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4-02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音乐(心得)之音乐,让语文课插上飞翔的翅膀
音乐论文之音乐,让语文课插上飞翔的翅膀 音乐论文之音乐,让语文课插上飞翔的翅膀 音乐论文之音乐,让语文课插上飞翔的翅膀 一、语文教学现状简析:语文教学说易就易,说难也难。作为中国人,汉语言是我们的母语,老师教授起来应该最简单,学生接受起来也应该最容易,况且语文学科内容博大精深,文学性又比较强,学生更应该乐于接受,但事实并非如此。现在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叫苦不迭,学生学起来也索然无味。究其原因,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气氛沉闷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其实,传授知识固然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已达到丰富学生知识,扩大学生视野、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为祖国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的目的,也是教师的重要任务。所以在教学中研究教材、探究新的教法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一、 问题的提出:音乐具有非凡的魅力。自古以来人们就很重视音乐的作用。它反映着社会现状和人们的情感,也反过来影响着人。激动昂扬的乐曲给人精神的振奋鼓舞、低沉的哀乐使得人黯然神伤,在烦躁时,一支轻柔的小夜曲能让我们平静下来;快乐时,欢快的音乐会让我们更快乐。音乐对人精神会产生奇妙的功效。有人说,音乐是世界上最美的东西,它是人类感情的凝聚。的确,音乐可以陶冶人的心灵,直接作用于人的灵魂。古人在《乐记》中曾经说过:“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乎心。”“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由此可见,早在人类文明的启蒙时期,言、声、舞都是同出一源----“心”的产物,只不过是表现形式不同罢了。再从汉语的特点来看,它有声、有韵、有调,三者串连交错排列,便是一首非常美妙的歌曲,只须吟诵就可让人为之动容。古往今来,无论是谣谚、诗歌、词曲,大都能作为“歌曲”演唱的,只是年代久远乐谱失传,有些已无法再现了。但语言文字与音乐是一对孪生姐妹却是不争的事实,应该肯定地说:音乐与语文的结合,不但可行而且必行,语文教学与音乐教学的相互渗透,可以激发学生学好语文、学会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艺术素养,能在艺术感受中学会和掌握记忆方法。而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恰好为我们提供了与音乐巧妙结合的舞台和契机。因此,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我尝试着把音乐带入课堂,让音乐艺术的感染力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其独特的魅力,从而达到音乐美文共欣赏的目的,进而使语文教学更上新台阶。三、研究的策略:音乐是人类共同拥有的艺术,而美的乐曲,无论是激昂澎湃的,还是低沉哀婉的,抑或是舒缓轻快的,他都能与人的心灵产生共鸣。况且自古以来就有“踏歌赋诗”之说,这说明音乐与为文是不可分割的。所以在教学中使用音乐辅助教学,首先能渲染一种氛围,增强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使听者与之产生共鸣。(一)音乐,让语文课书声琅琅诵读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抓好这个环节至关重要。诵读对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实践能力,提高写作水平都有重要的作用。从汉魏六朝到南北朝,主要的教学方法是“诵”,学生往往是自己朝吟夕读,甚至背诵,文字读顺,文章的大意也就把握住了,同时还丰富了自己的语言。所谓“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宋朝的朱熹也指出:“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造活动。在朗读过程中,多种感官都被调动起来了,这样才能达到理解、记忆、运用的功效。叶圣陶先生也说:“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让学生机械地反复地朗读,学生并未真正心、眼、口、耳并用,收效甚微。如何让诵读发挥它的作用呢?把音乐引进课堂吧。音乐用节奏、旋律、速度等各种手段来表现情感。伴着美妙的音乐诵读,让音乐诠释课文。仅枯燥地朗读只会使学生索然无味,而音乐的介入让课堂诗情画意,充满美感。人们易对美丽的事物产生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和内在力量,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会倾注极大的热情,他们愿意开口读、用心读、有感情地读,在入情入境的朗读过程中,对文章的风采格调、脉络层次、语言表达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都会潜移默化地理解吸收。张志公先生说过:“一篇文章,读出声音来,读出抑扬顿挫来,读出语调神情来,比单用眼睛看,所得的印象要深刻得多,对于文章的思想感情,领会得要透彻得多,从中受到的感染要强得多。” 有些课文清新小巧,有如泉水叮咚;有些课文大气磅礴,有如长江大河;有些课文细腻含蓄,又象和风细雨;有些课文激昂热烈,恰似狂风骤雨。所以音乐的选择非常关键,不恰当的音乐非但对课文理解没有帮助,还有可能阻碍学生的领悟。音乐的节奏、旋律、风格、感情应该与课文相近,这样才能感染学生,真正体会文章的内涵。如教学人教版第一册《自己去吧》,课文内容浅显易懂,语句生动活泼,很适合学生模仿课文内容编故事。由于一年级学生是第一次尝试,就直接让他们编故事,肯定只有少数学生会主动参与。为了激起学生的兴趣,我利用了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动物说话》,先和学生一边唱一边跳,再利用歌词让学生模仿书上的内容编故事。