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心得)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探究学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信息技术(心得)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探究学习

信息技术论文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探究学习 ‎ ‎    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适应信息时代所需要的信息素养,树立和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处理的意识与能力,形成正确的信息文化和信息理论观念。《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同学们的信息素养和创造素质。培养信息素养,实质上是要学会学习,而且是学会使用现代信息技术高效率的学习。‎ ‎    信息技术教育更是要立足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究者”和“运用者”。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本身来说,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第一、在高中阶段只是一门毕业会考科目,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第二、这门学科又主要是以学生的应用、操作为主;第三、这门学科的教学又受到学校自身硬件条件的限制。多方面都给该学科的教学造成了很大的难题,因此要搞好该学科的教学,作为教师要下的功夫就更多,面临的问题也更艰巨,那么如何利用好有限的课堂,提高课堂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认真开展“探究性学习”非常必要。那么,怎样才能在信息技术学科中更好地开展探究性学习呢?‎ ‎    一、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前提 ‎    ‎ 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科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忽视,学习主动性被压抑,因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现代教师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讨论、研究、试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使学生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尤其对于信息技术这种操作性强的科目,学生必须要有充足的、独立的时间。‎ ‎    二、营造开放和谐的学习环境 ‎    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平等愉悦的学习气氛,开放自主的学习内容,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想敢说敢问敢做,在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充分展示自我,体验探究的快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信任学生,相信学生的知识底蕴、操作能力与发展潜力,让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大胆探索。教师积极运用赏识表扬的教学评价艺术,及时对学生的探究成果予以肯定,加以赞赏。以科学研究的态度,正确对待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偏差,通过共同研究,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纠正误差,并有可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完成探究任务。‎ ‎    三、创设有利于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关键 ‎    ‎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行动都是由动机引起的。所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前提。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谱写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篇章。‎ ‎    1、以旧引新,沟通引趣-在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上,提出启发性、思考性强的问题,使学生感到新知不新,难又不难,激发学生尝试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例如,教学《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时,教师先出示一张插有剪贴画和图片文件的幻灯片,先让学生观察欣赏,然后指出:本作品中插入剪贴画和图片文件使用了你以前在word里学过的方法,请你用探索和研究的学习方法来制作一张同样效果的作品。这样,会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尝试探究中去。‎ ‎    2、制造误区,设疑生趣-学生的认识是从不全面、不深刻甚至常出谬误的多次反复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制作误区就是针对教学中学生易错易漏的知识内容、难以掌握的基本技能等预设陷阱,让学生预先体验错误,以杜绝或少犯同样的错误。如在讲授 windows98 的目录操作和文件目录属性的设置后,可故意将学生以往建立的文件拷贝到一个隐含的目录中,学生上机时便发现自己的文件“不见了”,纷纷提出为什么?此时再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他们便可能找出“被删除、被更名、被设置为隐含属性、被复制到其它目录中后再删除源文件”等多种答案。教师再对他们的想法给予进一步分析,肯定其正确的方面,通过这样的学习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    ‎ 掉进陷阱的体验往往比走一段直路更容易使人记忆犹新,通过制造误区,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积极性。‎ ‎    3、安排游戏,寓学于乐-将益智游戏引入课堂,寓学于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带动手实践中主动去探索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鼠标的操作是windows操作的基础,单纯练习鼠标的操作是枯燥乏味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安排了《纸牌游戏》内容。要求学生自己研究怎样启动纸牌游戏?怎么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两人一组边看书边操作边研究,紧张地忙碌起来。‎ ‎    4、设置故事情境,引发求知欲-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讲一些有趣的故事片段,使学生在聚精会神听故事的同时,进人到新课意境。例如,在“画直线和曲线”教学时,首先设置一个故事情境:有一只很爱冒险的小熊坐着热气球去环球旅行。一天,它乘坐的热气球坏了,降落在一个孤岛上。同学们,你有什么办法帮助小熊离开孤岛吗?教师然后指出:让我们一起造一艘帆船带小熊离开孤岛吧。‎ ‎    通过故事导入,新颖、自然、能立刻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    ‎ ‎5、说明意义,激发兴趣-通过一定的方式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的,说明当前学习对未来学习的意义或社会实践的意义,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从而产生探究的动机。例如:学习画图时,告诉学生电视上的动画都是用计算机画的,让那些画面之所以能动起来是由动画设计者编好了程序,然后在电视上放出来,我们就可以看到动画了,你们如果学好了计算机画图,那你们也可以自己编动画了。‎ ‎   此外,还可以触及儿童的情感领域,唤起心灵的共鸣,由情感驱使学生要探究。无论是好奇、好动、求知,还是情感的需求,都促其形成一种努力去探究的心里。这种探究心理的形成,对具有好奇心、求知欲强的小学生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满足,一种乐趣,其过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探究——满足——乐趣——内在动机产生,这就保证学生在接触新知时,带着积极的情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中去。‎ ‎    四、明确学习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    在探究式学习中,师生关系是一种尊重主体、尊重差异的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关系。学生是探究学习的主体,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共同研究者。教师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要少讲、精讲,让学生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和活动空间。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组织调控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学生及时、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凡是学生自己能发现和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能暗示和代替,而是要及时抓住学生在知识习得过程中取得成果的机会,组织成果展示、信息交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间的关系是自主探索活动和共同合作活动相结合的关系,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研究。‎ ‎    ‎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改变了知识的传输方式,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把静态的教学变为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式动态教学,尤其重视了学生个性化的教育,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有尝试成功、学会创新的机会。‎ ‎    总之,学科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要想深入开展,还需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总结成功的经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