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1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关于小学语文“课后练习”教学的有效探讨
语文论文之关于小学语文“课后练习”教学的有效探讨 大溪冠城小学 叶迪 【内容摘要】课后练习作为课文的“尾巴”,它的设计体现了编者的意图,也是课堂教学目标的具体呈现。但是在很多老师的眼里,课后练习这个“尾巴”仿佛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小问题”,很多老师总是在课堂上或课后布置不少作业,从而忽略课后练习这一资源,使其无法充分利用。这一资源的流失势必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那如何更好的整合课文后面的练习,对于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流程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课后练习 资源 方法 一、课后练习,现在还是一条健康的“小尾巴”吗--当前小学语文课后题的症状分析 课文后面的课后题,与课文一起成为学生的阅读教材,它们之间相互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服务,我们不能将课后练习当成课文的一个附属,变得可有可无。那么,现行语文教材中的课后习练习是否履行了自己应尽的义务了呢?经过我们的深入分析,发现现在的语文课后练习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1.可有可无 纵观现如今的课堂教学,“走进文本,研读教材” 等类似的话题已是老生常谈。不少老师都谈到研究教材,走进文本,生本教育,但是我们从来都是去关注文本的钻研从而忽略了与编者的对话。语文教材在课文后编排思考、练习的做法很早就有,作为课文的“小尾巴”,其实体现着编者的思想,涵盖着编者的意图。而这恰恰是许多教师忽略的地方,没有把课后练习当成一个重要的教材组成部分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习惯性地在教学末尾领着学生随意快速地完成,导致课后练习可有可无的现象。 2.墨守成规 最初,课后练习担当的只是练习的角色,慢慢的,开始成为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在内容与形式上并没有做更多创新。这两个方面因为受到旧认识、旧经验的干扰,不少教师在教学时也只是走个形式而已,那么实际上确实需要巩固、强化的知识反而匆匆过场,不留痕迹。内容也是没有新意,无非是把“背诵课文的第几段”变成了“请读一读,抄写课文中让你最感动的语句”, 把“学后感受”变成了“课堂小练笔”,虽然形式换了可是内容一点没变,一点没有知识拓展的迹象。就是只为做而做,只为学而学。 现在不管你翻开哪个版本的教科书,差不多每篇课文后面都有练习。编者针对低、中、高不同的年级段,设计练习的内容、形式也不尽相同,比如低段,主要是以读、背、识、写这几点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语文基本的训练,为的是之后提高语文综合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这样的安排正是教材编者的良苦用心。可是,很多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只关注练习本身,从来都是为了练习而练习,忽略课后练习本身的意义,使课后练习的价值大打折扣。 3.上演“分身术” “课文”与“练习”的关系实际上是“学”和“习”的关系,它们之间密切联系、相辅相成,而不是相互分离:练习设计来源于“课文”,是练习的基础,为练习提供指导;而练习则是帮助学生去理解、巩固、深化“课文”的工具。不少老师觉得“课后练习”只要上完课之后去完成就行了,因此,只是把课后练习作为检测教学的效果手段。结果就导致了这样的现象:讲是一回事,练又是另外一回事,讲完课文再去练似乎成了一种固定模式,这种“讲”与“练”完全脱节,课文与练习“两把手”的现象,影响了学生知识掌握和课堂教学的时效。 二、每条“小尾巴”都有自己的作用--课后练习在国外的教学方法 魏书生老师曾说过:“国外小学三四年级的小学生,能够做像模像样的研究性阅读、文学分析,写像模像样的研究报告、小论文,而我们的大学生有许多直到毕业,还没学会带研究的阅读(阅读等于记住、考出),也没学会基本的论文规范(论文等于刊物里同话题文章的剪辑),这不是我们的学生水平低,人家水平高,是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用那种方法教过那种样式的阅读、那种样式的写作。” 纵观世界各国,他们基本都是以自己国家的民族语言作为母语教材,可是由于各个国家的文化差异与政治背景不同,那么教材课后的练习也各不相同,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方法: 1.与文本相结合,学做同步进行 国外教科书的练习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很注重生活情境的设计,练习的题材大部分取决于生活,所以老师在教学的时候时常学做同步进行的方法,把文本和课后习题结合在一起,教学时就将课后习题渗透到文本中,让文本与课后题有效的结合在一起,由此便避开了教师只是一味的说,而学生一味的听的现象。例如日本小学《国语》日本光村图书出版株式会社一年级下“朋友篇”的练习“大家一起来做,一起来玩”(1)上面的图画里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商店呀?你知道这个商店里摆放着的商品的名称吗?(2)这幅画里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商店呀?这家店里出售的商品当中,哪些是你能叫出名字的?教师在处理这两道课后练习题时就穿插于课文中进行讨论解决,没有在课后单独一个个练习,这样就有助于学生边学边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把单一变为多样,让枯燥变成有趣 《陶罐与铁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童话,讲的是铁罐总是奚落陶罐,写一副傲慢无礼、自以为是的样子,同时也写出了陶罐谦虚的性格特点。