这样一来,就连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在轻松愉快地环境中编出了一个个像模像样的故事。再如,第五册32课《寒号鸟》,教师利用插图来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动物的外表和习性,要是在配上乐器特有的音色来模仿动物的叫声,就能把形象和直观同意起来。比如用小提琴的碎弓演奏来模仿哆嗦的寒号鸟,用长笛灵巧的吹奏来模仿勤劳的喜鹊,用竖琴流水似的琶音来表现萧何的涓涓细流,用电子合成器下行半音阶模拟狂风呼啸,再根据课文中的插图,在朗读中适时插播这些音乐片段,进行配乐朗读,不仅读得有声有色,而且情趣昂然。又如第五册28课《游击队歌》,可以加速对课文的记忆,反过来再进行配乐朗诵,声请并茂,感情更加充沛。运用这种方法,学生不仅对课内文章朗诵感兴趣,而且主动地去朗读课外读物,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语文知识,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于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高涨。(二)音乐,让语文课情文并茂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和语言一样,都是人类交流的工具,但音乐在表达人类情感方面更细腻、深刻、生动。如果说人类创造了音乐,音乐也教化着人类,孔子听完大韶乐后“三月不知肉味”。在音乐的世界里,人们的情感是相同的,人们的感受是一致的。音乐创造了巨大的魅力。 适时将音乐引入语文教学,让它走进课堂,通过音乐的旋律给学生强烈的刺激,借助形象进行记忆,这对提高学习效率是大有裨益。 我在语文教学中作了以下的尝试:1、营造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人处在欢乐的情境中能产生愉悦的情感,处在悲伤的环境中就会产生悲伤的情感。课堂氛围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接收效果。好的课堂氛围可以给教师极大的激情,学生也能觉得非常轻松,在这样一种情境中师生都可能进入一种忘我的状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学生则以一种愉悦的心态接受了丰富的知识以及感情的熏陶。常此以往,潜移默化,学生的审美能力自然而然地就得到提高。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用一首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歌曲导入新课,创设气氛,是低段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形式,有趣的歌词还能激发学生好奇的心理。例如第三册第12课《美丽的大公鸡》,教师可先教学生学唱一首儿歌《大公鸡》,学生唱完歌,教师问:“公鸡在唱什么?”“它在夸耀自己的外表美丽。”“那么你认为这只公鸡美丽吗?今天要学的课文《美丽的大公鸡》中,老马会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美丽。” 这样用音乐为前导,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习兴趣油然而生。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有了兴趣,才能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如第九册第30课《别了,我爱的中国》,教学前让学生欣赏一首气势磅礴的歌曲《我爱你,中国》。听完后教师导入新课:“同学们,这首优美的歌曲讲了些什么?”“他歌颂了我们祖国江山秀丽、巍峨壮观,我国任命朴实勤劳,坚强勇敢。”“可这篇文章中,作者为何还有远渡重洋,告别亲爱的祖国呢?”这种质疑制造了悬念,学生便开动脑筋在文上寻找答案。在教学结束前重播这首歌曲,让爱国的情绪在心头激荡:“我爱你中国,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秋日金黄的硕果,我爱你森林无边、群山巍峨,淙淙的萧何荡着清波从我的胸中流过……。” 随着欺负的旋律,甜美的各声在宁静、充满遐想的艺术氛围中降下这堂课的帷幕,给学生以无穷的回味,留下难忘的回忆,并从歌声中接受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2、用音乐诱发想象、加深理解 想象力的培养是思维能力训练的一个方面,课堂中,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去作一番心灵的游历,充分感受美的魅力,对提高课堂效果无疑是大有裨益的。想象力可以使课堂生动活泼,使学生又有创造力,但是诱发想象需要一定的媒介和触发点,音乐这个媒介可以使学生快速的进入想象的天空,给学生以充分的享受,让学生感受文学的艺术魅力,同时,活跃了学生们的思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儿童过着幸福的生活,特别是生长在南方的孩子,他们根本体会不到北方寒风刺骨的气候条件和终年并封冻的地理环境,更体会不到当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所经历的种种艰难险阻。所以我在教学第五册22课《大雪山》时。为了创设红军翻越大雪山过程中遇到的恶劣气候和险峻的地理环境,可以播放长征组曲《过雪山草地》:“雪皑皑,夜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用这首男声合唱曲,低沉浑厚的音色、丰满和谐的声部,缓慢的速度衬托着坚定的情绪,容易将学生带进当年红军长征时苦难重重的路途之中,既创设了特定的教学情境,有为学生更好得学习和理解课文内容作好铺垫。当然,在教材中,还蕴涵着许多音乐的素材,可以灵活的运用到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去,使我们的语文教学锦上添花,使我们的课堂流淌着音乐,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3、课堂收尾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文学就是语言化的音乐,音乐就是音符化的文学。