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4-02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纪念建党99周年心得6篇
纪念建党99周年心得6篇 【篇一】 今天,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的日子,而我也已经加入中国共产党近9年时光,这9年里,学习工作始终都未离开一个“农”字,也未离开过党的关怀,在“农味”相伴中,不断体悟着“党味”,于“农”中与“党”相融,个人也在不断成长。 初见,农业学校的党员“战士”激起强烈入党愿望。 2010年9月,作为新生,我来到了第一志愿填报的四川农业大学。初入学校,新生都得了解学校的建校史,放弃国外丰厚待遇回国专注于水稻研究的杨开渠先生、一生为农的周开达院士、立志于振兴中国养殖业的杨凤教授,还有学校里不断推出农业方面新成果的专家教授们,他们终其一生都奋斗在农业第一线,专注于研究水稻、玉米、小麦、养殖等民生产业,只为让中国人民充实“菜篮子”,过上“好日子”。看到他们,我坚定了入党意愿,于大一军训过后便递交了一份入党申请书,并在大二时期经组织推荐和考察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既学“农”,使命便是强“农”、兴“农”、助“农”,入党后,我继续扎实学好专业知识,在大二暑期社会实践中还前往家乡不远一处苗族乡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支教支农活动,为农村孩子开阔视野,为当地群众带 去了所学之种养技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锤炼服务农业农村农民之本领;同时,还积极竞选党支部委员和团干部,成为了党支部组织委员和小班团支部书记,在这当中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既服务好同学,又在组织开展各项党团活动中感悟不一样的“党味”。 再见,农村群众的“致富路”成为了毕业后的第一选择。 2014年6月,大学毕业,学“农”之人,要到农村地区最需要我的地方去,是毕业之际最多的想法。那时,多种选择摆在眼前,成都市定向招聘的大学生村官成为了最终的去处,在县团委的带领下,来到了成都最西边的一处山区乡镇,开启了新的征程。初到之时,四周环绕的大山,蝉叫虫鸣的夜晚,还有入户走访时群众的热情,让我充满了为当地群众干点实事的激情。那时,随着村支部书记和村干部们走遍了村上的山山水水,村上群众以种植药材为主,我便在工作之余学习中药材的管理和种植技术,以便在群众中间能说上几句实在话;群众来访时,村两委与群众打交道的方式方法让我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村党支部开展的各类组织生活,群众活动,我也积极参加,同村党支部一同努力让本地“特色变特产”,“青山变金山”,思考和探索本地群众走向致富的路子。村官一年时光,有苦有甜,更多的是更加坚定了为“农”为民服务的信念,在那些日子里所品悟到的,都是与学校里完全不一样的“党味”。 归程,农业大县给予的“乡愁”让我继续与“农”齐头并进。 出门在外,家乡始终是一份眷恋。2015年9月,我考入了家乡所在县城的畜牧水产局,组织关系也转到了局机关党支部。继续与“农”打着交道,继续守着那份强“农”、兴“农”、助“农”的初心和使命,在下派基层兽医站锻炼时,坚守岗位,驻屠宰场通宵检疫时绝不不放过任何一头“问题猪”,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在动物卫生监督所、政策法规股、局办公室工作之际,在党组织的关怀和帮助下,不断提升自我,努力争做服务“三农”、服务群众的“勤务员”。2019年3月,机构改革让我成为了县农业农村局的一员,具体从事乡村振兴工作,依然是与“农”为伴。要实现乡村振兴,肩上的担子更重,作为“三农”工作队伍中的一名党员,我必须要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去做实每一件事,奋力为“农味”贡献更多积极力量,让“党味”更加浓厚。 今年是我的9岁“政治生日”,这中间有“农味”相伴,更有“党味”长存。相信在“党味”之下,“农味”也将越来越香、越来越纯,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奋斗目标必将会早日实现。 【篇二】 7月1日,是党的生日。在中国共产党迎来99周年华诞之际,每名党员应当自觉重温自己的入党经历、心路历程,在“回望”中 汲取蕴藏在初心中的精神力量,更好地在平凡岗位上担当使命,奋然前行。每当我庄严又坚定地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党岭山上的那只“拳头”。 党岭山,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系大雪山脉的北段,主峰海拔5470米,山上终年积雪,空气稀薄,风暴雪崩不断。红军通过时,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烈士们的遗体,大都埋没在积雪深处。后续部队在行进中突然发现暴露在雪外的一只“拳头”,有人跑过去掰开手一看,里面是一张党证和一块大洋,党证上写着:“刘志海,中共正式党员,一九三三年三月入党。” 壮烈的牺牲,坚强的党性,见证着毫不动摇的信仰!