告诉我们所有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应该正视自己的缺点,发挥自己的优点这样一个道理。课后题有一题要求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个题目的主要目的就是想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陶罐与铁罐的不同态度,做做表情,读出它们的语气。为了节省课堂上的时间,教师往往只是单一的让几个同学站起来读一读,练习里要求的只是读,那么他也就照猫画虎让学生读。但是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总是想着要节省时间而简单地叫几个学生起来读,其实学生此类课文学生是最喜欢的,但出于只是朗读,教师也就过过场,草草结束。再来看看国外,这种类似的文章更是随处可见,但是教师就非常注重学习形式的多样化,通过情境的创设,做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进行角色扮演。那么学生进入到角色,把自己当成是文中的人物,把文中人做的事当成是自己做的,说的话是自己说的,好像一切都是现在发生的,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又让练习的效率提高了。 3.学生参与,乐于实践 在国外,母语学习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参与。因此,在练习的设计上,以点拨和引导为主,练习题的形式很开放,就算是再难的结果也是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参与、分析、调查得出。在日本的教科书当中,有些练习就直接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去,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新知。比方说让学生去设计有关“新产品上市” 的课后专题,这个训练从市场调查到商品的生产、商标的确定、包装的设计,再到依靠媒体去推销设计出来的产品,做各种广告宣传等,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设计,并且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这个时候就要求老师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人教版的第九册第六单元的《遨游汉字王国》是一个综合性学习,课后也有类似的习题: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你肯定有很多的感受和收获吧!你可以把它写下来,通过办展览、手抄报或者是成果展示会等各种形式,展示自己近段时间的学习成果。对于这种课后题,教师都是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一种形式回家完成,然后选出几张比较好的作品在班上展览一番,这就算完成任务了。学生也觉得这只是老师布置的一样作业,而不是自己研究出来的成果,也就是草草了事。 三、真的可以甩掉小 “尾巴”吗--重新认识课后练习的地位与作用 教学实践中,教师对于文本的重视远远超过课后练习。很多教师把课后题放在教学的最后面,或让学生快速思考讨论之后,说出教师心目中的“标准答案”来;或者是吧课文后题作为一种手写作业,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完成。对于课后练习被简而化之甚至流于形式的处理方法,让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白白的流失这个现象,我们确实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课后练习自身所独特的价值。 从人教版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材的修订要点,我们可以发现课后题的重要性。①增,增加了新的训练项目。新增加的项目有“一边读,一边想”“理解重点词句”“重视语言的积累”“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选做题” 。这些项目对于良好读写习惯的培养,对于理解、感悟和积累语言,对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读书有其自身的理解与感受,都有很大的作用,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思想。②调,调整了练习形式。旧教材的练习中,一般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和表达方式的题目都比较单一,比如学习词语并积累的题目,主要就是要求学生“读读写写”。而修改后的练习,就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去学习并且积累语言,让学生自主去选择,主动去积累。例如引导学生学习、积累、运用词句的练习有:“本文的句子写得十分形象、生动,我要抄下来。”(《乡下人家》),“把课文中你喜欢的词句摘抄下来”,比如“让我们找出描写年轻人外貌、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体会体会,在抄下来。”(《尊严》)“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先抄下来,再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课文中的一些句子有很深的含义,让我们找出来,体会体会,再抄下来”(《生命 生命》) “抄写课文中让你感动的语句。”(《梅花魂》) 朗读、背诵也是学习、积累语言的重要方法。修改后的练习,加强了朗读、背诵,而且除了安排一定规定背诵内容外,还增加了自由度,不少课文都是由学生自己选择背诵的部分,如“把你喜欢的的段落背下来(《触摸春天》)”等。 (一)课前,引领作用。 1.教师备课的指南针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基础,一个好的开始那么一堂课便已成功了一半。教案是教师备课成果的书面形成,是教师对于文本教材认知的结晶,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他具有指导性,统整性,操作性,预演性,突显性等特点。