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5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让《品德与生活》回归生活
政治(思想品德)论文之让《品德与生活》回归生活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三个基本特性。其核心内容是:“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努力走进生活,贴进学生,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把教学的需求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将“生活化的课堂”,“课堂中的生活”融为一体,使他们在生活中得到感悟,在感悟中进一步“学会生活”。让品德培养回归到生活中去。 一、让品德教学融于学生生活。 根据新课程关于“生活的理念”大致可理解为:为了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和发展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我树立一种“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既要让教学走进儿童的生活,又要让生活走进成长中的儿童。 要做到这些,我必须在教学活动之前,做儿童生活的有心人,一方面要了解一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了解儿童不同的个性,生活经历等;另一方面,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对儿童进行长期地观察,了解儿童的基本情况,通过建立儿童成长袋,逐步积累每个儿童的有关信息,努力使开展的活动从儿童的兴趣、爱好、经验、关注点出发,使儿童都能积极投入活动,在活动中真正得到发展。例如,在 “ 我们小学生要这样做”这个主题的教学中,我了解到学生经历了幼儿小、中、大班几年的教学,已经知道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要爱学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为班级扫地、擦桌子等。经过幼儿园里培养和锻炼,已初步具备这些能力,教学时就组织儿童分组表演、竞赛、交流、互评,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提升生活经历和能力,达到小学生该做到的要求。 在教学活动之中,我还与儿童积极互动,通过参与儿童的活动,给予儿童支持合作来实现对儿童的引导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开展“我爱我的家”的教学活动中,在课堂上,不一味去讲述教材里的儿童的家庭生活,而是创建活动情境,引导儿童讲述,交流自己的家庭和家庭生活,家庭文化等,使儿童了解,关心自己的家,感受家的温暖,激发爱家的情感,从而提升儿童的生活,使儿童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课后,我还经常给学生留一些特殊的作业:如帮助父母做家务,既能为父母分担繁重的家务,又能让学生在劳动中充分体会父母的辛苦,激发对父母的爱和感激。又如饲养小动物和培养植物,这是培育爱心、积累生活经验的有效手段,同时,观察能力和持久的耐心也会逐步被培养起来。还有向家长表示孝敬,给父母捶捶背、洗洗脚、倒一杯水等。这些特殊的作业,使品德教学悄悄地融入了生活。 。 二、指导学生发现生活、体验生活。 体验是品德与生活教学的基本环节。强化体验是增强小学品德与生活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学时,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生活,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比如教《认识新朋友》这一课,可以先安排学生介绍自己,再带学生到校园中玩找朋友的游戏。让孩子们一边唱儿歌一边拍手玩游戏,创造一个热烈的气氛,然后再讨论如何和朋友相处,怎样才能让伙伴们喜欢你?孩子们各抒己见,把游戏中的体会说出来,学生很自然地悟出和同学相处时,要谦让有礼,要团结友爱,要互相帮助的道理。在教学过程中,我作为支持者为儿童的学习提供支架,为他们的活动创设良好的条件,引导儿童投入活动。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体验中学习,满足了他们的生活所需,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能力。把学生带出课堂,以他们的亲眼观察为基础,用他们的亲身体验为材料,这样的学习是主动的,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自觉的行为。可见,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过程中体验是多么重要。 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会生活。 生活是人的生命的存在形式。生活作为人的生命世界,不同于观念 世界,培养热爱生活的学生,实质上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生命意识,让他们从小懂得珍爱生命,积极愉快地生活,这是儿童生活的主调,它旨在使儿童获得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体验,懂得和谐的集体生活的重要性,发展意识,形成开朗、进取的个性品质,为儿童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奠定基础。 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上学真快乐》一课中的“从今天起,你们都是小学生啦”一句,成人看来简单,但对一年级学生来讲,上学是生活的转折点,他们年少幼稚,对生活的了解和道理的认识都是朦胧的。他们头脑中会产生各种想法,有新奇,有高兴,有自豪,也有害怕。我们要紧紧抓住学生的不同想法,充分利用挂图、课件、课本中的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回忆开学第一天,校门口“欢迎新同学”的横标,老师、高年级大哥哥、大姐姐在校门口迎接他们的情形,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生活的温暖,集体生活的和谐友爱。通过设计“参观校园,我爱学校”活动,使他们更快爱上学校这个大家庭,通过“找朋友,团结力量大”等活动,让他们尝试集体生活的兴趣。通过学校里的安全活动,让他们知道上下楼梯靠右走,不从高处往下跳,不拿尖利的东西玩,不玩火、玩电,不跟陌生人回家……培养了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从儿童最贴近的寻常的生活常规入手,以联系儿童生活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会生活。 总之,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 。儿童良好品德的培养和形成必须在儿童生活的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由于儿童的品德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他们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所以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让他们获得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之际,让我们的品德教育真正“生活”起来吧!