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甘孜藏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特色之路调研报告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甘孜藏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特色之路调研报告

2021 甘孜藏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特色之路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 (一)建设的内涵 新农村建设理解关键的是在“新”字上,重点在“建”字上把握。党中央提出新农村建 设,是在一种新的背景、新的理念,提出新的目标情况下解决“三农”问题的,过去也有“三 农”问题,现在也有“三农”问题,现在的“三农”问题是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 第二是新理念。按照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按照可持续发展,来解决新农村,不 是单打一。第三是新目标。新农村建设有一个目标,目标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定量目标。比 如说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组织建设、村容村貌都有一些定性的目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农村经济产业化、农村建设新型化、人居环境优美化、 公共服务社会化、农民教育组织化、稳定机制长效化、村务管理民主化、乡风民俗文明化为 标准,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 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经济建设,增加收入。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前提。即在全面发展农 村生产的基础上,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加大农村科技普及和推广, 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同时落实国家农村经济政策,加大对农村的扶贫力度,建立农民增 收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二是推进政治建设,扩大基层民主。这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要求切实加强农村基 层民主制度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务公开,接受广大 群众监督,真正让农民群众当家做主,调动广大村民参与村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引导农民依 法行使民主权利,主动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三是加强文化建设,培育农民,提高素质。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农村 先进文化,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 生活,提高村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四是落实法制建设,提高法律认知。做好法律宣传工作,进一步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 提高农民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依法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的觉悟和能力,努力推进社会 主义新农村的整体建设。同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依法进行,因此把保障农民利益和维 护农民权利的相关制度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是依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 求。 五是推进社会建设,完善社会保障。要求加大财政对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加快建立和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发展农村的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民的医疗水平和生活水平,以期实现农村幼有所教、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愿望。 六是重视环境建设,创造良好农村环境。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的 保护,包括土地治理与利用、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村庄绿化等,使脏乱差状况 从根本上得到治理,实现村容整洁,改善人居环境,推动人与环境和谐发展,实现农村经济 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的背景 甘孜藏族自治州是四川省西部的一个地级的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总面积 15.3 万平方公里,州府驻康定市。甘孜州是我国的第二大藏区,也是康巴的核心区。同时,又是 连接内地与西藏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处于“稳藏必先安康”的战略前沿。近年来由于西部大 开发政策的推动,甘孜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建设新型村落为 核心,以公共服务为先导,以设施配套为基础,以民主管理为保障,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 注重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征和民俗文化传统。