总结一些优秀教师的教案我们可以发现,好的教案必须符合咱们的教学实际,必须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必须做到前后相互衔接,逻辑必须严密,而且要做到重点的突出,难点有所突破,必须做到层次分明,过渡自然。 课后练习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文本相辅相成从而构成一个整体,也是教材的编排者根据课文的特征意图所设置的训练,一般情况下编排者在选文的时候就已经先对教材做了相应的研究,他们把研究的侧重点放在文本的教和学上面,而课后练习恰恰是编者思考后的结晶,只有把编者的意图弄清楚了,深度的去挖掘练习的价值,才能把教学脉络理清,把备课思想优化,帮助学生落实基础、提升能力,使课堂教学事倍功半,课后练习应该是教师备课的指南针。 2.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引领者 我们知道课前的预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预习的时候,教师可以把课后练习利用起来,让学生先自己去揣摩,做好教学的铺垫,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达到教学效果。 (1)课后习题能促使学生有效掌握汉字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应掌握两千五百个常用汉字,为了让学生在六年中能够正确地读准字音,认识字形,辨析字义,课后题往往把生字词语归列到“我会写”、“我会读”、“读读认认”“找找说说”、“我的发现” 等题型中去。让学生在预习中就可以理解、领悟。 (2)课后习题能促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句子含义 教材当中,对于理解重点句子或重点段落的问题,学生在预习课文时便可去体会作者的为什么这么写,想告诉我们什么,都有很大的帮助。如人教版第十一册的《老人与海鸥》课后习题三:读读下面的句子,交流一下从加点的词句中体会到了什么?①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片有声有色的乐谱。②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学生通过做这个练习,就能较快地悟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课后习题能促使学生理清文章层次,掌握主要内容 很多课后练习题都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层次。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后的习题:说说第一部分和其他部分的联系,试着给每一部分加个小标题。这样的题目,能引导学生感知全文,理清文章层次,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二)课中,辅导作用 1.用作课堂教学的主线 课后练习一般都是紧扣教学目而设计的,体现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它可以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的进程加快,全面发展学生思维。我们完全可以将有价值的课后练习利用起来,让它变成课堂教学的一根主线,提高课堂效率。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就可以围绕课题一进行课堂教学: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伯父的那几件事情。可以小组合作交流,制订一张表格,把得出的结论填在表格里。根据这个训练,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可以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又比如《詹天佑》这篇课文的课后题:为什么说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学生根据这个问题,从“爱国”、“杰出”这两个方面去探究,就可以快速的掌握文章的主旨,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呀。 2.用作语文基础能力的训练 课文后练习中,常常将听、说、读、写、思等能力分成若干训练重点,将其分布在课堂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基础练习,并且及时检测,查漏补缺。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笋芽儿》课后练习一“我会认”认识“笋、唤、揉、漆、轰、扭”等十四个生字;练习二“我会写”掌握这几个生字;练习三“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四“找找抄抄”我从课文中找到了描写美好春光的句子,还抄下来了。课后练习根据文本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训练,为语文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3.根据课后练习的提示,突出语文实践活动 新课标实验教材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便是在练习的基础上面,大量增加了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的课外实践活动。比如《月光曲》是“课外听一听《月光奏鸣曲》”,人教版第十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课后题是“我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再想象描绘的画面”。第四册第4课《小鹿的玫瑰花》是“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演一演”,第7课《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有很多像西沙群岛这样美丽富饶的地方。