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3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信息技术(心得)之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应注意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信息技术论文之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应注意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应是一个以符合教学和学习需求的方式,高效益地应用信息技术,不断优化教学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信息技术是一种教学手段,让它适应教学,不是教学适应它。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要注意处理好如下几个关系:1.师生关系。2.人机关系。3.生生关系。4.真实与虚拟的关系。5.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媒体的关系。6.常规训练与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关系。【关键词】:信息技术整合、关系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教育和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或课程)的整合成为教育教学改革中人们关注的热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应是一个以符合教学和学习需求的方式,高效益地应用信息技术,不断优化教学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经过对教育部重大课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一年多的研究和实践,笔者认为,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过程中,处理好如下几个关系才能实现“整合” 效果的最优化:1.师生关系。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过程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4个要素之间的动态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组织者、管理者更是参与者,指导、引领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研究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意向、学习风格,关注非良构领域的学习,对信息资源进行研究、勘比、过滤、精选、整合,然后确定理想的认知策略、教学步骤,以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在未来知识经济社会中,决定个体发展水平的,将取决于不断利用新信息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而非他固有的知识水平。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更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更要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发掘,创造意识得到保护,因此自主学习便成为一件充满发现、想象、快乐的事情。在整合过程中,教师、学生的各种角色定位并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共同统一于教学过程中。一般来说,教师的研究、引导是学生能顺利自主学习的保证。学生的自主探究,需要得到教师的帮助。另外,从教师的角色定位中,折射出的刻苦钻研、示范引导、精诚合作等职业美德,是一种丰厚的精神文化,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2.人机关系。课堂教学必须重视情感交流,而处理好知识传授与情感交流的关系,主要是处理好人机关系。这里的“人”包括教师和学生,“机”是多媒体教学的软、硬件。人机关系可以用下图来表示:从上图可以看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双向互动的,既有知识的传授与反馈,又有情感的交流;而“人”与“机” 的交流是单向的,且缺乏互能动的情感交流。这就决定了人机交流不能代替师生交流。处理好人机关系,就是要做到合理地使用机器,机器为人所用,而不是人“役”于机器。计算机不能代替教师。在人机交互过程中,特别要注意不能脱离教师的指导,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学生的指导;信息技术只能是可供选择的工具,而不能成为目的。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领读或有表情的朗读,是不可能由信息技术代替的。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除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外,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这种情感的交流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通常有语言手势、肌体动作以及神态等等,有时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鼓励性的手势,给学生的激励远比教师口头表扬要强得多,给学生留下的回味比教师给他的任何知识要深远得多。如果人际化的师生情感交流被冷冰冰的人机对话所取代,教师也便将课堂拱手让给了多媒体。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体现教学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不能仅仅依靠现代化的教学“武器”,而更有赖于教师调控课堂中学生的情绪和气氛,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思维碰撞和灵感的迸发。3.生生关系。“学会合作”是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进入信息时代,合作精神尤为重要,合作能力的有无和强弱是衡量学生自主能力和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条件,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这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非常重要的一种策略。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观察、分析、归类的基础上,一般采用“互补” 的形式划分协作小组,让学生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共同探索、发现,共享知识信息,共同商讨、论证、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分工协作等,共同达到自定的学习目标,同时使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逐渐养成相互尊重、相互沟通、戒骄戒躁的优良品德。协作学习是在一定情境下进行的,因此,必须考虑人文因素,形成轻松、温暖的协作氛围,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能够“自由表达”、“自由参与”,并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和存在。教师要善于创设生生互动的氛围,在生生互动中,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一些形象化手段,如手势、表情、声音、图像等,直接扶持生生之间的交流、讨论等,使学生能直接感觉到同伴真诚的帮助和理解,由情感推动着的“参与”活动也许会收到奇迹般的教学效果。4.真实与虚拟的关系。笔者认为,教具、学具、课件、情境的选用或创设,能用真实的,就不用虚拟的;利用虚拟要做到虚拟为真实服务;信息技术不能替代参观、考察,不能替代学生的生活实践。针对中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较强的特点,很多教师都想到利用图片或动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定理形象化抑或把那些微观的事物加以放大,以便于学生感知、理解。诚然,恰当的图片、动画是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增强记忆的。然而,本可以现场参观、考察、实践的内容却偏要放在多媒体上来“整合”,因为信息技术的使用而使学生不能观察、比较、体验,则信息技术整合课就失落了基本的教育应用价值,教师煞费苦心搜集的“海量” 资料就只能让学生头晕目眩、眼花缭乱,这无异于传统教学上的“满堂灌”,使学生分不清主次,得不到要领,更使学生丧失了实践能力。5.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媒体的关系。是互补,不是排斥。部分教师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忽视其他媒体的运用。不少多媒体课件从上课一直用到下课,教师在课堂上动动鼠标、敲敲键盘代替了手势,教师成了放映员,学生40分钟面对着屏幕,甚至把原先低效的“人灌”,变成高速的“机灌”。仍以语文教学为例,机器播放的语言固然比较标准,但是与教师的那些富有人情味的亲切话语绝对不是可以等同的。再说,有些内容用其他媒体进行教学并不比电脑差,比如,在数学教学中,讲解角的认识时让学生折折纸;讲长方体时用刀削一削萝卜等。能用黑板、嘴巴等其他媒体讲清楚的,就不必使用电脑。 6.常规训练与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关系。谈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就认为“双基”不重要了;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就是用鼠标代替粉笔、用大屏幕代表黑板,这些都值得深思的。有的老师出示示范课,学习生字而不让学生写一写,讲读课文而不让学生读一读,一味的展示“情境优美”的课件,或让学生整节课都在“人机交互” ,这样教学目标能完成吗?信息技术不应影响学生的基本语文能力。因此笔者认为:信息技术的选用,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要以有利于学生达到学习目标、培养健康情感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原则,当其他手段无法达到其效果时才选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信息技术应促进而不是削弱常规训练。总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作为当前教学改革的一条有效途径,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以及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协作的内在感染力,是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相比的。运用得当可以使教学如虎添翼、锦上添花,使用不当会事与愿违。因此,我们必须从学科的特点出发,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出发,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出发,从优化教学过程出发,遵循教学原则,使“整合”真正“整”出实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