紧紧围绕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 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幸福美丽新 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全面实施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和文化传承“五大 行动”。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科学规划布局现代农牧村新形态, 发展特色产业,完善村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功能完善、布 局合理的村镇体系。通过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让广大农牧民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但是由于历史以及当地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的限制,甘孜的新农 村建设存在诸多问题,我们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感受了甘孜地区新农村建设,较为深刻地理解 了政府和国家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做出的努力。 二、建设前的概况 甘孜藏族自治州从 1950 年建州至今的 60 多年来,其经济和社会发展有过顺利也有过挫 折。1978 年以前,甘孜州对国民经济的计划管理基本上坚持“统一计划,分级管理”的原 则,实行直接计划、指导计划两种形式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整个 20 世纪 80 年代,在实施东部沿海开放战略过程中,甘孜州和其他西部地区一样主要是服从沿 海地区先富起来这一大局,以提供能源、矿产等资源性产品为其主要任务。自 20 世纪 90 年代起,在形成全方位对湾开放大格局的过程中,甘孜州也和其他西部地区一样,加快了改 革、开放和发展步伐,长期严重滞后的基础设施在国家的支持下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其发 展的主导思想还是放在如何适应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快速、超前发展的需求上。进入新世纪, 使甘孜州加快经济发展、缩小与其它地区差距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甘孜州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关键时期。 三、建设现状 (一)建设的实践(政策) 1、努力保持经济较快增长。始终把加强经济运行管理放在重要位置,深入研究事关全 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2、项目投资工作再上台阶。多次赴京到省专题汇报,获得国家和省上更多支持;减少审 批环节,精简申报材料,缩短审批时限;全面清理已下达计划尚未开工的项目;积极探索建立 项目监管长效机制。 3、积极参与优势产业培育。助推旅游优先发展,加快生态能源步伐。 4、全面深化改革与开放合作。起草系列推进改革工作的文件,积极推进全州改革工作。 5、全力破解基础设施瓶颈。快速推进交通建设,进一步加快电网建设,进一步夯实农 业基础设施。 6、扎实推进民计民生改善。积极做好灾后重建,加大民生改善投入,加强市场物价监 管,强化粮食调控管理。 7、不断壮大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抓思想教育,扩大党组织号召力;抓制度落实,提升党 建工作推动力;抓服务基层,增强党组织创造力。 8、强化项目投资支撑作用。把项目作为投资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加强汇报衔接,争 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酒划盘子。 9、促进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坚持优先、有序、加快的产业发展思路,加强特色资源开 发,优化产业区域布局,促进产业联动发展。 (二)建设的成效 与 2019 年相比,至 2019 年中等专业学校数目由 6 所减少到 3 所,教职工人数由 295 人减少到 291 人,学生人数由 2584 人增加到 6204 人。普通中学数目由 45 所增加到 51 所, 教职工人数由 2613 人增加到 3352 人,学生人数由 34612 人增加到 45049 人。然而在职业 中学方面,学校数目未变,教职工人数由 56 人增加到 110 人,学生人数却从 3624 人减少 到 1211 人。究其原因,许多学生更愿意选择普通中学,参加高考,进而进入大学,而不是 进入职业中学学习技术后参加工作。这表明甘孜地区的学生素养有了很大提升。 至 2019 年,甘孜地区的小学学校数目由 803 所减少到 465 所,教职工人数由 5476 人 增加到 7457 人,学生人数由 101748 人减少到 97063 人。大学数目仍为一所,教职工人数 由 468 人减少到 342,本科与专科学生人数增加到 8633 人,预科生 454 人。幼儿园由 363 所增加到 369 所,教职工人数由 918 人增加到 1230 人,学生人数由 19011 人增加到 25644 人。 由以上数据可见,甘孜地区学生和教职工人数在不断增加,而教职工人数的增长趋势却 低于学生人数的增长趋势,所以甘孜地区的教职工缺口还比较大。 至 2019 年,卫生机构已增加到 2725 所,医院 41 所、疾控中心 19 个、卫生监督机构 19 个、妇幼保健院 19 个、乡镇卫生院 334 个、急救中心 1 个、采供血机构 3 个、社区服务 机构 2 个、医学在职培训机构 2 所、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 17 个、诊所医务室 139 个、村 卫生站(室)2129 个,卫生人员总人数 9064 人、床位达 4918 张。 草原保护与建设得到加强。组织实施草原生态补奖、退牧还草、草地鼠虫害综合治理等 草地生态建设工程,草原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恢复和改善,草原生态持续恶化局 面得到缓解,全州草地植被盖度平均提高 5%,全州草原植被盖度达到 75%。进一步强化草 原生态法制化进程,出台《甘孜州草原管理条例》,天然草原保护、建设和管理工作步入法 制化、科学化的轨道。