请你收集有关这方面的图片或文章,与同学交流,说一说你收集的是什么地方的资料,这个地方有什么特点,然后办一期墙报。”等等,将课后练习中的语文活动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开展各种有声有色的语文实践活动,这充分扩大了语文学习的空间和容量,学生可以去生活中体验,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还培养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从中体验到合作与成功的快乐。 (三)课后,促进拓展作用 1.活跃课堂氛围,激活学生思维 课后练习中很多充满创意的题目不但扣住了教学重点,而且还能适当地想课外延伸,把这类题目利用起来就能变成课堂教学的高潮点,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还有辩证性思维能力。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搭石》这篇课文的课后题:课文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到“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让我们找出来,体会体会。学生去文本中找寻语句,从中体会到我们要有一双发现没的眼睛,有些事物它本身不美但却有其不为人知的美,去体会山中的人就如这搭石一般朴素,但内心却非常美。以此让学生明白看待事情,对待事物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不能一概而论,这样不但他们的思维得到了发散,而且还学会了辩证思考。 课后练习当中有些题型是很开放的,在完成课后练习时,学生有的时候不但要动眼、动口,还要动脑、动手,这样多重感官同时“作战”,很容易就把学生的胃口给吊起来了,学生从而跃跃欲试,把“不愿”变为“情愿”。课后题立足于文本,提出学生要联系学过的知识或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相机把它引入到课堂当中,不仅可把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又还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2.利用课后练习,促进课堂有效生成 课堂的生成来源于疑问的产生。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要给学生机会去质疑,学会质疑的方法,而课后练习往往能够促使课堂教学的生成。比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这篇课文,上课时就出现了课后练习生成课堂教学的情况。题目是这样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那么对于高年级的同学而言,给文章换个题目不是一件什么难事,但是我们怎样才能让这个练习成为一个新的知识点呢?子曰: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那么,教师教学时首先可以让学生去思考:给课文定题目可以从哪些方面下手呢?学生小组讨论以后,再相机启发学生去思考探究:题目是文章的中心,好的题目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要换题目,怎样的题目才更好呢?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问题让学生很是兴奋,大家都争相发言:“可以从朋友角度出发--《我的朋友》。”“可以从作者的情感角度出发--《拜访故友》、《我爱着可爱的”人儿“》。” 等,让本来很简单的课后题变成了升华课文主题的关键所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 3.利用课外练习,进行课后拓展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作为我们的母语,语文博大精深,而单薄的几本语文课本,其涵盖的内容是极其有限的。所谓的教材,只不过是能让学生受到启发的例子,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这些例子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学会后,充分利用课后练习资源,学以致用,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例如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通过让学生大量收集、阅读诗歌后,自己动手,在课外合作编本小诗集,不仅使学生充分了解了诗歌,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初步掌握了写诗的基本方法,激发了他们文学创作的欲望,同时合作编本小诗集,还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使课后练习得到了更具意义的拓展 我们都知道 “语文学习的外延即是生活的外延”, 把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让阅读向社会延伸。语文的课外学习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它就像一座丰富而有待开发的“宝库”,随处可见、随处都有。而课外练习的形式总是丰富多样的,只要我们牢记“生活处处皆语文”,把语文学习资源拓展开来,创新课外练习,把语文知识融入到小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孩子们用双手牵起这条“小尾巴” ,在熟悉的生活当中学习语文,汲取养分,那定会让学生爱上语文,乐于去学习语文。 参考文献 【1】浅谈语文教学的课后延伸 杨仁花【2】巧用课后练习 优化语文教学 康慧萍 【3】课文后练习应是课文后完成的吗? 葛敏芸 【4】利用课后练习设计教学思路 纪 敏 【5】活用课后练习出发课堂生成 叶 萍 【6】选用课后练习让学生课堂练习 吴 玲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