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2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用多媒体拓展古诗教学
语文论文之用多媒体拓展古诗教学 每一册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有古诗词,这些诗歌言简意赅,意境优美。但由于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难以理解,因而教学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几年前,学校配备了多媒体,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若在古诗教学中采用电化教学媒体并合里地运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更好的体会诗词的意境,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古代诗歌遣词造句高度精辟,具有浓郁的诗意。因此在教学中应巧妙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绚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悦耳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优美的诗境。这样有助于学生较为迅速、深刻地整体感知诗文,体会作者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 1.画面展示法。 诗是抒发诗人情感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因此诗歌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绘的。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教师能将抽象、凝炼的语言与具体的形象实物联系起来,将古诗中的“形象” 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投影图片,那么教学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鹅》这首诗,诗中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有鹅的色彩、形象、动作等等。由于课堂条件有限,如此丰富的信息仅凭口头讲解是不易表达完整透彻的,如果根据诗意绘制了一幅以活动的幻灯投影片。画面上:亭台楼榭,杨柳依依,岸边一位老翁翁笑嘻嘻地捋着胡须,一个儿童正在不断地向湖里那群“嘎嘎”欢叫的大白鹅抛撒谷粒。图中白鹅的颈部、红掌部均可活动。教学时诗画对照,相映成趣,为学生想象活动提供了丰富、鲜明的表象信息,学生很轻松地踏入了诗的意境之中。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结合画面说说、生动活泼、天真可爱的白鹅形象,学生就不难表达了:那长着一身洁白的羽毛,有着两只红红的脚掌的鹅,在清澈浅绿的湖水中悠闲自在地拔掌前行,欢快的引颈高歌。此时水波荡漾,荷叶轻摇,荷花飘香…… 这意境是多么美啊! 2.音乐感受法。 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钥匙。古诗中有不少本身就是广为流传的千古绝唱。诗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在教学中把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律沟通起来,尽可能地将古诗中的“情”化为可作用听觉的音律,有利于学生披文入境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如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首送别诗,诗人与故人的离情别绪,完全寓于天水一色的景色之中。 在教学中我们选用了与所教古诗的诗意相协调的古筝乐曲《送别》,那舒缓。轻悠的旋律拔动了学生的心弦,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物,如临其境。那深情的乐曲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一千多年前的长江之滨,黄鹤楼下,他们仿佛看到一代诗仙李白与老友握手话别后,一直伫立江边,直到船帆的影子消失在天水之间。再如教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可让学生欣赏歌曲《九月九的酒》,利用饱含思念之情的乐曲将学生不知不觉带入“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艺术氛围。又如教学《泊船瓜洲》时,可放一段江南丝竹《春江花月夜》,让学生微微闭眼,凝神细听,遥想江南的明山秀水,这样学生很轻松地就进入了诗歌所描绘的境界中。实践证明,运用音乐来感受诗中意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3、情景想象法。 诗歌的语言不仅精炼,而且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它特有的语言形式为学生创造性地表达美的感受提供了天地。在教学中我们运用电教手段,让学生以直观为线索,启发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美。 如教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学第一句时,我们播放配有优美音乐的录像。学生边听、边看、边想。教师问:“如果你也来到这般景象中会有怎样的感受?”学生们纷纷举手,有的说:“香炉峰上团团雾气,在阳光中,变成了紫色的云霞,啊,多美的景象,我仿佛漫步在烟雾缭绕的仙境之中。”又如在让学生领会三、四两行诗境时,我们关掉录像声音,让学生边看壮阔的瀑布,边展开丰富的想象,教师提问:“你觉得眼前的瀑布像什么?”有的说:“这长长的瀑布像天上仙女手中挥舞的银纱,美极了。”有的说:“ 瀑布从高高的山上奔腾而下,仿佛一条白色巨龙从天而降,”……这样利用电教手段在教学中展示美的对象,学生从中体验美,并积极地发现美。表达美,营造出一幅幅的景象。 实践证明,在古诗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电教媒体传递、变动、再现作用,让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这样有利于将学生带入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去感受美,领悟美,表达美,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古诗教学效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