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心得)之创新--美术教育的灵魂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美术(心得)之创新--美术教育的灵魂

美术论文之创新--美术教育的灵魂 ‎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社会需要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建设人才。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无疑不能适应现代社会教育的需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成为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创新教育,是把创新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未来社会将会更大程度地张扬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虽然美术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方面独具优势,但由于当前美术教育依然存在“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旧的传统学习方式,导致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不断消蚀。要实现创新教育的目的,我以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 一、美术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确立与创新教育相应的创新精神。 ‎ ‎    传统的美术教育,偏重于基础知识的传授,强调学科系统知识的学习,教学“以知识为本”‎ ‎,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动性。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够。在中小学美术传统教学模式中,美术的多种技法单纯靠临摹,出示教师范作,学生按照课本机械地学习。这样做虽然使学生掌握得非常牢固,能积累许多素材。但是,长期以往会造成学生的创造力衰退,依赖性强,儿童绘画的公式化、成人化,严重影响学生天性的发展。童真被死板扼杀,想象被临摹褪化。造成学生的美术作业缺乏“个性”,想象力不够丰富,没有独创性。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使美术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美术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确立与创新教育相应的创新精神。 ‎ ‎    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真正成为新世纪的合格美术教师。在教学形式上,彻底转变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确立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变学生向老师负责为教师为学生服务;在思维方式上,变灌注求同思维、学生跟着老师转为追求同化思维,也追求异化思维;在学习方法上,抛弃传统单一的教学法为利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整合的教学方法;在培养目标上,改变过于关注共性、不讲个性、强调划一性、同步化、标准化为既关注共性,更要培养个性和创造想象能力。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社会需要,又具个性艺术观的人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即教书又育人,特别是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 ‎    ‎ 在现代社会中,美术(特别是工艺美术设计)不仅存在于艺术殿堂和博物馆,也存在于你、我、他的身边和身上,美术渗透到人类生活的衣、食、住、行。在现代和未来社会中凡是人们视觉所触及到的一切人造物,可能都是美术家精心设计的。一个国家的工艺设计水平,既能反映这个国家的社会文明程度,又能反映它的经济发展水平。一个缺乏创造性的民族是不可能设计出高水平的工业产品的!随着现代工业美术的迅速兴起,商业美术的日益繁荣,现代建筑对美观的要求越来越高的发展趋势,正说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两方面都迫切需要更多的美,美术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必将得到充分的发挥。美术教师只有更新教育理念,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意识的设计人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 二、注重美术教育策略,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营造适合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良好教育环境。 ‎ ‎    ‎ 我国中小学生美术教育由于师资等因素的影响,起步晚,又深受专业美术教育影响,专业化、成人化的倾向严重制约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其僵化的模式成为禁锢儿童想象力的牢笼。要营造适合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良好教育环境,美术教师就必须按照《美术课程标准》,根据本地区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学生生活实践经验,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他主学习转向自主学习,把学习变成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要引导学生运用发现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和研究发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美术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设置一定情境,教师精心设计问题,走出课堂、走进自然,多点写生,让学生感知,对美术内容尽快了解,产生深究欲望,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的个性在探究中得以充分发展,在同学的相互合作和教师积极参与辅导下,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全班共同努力,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独立完成美术作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针对性指导,客观评价学生作品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展示学生优秀作业,树立榜样,让学生自评、互评,注重创作过程,使每个学生的天性都得到充分发挥。 ‎ ‎    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特别尊重不同寻常的提问、不同寻常的想法。要努力向孩子表明他们的想法是有价值的,肯定、鼓励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是产生创造力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要多留些时间给学生,不要干扰创作,让学生自由想象的翅膀在广阔的天空中展翅飞翔。改革教学方法,把学习策略让学生自己掌握,能促进独创性思维的发展。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学校的教学内容是精心筛选和科学组织安排的,完美的美术教育策略,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迅速获得人类经历几千年才能获得的美术知识技能,同时也使学生的智力、思维、思想、道德、审美、情操、个性、品质和身心健康诸方面得到展。                                                                                ‎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老师一定要营造适合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可以不受任何约束,有充分的想象空间,相互合作,突出“个性”,学会审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美术教学目的之一。完美的美术教学策略,良好的教学环境,会使学生更具有创造力,在学习和工作上获得更大成功。美术教学要注重教学策略,多角度、多渠道综合训练,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体,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敢于标新立异,具有独创性,进而发展综合实践能力。 ‎ ‎        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发散性,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 ‎ 三、融合音乐、书法、影视等艺术,欣赏绘画名作,激发灵感,迁移知识,促进学生进行美术创造活动。 ‎ ‎    ‎ 音乐、书法、影视作品同属艺术范畴,他们之间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有许多可以融合的地方,音乐感人之处在于优美的旋律、节奏,美术也同样强调节奏和韵律的美感。美术教学通过插入适宜的音乐,可以营造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激发、扩展学生的想象力、创作力。书法作品,灵动的线条,深远的意境,能给学生带来广阔的想象空间。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书画之间的联系,书法作品的欣赏,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创作空间,充分发挥想象力,表达自己的心声。影视作品是形体和语言的视觉艺术,深入生活,内容丰富,对中小学生更具吸引力,能为学生提供大量创作素材,其视觉美感同样能为学生的创作提供动力。 ‎ ‎    通过融合音乐、书法、影视等作品,欣赏绘画名作,在艺术作品魅力的作用下,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产生创作欲望,表达自身感受,促进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活动。 ‎ 四、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视野,提供更广阔的创造空间。 ‎ ‎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如何把其引入课堂,更好地为课堂服务呢?充分发挥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手段,使同学们更直观的感知客观事物,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身临其境的效果。动画片、电子游戏、影视节目、广告片、互联网等,这些无处不在的信息技术,会对学生造成巨大影响,无形中对我们的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多媒体的动感音乐、五彩缤纷的图像、各种操作软件、丰富的互联网内容等,使课堂教学显得既生动活泼又趣味性强,它的信息容量大,操作性强,更易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和欲望。 ‎ ‎    ‎ 以往上美术欣赏课,多利用挂图(有的学校甚致没有挂图,只能看课本)并配合大量的讲解进行欣赏,一张张图片展示既烦琐又耗时,而且欣赏资料中的形象多为局部,色彩失真,观赏角度单一,不能完整全面地展示作品,在欣赏中还得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学生很难领悟作品的内涵,对这种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十分厌倦。多媒体教学改变了欣赏课中教师唱独角戏,教学单调乏味的缺陷,它符合中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的心理特点,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并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课堂虽小,但多媒体技术却能打破时空、地域的界限,跨越古今,驰骋中外,漫步于世界美术的长廊,使学生更易获取丰富的美术知识,掌握技能技巧,既开拓了视野,又提高了学习美术的积极性,给美术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创造空间。 ‎ ‎    美术课教学中教师如采用课件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拓展思维空间,提高审美意识。学生在学习中使用电脑,结合美术知识进行创作练习,可以从中充分感受现代高科技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意识,并从自己的创作实践中体验成功,树立学习信心,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信念。 ‎ ‎    总之,现代美术教育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之具备主动积极的学习心态,产生执着的探索精神,适应未来社会,更大程度地张扬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培养知识经济时代合格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建设人才。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