特色畜禽养殖较快发展。按照全州“2423”的农牧业发展思路,围绕 “牦牛、藏羊、藏猪、藏鸡”特色畜禽品种,进一步强化优势品种提纯扶壮和产业基地建设, 全州特色畜禽养殖得到较快发展,大渡河和金沙江河谷地带,藏羊、藏猪、藏鸡产业基地带 已初具规模,群众养殖的积极性高涨,养殖收入不断提高。畜牧产业化进程持续加快。按照 “企业 合作社 养殖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和 “飞机” “互联网 ”发展路径,目前全州建 设养殖专业合作社 168 个、家庭农场 110 户,注册资金总额 4985 万元,入社成员 4781 户, 从业人员 2 万余人,拥有畜产品加工企业 14 家,年生产和加工各类畜产品 2019 余吨。目前 我州生产各种肉、奶、蛋等生态畜牧业产品类别达 20 余个,创建有圣洁甘孜、青藏谷地、 甲居藏寨、张大哥李大姐、康巴情人、达折诸等 10 余种品牌,产品远销日本、韩国和欧美 市场。 新村示范片建设成效显著。甘孜州雅江县在八角楼乡、呷拉乡、河口镇两乡一镇的 9 个村进行了新村示范片建设。总投资为 335.1 万元(其中县财政补助 175.9 万元、群众自筹 159.2 万元),重点发展特色产业和牧民圈舍改建工作。目前,在新村示范片已建成蔬菜小棚 32 个,完成圈舍改造 21 户,推广玉米规范化栽培 1500 亩、种植甜樱桃 600 株、建露地蔬 菜基地 500 亩、完成 5 户木耳示范种植。 四、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经济结构不合理 除部分旅游业外,甘孜大部分地区依旧是从事农业,畜牧业,过度依赖资源的开发和政 府的支持,几乎没有自己的本地企业,乡镇企业缺乏。 2、区域位置劣势明显 甘孜州地处山区,道路交通发展不够完善,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外部交流。 3、城市化水平低 由于受地形的限制,甘孜大部分地区建设用地紧张,城市化发展受到限制,城市规模也 就相对较小,城市基础设施与服务水平发展也就不够完善。 4、物价水平相对较高 地处偏远地区,货物运输不流畅且土壤贫瘠,加之旅游业的发展,物价水平相对较高。 5、居民收入不均衡 城市及其周边村落居民收入较高,而位于偏远地区的居民主要还是以传统的耕地或是畜 牧来获得收入,收入较低。 6、社会服务不够完善 乡村内只有私人诊所,村民只能选择诊所或是到镇上看病,路途远看病难。大部分地区 无路灯,夜间不方便。公共厕所等公共设施较少。 7、教育水平落后且发展不均衡 村上无幼儿园,上学只能去镇上或是更远的地方。发展较好的地方教育设施完善,甚至 优于川内一些地区。 8、人才资源短缺 刻育机构、政府机构和企业缺乏创新型、技术型人才。 (二)出现问题的原因及分析 1、经济结构不合理 甘孜位于山地及高原地区,多山林和草原,当地农民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由于技术 和人才的限制,当地的工业技术较为落后,因此依赖于政府的支持,缺少创新型技术。 2、区域位置劣势明显 甘孜位于四川西部地区,海拔高,多高山且陡峭。进出甘孜的线路单一,在暴雨季节容 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因而道路经常受阻。这对甘孜的旅游业,以及内外运输物 资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3、城市化水平低 甘孜州由于地势不便,经济发展与其他地方相比较为落后,经济结构以农业、畜牧业、 旅游业为主,经济发展形式较为单一。而且当地农村对房屋建设有条件限制,城市化水平较 落后。 4、物价水平较高 当地靠近旅游景区,外来的游客多,物价较高。且当地的海拔高,土壤贫瘠,蔬菜种植 困难,许多新鲜蔬菜需要从外面运进来,导致蔬菜成本增加,物价上涨。 5、居民收入不均衡 城乡差距比较大,城市及周边地区居民主要以打工和做生意为收入来源,信息较为畅通, 就业率比较高,且有政府扶持,帮助改造建设。农村地区仍然以传统农业、牧业为生,交通 不便,收入来源单一。 6、社会服务不够完善 乡村地区缺乏政府扶持和建设资金,只有公共澡堂,看病就医也只能到镇上,路途较远。 缺乏资金来修建公共服务设施,且因为生活各方面条件较差,交通不便,学历高、经验足的 医生也不愿到当地工作。 7、教育水平落后且发展不均衡 乡村地区无幼儿园,镇上有部分初中、高中,但高等教育缺乏。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教 师基本是本地人。因为政府的资金扶持,学校教学硬件设施比较完善,但因为地理位置偏远 交通不便,师资力量仍然缺乏。 8、人才资源短缺 地理位置偏远、经济较落后、经济结构单一,在州内人均收入不高,且存在一些民族的 问题,大部分知识型、技术型人才不愿意到甘孜地区工作,人才资源短缺。 五、政策建议 (一)新的背景和要求 1、经济新常态 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 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 广大民众;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将经济新常态与甘孜地区发展实际相结合, 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主动适应新常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 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既要看到经济新常态带来的新机遇,更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发 展新常态下出现的一些趋势性变化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第二,创造新优势,逐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撑作用,着力推动传统产业 向中高端迈进,促进大众创业、大众创新,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 第三,必须要向质量要效益,要用质量提升来对冲速度放缓。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 性转变和发展模式的创新,只有与时俱进,把质量提升作为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一项重 要工作,努力朝向质量要资源、以质量作动力、靠质量求发展的方向转变,才能为经济发展 构筑起新的竞争优势。