信仰无形,却被烈士紧紧地握在了手心;信仰无声,却超越了生死,穿越了时空,被烈士高高地托举在人迹罕至的党岭山上,凝聚成忠诚、奋斗与奉献的丰碑! 如果不是怀抱“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信仰,有谁愿意背井离乡、沐风栉雨、赤脚长征?信仰,犹如茫茫黑暗中的明亮灯塔,是高悬在人类精神宇宙中的灿烂星座。“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即使是食不果腹、单衣出征,再平凡的血肉之躯也能以视死如归的决心,在披荆斩棘与浴血奋战的斗争中创造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人间奇迹。 信仰,是精神的长征。诚如伟人毛泽东所言:“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由“信仰”武装起来的精神和力量究竟有多强大?无论是娄山关、腊子口、雪山、草地等自然天险,还是国民党反动派以及各路军阀的围追堵截,都无法阻止一支支衣衫褴褛、装备落后的队伍胜利前进。精神站立,比“直立行走”更有意义。信仰坚定,再普通的人都能成为意志坚定的“铁人”;信仰坍塌,再坚强的人都会退缩、动摇。坚定信仰的过程,也是精神长征的过程。“摧伤虽多意愈厉,直与天地争春回”,越是在挑战和压力面前,越要锲而不舍地坚定信仰,一以贯之地朝前走、向上攀,走过了雪山草地,战胜了围追堵截,也就赢来了转机、夺取了胜利。 信仰,是斗争的动力。斗争是矛盾的产物,斗争是运动的规律,斗争是前进的动力。斗争,存在于困难中,存在于压力中,存在于各种不利的环境中。坚定信仰,就能抓住矛盾的积极面,战胜矛盾的消极面,完成对立统一的转化。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卧薪尝胆,都是身处不利环境而凭借坚定的信仰和必胜的信心,在斗争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当前,疫情影响、洪涝灾害、脱贫攻坚、经济下行都给目标任务的完成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巨大的压力,然而“风雨如晦,君子有为”,困难是意志薄弱者的拦路石,同时也是信仰坚 定者的铺路石。坚定信仰,勇于斗争,就能“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变“山重水复疑无路”为“柳暗花明又一村”。 信仰,是制胜的保证。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在通往民族复兴的征途中,既有像新冠病毒这样的“黑天鹅”,也有类似于中美贸易摩擦这样的“灰犀牛”。惟其艰难,方显勇毅。坚定信仰迸发出来的奋斗动力,是打硬仗、啃硬骨头、赢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正如长征中的官兵依靠“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仰,以其大无畏的牺牲和奉献,最终夺取了革命的胜利;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更应当坚定信仰,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答卷中书写出新的精彩篇章。 【篇三】 母亲,今天是您99岁的生日,作为您的孩子我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我们这个家在您的带领和操持下,从一盘散沙一步步走向完整统一,从饥寒交迫一步步走向全面小康,从一穷二白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这些伟大成就的取得无不令国人骄傲,令世人刮目,这些华丽转身的背后无不凝聚着您的艰辛与付出。 母亲,你我相识于2003年,那也是我军旅生涯的第三个年头,身在士官学校的我,一直把能够投入您的怀抱作为我的奋斗目标,那一年因为敢于在各大集会场合发挥拉歌特长,我有幸成为了中队第一批党员发展对象,当我面对党旗,举起右手宣读入党誓词的那一刻起,我知道,我已经成为了您的孩子。 母亲,入党后您的淳淳教导,让我懂得了共产党员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也体会到了共产党员身上应有的使命与担当!在以后的军旅岁月里海关缉私、藏区维稳、抗洪抢险,每每遇到这些急、难、险、重任务时,我总会想起您的殷殷教诲,想起入党时的铮铮誓言,让我在各项任务面前敢于担当、勇挑重担,不断践行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如今,在母亲您17年的关怀与教导下,我已脱下军装回到地方,成为了一名基层扶贫人员,无论环境如何改变,身份如何转换,我依旧是您的孩子,仍然是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我将牢记您的谆谆教导,时刻不忘党员身份,永葆一份退伍不褪色、转业不转志的军人本色,永葆一颗为民服务、践行宗旨的党员初心! 【篇四】 1921年7月,在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上,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身处水深火热的全国人民看到了黎明前的曙光,新民主主义革 命也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大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此扬帆起航。