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2-25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心得)之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国际意识教育
历史论文之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国际意识教育 国际意识,又称全球意识、世界意识,指的是站在世界的高度了解世界历史和当今国国际形势,从而形成的以人类共同利益意识为核心的对外开放意识和国际合作意识。在全球化浪潮兴起、全球性问题层出不穷的今天,世界各国的教育部门都在研究如何对本国学生进行国际意识教育,以使他们更好的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在当今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占据先机。 历史教学中国际意识教育的必要性在21世纪的今天,全球化、世界化趋势正在不断加强,每一个国家、民族都不能独立于世界体系而独立存在,每个现代人理应具有世界性眼光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时代的需求。中国是世界的,中国历史不应该被人为地隔绝在世界历史之外,而加强中学阶段历史教学中的国际意识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我国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国际意识的培养与实践探索己成为历史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而要适应这个日益彼此依存又激烈竞争的社会,就必须具备世界性的眼光和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增强国际意识并且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已成为历史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任务。国际意识是中国的历史教育不容忽视的问题。近年以来,更为突出地显现出了传统教育的薄弱之处,因此,需要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与国际交往能力。而国际意识培养主要包含了国际理解、国际竞争与国际合作意识的培养,历史教学不可避免地担负起了这一重任。而世界历史教学则直接着眼于培养学生胸怀世界、面向世界、用世界高科技发展的眼光看学科知识的能力与才干,使他们的思想保持开放性和先进性,明辩世界发展的大势与潮流。开拓中学生的国际视野,注重培养中学生的国际意识,让学生既从中国的角度看世界,也从世界的角度看中国,不但有利于中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世界与中国,而且也有利于中学生形成国际合作与竞争的价值观念,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国际意识教育在历史教学目标中的体现和要求在高中新课程标准中,世界历史内容在必修课程中占有很大比例,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混合编写在每一个模块的专题中,让学生自觉地通过国际环境理解中国历史,又突出地增加了符合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和文化多元化的现代化的内容。在教学内容中,“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构成的工业化进程中的市场环境、政府调节、两种经济制度下的经验教训等背景,构成了比较与解析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必要外部条件;“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的增加和以“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的章节取代传统的资产阶级革命过程的内容等,这些做法不仅明确地勾勒出西方政治民主化与社会自由化的演进轨迹,而且也成为评价中国政治制度发展历史的必要参照条件。这些都是符合高中历史教学中旨在培养学生国际意识的教育要求的。在新课程标准中,各个模块和专题都是中外历史合编的体例,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处于相互补充和相互比较之中。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看,中国的工业化与民主化进程确实相对滞后和缓慢。这样就为中学历史教学带来了新的问题:是不是要坚持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角度看待中国近代现代历史?是不是应当坚持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在中国,国际意识的不断增强与民族意识是不是构成了冲突?是不是在某一个历史专题中应当特别强调或者弱化国际意识或民族意识?……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国际意识,需要指导学生了解世界发展的轨迹与方向,把握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特征,认识近代以来世界形成统一整体的过程;要有开阔的知识视野,了解其他国家的思想、文化、政治制度及生活方式。它要求学生要以博大的胸怀、世界的眼光、自尊、理性的科学态度认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认识世界历史的一体化和多样化;认识中国和世界的互动关系,正视、理解世界各国各地区在经济、文化、政治上的差异,尊重并理解其他民族的历史文化。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认识中国与世界,认识中华民族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具有全面合作和共同发展的观念,树立民族平等、改革开放和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竞争的意识。要立足于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立足干祖国的现代化事业,立足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培养改革、开放意识和参与世界竞争的意识,树立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为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事业做出贡献的历史责任感。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首先,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国际意识。国际意识,是在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的基础上,正确认识一个国家和地区与世界整体关系的意识。它要求我们从世界这个大视角来关注人类的共同的命运,来评价本国在世界整体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而认识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具体的讲,它包含国家平等的意识、对外开放的意识、全球利益的意识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只有把握并紧扣这些国际意识展开教学,才能做到有备无患、有的放矢。其次,要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材中能够渗透国际意识的内容和章节。中学世界史教材中包含着许多可以进行国际意识教育的课目。例如:“世界科技与思想文化”的内容,可以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国际意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国际交流和合作意识; “反法西斯战争”的内容,可以培养国家平等的国际意识。此外,在一些具体事件和人物的评价中,也可渗透国际意识的培养。如:①对新航路的开辟,如何客观认识它的历史作用;②对工业革命对世界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③ 对美国南北战争,人们为什么要肯定北方而否定南方?再次,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应注意策略和方法。中学生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他们学到了一定量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思想,但思想又不成熟。他们对待事物的观点,有时故意标新立异,提出惊世骇俗的想法,有进又人云亦云,别人怎么说就怎么信,但也有学生凡事好质疑,经过一定的思考,对传统观点提出质疑,但又找不出确凿的理由,所以对中学生进行国际意识教育,既不能死抱教条,强词夺理,更不能听之任之,不加教育,而应该讲究策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学生既有兴趣去思考分析,又心悦诚服地接受正确的国际意识。中学历史教材中有众多的国际意识教育素材,但是我们在使用这些素材时,不能就事论事,而应该联系实际,有感而发。例如:在学习“世界经济全球化”时,教师可以结合我国为什么要加入WTO来理解课文以培养国际意识。中国不仅享受了入世的好处,世贸组织成员国也享受了中国入世的好处,正所谓“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从而使学生养成对外开放、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国际意识。 国际意识的涵义深刻,内容广泛,我们还可以挖掘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思想文化培养国际意识。如在学习了“二战”内容后,为了进一步认清法西斯的真实面目,使学生用正确的国际意识来评价历史事件或人物,我们联系9.11事件,用“全球利益”的意识来分析希特勒、本· 拉登这样的人物,指出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在全球利益上,不可能置身事外,凡符合全人类利益的,我们都应该支持;相反,反人类、反人类文明及进步的,应坚决反对。有了这样的标准,学生在评价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时,就不会出现因为狭隘而导致的认识错误了。最后,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在培养学生国际意识过程中,不能把国际意识的培养与爱国主义教育对立起来,国际意识的培养不能抛开中国历史的内容,站在世界的角度看中国历史,国际意识显得更有说服力。总而言之,在历史教学中加强学生国际意识的培养,使学生以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看待世界,不仅有利于学生全面、客观的认识中国与世界,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合作与竞争的价值观念,将更加适应未来世界的发展潮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