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语文论文之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新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实践证明,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的建立不光要靠课堂上来完成,也要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建立。这种新的学习方式,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 一、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意识的学习方式。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自主学习,教师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创设相应情境。1、字词比赛促进自主识字。《课程标准》提出7-9年级学生应会运用自己喜欢的检字方法,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而现在大部分的语文课堂仍延续着让学生死记硬背的老路,或者是让学生课前预习,课上老师检查。这样大大消减了学生识字的自主性。在这次实验研究中,我一改传统的识字模式,而是开展字词竞赛或识字擂台等活动,促进学生课下自主识字,不仅增大了学生的识字量,而且还增强了学生主动识字的意识,最主要的还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和情趣。2、阅读课外读物,培养阅读兴趣,提高朗读能力。阅读兴趣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朗读是阅读的一种重要形式,朗读水平的高低是阅读能力的显著标志。我们的语文课本文质兼美,图文并茂,是学生阅读的主要材料,但它远远满足不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望,而丰富多彩的课处读物恰恰可以弥补这一缺憾。我们在家长会上动员家长为孩子们购买适合的课处读物,尤其是动员学生阅读名著。老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并通过读书比赛、故事会、等多种方式检查评比,大大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但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提高了阅读兴趣培养了阅读能力,同时又增识了汉字,并复习巩固了已识的汉字,真可谓一举多得。3、制作“剪贴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制作剪贴报学生喜爱的一种语文实践活动。学生们通过课外阅读,亲自动手搜集、整理、剪贴自己喜欢的(有时也根据老师的要求做)名言、警句、诗词、文章片段或图片,并为自己搜集的材料写一段感受或赏析的话,到了学校后,老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作品,同桌或小组交流,自己先介绍,然后同学们进行评议,每组再选出好的作品在全班介绍,并张贴在教室里展览。这整个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树立了积极主动,独立思考,锐意进取的学习态度,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我调适能力,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和品质,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 二、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先进教学方式的主要内容。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课堂上合作学习已成为不可少的学习方式,在课外,校外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也会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1、在课外阅读中合作学习。课外阅读是一项深受学生们欢迎的语文实践活动,老师只要善于引导,便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团结互助的精神、乐于并善于与人交流的习惯和能力。老师让学生按小组定期交换课外读物,相互交流各自的阅读收获:读了课外读物识了哪些字(专门用一个生字本记下来)、知道了什么新鲜事、懂得了什么新的道理,把自己读的故事讲给同桌或小组的其他同学听。在交流的过程中说说自己不同的收获、不同的意见,提出自己感到好奇但又不明白的问题,请同学们帮助解答。朗读比赛采用集体朗读和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朗读比赛和名著故事会不但对个人进行评价,还要对小组进行评价,以增强小组(或同桌)合作学习的实践效果。2、在“剪贴报”制作交流中合作学习。同学们搜集剪贴用的材料时,可以按主题自由分组,同组成员可以互通有无,交换阅读材料;小组之间右相互请教;评比小组成员的作品,说说别人哪点儿做得好值得自己学习,哪点还需要改进、怎样改进……‎ 老师还定期让同学们在全班范围内进行评比和展览,这样更能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同学们的责任感,增强同学间的互助友爱精神和团体凝聚力。3、在有组织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合作学习。语文学科要想对学生产生巨大的诱惑力、吸引力,使学生们喜爱上语文课,除了每一位语文教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之外,还应经常性地、有计划地安排组织一些学生们喜爱的语文实践活动。在实验中我充分利用每个单元后的“综合性学习”组织一些寓教于乐,竞赛性的语文活动。如“月球知识竞赛”、“戏曲大观园”、“乘着音乐的翅膀”歌唱比赛、主题班会“献给母亲的歌”等,让学生们围绕一个共同的学习内容结伴、结组、结群进行和谐互动,让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能力,并在整体突破中提升自主学习的水平。 ‎ 三、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探究学习。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极好措施。新的教育理念认为所谓探究学习即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创设一种研究性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恰恰为每一位学生进行探索学习创设了极好的情境。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循循善诱,我们的学生就会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探索学习的长足发展。1、在搜集和交流信息的过程中探索学习。搜集材料、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情感是为学生探索学习创设的情境。我们从七年级开始就着手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在班上开展每日新闻交流活动,利用早晨上课前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采集到的一条新闻,并且每天请一位同学上讲台讲述自己了解到的一条新闻。这就促使学生通过观察、看电视、听广播、向家长询问等方式采集每天要闻,并经过处理,选择重要的讲给别人听。也要把学校发生的新鲜事讲给家长听。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既培养了探索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又锻炼了学生搜集、处理、表达、交流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发展。2、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我国的语文课程资源非常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重要事件、学生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如八年级语文活动“到民间采风去”,我设计让学生们自由结组,确定本小组的探究内容,如“元宵节节日探源”“端午节的由来”“中秋节各地习俗的不同”等,然后走进社会进行调查,使学生充分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进行探究。探究的结果可能不太全面,甚至比较幼稚,值得进一步推敲。但重要的是在探究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探究的体验和探究的能力。教师利用语文实践活动,把学生引领上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发展的轨道。正如“标准”中指出的那样:“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课程改革是一项提高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素质的庞大工程。如何进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我作为国家试验区实验教师,深知自己任重而道远。我也要学习和发挥“自主、合作、探究”‎ 的精神,进一步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