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心得)之小学生想象力的缺失与培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班主任(心得)之小学生想象力的缺失与培养

班主任论文之小学生想象力的缺失与培养 ‎ ‎  作者:杨守正 ‎  去年听一位幼教老师的课,看着她指着身前的球形积木问孩子们:这是什么?孩子们有的说是太阳,有的说是皮球,有的说是一张脸……可是,在笔者眼中就是一个球,一种物体存在的立体形态。当时就颇为感慨,觉得自己真的是缺乏想象力,同时也反思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学生经过六年的系统教育与学习,表达思想及回答问题的思路越来越清晰,答案及口语表述越来越规范、划一。但是不可否认,让学生学会了循规蹈矩,按相同的思路去想问题、以相同的模式去做作业并得到一样的“正确”答案的同时,也将学生的个性棱角以及想象力不断的打磨削减。‎ ‎  几百年前,中国妇女就有缠小脚的陋习,我至今不敢想象小姑娘的脚被抑制成长而扭曲变形的可怕景象,虽然最后我们得到了“三寸金莲”,但他们失去的童年的飞奔与欢快又当怎样弥补?她们内心的痛苦旁人又怎能体会?无异于“缠小脚”式的压抑与追求“三寸金莲”式的矫枉过正,得到“正确答案”同时必将造成学生想象力的严重缺失。因此,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作为天真烂漫的小学生的教师,更应当防微杜渐,关注教育本身,切忌形而上学,掘弃“素质教育”、“应试教育”等对教育自身的分门别类或片面强调,“以人为本”‎ ‎,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持续推进新课改,充分利用综合训练课、口语交际课等现代化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教师引导与开发学生双管齐下,培养、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以新课改为契机,不断完善师生评价体系,加大外力作用,内外结合点燃思维的火花。‎ ‎  一、关注教育自身,切忌形而上学 ‎  由于高考、中考是应试取材,我们的教育在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当中,在社会越来越现实和功利的评价标准中,成绩、升学成了我们关注的焦点,小学教育过早开始与中学接轨,从而出现了所谓的“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分和背离教育本身。“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自古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等的综合教授,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更成为包含素质能力、知识文化、思想道德、思维创新、生存行为等等的教育,因此素质只是教育的一方面,应试则应该是教育的一种评价形式,不应成为一种“新”的教育。比如:一些学校错误理解,为了配合课改,增加了道德行为训练等地方课程,自编道德行为等教条文本向学生灌输所谓的“素质”内容进行“素质教育”。又如:某些学校一味追求成绩也升学率,摒弃、弱化甚至变相用“自修课”取代音、体等课程,只上语、数、英的应试课程。‎ ‎  二、突出主体性,关注想象创新 ‎  面对经济社会的挑战和国际、国内严峻的形势,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 的科学发展观,它是一个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线的社会整体的进步理念;十七大报告进而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本次新课改也将关注学生自身、提高学生的主体性作为努力的方向之一,其基本的精神可以概括为“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不管社会主流及其文化如何发展,学生作为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都是教育及其改革不能忽视的“主体和根本”,而其自身特点,如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萌芽阶段、身心初步发展和想象力及丰富的时期、可塑性最强的年龄阶段等,都要求我们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就要求我们关注教育的核心和学生的将来作用,即与创造能力机密联系的想象创新。教学中学生接受知识,并经过积极思考,才能在新知与旧知之间建立有机联系,而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能动作用,联想发挥及探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的孩子呢?但他们最富有想象力的时候,我们却设置了种种规则,强调整齐划一,强调整体性,使得我们的教育简单化,机械化,我们的教育变得放弃了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而强调学生的答案与标准答案的一致。这样,孩子们进入学校学习之前是各式各样的,出来之后是一模一样。我们看不到了花朵般的灿烂的儿童,却看到了少年老成的乖巧。成长了,他们习惯于守纪律,富于个性的东西被视为另类。殊不知,天才就是在另类与不平衡中,打破常规,产生了奇妙的火花,创造出了奇迹。‎ ‎  三、多管齐下,持续推进新课改 ‎  小学生受年龄、社会经验的限制,与社会主流文化及我们的常理认知本身有一定的差距,会有其特定的角色观念和接受模式。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及方法,变单向式交流,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把创新教育即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与激发的思想衍化为自觉的课堂教学行为。‎ ‎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课改推出的一门贴近学生真实世界的新型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深入社会,去创新、去动手、去实践-去调查、去分析,注重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多年的实践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师生角色的对换,变“规划指挥”为“参谋参与”;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利与及时发现学生的新想法,变“传授教导”为“点拨发挥”;为学生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 ‎  口语交际课是以训练学习听、说能力,规范学生口头语言,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的一种新型课。《标准》要求“使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发展合作精神。”学生具备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利于思维发散,想象的表达为创造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教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时,提出“说一个有趣的故事”‎ 的授课主题,既不偏离本单元的主题,又能认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有话可说,并且身临其境的去想乃至最终的去创造。‎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