提高产品质量,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 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 2、供给侧改革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申请专项建设基金,探索并推广 ppp 建设 模式,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激发民间资本活力。落实项目责任机制和推进机制,发挥扩大有 效投资在补短板、调结构、惠民生中的关键作用。 居快技术改造创新。加大对具有明显优势的产业技术改造和创新的支持力度以及高新技 术企业培育力度,大力支持创新创业,鼓励各类创新创业孵化器建设并给予资金支持。 推动企业提品质创品牌。开展州政府质量管理奖评奖活动和企业首席质量官培训,提高 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全面实施“圣洁甘孜”区域公用农产品品牌战略,落实品牌建设奖 励政策。扩大本土产品市场占有率,打击侵权违法犯罪行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支持企业拓展市场。加强企业帮扶指导协调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 产业,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做好计划外电量衔接协调和争取,争取多发电、发好电; 开展休闲农业信息及电子商务活动,扩大我州休闲农业知名度和影响力。 大力推进农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荐药材电 子商务和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加快财政支农资金形成资产股权量化改革。实行禁牧封育, 发展农田水利建设。 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启动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完善配套服务。研究制定扶持 政策,降低企业成本。 支持盘活土地资产。完善土地资产盘活政策,提高土地利用率。 推进房地产健康发展。鼓励征地拆迁还房以购代建。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应不同群体需 求的购房金融产品。 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丰富完善流动资金贷款产品,降低 企业融资成本。加强财政金融互动,引导带动金融资本对实体经济投入。 康低税负成本。落实“营改增”全面扩围等结构性减税政策,落实困难企业依法依规享 受税收“减、免、缓”政策和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康低电力要素成本。推进售电侧改革,落实工商业电价政策,实施煤电价格联动机制, 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康低企业用工成本。保证养老保险制度平稳运行,确保养老保险费应收尽收。 康低物流运输成本。对道路运输企业收取的事故车辆拖车费、机场奎营性收费等进行清 理规范。 康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规范涉企收费行为,建立整顿规范市场秩序的长效工作机制。 营造良好政务服务环境。强化服务意识,搭建“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全面落实“先 照后证”改革措施,营造亲清政商环境。 强化政策措施的实施保障。落实组织保障、资金保障和监督保障,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 性改革,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 3、精准扶贫 树立精准扶贫观念。始终坚持用正确的政绩观指导扶贫工作,把精准扶贫的理念植根于 各级扶贫干部的头脑中。 确定精准扶贫区域。坚持瞄准贫困地区,确保连片扶贫资金投入到最困难的连片贫困地 区、整村推进扶贫资金投入到最困难的“插花”贫困村。 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把识别权交给基层群众,让同村老百姓按他们自己的“标准”识别 谁是穷人,以保证贫困户认定的透明公开、相对公平。 精准规划扶贫项目。按照“因地制宜、查漏补缺、群众决定、精准扶贫”的原则搞好扶 贫规划。 扶贫项目扶持要精准。努力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数;全面保障贫困农户子女九年 制义务教育,增加产业扶贫资金投入,促进贫困户直接、快速增收。 扶贫项目实施要精准。一是加强群众参与扶贫。二是加强扶贫项目公示。项目实施地进 行事前、事中、事后公示公告,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扶贫项目监管要精准。每年组织监察、扶贫、财政部门协同开展扶贫项目资金专项检查; 对扶贫项目,尽可能将审计前置,做到先审计后报账。 开展结对式扶贫。甘孜州建立了“1+N”、“N+1”的结对式扶贫机制。充分根据贫困户 和干部职工“双情况”,实行 1 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多户贫困户或多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 1 户贫困户的做法,由帮扶干部职工按照“一户一法、多户一法”的扶贫工作法,深入分析贫 困村和贫困户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并坚持“菜单式”帮扶、“融合式”推进, 做到帮扶对象不脱贫、帮扶工作不脱钩。 开展干部认亲式帮扶。甘孜州鼓励州级和县级干部认亲贫困家庭孩子,根据贫困户孩子 和干部职工的情况,实行 1 名干部认亲一个孩子,由帮扶干部按照贫困孩子自身的情况,在 学习和生活上给予一定的帮助。 4、创新趋势 党的 xx 大以来,习*书记对创新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论断,把创新发展提高到 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高度,摆到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党的 xx 届五中全会提 出“五大发展理念”,排在首位的就是“创新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甘孜州未来的发展与创新密不可分。