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课外综合阅读的实施总结
语文论文之课外综合阅读的实施总结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增加知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学会处世,培养良好的心态,形成独特的风格。要很好的实施综合阅读首要的任务就是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学生的课外综合阅读。实施综合阅读方案之前,我亲自设计表格在班上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因为课业负担过重,家长反对课外阅读,电视、游戏及通俗读物的冲击等因素,班上56名学生的课外综合阅读非常贫乏,尤其是文学名著阅读严重不足。 基于本班的实际情况我采取了以下的措施,这也是实施综合阅读课题实验一年来的总结。 首先,解决图书资料缺乏的问题。我们采取了这样几种步骤:一是要求学校图书室向学生开放,并呼吁学校购买一些新颖的书籍,以供学生阅读;二是教师将自己的藏书提供给学生;三是倡议同学们每学期借给班上好书一至二本;四是鼓励学生每学期省出钱,买一本自己最想看到的书。通过以上努力,同学们没书读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也像同学们戏称的那样,我们“走出了一条学生课外读物自我解决的路子”。 其次,制定检查督促制度。课外综合阅读的展开,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觉自愿阅读习惯的养成。叶圣陶先生特别强调学习语文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他在《略谈学习国文》一文中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他在《认真学习语文》中又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想改也不容易。”为此,我与同学们商量制定了《课外综合阅读实施细则》,促使学生养成自觉博览群书的良好习惯。要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始的时候,必须采取强化手段,以克服惰性。只有经过一段时间后,这种阅读就会成为学生生活中一项重要内容,变成自觉自愿的行为。细则中,我向学生提出“每天课外读书30分钟”的口号,要求每天写出至少100字的读书笔记,并署明日期,以督促自己;检查方法有:每周读书笔记上交检查一次,并做出讲评,奖勤罚懒,每天利用课前3分钟讲演进行检查,比如话题有我正在读的一部好书,一篇好文章,一个好故事,一则好新闻,一句精短格言,一例精彩用词,或者一段读书心得,一篇评论文章,等等;通过这种形式,既起到了检查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起到了交流学习的作用。大约经过了一学年的督促检查工作,同学们已经能主动地进行广泛的课外综合阅读,正象一位同学在她的读书笔记中写的那样,“每天读书看报,写读书笔记,是我自觉自愿做的,老师没有必要像阅作业一样给我写批语”。 第三,介绍方法。包括读书方法和记读书笔记的方法。关于读书方法,前人已经有许多成功的经验,有些我们完全可以借鉴。要爱读书,更要会读书,正像古人说的那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世界上有许多名人之所以成功,就与他们善于读书有关。读书的成效,不仅在于他们读什么,更在于他们怎么样读。为此,我给同学们介绍了鲁迅的“跳读法”,老舍的“印象法”,华罗庚的“厚薄法”,爱因斯坦的“总,分、总”三步读书法,白寿彝的“研读法”,余秋雨的“畏友读书法”。当然读书法要因人而异,因文而异,比如优美的诗文就要提倡诵读法,散文要用寻找线索阅读法,议论文要用提纲挈领法,小说要用评点法。另外,将泛览与精读结合起来。书并不是读得越多越好,那种看热闹式的一味的不求甚解,只是一种浪费时间。特别对那些精段名篇,更需要的是一种品读。前人所谓读书三境界:吞、啃、品,正是说的要把泛览与精读结合起来。读书还要善做笔记。所谓“好记性不如一个烂笔头”,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做读书笔记也要讲究方法,如精要语段摘抄式,情动于衷感想式,发表见解评点式,等等。当然有人喜欢做卡片,有人喜欢做圈点批注。我平时很注意搜集整理,随时介绍给学生,供同学们参考。 第四,加强指导。中学生由于辨别力和视野的限制,他们课外综合阅读的盲目性很大,如果没有指导,往往不知从何下手,容易误入歧途。前人很重视这项工作。如鲁迅、胡适都曾给青年学生开列过必读书目。一段时期来,我们很少做这项有意义的工作了。可喜的是,近年来,有识之士也开始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出版了一系列中学生课外综合阅读教材。国家教育部也专门给中学生开列了必读书目,除了要求同学们必读外,我还向学生推荐一些当代文坛颇具影响力的作家作品。如巴金、张洁、贾平凹、余秋雨、小思、袁鹰、陶然等的散文;刘心武的《立体交叉桥》,蒋荐保的《高山下的花环》,谌容的《人到中年》,高晓声的《陈焕生上城》,张承志的《北方的河》以及时下很受读者关注的池莉、田东照、阿宁、李西岳的小说。中学生的时间有限,课外综合阅读要以短篇文章为主,像《散文选刊》、《小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杂文选刊》、《语文报》、《星星诗刊》、《中学科技》、《文摘报》都是颇受学生喜爱的刊物。时间的安排上,一般将长篇幅的读物安排在假期阅读。每当假期来临,我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就是读几本书,写几篇读书笔记,而不是做多少习题,所以很受学生欢迎。