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1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建构开放而有活力的高职院校语文课程
语文论文之建构开放而有活力的高职院校语文课程 语文论文之建构开放而有活力的高职院校语文课程 语文论文之建构开放而有活力的高职院校语文课程 语文论文之建构开放而有活力的高职院校语文课程 建构开放而有活力的高职院校语文课程龚国平 李超( 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224005 ) 摘要:高职院校语文课程只有开放,才有活力和发展。本文从“五个方面”:即语文课程观、教材、主体、教学过程、评价,论述了如何建构开放而有活力的高职院校语文课程的问题。关键词:高职院校;语文课程;建构;问题。Abstract:The Chinese course of high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can have energy and development when it is open .Author discusses how to build the open and active Chinese course from five aspects:the opinion of Chinese course 、 teaching materials 、body、 teaching process 、estimate.Key words:high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Chinese course 、constructing、 Problem. 努力建构开放而有活力的高职院校语文课程,这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教学的历史的必然回归。开放是手段,发展才是目的。高职院校语文课程只有开放才有活力。1 与时俱进,建构开放的高职院校语文课程观观念的开放与否是建构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成败的关键。我们要摒弃陈腐的教学观念,建构开放的教学观念,具体地讲,要建构体验的课程观、平等的师生观、三维的目标观、生成的教学观和发现的学习观。1.1 建构体验的语文课程观语文课程观决定语文教学观。在传统的观念中,语文课程是规范化的教学内容,是特定的知识载体。在这种课程观的指导下,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内容的过程。教师不敢越雷池一步,照本宣科,教材怎么说,教师就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学。教师成了“教呆”,学生成了“学呆”。在这种观念指导下教出来的学生不是高分低能,就是教条主义十足。而在体验性的观念下,教师和学生都是语文课程的主人,这种语文课程下面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新知的过程。教与学不再停留在“知其然”层面上,而向“知其所以然”深度探究,达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创新。这样的语文课程是被教师和学生真切感受和体验到的语文课程,而不仅仅是像过去那种意义上的文本课程。1.2 建构平等的师生观教学的实质是师生间一种特殊的交往。这种交往,意味着平等,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师生的共同参与,意味着师生间的相互沟通合作。如果教学离开了学生的对话、合作、共同参与,教师便变成了唱“独角戏”,课堂便成了一潭死水,激不起涟漪的浪花,这是语文教学者不希望见到的悲剧,也是语文教学的失败。平等的师生观,教师在思想上要确立师生平等。师生平等体现在社会地位平等,教师和高职高专学生都是公民,都享有承担法律赋予的责权;政治地位的平等性,都享有言论自由;人身权利的平等,都有维护人格尊严的权利,等等。基于这一点,平等的师生观要求在师生交往中,教师的角色必须由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的劳动不再是燃烧的蜡烛,照亮了别人,毁灭了自己,而是分享学生成长的喜悦,是自我价值的一种崭新意义上的实现。平等的师生观,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不再是学习的奴隶,而是学习的主人;是一种个性的解放,不再是在森严壁垒的藩篱下受约束的学习,而是在宽松活泼的环境中自由自主的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核裂变”,不再是囿于本本主义、经验主义,而是泛舟于创造性的大海里,搏击在创造性的天空中的学习。1.3 建构三维的目标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立体整合,是建构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高职高专语文教学,教什么?怎么教?语文教改改了数十年,至今仍然很含糊,并没有弄明白。传统的高职高专是教知识与技能,沿着中等教育这一条路走,然而中等教育在大力度地改革,说明这条道出了问题,试图寻找新路,纯知识纯技术的训练已经使教学失去了应有的魅力。我们高职高专不能继续走这一条路,需要改革创新。路在何方?路在走三维立体整合这条道。何谓三位立体整合,即扬弃历史上的知识与技能教学(即双基教学)中的合理内核,渗透过程与方法,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互为依存、互为关联、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性的教学目标。在语文课程教学中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掌握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的教学目标观将使语文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 1.4 建构生成的教学观我们每上一篇课文或每次上课之前,都要备课写教案,预先设定应完成的教学目标任务,预先设定为完成教学目标任务的程序实施过程。传统上,称之为“预设观”。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生成教师始料未及的内容,如学生稀奇古怪的质疑,学生的即兴创造,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等等,由此产生了与“预设观” 相对的生成观。在某种意义上,教学就是生成和预设的矛盾统一体。这对矛盾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要建构生成的教学观,应该在教学预设中的目标和程序实施的过程中生成地纳入始料未及的特殊体验。鼓励师生交往互动中的即兴创造,以超越预设的目标和程序。从生命的高度看,每一节课都应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相伴生成的过程,而不应是预设的一成不变的僵化的程序。一百个读者读《红楼梦》就有一百个林黛玉,一百个读者读《哈姆雷特》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百个教师教同一篇课文就有一百个不同的课堂教学生成。不具有生成性的课就不具有生命力,就不是成功的课。1.5 建构发现的学习观传统的学习方式是被动地接受学习,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考试就考什么。这种学习方式的最大弊端就是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不利于对学生创造潜能的激发。