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委政研室州农办XX年上半年定点挂钩扶贫工作总结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州委政研室州农办XX年上半年定点挂钩扶贫工作总结

州委政研室州农办XX年上半年定点挂钩扶贫工作总结 ‎  XX年上半年,我室(办)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州扶贫开发工作方针,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和中央、省、州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全国上下正在开展的“二学一做”教育活动,认真开展领导挂点联系乡镇、单位定点帮扶贫困村、干部职工结对帮扶贫困户等定点扶贫工作,切实履行扶贫帮困责任,狠抓协调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工作开展情况   XX年,我室(办)挂钩扶贫联系调整到姚安县光禄镇小邑村委会,按照州委、州政府要求,认真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推进精准扶贫,确保小邑村今年限期摘帽脱贫,主要工作情况如下: ‎ ‎  制定帮扶计划,理清扶贫思路。结合全国上下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室领导先后4次深入到小邑村,研究小邑村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解决群众急盼的生产生活问题、努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助推社会事业发展等问题,提出精准扶贫的具体措施,谋划小邑村五年脱贫攻坚规划;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挂包帮转走访”两次,摸清贫困实情;安排3名科及以上干部职工到小邑村驻点抓扶贫,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编制了小邑村五年脱贫攻坚规划、各村民小组脱贫攻坚计划、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计划;编制了州委政研室州委农办脱贫攻坚手册和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手册,推进各项扶贫工作顺利开展,确保了我单位今年的扶贫工作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 ‎  (二)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户,推进精准扶贫。小邑村由于自然、历史等原因,仍属建档立卡贫困村。部分农户缺乏劳动力或家庭成员有长期生病人员等原因,现在无法脱贫致富,还处于维持生计的状况。全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5户,贫困人口84人,要求于今年限期脱贫摘帽。州委政策研究室州农办挂点后,领导及干部职工先后4次到小邑村委会,进村入户开展调查走访,了解村情民意,看望联系贫困户,做好问卷调查,收集有关数据。工作队积极参与支持协助单位做好有关工作,在认真编制全村、21个村民小组脱贫攻坚计划的同时,充分利用有关资料,精准掌握了贫困户基本情况,找准贫困根源,逐户研究脱贫措施。针对25户贫困户的实情,经过单位与村委会反复核查,确定对25户贫困给予养殖发展扶持,对13户农户给予易地搬迁扶持,对11户农户给予争取社会保障兜底,对13户给予发展教育、组织就地或外出务工给予扶持,对2户农户给予生态补偿扶持,不断巩固脱贫基础。制定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依托养殖求自助、参与务工增收入、改造住房换环境、社会保障来兜底”的具体方案,25户贫困有8户农户养殖母牛,17户贫困户养殖母猪和母羊,有9人外出打工,有8人就地在蓝莓公司和腊梅公司务工增加收入,14户农户列入今年建房计划,全部农户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较好地奠定了所有贫困户XX年脱贫的重要基础。   (三)抓好易地搬迁工作,加快区域扶贫。稗子田村离小邑村委会7公里,是小邑村唯一一个山区村民小组,近年来,生存环境不断恶化,每年3、4月份都无生活用水,人畜饮水较为困难,生产用水更无保障,根据广大村民意愿,要求进行搬迁新建。经单位与县上领导的沟通协调,把稗子田村纳入全县“城增村减”易地扶贫搬迁,于去年10月中旬列入全县城增村减计划。工作队多次参与镇村领导到稗子田召开户长会,动员群众投入到搬迁工作中来,目前搬迁的24户农户主体建筑物拆除工作已经完成,到福光建房正在展开,全部农户今年就要搬迁到福光村集中安置点。针对西冲村民小组李有金户房后面临地质灾害险情后,单位积极和国土部门反映,把西冲村民小组纳入地质守灾害监测点,对该区域进行监测,如有扩大将组织群众进行搬迁安置。 ‎ ‎  (四)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设施扶贫。我室(办)动真情、扶真贫,为小邑村委会力所能及做了一些实事、好事。单位充分发挥自身单位的优势,加大项目资金协调和投入力度,促进小邑村各项建设更上一个新台阶。积极协调对全村自来水管网进行改造,争取了西冲村饮水工程建设项目。根据小邑村基础设施的现状,政研室农办发挥优势,投资100万元对海埂村中低产田地进行改选、45万元省级重点村项目对新邑村文化活动室进行新建、20万元的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对小邑村委会工作生活用房进行新建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大对小邑村项目资金投入力度,已经争取了一个投资50万元的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45万元的财政奖补一事一议海埂村文化活动室进行改造项目,1个投资10万元彩票公益金农村体育文化广场建设项目、1个投资5万元的农业技术培训项目、1个5万元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项目、1个投资3万元农村老年协会建设项目,协调扶贫部门投入近100万元加强村内道路建设,合计项目资金383万元。目前,正在争取一个投资1300万元的农村文化旅游项目,组织上报投资近300万元的公路建设项目,上报了肉牛养殖厩舍、花卉积极大棚等产业建设项目,努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 ‎  (五)研究产业发展措施,助推产业扶贫。针对小邑村发展状况,全村面积10.6平方公里,辖7个自然村,2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924户,人口356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1人。全村总耕地面积2879亩,其中水田2248亩,人均耕地0.83亩。全村以种植粮食、烤烟、蚕桑、蔬菜和畜牧业养殖、外出务工收入为主。全村耕地近80%实现了有序流转同(其中:有300多亩流转给腊梅公司发展西兰花种植、400多亩流转给蓝莓公司种植蓝莓、860亩流转给烤烟种植大户发展烤烟生产),多数群众依靠就地务工和外出打工勤劳致富,为此,单位为小邑村提出了“一棵烟、两棵菜(西兰花和早青碗豆)、蓝梅种植把路带,务工收入增收快”的产业发展思路,促进了小邑村农村经济发展。