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论文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内容摘要:本文从丰富学生表象、积累想象的素材,发展学生思维、提供想象的基础,陶冶学生情感、激发想象的动力三方面阐述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认为只有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才能读出作品的词外之意、言外之声,才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激发学生神思飞扬,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和体验,发挥出他们的创造力,去铺设通往未知世界的道路。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表象 思维 情感 想象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发展和创新是新时期教育的主题,要培养创造力必须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那么,什么是想象力呢?想象力是人脑在过去认识的基础上构造出没有经历过的事物或形象的能力。一切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想象能够超越时空界限,组合单个的表象形成体系;能够根据别人的描述去感知未曾感知过的对象,创造出新形象。人们想象能像鱼一样在海中游弋,于是发明了潜水艇;想象像鸟一样在空中飞翔,于是就有了飞机。科学家总是先靠想象的翅膀周游未知的世界,然后才发挥实践的创造力,去铺设通往未知世界的道路。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今天的世界。想象力之重要,正如爱因斯坦所说:“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进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高尔基称想象是人们预见未来的一种惊奇的思维能力。德国哲学家康德也说过:“想象力作为一种创新的认识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创新力量,它从实际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 离开积极的丰富的想象,既难以理解教材的内容,又难以发展语文能力,所以,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一、丰富学生表象,积累想象的素材观察力是智力活动的门户。现代脑科学证明,人所获得的信息,90%以上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进入大脑的。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教学图片(插图、挂图或投影)、实物以及学生的情感体验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学生定能激起浓浓的感情,引起翩翩的想象。如教学杜牧的《山行》,在弄懂诗意后,让学生欣赏一幅深秋山林图:有寒山、石径、白云、枫林……学生边吟诵,边欣赏画,仿制自己就是诗人,悠然漫步在弯曲深远的石径小路上,两旁枫叶似火,随风摇曳,阵阵凉爽的秋风吹来,多么惬意,多么舒畅!又如散文《荷花》运用了形容、比喻、拟人的手法,创造出一种色彩美、姿态美的清幽意境,教师可让学生看看图、读读文、听听音乐,想想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样的,使学生渐渐进入文中的画面和意境,仿佛与作者一起在荷塘周围散步。这时,可先让学生口述想象到的情景,学生会说:“我看到荷叶,看到荷花,看到花骨朵,看到小莲蓬……” 再让学生想象自己也是一朵荷花,当优美抒情的轻音乐响起时,进入课文所描绘的美妙境界。荷花是白色的,想象自己穿着雪白的衣服在舞蹈,衣服随风飘动,并想象蜻蜓、小鱼或别的小动物可能对“我”说的话语……这样的想象活动使学生明白作者是依据事物的特点,一点一点合理想象开去的。让学生领略到文中的美妙境界,并使观察力、想象力同时得到发展。二、发展学生思维,提供想象的基础思维是想象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因素,着重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从而为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小英雄雨来》中有这么一段:“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河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写景很细致。教师可启发学生朗读、理解课文后大胆想象。学生会按自己想象的口述:“根据当时情况,人们都以为雨来牺牲了,这里的景物描写衬托出人们沉痛的心情。”有的说:“‘红绸子’暗示着雨来为了祖国流尽了鲜血,歌颂了他高贵的品质。”有的说:“芦花‘飘飘悠悠’象征着人们因失去了雨来而十分沉痛的心情。” 总之,通过课文的形象来启发学生形成分析的思路,学生就会通过具体形象来展开自己的想象。以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为例:(1)续编。不少课文的结尾言虽尽,意未穷,此时,指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写,可以进行想象练笔。如《穷人》全文讲完后,教师即时提出:①渔夫看见西蒙的两个孩子后,他的语言、动作、表情是怎样的?②第二天,孩子醒来后,发现妈妈不在身边,孩子们有什么反应?③ 桑娜和他的丈夫是怎样关心照顾两个孩子的?围绕这三个问题,学生展开想象,当堂练笔。下笔时,学生的动情点还处于亢奋状态,他们依然沉浸于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热心纯朴的感人场景中,此种心态是进行想象的好机会。(2)解说。有时可把小语教材中的课文插图当作练笔的媒体。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当课文讲到“邱少云在烈火中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为什么把邱少云比作千斤巨石?此时他心里正在想什么呢?”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凭借教师富有激励、唤醒作用的语言,激活儿童的思维、联想、想象、情感的活动。以《烈火中的邱少云》为题写一段解说文字。三、陶冶学生情感,激发想象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共鸣,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十分必要。近代学者王国维先生提出的“能观”作为他的“境界说”中的重要因素。因为“真正之知识唯存于直观”,“一切真理唯存于具体的物中”,既是具体的,必是能看到的,也是应该看到的;只有看到了,感受才是真切的。当然这“看到” ,或是真实地看到,或是仿佛看到。这对凭借形象认识世界的儿童来说,该是多么的重要而合适!图画本身是空间中静的美,音乐是时间中动的美,而戏剧则是生活时空中动静结合的美。教学的情境美,正是可以通过图画、音乐、戏剧这些艺术的直观与老师的语言描绘相结合,来再现教材描写的、表现的、含蕴的美,让儿童经历作家创作时,或编写时进入那个情境。如教学《月光曲》一课时,运用投影图像和配乐朗读相结合的方法,以画面展示、音乐烘托、语言渲染,来展现课文内容,从而创设出一种情景交融的情境:最初是月亮升起,月光下一切都很幽静,这时音乐舒缓;继而月亮升高穿过微云,微云开始破坏幽静,这时音乐逐渐增强;接着风起浪涌,宁静被完全破坏了,这时音乐是高昂激越的……使学生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从心灵上受到感染,进而产生丰富的想象。《桂林山水》,是一篇描写祖国河山美的散文,要使儿童在进行认知活动的同时,获得智慧的启迪,情感的陶冶,教师可用艺术的直观方法,就能使学生有丰富的所得。当老师创设“假想旅行”,随即出示一张放大的课文插图,学生带着追求美的目光,欣喜地看着,入情地听着,老师以导游的身份范读了课文。为了让学生感受漓江宁静的美,老师把情境延续下去,并加以强化:“漓江畔,有好些小船正等着我们呢!老师和你们一起坐船,轻轻地摇荡在漓江上,那真是‘荡舟漓江’,让我们眯着眼看看这图画般的美景,想象漓江的水怎么静得不觉得它的流动。”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的乐曲,学生视觉感受的是美的图画,听觉、运动感受的是优美的乐曲,音乐的旋律丰富了视觉的感受。在这优美的情境中,学生想象悄然展开,稍顷,老师悄声地问:“你们听到漓江水流动的声音吗?”“听到了漓江淙淙的流水声吗?”学生在此柔美的环境中,不想高声语,只是轻轻地摇了摇头,沉浸在漓江宁静之美的体验中。孩子们体验到了课文的意境,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得到了一次陶冶,他们兴致勃勃地读着课文,品尝着语感,主动甚至忘我地进入教学过程…… 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强烈的活跃的想象是伟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恰当的想象活动,可以使学生深刻地领会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进而使语文学习成为一种难能可贵的“情感智慧”活动,使语言的学习过程成为人的意识、人的精神的培育过程;而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思考、想象活动的扩展同时是精神世界的充实。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要重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形象化加工,形成正确的表象,并能逐渐扩展思路,养成想象的习惯,促使学生学会用丰富的语言来描述人物的形象和发生的事件,丰富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日积月累,自然会大大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1、《小学语文教师》1997年第2期、第6期、第12期 2、《小学语文教师》2002年第3期3、《江西教育》2000年第6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