而发现的学习观就是要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根本的变化,强调学生本位,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发现的学习观对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发现的学习观有三大特征,即自主、合作、探究。发现的学习观要求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在学习方式上特别强调和提倡自主学习。什么是自主学习呢?第一,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它使学生意识到学习是一种责任,自觉地把学习与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地联系起来,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第二,自主学习是一种独立学习。它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大学的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实际上,每个高职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都有一种表现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我们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第三,自主学习是一种元认知监控的学习。它使学生意识到学习是一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习需要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具体讲,在学习活动之前,学生能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做好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状态、学习行为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审视、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之后,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发现的学习观要求以合作的形式和精神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什么是合作学习呢?第一,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第二,学生间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第三,所有的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团队内冲突。第四,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团队加工。第五,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这种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的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有助于因材施教,真正实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发现的学习观还要求建构探究学习。什么是探究学习呢?就是从语文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技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努力建构发现的学习观,但是并不一味地排斥接受性学习,接受性学习也不是一无是处,比如快捷就是接受性学习方式的优点之一。2 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纽带,建构开放的教材长期以来,我们的各科教学使用的教材不是部编的就是省编的统一教材,语文也不例外。普通名牌本科学校用这个教材,普通高职高专学校也用这个教材,一不看学生这个对象,二不看学校自身状况,三不看师资水平,这种脱离实际使用同一种教材,这是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建构教材的开放观。建构教材的开放,就是不把课本等同于教材,课本仅仅是核心教材。教材的定义是什么?教材是与教学直接相关的图书资料的总和,诸如音像教材,教学软件、补充读物等,教材是指涵盖一切有助于提高学生素养的文本和非文本、学校和社会的材料。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应高度重视语文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包括课内与课外,例如教科书、图书馆、电视,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等。教师还要创造性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使学生从阅读中学习阅读,从写作中学习写作,从交际中学习交际,多渠道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学习必须与生活密切联系,提倡“活语文”、“大语文”教育观。联系生活学习语文,既“导源”又“开流”,有利于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兴趣和习惯,有利于学以致用和“学文育人”。脱离了生活的教材,语文学习必然陈旧枯燥,劳而寡效。同时,“语文与生活”中的“生活”,包括社会、自然及自我。每个人所面对的,也无非一是社会,一是自然,一是自我,所以语文课程以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来组织教材和教学,顺理成章。 3 以人为本,建构开放的主体语文教学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第一要义。以人为本就必须坚持主体的开放。何谓主体的开放?就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开放。开放型的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教材”是教书匠,“用教材教” 才是专家型教师。开放型的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智慧生命,而且关注学生的价值生命。关注生命的教育理念的确立,是21世纪人类在教育观念上的一次根本性的转变。它意味着将教育思考的对象从认知领域转变到生命领域,将教育教学的发展目标由知识层次提升到生命层次。开放型的教师不再是教学执行者的角色,而是教学的建构者的角色,主要是开发教学资源,调整教学结构,设计教学活动;不再是管理者的角色,而是指导者、合作者的角色,主要是开启学生的参与、学习、探究、创造的强烈动机,指导学生找准学习、探究的方向,当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不再是“裁判员”的角色,而是“探宝者”的角色,主要是引导学生深入生命领域探索奇珍异宝。要使学生的主体开放,必须做到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眼睛,解放学生的嘴巴,解放学生的时间,解放学生的空间。这六大解放中,核心是解放学生的大脑。在教学中主要体现在,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对教材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常常会跳动着生命的火花,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所以,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无须拘泥于教学中的标准答案。