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小学古诗教学中情感调动的策略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小学古诗教学中情感调动的策略

语文论文之小学古诗教学中情感调动的策略 ‎ ‎  文章摘要:目前我们小学语文教材所收编的古诗中,反映唐宋情境的居多,使现在的儿童难以感知和体会,容易造成理解上的障碍,从而产生厌学心理,给古诗教学带来一定难度。若能在教学中,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恰到好处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这一难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  一、营造情感氛围,入境悟情 ‎  二、打造情感课堂,利导乐学 ‎  三、构架情感桥梁,触类旁通 ‎  四、启迪情感灵运,优欣鉴赏 ‎  五、激发情感火花,齐学共进 ‎  总之,在小学古诗教学实践中,要根据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来确定情感调动的方法。惟有如此,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  古人云:“志不强者智不达。”‎ 志者,感情也。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是语文教师职业行为的一种需要,也只有饱含感情的知识,学生才乐于理解、接受、记忆和运用。目前我们小学语文教材所收编的古诗中,反映唐宋情境的居多,使现在的儿童难以感知和体会,容易造成理解上的障碍,从而产生厌学心理,给古诗教学带来一定难度。若能在教学中,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恰到好处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这一难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  一、营造情感氛围,入境悟情 ‎  营造一种感染力及导向力俱佳的氛围,是师生能否顺利完成教与学任务的重要条件。试想,如果教师在讲课时,能够做到妙语连珠、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而且幽默风趣,学生则一定会为这妙趣横生的课堂所陶醉并沉浸其中,所谓“传道、授业、解惑”和“感知、理解、记忆”也就会在这种氛围下悄然完成。‎ ‎  如,《早发白帝城》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东归时所作。教学时,教师先向同学介绍:李白本有济世之志,然而他的这种志向始终未能实现,于是他就将郁闷的心情放游于山水之间。使学生了解李白放纵不羁的性格及怀才不遇时仍能保持潇洒浪漫的气度。在此氛围下,引导学生进入彩云缭绕的白帝城,感受湍急的峡流、急速的顺水舟、声犹在耳的猿啼、重叠的山峦,从而领悟到诗中所寄寓的诗人内心的喜悦和激动之情。通过体会诗人宽大的胸襟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充分调动他们的情感,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鸣,增强学习效果。‎ ‎  二、打造情感课堂,利导乐学 ‎  教育家托兰斯大林认为,创造教学的核心目的就在于创设一种“易起反应的环境”‎ ‎。这就决定了参与教学活动的双方要改变被动的主仆关系,建立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最大限度地与学生心理交融,消除隔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友好相处、平等交流,从而减轻学生学法选择上、问题化解上以及质疑创新上的心理压力,使之处于自主探索的主动位置,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  如,教学李白写的《赠汪伦》一诗时,并不先介绍作者,而先出一个急转弯谜语题:“心不黑”打一唐朝诗人的名字(学生很容易就能猜出答案是“李白”)。接着,学生交流所收集的有关李白的背景资料,或者背一背自己所熟悉的李白的诗:如《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等。在课堂活跃的同时,教师深情背诵“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不仅震撼了学生的心灵,而且也刺激了学生的表现欲,如果愿意朗读的同学,还可以与老师一起在朗诵中升华感情,使学生融情于诵读中。师生配合默契、学生感情充沛、课堂气氛活跃,这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 ‎  三、构架情感桥梁,触类旁通 ‎  现代先进媒体适时恰当地介入教学活动,能产生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腐朽为神奇的绝妙功效,可以快速降低学生感知的难度,优化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高明的语文教师都善于借多媒体所说之“言”、所发之“声”、所绘之“形”及所创之“境”来构架一座教与学的情感桥梁,师生置身其间会油然而生一种亲近感和真实感。这时,师生便可无拘无束地交流体验,因而也就强化了双边活动的参与效果。‎ ‎  如,教学《江雪》一诗,可先展示《寒江钓》图,让学生欣赏,并深入体会画中孤舟独钓的老翁形象。接着用课件播放反映“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画面及伴音。然后教者说明,这首诗是诗人柳宗元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江州司马时所作,不少人认为此诗是单纯的写景之作,其实是误读了。诚然这是一幅寒江独钓图:“在严寒的冬天里,千山万岭不见一只飞鸟,万径千路没有一个人的踪迹,在这严寒的、大雪覆盖的江上,有一叶孤舟,孤舟上只有一位穿着蓑衣斗笠的老者在垂钓。”这种境界是十分清寂孤单的。然而,雪天寒江是垂钓的时候吗?能钓到鱼吗?显然,诗人所写的不是实景,而是想象之景。那么诗人为什么会写这种想象之景呢?白雪象征着皎洁,孤舟、寒江象征着孤高、特立独行的品格——这首诗,实乃诗人自咏怀抱之作,虽身处逆境,却不肯向恶势力屈服。这样,学生就能理解诗人以渔翁自喻,流露出来的孤芳自赏的情绪和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 ‎  四、启迪情感灵运,优欣鉴赏 ‎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皆是名篇佳作。每篇均是“情动而辞发”的情理统一体。为此教师要设法引导学生多种途径欣赏品味。朱自清说:“欣赏是情感的操练。”的确,没有情感的体验,就没有知识的创造,也就没有美的欣赏。语文教师的情感应融入课文,融入学生,引导学生进入教材,进入意境,去体会,去领悟,“披文以入情”‎ ‎,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  在古诗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将平时在电影、电视、评书、小说中曾经看过、听到的与所学诗中的作者、创作背景相关的场景或情节再现于脑海中,并启迪联想。如,教学《杂诗》(原题为《己亥杂诗》),可先引导学生看录像《林则徐》中的片段——清王朝昏庸腐败,各国列强侵吞我国,百姓受苦受难,清官能人不被重用的场面,从而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理解诗的感情。接着说明:《己亥杂诗》是林则徐的朋友龚自珍在己亥年(道光十九年)辞官回家途中,面对无情现实,满怀悲愤所写下的组诗,使学生能较深刻地理解“九州生气恃风雷”中所表达的诗人憎恶现实、渴求社会变革的心情。这样,学生不仅容易接受,而且还记得清,记得牢。‎ ‎  五、激发情感火花,齐学共进 ‎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感若处于亢奋状态之中,他对所授知识就易于接受,而当学生的情感消极时,教与学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应相准时机,巧妙运用激励性语言、动作、神态让学生逐渐熄灭的情感火花再次燃烧起来,以更为旺盛的激情,继续关注教师讲授的内容。另外,设法运用激励情感的各种手段去影响后进生尤显必要。为此,不妨选择容易的题目让后进生回答,有意识让其答对,使其获得一种成就感,从而增强其自信心,保护其自尊心,激发其进取心。‎ ‎  实践证明,学生不是没有情感,而关键在于教师能否进行正确的启发引导,更重要的是,教师在启发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促使学生树立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在情感理解上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感受,表达独立的见解,尤其是古诗教学,它并不是孤立的,它可以和其他学科形成交叉联系,使学生更容易调动自己的情感,更深刻地理解诗意,更牢固地记忆所学内容。‎ ‎  综上所述,在小学古诗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善于根据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来调动学生的情感,并使之贯穿于整个课堂,就可以增强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学会学习的能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