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心得)之中学生德育教育问题的成因 中学德育(心得)选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班主任(心得)之中学生德育教育问题的成因 中学德育(心得)选

班主任论文之中学生德育教育问题的成因 中学德育论文选 ‎ 高三年(12)班  李章发 说到中学生,我们常会以少年气盛、梦幻未来之类的词语来简单地加以形容。其实,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复杂多变的当代社会,各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社会风尚已逐渐在中学校园里渗透、磨砺和碰撞,中学生德育教育作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正日益凸现。  例如,中学德育教育对象的思想表现错位;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弱化,享乐主义思想抬头;法纪观念和社会公德趋于淡薄,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明显抬头;读书学习的风气明显淡化,“读书无用论”时有抬头;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学德育工作者的心理发生了变化。‎ ‎    上述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总体说,有社会的、有家庭的、也有学校的;从个体说,有主观的,有客观的;有的问题还是一时难以避免的。‎ ‎    第一、社会因素的诱发。‎ ‎   ‎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在世界上无例可援的伟大实践。尤其是在我们这样一个搞了四十年计划经济的国家里,要建立一种与之对立的新体制,原有思维模式的束缚、旧观念的阻力是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因此,它既是一场物质性的变革,又是一场转变思想观念的革命。对外开放政策除引进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办法外,也带来了一些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腐朽思想、拜金主义思想进来;加之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他们出于“和平演变”的目的,千方百计地输入大量精神鸦片,通过网络等多种传媒,毒害我们民族,腐蚀人们灵魂,毒害我们的中学生,使部分中学生身心遭到严重摧残。同时,也腐蚀了一些德育工作者,使他们丧失了斗志和工作力。‎ ‎    第二、中学生自身生长的发育特点。‎ ‎    ‎ 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最活跃的阶段,他们对一切新鲜事物(包括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价值观念等)的反应较之成人要敏感得多;另一方面,旧有的社会观念在他们头脑里并没有留下很深印迹,他们对新生事物往往采取直接吸收并主动适应的态度,缺乏成人那种先用已有知识系统去审视,然后再逐步认识和承认的过程。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一种思维形态的形成,无一不是主观因素与其所处环境相作用的结果。当今的中学生,已经萌发了相当强的个性独立意识,他们急于介入社会体现自我。同时,作为独生子女,物质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文化传媒的空前普及化、现代化、复杂化,又促进了他们部分生理和部分心理(青春躁动)的超前发育;另一方面,娇宠又使许多孩子的部分心理(社会责任感等)滞后发育。这样,面对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急于参与而又缺乏识别能力和自控能力的中学生必然对其所感兴趣的事物兼收并蓄,从而受到消极反面因素的污染,也接受了不少消极,腐朽的成分。‎ ‎    第三、学校教育的缺陷是导致中学生德育教育问题的一个原因。‎ ‎    一方面,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重智轻德。一些升学无望的学生,产生了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的心理,这是德育教育问题产生的又一因素。另一方面,有些学校在教育教学上呈现单一化和公式化的趋势,思想教育上报告多,大道理讲得多。教学上,内容单调,本本主义,加之教材要求高,难度大,学生感到压力大,且枯燥乏味,无形中,拉大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差距,从而达不到教育目的。有的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只教书不育人,有的教师不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讽刺挖苦,体罚或变相体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    第四、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 ‎    社会文化是指通过报刊杂志、文艺作品、广播、电视等传递的各种信息。它是促使中学生社会化的客观条件之一。不良的社会文化也会导致中学生的德育教育问题。一是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对中学生实行教唆、引诱,使中学生的德育行为失之规范;二是某些低级、庸俗的社会文化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些中学生盲目模仿资本主义颓废派的穿着打扮,哼唱低级庸俗的下流小调,盲目模仿影视中的打斗、凶杀、色情行为。 ‎ 三是网络环境的不良影响,至使学生迷恋网吧,成天上网聊天、游戏,特别是一些不法网吧经营者为了谋取暴利,还传播一些色情、暴力的图片和文字。部分学生由于长期处于某种不良环境,耳闻目睹社会消极的反面现象,久而久之,误认为黄、毒、赌以及坑蒙拐骗抢等违法犯罪行为是社会的主流,甚至是非不分,从而形成扭曲的思维坐标。因此我们有的教师深有感触地说:“五天的学校教育,抵挡不住一个双休日”。‎ ‎    第五、 家庭的不良影响是导致中学生德育教育问题的重要因素。‎ ‎    家庭是社会的缩影,是培养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有的家长的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投机行为,低级庸俗的生活作风,甚至违法犯罪活动,使其子女耳濡目染,有的家长甚至还向子女灌输整人害人、损人利己的思想和手段,使孩子潜移默化,上行下效。此外,一些家长对子女放纵护短,娇生惯养,使之养成了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称王称霸的个性品质。有的家长教育方法粗暴,对子女动辄就拳脚相加,孩子为免遭皮肉之苦,采取哄骗办法以求平安,更有甚者,与家长产生敌对情绪,弃家出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