对于学生独特的体验,在教学中应该加以赞赏,绝不能横加指责,甚至排斥扼杀。如果这样,那么就会使学生的独特体验泯灭殆尽。4 在动态中,建构开放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开放,既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又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早在60年代吕叔湘先生就提出了“从事语文教学必须认清人们学会一种语文的过程”。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序》中,吕先生进一步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什么作用呢? 圣陶先生的看法是:‘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助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语文教学活动的确由一串过程组成—— 包括课前预习、阅读有关材料、课堂教学、训练、活动等。此外,作文教学、听说教学、语文活动课程都有一个教学过程。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语文教学过程,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传统的教学过程是封闭系统。教学过程突出“三个中心”和“五大环节”,“三个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教室中心,“五大环节”即组织教学、检查作业(或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这是一种适应教师传授知识的教学形态。现代的教学过程是情景化的、信息化的、生活化的动态的开放系统。在这个开放系统中,教师和教室不再是学习环境的全部,课堂教学也不再局限于教科书、黑板、粉笔之类的传统媒体,而是有了包括音像、因特网等在内的丰富多彩的媒体支撑。有许多教育家在实践中总结出经典的教学过程开放的经验,指引语文教学不断前进。例如“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探究与交流—实践与应用”的开放的教学过程,“自学—检查—启发—质疑—答疑”的开放的教学过程,等等,只要我们用心去建构,奋力去开拓创新,就会出现开放的教学过程新格局。5 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建构开放的评价评价的开放是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成长,注重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提倡评价标准的多元化。不仅仅是围绕学习这一把尺子,而是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5.1 在考虑量化成绩的同时,要将评价的功能从选拔、甄别转向促进和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从情感、态度、审美、非智力等终身受益的角度加以评价。学生语文能力是否得到提高,教师是否给学生打了一个精神的底子。因为语文教材是通过一篇篇凝聚作者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操,影响他们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为他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是评价时必须考虑的内容。5.2 在动态中评价个体学生5.2 .1承认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进行层次化评价高职生不同于本科生,同一级高职生群体中也有差异。每个学生在知识、智能、兴趣、特长、性格等方面都是千差万别的。他们在知觉、记忆、言语和思维诸多方面都会表现出个体差异。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承认这种差别,并提升这种差异,使好的学生更好,差的学生有所进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而不是缩小这种差异。须知,差异不是差,差异也是一种财富,正因为有差异,才有无数的成功人士,才有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现实生活中,在校是“差生”的,步入社会则当成了大企业家,成就大事业的人了,这样的事例是枚不胜举的。因此,要消除“差生”这一定位,要看到每一个学生都有长处和优点,教师应善于挖掘这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财富,帮助其不断进步,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合格的人才。5.2 .2承认学生是动态发展的,进行个体化评价 “发展是硬道理。” 每一个学生的今天不同于昨天,这一学期有异于上学期,这一年的45分钟与去年的45分钟参与、合作、探究不一样,智力和非智力方面的发展迥然不同,人格的提升有差别,诸多方面都在动态地发展。我们不能用静止的眼光形而上学地评价一个学生。这样,一些学生个人的进步被掩盖,容易造成自卑的心理,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从而人为地制造了不合格者和失败者。我们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规定考试及格率必须达到90%以上。这种规定是进行个性化评价的正确举措。我们还要弱化以集体为标准、班级为标准的评价准则和依据的做法。5.3 让学生感受阳光,进行鼓励性评价对学生的评价要注重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问题的探究过程、能力的训练过程、行为的实践过程、聪敏才智的展示过程。在过程中评价学生以表扬为主、以鼓励为主,要对学生给予更多的赏识和赞扬,不要吝惜多说鼓励的话语,要让学生感受进步,感受阳光,愉快地学习和成长。对学生评价应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学习过程,又关注学习结果。为了全面、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仅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还要保证评价主体的多样化,提倡学生、同伴、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在评价语文成绩时,可采取这样的方式:自评、同学互评,全班共同总结,教师补充。教师补充主要看到课率,学习态度,情感体验,作业成绩。师生互评运用定性的方法,成绩占总分的60%,考试成绩运用量化的方法,占总分的40%,淡化考试,强化平时,使99%的学生合格。这样做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综上所述,只有与时俱进,建构开放的高职院校语文课程观;只有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纽带,建构开放的教材;只有以人为本,建构开放的主体;只有在动态中,建构开放的教学过程;只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建构开放的评价;才能使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有活力、有发展。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