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11-19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农村小学课改的现状及反思
其他论文之农村小学课改的现状及反思 伴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课改实验工作在乡村小学已铺开。农村小学课改的现状如何?有何启示?对此,笔者深入各类有代表性的农村小学进行调研,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整理、分析这些材料,谨此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供同仁们参考。 一、农村小学课改的现状 长期以来,农村教育与城镇教育存在着很大差距,加上这次改革来得太迅猛,学校、家庭与社会都缺少足够的准备,所以,农村小学课改的帷幕刚一拉开,一个个问题接踵而至。 1.农村教师的教育观念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作为新课改推行的主体──农村教师已经习惯了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认为教师的任务是怎样教、怎样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的是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参与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营造者。于是乎,有的惶惑不解:翻开教材,往日熟悉的“面孔”不见了,咋变成了有趣的“娃娃”书?自己以前编写教案的本领似乎被大打折扣,经验也猝然变得苍白起来;有的顿生疑云:作业如何设计?学生自立了,可纪律却难以维持;教学是开放的,讲究生成与探究,注重合作与个性,可考试怎么应付?这实质是教师的教育观念受到了挑战。 2.参与、支持课改的社会氛围难以形成。 课改的实验工作需要一种自上而下、坚实的支撑力量,需要一种积极、主动地为课程改革提供咨询意见和资源支持的社会氛围。然而,在现实中,参与、支持农村课改的社会氛围却难以形成。 (1)中心小学校长(原教育站站长)、主管业务的领导对课改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教育理念落后。培训学习不愿参与,也不过问教师培训情况的情况普遍存在;评课指导说不出个所以然,甚至出现有悖于现代课堂教学要求的“指导”行为。如此这般,实在令人痛惜。要知道,课改不但是素质教育得以实现的重要载体,是教育创新的具体体现,而且是学校领导的神圣职责,是法律赋予的义务。所以,校长应是新课程改革的第一责任人,领导们也应和老师们一样,对课改需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才能完成课程这项伟大工程。 (2)教师课改热情普遍不高,干劲不足。 ① 有的教师不愿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明显表现在培训学习出现应付式。参加学习人数廖廖无几,考核测试却是100%的参与。 ② 教师对课改有如下种种态度: 这批学生是试验品,课改给学生带来些什么的,谁也下不了定论,现在的中、高考还不是以“分数”录取学生;中老教师感叹自己年老了,接受新生事物不行了,搞课改,找年青人干去;学校年终考核、奖励都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标准,我不用搞课改,只要我抓到“老鼠” (考出好成绩)就是“好猫”,搞课改,操心多,折腾多,吃亏也多,搞课改是科研部门的事。 (3)农村家长“望子成龙”的观念成了课改的阻力。 长期以来,对农村的家长来说,供孩子上学的目的是跳出“农门”,对于课改,家长们惊诧不已,愤懑纷纷:“课堂怎么全乱了套?、”孩子怎么没作业了?“,有的家长找上门,指责教师的”不称职“,请求”处理“教师……理由是:老师给了学生太多的”自由“,这样是放纵孩子,孩子会学不到更多的”知识“,将来考不上大学,学就白上了。家长的惘然、不理解乃至不支持也削弱了课改的力量。 3.教学上,农村教师”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还在侵占着”市场“。 在课改面前,有的在抱怨教改理念难以转化为教学行为之时,干脆”经验“起来,即所谓”穿新鞋,走老路“,你改你的,我搞我的。 (1) 普遍存在着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与行为,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现象,特别在农村村小,这种现象更为突出。 (2) 课堂缺乏活力,严重抑制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立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充满生命力的过程。而在农村小学,课堂上常常听到这样顺口溜:小小手,放桌上;小耳杂,竖起来;小眼睛,看黑板;小嘴巴,闭起来。这种把学生看成是没有思维的躯体的教学行为,严重抑制了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怎能得以培养? (3) 课堂追求表面上的热闹,学生的探索过程只是”走过场“。 大多农村教师对课堂教学”探索“的实际操作不能正确把握,认为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学生动动手就体现了”探索“。一节课结束,老师喊累,学生叫苦,可学生仍没有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得出以及被应用的,这就不是充满探索的学习过程。 4.农村小学施行新理念的教学行为困难重重。 (1)农村没有经费购买教学挂图、教具、学具,更不用说”电脑“的设施,这给施行新理念的教学行为带来了不少的困难:组织、调控课堂教学难;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难;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一般能力等也不能得以更好的培养。由此严重地制约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制约着教师教学方式改变。 (2)课改专业引领不到位。 农村教师对课改的实施普遍有畏难情绪。虽然部分教师参加了一定级别的培训,但不能较好地将培训所得转化为教学实践。其中原因有受自身素质的影响外,更主要是由于地域特点和各方面的因素的制约,农村小学课改工作缺乏上级部门经常、有效的指导,对教师专业引领不到位,给教师实施新理念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 二、对农村小学课改现状的反思 课程改革是一个连续不断的适应、改进、变革的过程。农村课改中产生的困惑和问题是必然的,也是很正常的,因为一种旧观念的形成往往是历史的产物,文化的产物,要更改它,必然会遇到阻碍,关键是要以科学的态度正视问题与阻力。我想成为农村小学课改发展障碍应有主、客观方面的因素。 1.农村目前的教育状况制约着课改。 第一,农村的孩子相对城镇孩子来说性格较内向,不善言谈,不善交往,严重影响课改中对学生合作学习与相互交流的培养;农村学生约70%没有受过良好的学前教育,学习起点较低,加上农村信息较闭塞,见识不广,知识面较窄,这给课改中培养学生的搜集材料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带来了困难。