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文学中的妙处可以借音乐的手段得到渲染,文学中的意境可以在音乐中得到升华,“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同样,课堂教学也是这样,头开得好,能调动学生情绪的高涨,能为课堂增色。此外,课堂的结尾也很重要。许多老师很注意导语的设计,为授课创立情境,但往往却忽视讲课的结束技巧,要么是不了了之,要么就是简单的布置练习,并未抓住这一时机延伸和拓展知识。结尾结得好能让课堂再起波澜,在这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则能将学生的思维想象推向新的境界。达到余音绕梁的效果,让学生在下课之后还能回顾起来,有深刻的印象。例如在第9册>时,先播放一点充满柔情的音乐,同时补充一些相关的文章,让同学感受一下母爱,这堂课更是情感教育。整堂课都笼罩在浓浓的亲情之中,趁机让同学们写写我的母亲,课堂上让同学们起来读自己的母亲,触动他们的内心世界,当感动的泪水流下来的时候,这篇课文的讲授也即将结束。不知不觉中满文军演唱的歌曲《懂你》缓缓响起。(歌词:你静静地离去,一步一步孤单的背影。多想伴着你,告诉你我心里多么地爱你,花静静地绽放,在我忽然想你的夜里。多想告诉你,其实你一直都是我的奇迹。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颜。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是不是春花秋月无情,春去秋来你的爱已无声。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的苦与乐。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多想告诉你,你的寂寞,我的心痛在一起。)音乐在教室里回荡。“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这样一个充满深情的音乐感染下,谁的心灵之弦不会被拨动呢?那一句句歌词触动着每个人的心。学生的脸上能清晰的展示出他们内心的激动与歉疚,甚至可以看到有人的眼睛里已经噙满了泪水。可想而知他们的心里此时已经是心潮澎湃。整个课程在高昂的气氛中结束……恰当的音乐结尾,使学生产生了新的情感体验、思想感悟。(二)音乐,让学生浮想连翩 被称为创造之父的奥斯本也称:“想象是人类能力的试金石。”爱因斯坦更将它放于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他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没有想象也就没有我们多彩的人生。 音乐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其广阔的情感空间和想象空间,为人们的审美想象提供了一个自由驰骋的大天地,它几乎突破了一切时空的限制,可以让人的思绪自由飞翔。而且音乐所表现的主题相当宽泛,不同经历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去解读音乐的主题。欣赏音乐的过程就是一个由声音到画面、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又最能拨动少年学生的心弦,引发强烈的审美共鸣。所以说音乐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培养想象力、发展创造力。1、用音乐进行课文再创作。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有些常未明确写出的部分,其实渗透了丰富的“有”。以音乐为媒介,引导学生创立新的审美视野,把作者有意无意忽略的地方,通过再造想象弥补起来,使之具体化、深刻化。让学生在音乐中对课文的再创作,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2、用音乐辅助作文训练。我曾以著名小提琴曲《苗岭的早晨》为音乐材料,要求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生活阅历,用文字反映音乐。欣赏音乐后,先指导学生进行口头作文,再让学生把口述的内容写下来。要求第一和第三部分略写,第二部分详写,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好想象力。写完作文,让学生根据音乐内容分组进行即兴表演,使音乐作文课成为一种智力活动,一种创造,一种艺术享受。 音乐作文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利于塑造学生的创新品质。如果把音乐称为桥,那就让学生通过这座桥,浮想连翩,让想象插上翅膀飞起来吧!总之,语文与音乐有着天然的、广泛的联系,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决定了它与其他学科的相互包容,相互渗透。让语文教学走近音乐,让音乐走进语文教学,课堂会是另一番天地,学生会因此有一个愉快的学习情境,语文学习会在愉悦的情境中得以升华。把音乐因素引入神圣的语文课堂,让优美的语文课文插上优美的音乐翅膀,让我们的神思驰骋在文学与音乐的双重殿堂!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在愉悦中领悟,在享受中提高,这是语文教学的极致,也是我们的探索与追求。只要能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只要能平添语文的无穷魅力,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语文教学形式丰富多彩,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四、思考与体会让我们彻底地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传统的教育模式,把音乐带进我们的语文课堂,不要让它在课堂上流于形式,而是通过它让语文课变得诗情画意,妙不可言。最后,根据平时的经验,我总结了几点需注意的地方:(1) 音乐要精选。让人有“众里寻他千百度”之慨;(2) 音乐要与主题密切相融。不能貌合神离或有“风马牛”之嫌;(3) 音乐出示要把握好“火候”。真真是“该出手时才出手”;(4) 音乐使用在课堂的比重要注重分寸。不可有“喧宾夺主”之误;(5) 音乐的注入要注重实效。严禁流于形式的喧嚣。相信做好了这些,音乐定会给语文教学引来活水,注入生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