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6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把问题尽量留给学生
政治(思想品德)论文之把问题尽量留给学生 宿松县城关初中 叶卫兵 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总是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去理解、去思考、去讨论。而且老师在课堂中的提问方式大多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提问思路。整个课堂看似是科学的,安静的,可是看似安静、科学的课堂往往却呈现出一片被动的局面,学生不仅不努力去思考、而且没有主动参与意识,更不谈上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与生本教学中要求每位教师在课堂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精神,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相悖的。反之,我们的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把质疑、解惑的权力交付给学生,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会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积极思考,积极地在课前和课后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信息,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慢慢地还会让学生自然形成一套自主学习的好方法。 因此,我们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要把问题尽量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让生本教学的特色在学生的发问和学生的探究中得以充分体现。 下面,我结合自己平常的教学,根据生本特色学校的教学理念,就思想品德课课堂学生提问的技巧提出自己的拙见,与同行商榷。 一、要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因学生们都具有好奇、好玩、好动的心理特点,老师在课堂上必须打破传统教学观念,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教学目标及时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如:在教学环境问题时先问学生“你能提出有关环境的哪些问题?”、在保护环境的活动中“你想担当何种角色?”、“你有哪些保护环境的措施和办法?”、在这一活动中你有哪些质疑?……学生性情高涨,主动性和学习热情都很高,这种形式的提问与课堂设入,就能把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变得趣味横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动学生思维之弦,激发学生思考之情。 二、向学生提的问题要具有悬念性。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有探究的热情。因此,教师应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中,然后引出问题,在学生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此时,学生思维正佳,学习的效果也会最好。如我在教学“《精神文明之花》时?”学生在体会山区支教的老师离别的情境这一活动之后,及时地向学生发问:“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学生的思维之弦一下子绷紧,悬念即刻产生,学生们纷纷提出一系列关于精神文明创建的问题,老师帮学生罗列后,把主要的、有教学方向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思考,这里老师有目的地创设有悬念的问题,促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学起来事半功倍。 三、向学生提的问题要具有系统性和延展性。 教师要在关键处、疑难处、转折处设问。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促进知识的迁移和综合,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具体来说,课前的引入提问,一定应有激发作用,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致,可以结合主题图来提,相关的材料来提。课中提的问题要具体,要结合学生的话来问,让学生由表及里剖析问题;问题不能过于空泛,指向应清晰,要聚焦问题,要适合学生的思考范围,具体来问,应让学生明白老师问的到底是什么;问题要有挑战性,问题应指向方法,要既能起指径导向作用,又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指向道理,让学生更有意义地答,在答中将道理理解得更清晰;提问的方向应是为了把学生引向深入的思考;提问不能过于的频繁,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应该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给更多的孩子回答问题的机会;不能只关注几个爱答问题的学生而问,或只抽问几个学生;提问不能只求标准答案,应鼓励孩子,让孩子的问题更好的对接到标准答案,关注学生的个性的发展;跳转问题不能很快,要跟随或有效引领学生的思路,老师有时候需要一些重复,在老师重复的时候,很多孩子才能达到真正的理解。课堂将结束时的提问应当有一定的概括性,给孩子概括的机会,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概括,系统化。另外,教师还要在学生之间营造一种竞争、合作的气氛,充分发挥动态的集体力量,激发学生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间的交往,导引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与思维撞击,让课堂教学和互动的生成在合理的问题设入中产生最佳效果。 总之,要把问题巧妙地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思考自己的质疑。老师在思想上要转变教学观念,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学会放手让学生去做,同时还要在教学的具体过程中善于点拨引导学生,要学会把学生比较分散、比较肤浅的问题随机做系统化和深层次的概括和说明,从而提高问题的质和控制问题的量,让问题既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又符合教学实际;让问题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突出教师在教学中不可获缺的作用。如此不断地摸索下去,我们的教学自然会适应时代教改的要求,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也会不断提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