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浅谈在网络环境下大学语文的人文素质教育
语文论文之浅谈在网络环境下大学语文的人文素质教育 五、人机交往,情感萎缩 人际情感是需要人与人的社会交往来维持的。但在网上交流时,我们的言谈举止都被转换成机制的语言,我们的音容笑貌以数字化字符方式在屏幕上传播。互联网改变了人际交往的方式,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成了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大学生们如果长时间与电脑相处减少与外界口语交谈的人际接触机会。会在情感上产生对计算机的依赖,对网络世界产生眷恋和过分的依赖。容易导致他们忽视真实可信的人际关系,从而不善与现实中的人交流,产生人际关系冷漠,人际距离疏远。造成人际情感的逐渐姜缩。现在很多大学生网民利用电子邮件、聊天室、BBS等同远在异地的亲朋好友加强联系,甚至玩起了“网络心灵同居” (两个没见过面的网友,根据网上提供的资料相处、恋爱、同居)。“网络心灵同居”的双方常常商量怎样布置新“家”,如何过“夫妻生活” ,他们在网络中可以侃侃而谈,但当真正见到其人时,却不知所措,这便导致个人心灵更加封闭。还有一些大学生原来社会交往活动比较频繁,现在由于把大部分时间投入到网络聊天中,既减少了结识现实生活中新朋友的机会,也减少了与现有朋友的联系,导致友情淡化,无形中缩小了个人生活的圈子。当他们从热烈火爆的网上交往气氛中退下来,回到平静单调的现实生活时,强烈的心理落差使他们容易产生心理孤独感。 二、大学语文在培养人文精神方面的作用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无论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都不可能单独承担起解决我们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的任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个人要想取得成功,不仅需要具备科学的修养,而且必须具备很高的人文素质。文素质包含的内容相当广泛,但核心素质之一应该是语文素质。因此抓住语文教育,就是抓住了人文素质教育的脉搏。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 过去,我们总是认为大学语文教育就是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把它作为一个工具。现在要突破过去的“工具”观点,语文不仅是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语文的文化内涵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博大精深熏陶灵魂的文化基础,赋予语文教学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任务。大学生要在中学的基础上提高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而大学语文教育更应该着力于传统文化的教育、人文精神的教育、民族精神的教育、陶冶情操塑造人文的教育。这样,语文教育就是贯穿终身人文素质教育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构建道德底线,培养高尚的精神气节。 人文精神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是民族精神守护的不朽长城。与强调知识和科学本身价值的理性精神不同,人文精神强调追求、运用知识时的良知、责任感和价值观,而这恰恰是对道德底线缺失开出的一剂良药,也是保障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加强大学人文素质教育,不断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学生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这正是培养学生道德精神的关键环节。人的尊严和使命,人的理想和品格,人类共同发展的需要与追求,这些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不仅在大学语文课本上频繁出现,也应该成为大学生们经常关注的焦点。大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作品,体现着高尚的理想、人格和积极上进的精神。了解和学习大学语文中的优秀篇章,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充实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加强他们对世界、对民族和社会、对人生的理性认识,培养他们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 (二)塑造人格,提升品位,增强人文底蕴。 大学语文还具有传统人文精神的传布作用,使学生在古今文化精品的感化教育下,完成思想境界的升华和健全人格的塑造。例如在学习先秦散文时,引发学生思考:人类早期文明生产力那么落后,却产生了那么丰富的人文思想。人文是怎么产生的?我们怎么理解生命?生命的意义何在?什么是青春、爱情、婚姻?人类怎么面对死亡、面对社会?一个社会的人总会面临很多问题,他思考这些问题,探索、解答这些问题,人文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的。中国语言文学的人文精神比较集中地体现在我国古代的一些经典文献及一些伟大作家的作品和人格中,对于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文化内涵、思维方式和审美趣味的深入认识和挖掘,对于学生文化底蕴的形成和人文素养的养成,无疑具有很大的作用。大学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内容丰富,表现着真挚的思想感情、智慧理性、审美价值,而它作为一种中介,通过阅读、思考、共同讨论辨析等多种方式,将引导和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对大学语文的学习和深入思考可以熏陶大学生的人格,提升他们的精神品位,增强他们的人文底蕴。 (三)丰富精神世界,提升情感智慧。 文学是人学,是人心之学,它可以表现社会中各种人的思想感情、内心世界,能帮助学生认识世界,了解社会。学习大学语文学生能够逐步学会欣赏文化精品,学会如何去不断丰富自己的想象力、感悟力与思考力,让高品位的阅读逐渐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一种终生受用的生活方式,这将大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情感智慧主要是指个人对自己情绪的把握和控制、对他人情绪的揣摩和驾驭,以及对人生的自我激励、面临挫折的承受能力和人际交往技能等,它反映的主要是人的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或者说它主要是把对人的素质要求的某些方面更加具体化了。