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三个基本特性。其核心内容是:“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努力走进生活,贴进学生,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把教学的需求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将“生活化的课堂”,“课堂中的生活”融为一体,使他们在生活中得到感悟,在感悟中进一步“学会生活”。让品德培养回归到生活中去。 一、让品德教学融于学生生活。 根据新课程关于“生活的理念”大致可理解为:为了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和发展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我树立一种“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既要让教学走进儿童的生活,又要让生活走进成长中的儿童。 要做到这些,我必须在教学活动之前,做儿童生活的有心人,一方面要了解一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了解儿童不同的个性,生活经历等;另一方面,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对儿童进行长期地观察,了解儿童的基本情况,通过建立儿童成长袋,逐步积累每个儿童的有关信息,努力使开展的活动从儿童的兴趣、爱好、经验、关注点出发,使儿童都能积极投入活动,在活动中真正得到发展。例如,在 “我们小学生要这样做”这个主题的教学中,我了解到学生经历了幼儿小、中、大班几年的教学,已经知道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要爱学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为班级扫地、擦桌子等。经过幼儿园里培养和锻炼,已初步具备这些能力,教学时就组织儿童分组表演、竞赛、交流、互评,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提升生活经历和能力,达到小学生该做到的要求。 在教学活动之中,我还与儿童积极互动,通过参与儿童的活动,给予儿童支持合作来实现对儿童的引导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开展“我爱我的家”的教学活动中,在课堂上,不一味去讲述教材里的儿童的家庭生活,而是创建活动情境,引导儿童讲述,交流自己的家庭和家庭生活,家庭文化等,使儿童了解,关心自己的家,感受家的温暖,激发爱家的情感,从而提升儿童的生活,使儿童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课后,我还经常给学生留一些特殊的作业:如帮助父母做家务,既能为父母分担繁重的家务,又能让学生在劳动中充分体会父母的辛苦,激发对父母的爱和感激。又如饲养小动物和培养植物,这是培育爱心、积累生活经验的有效手段,同时,观察能力和持久的耐心也会逐步被培养起来。还有向家长表示孝敬,给父母捶捶背、洗洗脚、倒一杯水等。这些特殊的作业,使品德教学悄悄地融入了生活。 。 二、指导学生发现生活、体验生活。 体验是品德与生活教学的基本环节。强化体验是增强小学品德与生活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学时,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生活,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比如教《认识新朋友》这一课,可以先安排学生介绍自己,再带学生到校园中玩找朋友的游戏。让孩子们一边唱儿歌一边拍手玩游戏,创造一个热烈的气氛,然后再讨论如何和朋友相处,怎样才能让伙伴们喜欢你?孩子们各抒己见,把游戏中的体会说出来,学生很自然地悟出和同学相处时,要谦让有礼,要团结友爱,要互相帮助的道理。在教学过程中,我作为支持者为儿童的学习提供支架,为他们的活动创设良好的条件,引导儿童投入活动。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体验中学习,满足了他们的生活所需,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能力。把学生带出课堂,以他们的亲眼观察为基础,用他们的亲身体验为材料,这样的学习是主动的,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自觉的行为。可见,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过程中体验是多么重要。 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会生活。 生活是人的生命的存在形式。生活作为人的生命世界,不同于观念 世界,培养热爱生活的学生,实质上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生命意识,让他们从小懂得珍爱生命,积极愉快地生活,这是儿童生活的主调,它旨在使儿童获得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体验,懂得和谐的集体生活的重要性,发展意识,形成开朗、进取的个性品质,为儿童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奠定基础。 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上学真快乐》一课中的“从今天起,你们都是小学生啦”一句,成人看来简单,但对一年级学生来讲,上学是生活的转折点,他们年少幼稚,对生活的了解和道理的认识都是朦胧的。他们头脑中会产生各种想法,有新奇,有高兴,有自豪,也有害怕。我们要紧紧抓住学生的不同想法,充分利用挂图、课件、课本中的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回忆开学第一天,校门口“欢迎新同学”的横标,老师、高年级大哥哥、大姐姐在校门口迎接他们的情形,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生活的温暖,集体生活的和谐友爱。通过设计“参观校园,我爱学校”活动,使他们更快爱上学校这个大家庭,通过“找朋友,团结力量大”等活动,让他们尝试集体生活的兴趣。通过学校里的安全活动,让他们知道上下楼梯靠右走,不从高处往下跳,不拿尖利的东西玩,不玩火、玩电,不跟陌生人回家……培养了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从儿童最贴近的寻常的生活常规入手,以联系儿童生活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会生活。 总之,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 。儿童良好品德的培养和形成必须在儿童生活的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由于儿童的品德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他们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所以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让他们获得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之际,让我们的品德教育真正“生活”起来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