忆往昔峥嵘岁月,“红船精神”伴我们走过99个春秋,社会经济发展有了质的飞跃,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20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期,在这个关键时刻的节点,我们尤其需要发扬“红船精神”,做新时代筑梦人。 坚定信心,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国梦而接续奋斗。“红船”载着我们走过来的99年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适合中国的发展,同时这也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选择。我们要坚持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守初心、继往开来、矢志不渝,勇敢迈步、踏上新征程、眺望远方。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我们将继续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矢志不渝的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继续努力。 开拓进取,敢为人先,为建设现代化强国不断创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红船”上的革命先驱们,在资金短缺、人员稀少、白色恐怖的重重高压下,仍然义无反顾、舍生忘死,拨开迷雾、冲破云层,牢记使命、勇挑重担,为成立新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今年新冠疫情暴发初期,防疫物资告急,尤其是口罩。生产歼-20的军工厂,研发出一种自动化新设备,一分钟可以 生产100只口罩,解决了燃眉之急。还有仅仅10天建成1000张床位的火神山医院,12天建成1600张床位的雷神山医院,这些奇迹证明了中国的实力。我们始终坚信咬定目标不放松,敢于拼搏、厚积薄发,可以使国家富强起来。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无论何时,都要牢记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无于水鉴,当于民鉴。”群众满不满意、幸不幸福,才是考量各项工作成绩高低的精确指标。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据《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显示,全国确诊住院患者医疗费用,从两万余元到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全部由国家承担。还有数以万计的党员干部,不畏风险、奔走一线,治病救人、社区值守,舍小家、为大家,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新时代的筑梦人,我们要发扬“红船精神”,做到群众利益无小事,时时刻刻把人民放在心上,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篇五】 建党99周年,在这个属于党的节日里,我莫名兴奋。浏览着“先锋文汇”,感受着党员满满的心意,想起张小娴说过的一句话:“我没有很刻意地去想念你,我只是很多很多的小瞬间,想起你。 比如一部电影、一首歌、一句歌词、一条马路和无数个闭上眼睛的瞬间。”此时此刻,脑海里闪过《银河补习班》电影片段,回忆如潮水翻涌而至,就像情歌里唱的那样“我跌跌撞撞奔向你”,奔向党的这条路,无比珍贵。 你是我人生的箭靶子,是我拉弓的意义所在。“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都找不到,你每天拉弓有什么用?”这是《银河补习班》里父亲马皓文经常对儿子马飞讲的一句话。年幼的我们,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箭靶子”,幼时,我总爱和外公抢电视,因为外公总是对新闻联播节目“情有独钟”,可正是在这一次次争抢中,外公无形地为我指了指“箭靶子”的方向。外公痴迷历史,总和我讲某朝某位皇帝的故事、讲新中国成立的故事、讲他自己入党的故事、讲他任村支书的故事、讲他与街乡邻里的故事…… 你是我人生的拦路虎,是我奋斗的潜在动力。“只要脑子一直想,一直想,你就可以干这个地球上所有的事情,永远不要停止思考,永远不认输。”电影里的父亲一直用这句话激励着他的儿子,并将“一直想”刻在了床头。跟随着外公的脚步,加入中国共产党于我而言,就是“一直想”着的事,就像忘不掉外公,忘不掉他带着老花镜,捧着一本书,专心致志的样子,始终不曾忘记这“一直 想”的事。始于学时,止于毕业。入党过程虽只有五年,却好似半辈子,毕业那年,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知道,这是我人生中射中的第一个“箭靶子”,我跌跌撞撞,却仍要奔向你。 你是我人生的掌舵者,是我前进的航程方向。