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心得)之补齐农村欣赏教学这块短板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美术(心得)之补齐农村欣赏教学这块短板

美术论文之补齐农村欣赏教学这块短板 ‎ ‎  近几年去的乡村小学多了,也参加过几次农村小学美术评价活动,感触最深的,莫过于孩子们音乐、美术课的匮乏,因为缺乏专业的教师,所以他们的音乐美术课多数被其他学科占用,即使在当今上级部门要求各校开足开全课程的前提下,他们的音乐课也只是唱唱歌,神情那么专注,走调却走的可爱。美术课则是看着课本画画,有的学校干脆不发给学生书本,由着他们自己天马行空的去想、去画。可以说农村小学音乐美术教学是块短板,欣赏教学更是短板中的短板。老师们认为美术音乐的欣赏比较抽象,孩子们难于接受,所以多数便以唱歌、绘画替代。‎ ‎  拿美术来说,美术学习的方式包括创作和欣赏,而欣赏美是创作美的基础,通过欣赏美,继而学会模仿美,在模仿的基础上创作新的作品。欣赏美追求美是天性,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就会转着眼珠追逐鲜艳的东西,二三岁的小儿便会闹着要戴新帽子、穿新衣服。所以我以为,欣赏是创作的基础,美术教育的重点还是要在欣赏美的基础上让学生去感受美、创造美。而欣赏美也并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生活中处处充满美,春天的芽,夏天的花、秋天的叶、冬日的雪……‎ ‎,你穿了一件新衣服,我穿了一条新裤子,她穿了一双新鞋子,某某背了一个新书包,教室后面的黑板报又换了新内容,学校里面的樱花开了,秋天家家门前堆满了黄澄澄的玉米……,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美和新奇,关键是要培养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带过一段农村小学三年级的美术课,虽然学生不多,只有六个,但我和学生们的美术课玩得快乐,认真,我发现孩子们是那么喜欢上美术课,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一点儿也不比城里的孩子们差。关键是我们如何去启发他们、挖掘他们的这种能力。‎ ‎  那么该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呢?‎ ‎  一、在日常生活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  我认为首要的一点是教会学生进行观察,通过观察,让学生们找到生活中美的事物。每节美术课前,无论是绘画、小制作,还是欣赏设计,让学生先观察作品,明确作品内容,这件作品都是什么内容,有什么要素,有哪些图案,有什么颜色。先让学生有个整体印象。当然,观察并不只是欣赏,也可以让学生动动手,或临摹作品,或进行创作。俗话说“眼高才能手高”,只有让学生亲自在观察中尝试美术的创作,才能更好地了解作品中的人有优点和美的因素,从中获得美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再稍加引导,学生即可容易掌握。‎ ‎  每次美术活动,无论是绘画还是制作,我都会事先从网络上下载相关资料如图片、视频,并制作课件让学生进行观察欣赏,把美术欣赏融合在平常的教学中,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去发现美,逐步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如在《画中的线条》活动中,我首先让学生欣赏各种线条——‎ 水平线、折线、斜线、曲线,让他们在不同的线条中感受线条的美,再让他们找一找身边的线条。在此基础上,再出示课件,让学生们欣赏古代绘画作品中的线,如《放牧图》、《黄河逆流》、《八十七神仙卷》,让学生欣赏不同线条在画中的特点,表现了什么风格。分析国外绘画作品《女神》、《两个青年农民》、《海景》,让学生们思考画家运用了什么样的线条,为什么要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出画家什么样的心境?‎ ‎  我认为欣赏能力不是靠一两节欣赏课就能完成的,它应该体现在平时的点点滴滴,在日常生活中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  二、欣赏教学与各种“外力”相结合 ‎  欣赏教学可以借助各种外力来实现,如与绘画、表演的结合,学生如果有了绘画、表演的实践,就能更好地理解与认识艺术作品。欣赏教学要善于借助学生绘画、表演等美术实践的“外力”。如:教师通过对欣赏作品的分析讲解,激发学生的欣赏欲,使他们心情舒畅,表达各自的感想,同时教师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让他们亲自动手画一画,进而起到良好的欣赏效果。如美术活动《红色、橙色、绿色和紫色的画》,我就是把欣赏与动手结合起来,先让学生欣赏红、橙、绿和紫色的画,让学生感受色彩的神奇与美,再通过动手调制各种颜色,然后用自己调制的颜色进行绘画。学生们对这样的活动非常感兴趣,也很投入。‎ ‎  还可以与音乐、视频、动画等相结合。音乐和美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音乐是一切艺术门类中最为抽象的艺术,因而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可以展开联想,随着音乐节奏的起伏,眼前情与景在不断地变幻,人的情感也不断地变化。如在《画中的线条》,通过看音乐喷泉的视频,听音乐喷泉的乐曲,学生们领略到音乐与线条结合产生的美,听觉与视觉都得到了一定的升华,学生的审美理解力、创造力也得到了提高。在美术活动《彩墨游戏》前,我和学生们先欣赏国画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孩子们在欣赏动画片的时候也感受到了国画的美,激起了对彩墨游戏的兴趣。‎ ‎  三、教给学生欣赏的方法 ‎  学生欣赏作品,通常来自于第一眼的感受,你一出示作品,他们认为好,就会“哇,真漂亮!”他们认为丑,就会“嘁,难看死了!”他们才不会管什么名画名作呢。而作为老师,在选择作品时,要尽量接近学生的欣赏水平,在欣赏教学时,老师只是一个引路者,而不应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总结为一名话就是:困惑时给予启发,阻塞时给予点拨,上台阶时给予铺垫,攀登时给予鼓励。‎ ‎  美术欣赏活动同任何活动一样,授课方式灵活多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我在美术课前要求学生自由收集资料,课堂教师解说、师生问答、讨论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扮演启发者、引导者、帮助者的身份,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框架。古人云:“好者为乐。”‎ 有了兴趣和爱好,学生才能发挥潜在的智能,主动地探求学习,才能不怕失败,锲而不舍地去探索直至成功。当然,要使学生具备欣赏力、感悟力,还需要让他们不断地学习、探索各方面的艺术知识,需要长期的持之以恒的学习与实践,逐步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美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生与美术欣赏课的融合。‎ ‎  在培养学生对美术欣赏的兴趣方面,要根据这个年龄阶段和学生的爱好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比如在培养他们对于国画的欣赏能力时,不要一味的去讲解其宏伟的意境、深厚的艺术水准、大气的创作手法等,这种做法往往会使学生感觉较为枯燥,可以先从收集的资料中选取几幅气势宏伟,并且为学生所喜爱的作品直接呈现在他们面前,造成一种直观的视觉冲击,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地提高学生对美术的欣赏能力。‎ ‎  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美术欣赏实践中来,可以让学生到农村、街道搜集一些旧的年画、剪纸、民间工艺品、古玩等,从报刊杂志搜集有关图片资料,从网上下载有关图片,从而加以整理。让学生经常参与此类实践活动,多接触平常生活以外的一些艺术作品,对于提高学生自身的美术欣赏能力大有帮助。‎ ‎  总而言之,我们有责任教会学生学会欣赏,不断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让美成为学生的一种生命追求,使他们能够在艺术的天空下,张开想象的翅膀,成为热爱美、发现美、创造美的主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