第二,农村教师素质普遍不高,大多学历结构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还存在一部分乡村聘任的代课教师;基本没有专职科任教师。而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更高,现行状况下农村教师参加课改的能力、水平受到了严重的挑战。第三,农村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很多孩子买不起一些必要的课外书籍,这与课改中供学生选择的学习资料受到了限制。第四,农村师资较薄弱,有些还是代课教师任教导主任、校长。一些学校的领导素质偏低,观念落后,这也很难发挥指导和引领作用。 2.各种制度改革的滞后成为课改的主要障碍。 (1)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滞后。 一直以来,高考招生仅凭笔试成绩录取,能考上名牌、重点院校的大多是那些刻苦拼搏、死记硬背、基础扎实的学生,而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校要的也应该是这样的学生,但笔试很难测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高考招生录取应大胆探索改革之路,打破”一纸定命运“的做法,建议笔试后录取院校再进行能力面试考核。这样,发展和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真正成为社会与每一个人的内在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才会得以顺利实施。 (2)领导的任用制度日趋行政化。 领导的任用制度日趋行政化,专业水平日渐淡化,这无形助长了的官本位思想,削弱了专业意识。据了解,大多校长长期脱离教学一线。”校长是搞行政的,不用过问业务“竟很自然地得到人们的默认,以至于课改当头,一些校长消失得无影无踪。在此呼吁,领导任用强调专业素质,取消行政级别,用人制度尽快步入专业化的轨道。 (3)教育评价体系改革滞后。 《标准》下的教育评价功能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实践能力。而传统的教育评价关注的是”分数“ ,评价方法集中于纸和笔,至使教师的一切教学方式与手段都围绕考试和分数展开,学生走进了读死书,死读书的胡同。一组组数据,名次的先后,把学生和教师的心理搞得很脆弱,原有的改革热情、学习愿望一点点丢失,个人的想法和创意被埋没。如此滞后的评价方式、方法成了新课程改革的”瓶颈“。所以,教育体系的评价要尽快沿着《标准》指出的方向进行调整和改革,确保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3.农村教育经费投入甚少甚微,农村教师的工资得不到保障。 农村教学经费不足。一支粉笔、一本书就是校内的一切教学资源。更有甚者,有的单位教育经费挪作他用,以至农村小学教师的工资没有得到保障,教师课改的动力何在?课改出现的消极主义的病态心理就难免了。 三、措施和方法 农村小学如何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扎实、有效地开展好课改实验工作,笔者认为应努力做好如下几方面: 1.把培训教师作为第一要务,切实提高教师的课改能力。 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是教师,所以按新理念重塑教师是课改的第一要务。结合农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客观原因,本着”先训后教,边训边教,边总结边提高“ 的原则,目前主要采用短期面授与集中培训,首要是让教师在灵魂深处打下课改的烙印:要进行课改,而且非改不可,只能进,不能退。课改中后期采用分散培训与长期跟踪培训。通过实践探讨、专题讲座、行为反思、案例分析、观摩录像等培训,教给教师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 2.精心组织,广开宣传,酿造良好社会氛围。 农村教育面广,交通不便,不宜组织大规模的课改教研活动,可构建若干个实验协作区开展活动,聘请优秀教师为课改兼职教研员,负责本协作区实验工作的指导。另外,充分发挥各种宣传阵地,强化课改舆论宣传,邀请家长、社会有关人士召开课改专题座谈会、听课等,引导他们参与、支持课程改革实验。使他们懂得,社会的发展要求公民增强自立,遇到问题学会优化解决,而新课改宗旨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所以,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这是大势所趋,不能坐以观望。 3.结成对子,对口扶持,转变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 如何让农村好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在新课程的实施中焕发出活力? ”捆绑式“的是一条有效途径。即城镇小学确定若干农村小学结成对子,城镇学校送教下乡,村小教师送教进城,既解决了农村信息不畅问题,又避免了农村教师摸黑路。通过现身说法,让教师知道课堂上怎样营造一个探索和理解的氛围,怎样和学生平等地对话和给予恰到好处的点拨。同时针对农村小学生学习起点低和性格内向的特点,教学时可放低教学起点,让孩子运用农村特有的经验主动构建知识,并且善于抓住农村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敢说、想说、抢说。 4.针对资金缺乏,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 新课程对教学的客观条件要求比较高,而农村学校由于经费问题,不可能满足这些条件。那么,可因地制宜,挖掘资源,超越课堂,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学习就在广阔的天地里。对于教具、学具,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开动脑筋,就地取材,随时制作。 诚然,农村小学课改目前虽最薄弱,问题最棘手,但农村特有的自然优势,为课改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更加适应新课程的教与学。同时新课程为城乡教师建立了同一新平台,加上各种制度改革与课改目标的日趋匹配,所以,只要农村教师不气馁,抓好机遇,迎接挑战,开拓创新,农村小学课改是会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其他(心得)之农村小学课改的现状及反思
- 2021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68绝对值不等式文北师大版2
- 2019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2框青春有格达标检测一课两练新人教版
- 高考数学数列专题复习通项与前n项和通法
- 【政治】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共建部)(解析版)
- 2019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冀教版 (6)
- 湖北省宜昌市高中物理第一章静电场五电势能和电势练习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3_1(通用)
- 学校卫生管理工作计划3篇
- 年度工作总结-2020区安委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