“如果你身处黑暗,还想要照亮别人,那你就是一个成年人了。”电影里,这对父子拿着手电筒照亮天空的镜头,让人忍不住落泪。如果把照亮别人,看作是成年人的定义,那么对于共产党员来说,“蜡炬成灰泪始干”“俯首甘为孺子牛”“千磨万击还坚劲”“功高不泯忠贞志”……这些只能算是“基本操作”!任职党建助理员后,我才真正接触到基层,我离那些“基本操作”还有很大距离,可是“茁壮”的你正一步一步教会我成长,去书写精彩、不留遗憾的后半生。 “七一”,幸好有你,幸好是你。余生,像发电机一样“火力全开”吧! 【篇六】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生。”走得再远,也不能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不管我们走到哪里,也永远不能忘记历史,更不能忘记为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是他们用双手和生命为我们护守了长城,撑出了新时代的蓝天。 历史总会记录下不平凡而伟大的瞬间,99年前7月,我们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随着建党日的确立,每年的7月1日,我们广大党员都会自发地组织各类活动,重温入党誓词,把“七一”归心,始终不忘初心,时刻记得来时路,脚底生根而坚定前行。 “七一”归心,就是始终要把理想信念根植于心,遇到再艰险的路也要坚持走到底。对于共产党人来说,理想信念就是完成任务的保证,红军长征时,正因为有了理想信念、坚强的意志和铁一般的纪律,才会走完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在井冈山会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同志的回信中所说:“心有所信,方能行远。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更需要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是新时代的“弄潮儿”,就要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勇于在狂风暴雨中前行,做“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建设者和不畏艰险、披荆斩棘、勇攀高峰、乘风破浪的攀登者,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七一”归心,就是始终要把对党的信仰根植于心,遇到再大的困难才不会被吓倒。在“七一”这天,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 再一次掏心窝地大声说:“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让“七一”的誓言再一次归心,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一种习惯,就会自觉地把对党的信仰根植于心。“为信仰而生、为信仰而战、为信仰而死”的方志敏,“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付出宝贵生命的黄文秀,深藏功名60多年的老英雄张富清,排雷英雄杜国富等都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和人生励志的榜样。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有不断地负重前行,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只有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才能取得人民群众的信赖、组织上的认可,方有所作为。 “七一”归心,就是始终要把勇担使命根植于心,遇到再难啃的硬骨头也要“啃”下去。进入新时代,我们改革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各方面的改革都将会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就要把勇担使命根植于心,才能逆水行舟知难而进。是摸着石头过河,还是大胆放开步子向前冲,都时刻在考验着党员干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要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必须面临啃“硬骨头”,就要“七一”归心,不忘初心,解放思想,选拔任用新人。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在选人用人上要 解放思想,大胆启用新人。萧克是我军历史上最年轻的高级指挥员之一,25岁当军长,27岁作为军团长率领红六军团先遣西征,拉开了中央红军长征的序幕。新时代长征路上,就要打破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限制,大胆培养出善于啃“硬骨头”的年轻“将才”,给他们“加码”磨砺,让他们在“干成事”的舞台担当作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