上课期间,每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或者介绍书籍,或者与同学们一起欣赏作品,或者让同学们自由阅览。每当上阅读课的时候,我一走进教室,同学们总是爆发出风暴般的掌声。阅读课上,我们都深深地被作品所感染,被相互体验着的读书的快乐所陶醉。其中的收获,就不是老师对几篇课文搜肠刮肚的讲解所能比的了。 第五、活动激趣。要让课外综合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除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外,更重要的是激发同学们读书阅览的兴趣。开展各种活动,让同学们互相交流,互相启迪、互相学习,是一条很有效的途径。根据情况,每学期都有计划地开展一些活动,如课外书籍精彩篇章(片断)朗诵会,我所喜爱的一本书(一篇文章)心得交流会,读书笔记展评会,每学期编辑一本取名为《读书屣痕》的读书笔记选。通过这些活动极大地促进了阅读活动的开展,营造了课外综合阅读的气氛,养成了学生动脑筋阅读的好习惯。 第六、读写结合。读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如果读书不是为了满足人的求知需要,那么,这项活动是很难持久的。在读书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很自然就会产生写作的欲望,作为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写作,并给予热情的指导。作文教学要与学生的阅读活动结合起来,使之互相促进。对一些学生可以重点培养,推荐他们的作品在各类报刊发表,鼓励他们参加各类作文竞赛活动,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将阅读视为自己的需要。我带的学生中已经有多人在县级以上的刊物发表作品或获奖。这极大的提高了同学们多读书勤写作的积极性。 正象名人讲的那样:理想的书籍是人类智慧的钥匙,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个体生命的扩展。读书使人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获得无限的生命体验,感觉到宇宙的浩瀚无穷和丰富多彩,感悟着人类创造的无限快乐。正象陈晓龙先生在《读书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中很动情的说的那样;“中学生朋友们,无论课业多么紧,也该见缝插针读几本好书,充实生命,丰富思想,点燃智慧的灵光。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变化,人类的精神家园中不能没有书。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定然是书香弥漫的社会。” 实施一个学年来我班学生的阅读兴趣浓了,阅读习惯好了,阅读数量大了,阅读范围广了,文学素养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反思有些表现却让我失望: 表现之一:课堂“含金量”下降,课外综合阅读的时间占用较多,名著阅读时间的拉长,单位时间内学生掌握的语文基本知识总量减少了,直接后果是学生考试成绩大不如前; 表现之二:课堂纪律较难保证,教学时间较难监控,学生讨论有时会“走调”“离谱”,尤其是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突发性事件较多,课堂显得乱,时间分配不是恰如其分,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目标,易给教师造成受挫心理,直接后果是上一次不想上第二次(因为课堂容量大,课前要做很多指导工作,开展活动时引导后进生、监控纪律又是关键,常常累得筋疲力尽); 表现之三:优生更优,后进生更落后,两极分化极其严重,常常有层次不同的学生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致使一部分后进生认为综合阅读学习费时费力,收效甚微,渐失兴趣; 表现之四:理论上学生虽然知道“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中有语文”这个理念,但面对庞大复杂的生活,却不知如何获取信息,获取什么信息,怎样处理信息。 要彻底改变当前我班的这些表现,我想应当认真反省我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首先,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有大量时间读有益的课外书。其次,教师要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认真落实语文新大纲对课外综合阅读的要求,将综合阅读的目标方法贯穿到教学考试中。最后学生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课外综合阅读,鼓励孩子多读好书,多为孩子选购有益的课外读物,为孩子课外综合阅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作为学生本人要处理好课内学习和课外综合阅读的关系,充分利用时间,大量阅读文学名著,扩大阅读面和阅读量,做一个视野开阔的人。也合理安排时间做到阅读与成绩能双丰收。 主要参考资料和网站: 1、《湖北省初中语文综合阅读课题黄冈实验区开题会议材料汇编》,黄冈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04年 2、秦训刚、晏渝生主编:《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