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2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班主任(心得)之山区学校学困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班主任论文之山区学校学困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摘要: 受传统教育根深蒂固的的影响,“填鸭式”传统教学方式还屡见不鲜。课堂成了教师的舞台,学生却成了被动的听众。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数学学习很单调、枯燥。新课标明确指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让他们具有自己“发现真理”的思想准备、自己“探求真理”的动力。 关键词:主体意识;自主性;学困生 [1]主体意识,就是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主体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观念表现。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十分必要的。学生的主体意识越强,他们参与自身发展,在学习活动中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的自觉性就愈大,从而也就愈能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力量,不断调整改造自身的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学生的主体意识越强,他们对自身发展的责任感也就愈大,从而对自身提出的要求也就愈高。实践证明,真正发挥起学生的主体性,首先必须培养好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成自主性学习,进而提高数学学科成绩,就成为每位教师要思考的问题。 本人根据这些年的一些教学经验和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也进行了思考。07年至今我一直在北山镇校任教初中数学,由于滩坑电站的建设,160米水位线以下的学生都已移民到外地就读,没有移民还在北山就读的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或是单亲家庭学生。这些学生的家离学校都非常远,家境十分贫困,几乎没有任何的家庭教育,周末回家还有帮助家里做农活的。特殊的环境、特殊的生源造成了本校的学困生特别多。他们大多不爱学习,不遵守纪律,不按时独立完成作业。那么如何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进而提高他们的成绩就显的尤为重要。 一、转化思想,明确学习目的。 很多学困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是因为他们没有目标,不知为“什么”而学习,于是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迷失了前进的方向,他们的学习是“陀螺”式的被动学习。对这些学困生我们要帮助他们确立目标,树立远大理想,让他们在实现目标和理想的奋斗中自觉端正学习的态度。 当我刚接收现在初二这个班级的时候,那些学困生都非常喜欢抄袭别人的作业,于是我一个个的找他们谈话:你们都明白读书是为了自已读的,做作业是为检验你的学习效果,老师通过你们的作业情况来找出你们的不足之处,再设法给你们补上,可你们都抄袭别人的作业,怎么让老师给你“开药方”,这就好比你去医院看病,明明是肚子疼,却说成脚疼,医生怎么给你治病啊!老师不要求你把每道题目都做出来,但是你必须自已独立的完成,只有这样,老师才能“对症下药”。通过这次谈话,学生明白了做作业的目的,学习的目的,从此以后这些学困生再也没有去抄袭别的同学的作业,成绩也有了一定的进步。 结合数学课堂教学实际,教师还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通过数学中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懂得学习数学的目的不在于升学,而是掌握数学知识,学习“本领”,激发学习兴趣,激励学习动机,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二、联系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学科,而学生的思维往往是具体形象的,这就产生了矛盾。于是在抽象的教学面前许多学生感到无能为力,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就对数学失去了兴趣。为了消除学生学习数学的畏惧心理,重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时要多多联系生活实际。《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所要学的理论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的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亲切感,使他们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进而引起他们的学习自主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去年,在教初一的5.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一)中,我以周末老师将去丽水百货大楼买衣服为例子,让学生决定一下,老师该去哪个店买?一个店是全场打6折,另一个店是满200减80,满400减160。让同学们给老师算一算去哪个店买划算?学困生一听能给老师出谋划策,都非常的积极,通过这个例子的讨论,不仅学生明白了商家们玩的数字游戏,也让学困生感受到了数学存在于生活中,激发了他们的学习解应用题的兴趣。 三、爱心鼓励,树立学习信心。 关爱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对于学困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他们找回自信,走向成功的原动力。它是一把让学生敞开心扉的钥匙,学困生在爱心的催化下才会产生想学好的新愿望。特别是我学校特殊的学生情况,有时平常的一句嘘寒问暖,数学课前的一句天气转冷了,要多穿件衣服,都能让学生感受到爱,感受到老师也在关心他。我们学校的学生一直受到社会各界人世的关心,他们给在校的贫困生捐钱捐物。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老师们也一直对学生进行着感恩教育,我也把感恩教育结合到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去。让这些学生在一个充满和谐、爱心的环境中成长。 教师还要根据学困生的心理特点,给予充分的尊重、理解和信任,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告诉他们,数学其实并不是象他们想象的这么难,其实每个人都能够学好。当学困生在原有基础上进步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积极情感积累有助于在心理上形成良性循环,增强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从而增强学习进取心、竞争力。 认真把好考试关,注意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教师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培养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学好的。在考试前应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学困生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这样还可使有些学困生经过努力也有得较高分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四:加强学法指导,构建数学模型,形成数学能力。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正确,直接影响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创造机会,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使他们不但能“学会”而且能“会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进行思维训练、探究性活动训练,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达到以数学学习和问题解决为载体,尽可能地让学困生掌握较多的数学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善于调控自己学习过程和灵活应用各种数学知识的能力。只有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学困生的自主性学习才能更好的进行。 这个学期的八年级2.6探索勾股定理(二)的教学中,在合作学习的这个环节里有让学生画三个三角形,其中要画一个8㎝、15㎝、17㎝的三角形,学生们发现了圆规张开的跨度不够长,我提示他们用他们的生活经验去解决这个问题。后来我发现有些学生想到了好几种实用的方法:有的用自已校牌上的绳子和笔自制了一个圆规;还有的在原有的圆规上加长了两只脚;有的直接拿直尺改进一下就拿来当圆规使用。在这个过程中,我让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了他们应用各种数学知识的能力。 总之,学困生主体意识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教师要逐步引导、培养,促进学困生加强学习自主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