。随着阅读教材的进度,我们坚持“一篇带多篇,课内得法,课外受益,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学生在课内学到的语文知识和读书方法,教师要引导他们在课外阅读的实践中得到运用。学习《回声》一文,就让学生读《十万个为什么》中相关的声波文章,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此的课外阅读,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增加了他们的知识量,同时加深了他们对课内知识的理解,效果颇佳。 (四)开展各种活动,巩固阅读兴趣。为了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机会,我定期组织了汇报展示活动。开展了读书专题活动,如好书推荐、同读一本书、故事会、读书交流会、读书手抄报、读书演讲等。对优胜者予以表彰和奖励。展示学生优秀的读书笔记,互相评比,互相学习,使学生养成认真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并定期开展“读书知识竞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充分享受进步、收获喜悦。 四、读写结合,提高读书效益 首先,重视积累过程。“不动笔墨不读书”,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益,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并自己给一个名字,坚持要求学生摘录所阅读文章的好词、好句、好段,写读书笔记,或写阅读感受。通过几年的训练,学生的词汇量增加了,写作素材丰富了,作文水平也提高了。 其次,重视仿写训练。主要是指导学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者真实的感受,借鉴别人的某些写法,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后,我要求学生模仿课文的描写顺序,按春夏秋冬,从不同角度向我们描述东安人民公园或美丽的苍子岭景色。在学生读懂原文,体会到文章主要内容,弄清文章所表达的中心后,指导学生学习文章中语言的运用以及表达方法的突出特点,找出自己生活中与范文相类似的情景进行仿写,写出自己身边的美景,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目的。 第三,经常进行续写训练。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说得好“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小学生作文,虽不是艺术创作,但同样需要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当学生看到让自己心动的文章故事后,可反复阅读,然后在原文的基础上,合理想像,大胆练习,生生交流,教师有时作必要的指点。通过长期的训练,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不仅想象得到了充分发挥,其个性、创造力同样得到了充分得发展。 第四,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日记训练已经是众所周知的有效的训练途径。特别是日记中的个人的秘密,心底的话语,无不是学生个性的极好凸现。教师不仅要求学生写日记,更主要的是给学生以不断地、经常地、持之以恒地指导,帮助、鼓励和鞭策,促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扬,习惯得以巩固。 此外,写读书心理、连环图画故事、以及说明文、议论文、通讯报道、专题小论文等也是很好的训练途径。 有了阅读时语言的积累,再通过多样化、多渠道、多类型的训练,不仅满足了学生表达的欲望,同时在表达中使自己的个性得意发挥。每一篇亲手撰写的文章,都是其个性独特感受、体验的结晶,这其中包含着作者的独创,也充分展示了个性化习作训练所带来的作文教学的创新成果。 第五,重视检查写作效果 心理学告诉我们:“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我认为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则更能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积极写作的动力。基于这种认识,我的做法是:首先在班级中展开读书比赛,定期在课外阅读登记栏上公布每个学生的阅读篇目、笔记篇数、摘抄的条目数。第二,抽取一些读书笔记,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览。第三,经常组织读书经验介绍。第四,召开读书心得交流会。第五,注意发现优秀习作,积极组织向校内外刊物投稿。通过多种形式的检查,让学生互相学习,看到别人的优点,看到自己的不足,学生就会不甘落后,就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从而使爱读书的氛围更浓,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过。“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 让孩子与好书打交道,大量阅读课外书籍,与书中人物对话,与写书大师对话,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并在,课外阅读中培育语文听、说、读写、书等核心素养,惠及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使孩子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王贺玲文:《作文教学中个性化的思考》刊载于《小学语文教学》 3、孔祥明文:《倡导个性,小学作文教学的必由之路》刊载于《青年教师导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