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让作业设计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我的“3.3.3法”数学作业设计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让作业设计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我的“3.3.3法”数学作业设计

数学论文之让作业设计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我的“3.3.3法”数学作业设计 ‎ ‎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教师们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但如何利用数学作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巩固,成为一个崭新的课题。‎ ‎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大部分教师布置作业仍是当天所学课本中的习题或练习册中的习题,所有学生千篇一律,缺乏因材施教,无法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该如何设计作业,如何让作业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既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又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呢?结合教学实践,现将我有关数学作业设计  “3.3.3法”的尝试介绍给大家。‎ ‎  一、划分三个层次,尝试因人而异 ‎  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在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上,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着差异,为此我在设计作业时,尽可能虑及这种差异,不搞“一刀切”‎ ‎,而是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为每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让全体学生都能在练习中得到提升。‎ ‎  1.在作业的提供上,为学生提供作业“套餐”,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减少统一性,增加选择性。根据每天的教学情况,我将作业按难易程度由浅人深分为A、B、C三个层次,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选择C,中等可选B,次者可选A。例如,在教学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之后,我设计了如下的作业。‎ ‎  A组:①一个长方形操场的长是100米,宽是30米,它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②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它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  B组:①一块长方形广告牌,长24米,宽是长的一半,这块广告牌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平方分米?②一个正方形花圃的周长是80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  C组:①一个长方形的周长与一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已知长方形的长为8厘米,宽为4厘米,请你求出正方形的面积。②‎ 从一张长lo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纸中,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纸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模仿练习、变式练习、发展练习三类,此种设计可避免作业的枯燥乏味,以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  2.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设计些具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和结果的练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  还以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为例:用6个边长是l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  对A组的要求:只要能用一种方法解答出来即可;‎ ‎  对B组的要求:尽量用两种思路来解决问题,会画图来解答两种情况;‎ ‎  对C组的要求:不仅算出两种答案,而且能从中发现这种拼图的规律,即如何拼,周长长一些,如何拼,周长短一些?从而体会到长方形面积相等时,长与宽相差越大,周长越长的规律。‎ ‎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数学教师应给每个学生挑选适合于他的问题,不催促学生,不追求解题数量,让每个学生经过努力都能成功。让学生根据自身不同知识水平与能力来主动完成作业,就能让他们在达到不同要求的同时,也获得成功的体验。‎ ‎  二、推出“三大板块”,尝试有效巩固 ‎  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记忆规律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我从这一规律中得到借鉴,将每天作业的设计分成“三大板块”,即复习作业、巩固作业与预习作业。‎ ‎  1.复习作业 ‎  复习能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这样在大脑中就能保留很长时间。因此,我在作业设计中增加一项“每日一练”的“数学乐园”‎ ‎,只有两三道题。主要内容为:对前一天知识的巩固,或是对上一单元知识的复习,或是最近一阶段有难度、学生容易混淆或容易犯错的题型。例如,在学完“认识几分之几”以后(三年级下册),连续三天练习下面一种题型,然后过一周再练习两次。‎ ‎  把60本图书平均分给6个班级,每个班级分得这些图书的(   )/(    ),有(    )本,5个班级分得这些图书的(    )/(     ),有(    )本。‎ ‎  每天的数学作业,如果不给学生智力的挑战,有的学生会觉得不过瘾。因而,在复习作业的设计里?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我增加一道“聪明”题,鼓励学生主动自觉地用心思考、探索。‎ ‎  2.当天巩固作业 ‎  见一:划分三个层次,尝试因人而异。‎ ‎  3.预习作业 ‎  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学的过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不是简单的学教材,而是把教材作为“引子”,作为“材料”‎ ‎,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必要的取舍与加工。因此,我在设计预习作业时,主要侧重于让学生在预习中有所思,有所得。‎ ‎  例如,“平移与旋转”的预习,我是这样设计的:先自学课本的内容,然后把你的所得、所想、所悟跟父母交流,并分别找出生活中的五种“平移与旋转”现象。‎ ‎  又如,在学习“千米”之前,我给学生安排了这样的预习:在家长的帮助下,步行1000米,写成数学日记。‎ ‎  这样一来,每一个学生以自身经验进行预习,必然会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这些体验和感受都可以作为课堂上交流的材料,都是课堂上特有的活的资源,将使课堂教学变得充实、丰满起来。‎ ‎  三、循环三天作业,尝试巧妙搭配 ‎  每天授课的相关练习题分成三天做:1.拓展题(第二天复习做),2.一般题(当日巩固做),3.容易题(前一天预习做)。当天学生完成的练习是拓展题(前一天授课的内容)、一般题(当日授课的内容)和容易题(明日授课的内容)。这样学生每天的总作业量并不增加,每个知识点都经过三天循环练习,效果大不一样。‎ ‎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数学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就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在作业设计的创新与改革上,也应立足于此。因此,在作业设计中,只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给学生自主参与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分析运用知识的机会,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探索者和成功者。实践证明,我所尝试的数学作业设计“3.3.3法”,有利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学,有利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学习能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