围绕这个思路,根据光禄镇列为全省文化旅游重点乡镇的机遇,下步把产业发展的重点放到云南红梨、食用菊花的种植和肉牛养殖上来,逐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助推脱贫攻坚工作。   (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双推进”。我室办把基层组织建设纳入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内容,坚持两手抓,做到“双推进”,指导村党支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促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五位一体发展。坚持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以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坚决反对“四风”,通过今年换届,解决村级组织软弱涣散,班子团结配合不到位;核心作用发挥不力,帮助群众增收致富能力弱;工作推进不力,只求稳不思进,应付上级,办事不公等问题,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党员民主评议等制度,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努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素质,增强村“两委”班子合力,提升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着力研究村集体经济发展,发展产业实体,提升集体经济实力,夯实群众脱贫致富基础。 ‎ ‎  (七)完成上级部署工作,促进上下关系协调。认真解决村委会干部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协助村委会完成镇党委、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坚决落实党委、政府的各项中心工作部署,按时完成党委政府交办的工作任务,促进上下关系协调,提高工作执行力,确保政令畅通,从而争取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促进小邑村各项事业发展。   二、主要做法和存在问题   (一)坚持下派科以上干部抓好帮扶工作。州委政策研究室州农办在人少事多、工作业务量较大,单位需要抽调其他下派的指导员和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有关工作的同时,始终坚持把优秀干部特别是科以上干部,特别是熟悉农村工作的干部下派到扶贫联系村抓好驻村帮扶工作,既促进驻村工作顺利开展,又培养锻炼了干部。   (二)坚持指导员抓驻村工作单位作后盾。指导员驻村后,单位不仅从工作、学习、生活上给予关心照顾,还经常去扶贫联系点看望慰问指导员,听取他们的工作建议和意见,了解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掌握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积极给予解决。 ‎ ‎  (三)坚持问题导向原则推进驻村工作。驻村指导员驻村后,认真了解村情民意,开展走访调查工作,熟悉了解村委会干部情况,和村组干部群众融洽关系,推动工作顺利开展。特别围绕干部群众集中关心的热点难点工作,以此为问题导向,集中精力,认真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发挥自己在州级部门工作的优势,加强与县、镇干部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存在问题的解决,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四)坚持调动群众主体发挥驻村作用。驻村干部驻村后,注重组织宣传发动群众,从思想上教育引导群众,转变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激发群众的干事、创业精神,不断融洽干群关系,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工作顺利开展。 ‎ ‎  (五)坚持发挥单位优势促进驻村工作。单位充分发挥自身在综合协调州级相关部门的优势,积极协调有关项目资金,加快所驻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在农村交通、农田水利、社会发展设施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推动作用。同时,充分利用本部门掌握的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和中低产田地改造以奖代补项目等优势,加大对扶贫联系点的投入,为美丽乡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党员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常态化、长效化,结合部门实际,制定了《楚雄州委政研室州农办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具体规定》,从深入调查研究、开展结对帮扶、定期下村走访、选派干部挂村、接受群众监督五个方面就今年深入基层开展扶贫帮困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我室(办)坚持主要领导牵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扎实抓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结对帮扶责任。坚持每年至少研究挂钩扶贫工作2次,到扶贫联系点现场办公2次,听取村委会工作汇报,制订年度扶贫工作计划,积极争取落实扶贫项目和资金。今年来,主要领导到扶贫联系点开展调研、指导和督查工作5次,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完善扶贫联系制度,明确结对帮扶责任,并对结对帮扶工作作出明确规定:处级领导结对帮扶3户,科级干部结对帮扶1-2户,其他干部职工帮扶1户;每名领导干部和职工每年必须到结对农户家中调查了解情况1—2次,帮助所帮扶农户出主意、想办法、理清脱贫增收思路,制订生产计划和帮扶措施,每名县处级干部每年捐资不少于400元,科级干部不少于200元,其他干部职工每年向结对农户捐资不少于100元。   三、下步工作打算   我室(办)XX年以来的挂钩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各级要求和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按照州委、州政府的要求,坚持精准扶贫,增强造血功能,着力打基础、调结构、兴科技、抓产业、促增收,以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务实的作风,抓好挂钩扶贫工作,推进挂包帮工作,加快小邑村农民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