从某种意义上讲,情感智慧对人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大学语文中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本身就是“情感的符号形式,艺术家掌握了创造艺术符号形式的本领,把无形的内在情感,变成了可供人感知、观赏的东西” (蔡运桂《艺术情感学》)。因此,加强大学语文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情感智慧的提升,对他们研究问题、开展工作、培养应变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三、如何使大学语文教学真正走上人文素质教育的轨道 在时代呼唤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力度不断增强.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大学语文相对于哲学、历史等其他人文学科独具特色和优势。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要想真正实现其人文教育功能,就必须突出人文精神。那么,怎样才能让大学语文真正起到人文素质教育作用呢? (一)要提高对大学语文的教育重视程度 近年来,在大部分高校,尽管大学语文被定为基础性的公共课,但长期以来处于边缘位置。在公共课的系统里,英语四六级是最重要的,大学语文课从调查的情况看逃课的比较多,每年考试的及格率不太理想,开学初大量补考工作集中在大学语文,理科学生尤甚,如果你问一个大学生最重要的是什么?他们一定会告诉你最重要的是英语还有专业考试。许多大学规定毕业必须要通过全国英语四级的统考,但对语文的水平要达到怎样的程度却没做硬性的规定,致使大学生用于学英语的时间非常多,很少有时间看文化素质方面的书。据了解,即使是开了大学语文课的学校,有规定必须选文科的课,学生念英语的时间也是中文的六倍以上,甚至更多。如:某大学外国语学院的俄语、德语、日语等第二外语选修课是3个学分,48个学时,大学语文只有2个学分,30个学时,这样少的课时,要讲授规定的135篇课文,的确勉为其难。某大学每年大学语文考试有四分之一都不及格,开学初理科专业学生补考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大学生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的缺乏,反映出大学语文在高校的受重视程度不够,不受重视的大学语文,又怎能很好地去落实人文素质的培养呢? (二)教材的选编要突出人文性的内容 目前全国有多种大学语文教材,内容结构大同小异,无非是选收古今一些文学性的范文,加上一点注释和简要导读。难怪这门课引不起学生的兴趣,甚至被讥笑为“高四语文”。其实《大学语文》的选编可以学习《读者人文读本》来设置文体,如政论、时评、社论、宣言、演讲、书信、小说、诗歌、散文、随笔、杂文、小品、寓言、报告文学、新闻通讯等等。还可以根据大学生的生理特点专门为爱情开辟了一个单元,比如:1、精选思想内容高尚,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作品,并通过这些作品增强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如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品格,“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的顽强意志。2、选编名人传记,从内容上使学生明白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从文体上让学生会写作自传、个人履历等。如《张中丞传后序》,教育学生从其不顾私利、为国让贤的行为中懂得识大体、顾大局,要有合作观念和集体意识等等。3、选取带有争议的作家作品,引导学生讨论、评议,鼓励学生大胆思考,让学生以求新求异的思维方式去深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如:关于《声声慢》的文风是否婉约?如:苏轼可否属于豪放派的代表? (三)大学语文课堂教学要落实人文教育 大学语文不仅包括文学,还涉足了历史、哲学、经济、政治、伦理、心理、教育等许多领域。教师在课堂内外应以独具匠心的方式,进行评述、解说,提示思考、疑惑乃至忧虑,建立一种富于变革意味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培养语文综合素养、滋养人文精神的课堂,提升当代大学生欣赏与鉴别人类精神产品的感悟和认知能力,让渴望“精神成人”的当代大学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美丽多彩的精神家园。如经典影视作品赏析、情景模拟训练有助于学生切身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小型辨论会、演讲比赛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学以致用的妙处;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能直观而有效地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甚至带领学生走出课堂领略自然美景的意境,或置身相关的社会实践亦不失为有效的教学形式。尤其是可以结合学生喜欢上网的特点,为全班同学开一个语文课堂讨论的QQ群,将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在公告栏里公示,引起学生的观点的碰撞,把学生的上网闲聊的注意力吸引到有意义的人文学习中来。总之,应当想尽办法不要重复中学的应试教法,让大学生们可以感到惊喜——原来中华民族的文化这样丰富!感到有意思——听不够,再听一点才好!感到“脱胎换骨”——自己是大学生了,不同了,学习、做人要有一个飞跃! 总之,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提高迫在眉睫,而大学语文人文素质教育任重道远。我们期待大学语文能受到真正的重视用合适的课堂载体把人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使每一个大学生都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肩负起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创造一个繁荣昌盛、文明美好的和谐社会。 参考资料:1、《现代快报》 2、《不受重视面临边缘化 大学语文何时走出尴尬?》3、《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初探》4、《网络,想说爱你不容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