所以,必须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 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政府一切工作, 让创新在社会上蔚然成风。要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 略、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产业新体系、构建发展新体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 描绘出未来甘孜州创新发展的蓝图。 长期以来,科技界、产业界所讲的创新大多是指科技创新,主要集中在新技术、新产品、 新模式、新组织、新业态几个方面。事实上,对于目前的甘孜而言,不仅是科学技术要创新, 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都要创新,在社会治理、政府治理、市场治理等方 面也需要创新。除此之外,要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甘孜州经济发展较为 落后,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指导性战略高技术领域科技力量更是薄 弱。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靠科技创新转换 发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让甘孜州发展的越来越好。 (二)比较研究 1、甘孜州经济发展的资源优势 (1)生物资源(甘孜州属于青藏高原气候,野生动物种类繁多,药材种类丰富,林果资源 丰富) (2)农业资源(青稞酒系列产品丰富,淀粉粉丝质优价廉销量,油菜籽产油丰富) (3)矿产资源(地形复杂,矿产资源丰富,已经发现矿种数达 60 种以上,矿业产值占全州 工业总产值近三分之二,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 (4)旅游资源(自然资源呈现出鲜明的高原生态多元化,环境优美,立体化景观特征,旅 游资源具有优势,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2、甘孜州教育发展状况 甘孜州经济不发达,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给高校发展带来一定困难, 群众收入低微,贫困面较大,高校无大中城市作依托,基础刻育又不发达,地处偏远地区, 教育观念难以深入人心,生源不足,制约高校的发展,资金投入不足,市场机制不发达,融 资渠道不宽,是资源甘孜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师资力量不足,教师外流较多,人才稳 定难,各方面条件较为艰苦,引进外聘教师无渠道。 省内比较(与阿坝州相比) 1、阿坝州经济发展资源的优势 (1)旅游资源(阿坝州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地形复杂,山河壮丽,风景优美) (2)林木资源(林木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3)农牧业资源(形成了以山地蔬菜,特色水果,酿酒葡萄,高原马铃薯,中低温食用菌, 地道中药材六大特色产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格局) (4)水电资源(全州水电装机达 481 万千瓦,水电资源就地转化率达 39.5%) 2、阿坝州教育发展状况 阿坝州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外流多,引进外聘教师无渠道,特别是农村学校,教育引进 机制存在问题多,重行政能力测试,公共基础知识,而忽略专业知识的考评,造成学生地子 薄,成绩差,造成农村学校生源不足,条件较好的家庭选择把孩子送到成都绵阳等地区就学。 省外比较(与甘肃省相比) 1、甘肃省经济发展资源的优势 (1)牧业资源(甘肃拥有亚高山草甸草场 4084 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达 3848 万亩, 占草场面积的 94.22%,载畜能力较好,耐牧性较强) (2)林业资源(甘南州全州林业面积达 92.13 万公顷,其中林地占 48.33 万公顷,森林树种 繁多,木本植物达 522 种以上) (3)矿产资源(丰富的矿产资源使得甘南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定程 度上弥补了区域地处偏远落后的劣势) (4)水电资源(地处长江黄河上游,拥有黄河,大夏河,白龙江等 120 多条干支河流,水 电资源理论隐藏量约 361 万 kw,占全省的 20.94%,可开发量为 215 万 kw) (5)旅游资源(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约 7 大类,33 种,146 处,自然景观 56 处,占整个旅 游资源的 37.6%) 2、甘肃省刻育发展状况 甘肃省高等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大学入学率包括二专,目前仅为 13%,但农村外聘教师 渠道相对较宽,虽然农村义务教育水平近年来明显提高,初中入学率达 95.61%,但因环境 偏僻,造成大量的人才流失,严重限制了当地教育水平的提高。 (三)政策建议及分析 1、重要性评价 对甘孜地区来说,旅游业发展在甘孜整体的发展中占了极大比重。甘孜州乡村旅游业的 发展,可以提升农村的产业层次和水平,促进农牧业多种功能的实现,推动农村的全面发展,而 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又为甘孜州包括乡村旅游业在内的农村各类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 难得的机遇,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实施迫切性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各种问题和困难也逐渐显现,诸如经济结构不合理、 区域位置劣势明显、城市化水平低、物价水平相对较高、居民收入不均衡、社会服务不够完 善、教育水平落后且发展不均衡、人才资源短缺等等。这些问题和困难的存在,是甘孜地区 发展的障碍,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尽快实现人民富裕,就需要加快新农村建设。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