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让孩子脑里有“米”——浅谈小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
语文论文之让孩子脑里有“米”——浅谈小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 让孩子脑里有“米”——浅谈小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 俗话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也经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自家的小孩怕写作文,写曰记也总是三言两语,草草了事。是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更何况这些小孩呢?其实,他们真的无“米”吗?不,生活中处处有“米”,只有缺少有意识的引导。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的自然顺序应是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欲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便诞生了。”是的,如果没有生活的博览,心灵的感受,感情的体验,没有表达的欲望,就不可能写出好的文章。 一、在“看”中积累 学生天天看到的东西,变化似乎不大,上学期间,就是学校、家两点一线,同学还是那群同学,学校还是那座学校。在脑海里难以留下印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熟视无睹” 。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点拨,擦亮学生的眼睛,做生活中的有心人。1、认真观察日常接触的人、事、物。教师要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观察,注意其发展变化,找出其特点。如观察家中亲人和周围的同学的性格、品质,天气的变化、校容校貌的变化等。(1)抓住美丽的瞬间。要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就会让学生发现原来生活中也有许多美丽的瞬间,这是令人难忘的,是很好的写作素材。有时这样的机会稍纵即逝,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而,当发现这种瞬间时,要及时地让学生观察,并加以引导。如有一次,上课的铃刚响,可站课室门口的我却被天空中那美丽的云彩所吸引:那云如羽、如鳞、如纱铺了一角的天空,而太阳从一朵乌云丛中射出万丈的光芒,给乌云镶上了一道金边……这是一个很好的观察机会。于是,我立刻叫学生从课室里走出来,欣赏这美丽的景象。学生一看到这美丽的景象,赞叹不已,想不到天空中也会有这样美的景象。观察了十分钟后,剩余的时间就是堂上作文,很快一篇篇优秀的文章就这样诞生了。(2)留住精彩的片刻。美丽的瞬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是先进的科技为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DV机、数码相机已进行入了平时百姓家。因而,充分利用这些电器,收到意想不到效果。如在举行校运会后,我要求学生写一个难忘的片刻。一个参加跳远的同学对我说:“老师,我现在怎么也想不起我当时是怎样跳的?”我立刻想起在他跳远时,我用DV把这一个过程拍了下来,作为的写作素材。他这样一说,我立刻把这一过程播放出来,精彩之处还放慢播放的速度。学生看完后,连声叫好。平时也会用数码相机把学生一个丰富的表情,一个有纪念价值的一刻拍摄下来,也就有了很好的题材。由于我的示范作用,学生的眼变得精明多了。有一个家长对我说:“老师,我这儿子,连看电视也不忘写作,看到精彩时,就拿起我的手机对着电视拍了下来,说是写作时留有大用处……” 当写作时,很多学生就会从家中的相片中寻找生活的记忆,寻找写作所需的“米”。(3)重演难忘的一刻。 生活中不是每一个镜头都能让我们留下来,或因每天面对但难以从中挖掘好的写作角度。当我们需要这样的情境时,我们可用重演或表演的方式再现这一时刻。如一次,我要求学生从写“打扫课室卫生”这种每周都要干的劳动来表现人物的品质。学生咬烂笔头也不知怎样下手。于是,我立刻把一些纸屑洒在地上,还把两根粉笔头扔在地上,用脚踩碎,学生一看,一脸迷茫,不知我葫芦里卖什么药。当我叫一个学生上来打扫时,学生恍然大悟,仔细地观察着扫地的同学……就这样,学生要下锅的“米”有了,也不需我太多的讲解,一顿顿“香喷喷的饭”就摆在我的眼前。2、引导学生在课外书中找“米”。叶圣陶先生指出:“单凭一部国文教本,是够不上说反复的历练的。所以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它的书,越多越好。”因而我把阅读课外当作每天必做的功课,要求学生对于自己喜欢的读物,要反复诵读或认真默读,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记住书中的要点、好词好句、古诗佳句、名人名言等,也可以把它们分门别类地摘抄在笔记本上。每天安排十本摘抄本进行展览,让每个人的劳动成果都有机会给大家分享。从而更好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这些课外书一是对学生教育意义比较大的,能够陶冶学生情操,触动学生情感,学生看后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英雄故事,童话故事等。这些对于小学高年级写读后感之类的作文很有帮助。二是具有指导、示范作用的优秀作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他人的定做技巧和善于捕捉生活信息的经验,帮助学生找出存在的薄弱环节。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对平时忽视的人和事重新再认识,从而产生共鸣这就成了学生自己的素材。3、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收看些电视新闻。电视新闻涉及面广,音像结合、直观、具体、有时还加以评点,不仅能使学生了解国家大事,而且也是学生积累素材的有效途径。如,要求学生写“512汶川”大地震,学生把从电视新闻、报纸、网络上中看到的找到的作为题材,写得生动感人,他写道:“------只见解放军叔叔冒着生命的危险,从废墟中抢救出一个又一个的群众时,我时多么的感动,四川的人民是多么的不幸,又是多么的幸运------当我看到一个个如花的生命从废墟中挖出来时,周围的人哭了,我也忍不住哭了……正因学生搜集了大量的素材,所以每一篇文章都写得那么的生动、感人。二、在“听”中积累 由于小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少,所看到的、经历的人和事有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去“听”取一些素材。首先,教师要加强学习,关系国家大事,了解一些更大事件和周围的人和事,经常性利用一些时间如班队活动,把一些重大事件的前因后果,先进人物的典型事例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 其次可以引导学生向家中的亲人了解一些本村的人和事。如在写《我尊敬的人》之前,我有意不让学生写老师和父母亲,而是布置学生回家打听其他人的事迹。这样就可以避免除了写老师就是写父母的千篇一律的现象,也为学生积累了写作的素材。同时,我还每天安排一个学生利用课前的三分钟,讲一个令自己感动的事。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积累素材的渠道,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在“玩”中积累 学生天真活泼,天性爱玩。教师有目的、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玩”,也可以开阔学生眼界,积累素材。因而,平时,我会因地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体活动,如跳绳比赛、讲故事比赛、朗读比赛、表演比赛等。把要做的材料准备好,让学生自己尽情发挥。同时,我还发现学生的《科学》课中有较多的有趣的实验,课堂上学生做得非常认真。这一下子又吸引了我,每上完实验课后,我都要学生把自己的实验过程写下来,这样的作业对学生来说正如学生所说的“这简直是一种有趣的游戏。”认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走出校门,走出村庄,到名胜风景区,到集镇所在地,到县城------去参观、浏览,开拓视野。在参观浏览过程中,教师要给予指点、解说。学生对外面的一切都感到新鲜,注意力集中了,印象也就深了。但切记带学生出去纯粹地“玩”如果让学生“自由活动”就失去了“走出去”的意义了。如在每个学期到社区敬老院慰问,我要求学生要与一个老人详细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经历,写成文章,与同学位分享。又如参观劳动大学的周恩来纪念馆后,要求学生搜集有关周恩来的资料,出一期周恩来总理与新会的班级小报。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更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脑袋。 四、在“日记”中积累 写日记,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好方法。一个日记本就是一本素材本,学生凭脑子不可能记下太多东西。因此,我要求学生要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指导学生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亲身经历的有适用价值的东西用日记形式记下来。每天把一些优秀的文章在班中读,每半个学期举行优秀日记本展览。这样日积月累,手中掌握的资料多了,还怕“无话可说”吗?“米”在哪里?“米”就在学生的阅读中、生活中、眼中、心中!只要我们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用心去体验、用心去表达吧!相信他们的“炊”会更香更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