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7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全域无垃圾整治情况自评报告
全域无垃圾整治情况自评报告 全域无垃圾整治情况自评报告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激发群众内生动力。通过乡村两级会议、入户宣讲、张贴标语以及组织外出观摩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全域无垃圾专项行动的重要意义、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的目的及厕所革命的好处。其中组织宣传群众场次8次,宣传群众人次96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960份,大力动员号召广大农村群众积极参与,落实门前三包,主动出工出力,形成共同参与、共同建设美丽家园的浓厚氛围。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对村庄、河道、道路沿线等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地段环境进行全面整治,以制度落实职责,做到高层次、全方位统筹推进机制。 二是全面推进农村厕所革命。20XX年我乡新建卫生户厕138座,其中村122座,村11座,村5座;新建卫生公厕3座,分别位于村、村和村,其中村为整村推进改厕行政村;整改20XX年问题厕所15座。在修建过程中,乡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分片蹲点,统筹协调推进,包村领导、包村干部、技术人员和村干部全程参与,紧盯化粪罐填埋、防冻防臭厕具安装、厕屋修建等关键环节,严把施工关、质量关,保障厕所高质量建成。针对农户实际情况,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对138座农户新建水厕通过埋设三格式化粪罐、清水罐,安装自吸式水泵提水,解决了农户厕所用水和冬季防冻问题;对15户问题厕所进行了实地勘察,一户一策信息摸底和登记,查清问题原因为越冬无法正常使用,抗冻性差,然后用加装清水储水罐,小电井直冲的整改模式进行了整改,确保改一户、成一户、用一户,并对15户问题厕所进行了资料收集和档案整理,形成一户一档,并由县农业农村局进行了验收。 三是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成垃圾集中收集池27个,配备电动环卫垃圾清运车13辆,污水吸污车1辆和牵引式扫路机4个、购置配套专用分类式垃圾箱260个,雇佣专人定时定点清理转运各村垃圾,解决了全乡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所需配套人员及设备。选聘101个公益性岗位成立保洁员队伍,分路段拉网式定点清扫区域卫生,与农户签订房前屋后卫生三包责任书300余份,制定环境卫生红黑榜评比制度,环境卫生整治逐步走向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四是开展农村风貌革命。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项目3处,配套建设村委会、文化广场、供排水、电力等公共基础设施,硬化村组道路及主巷道9公里、架设路灯27盏、铺设步道砖硬化美化村组巷道19700平方米。深入开展拆零拆违工作,全面完成村、村、村、村4个整村搬迁村880户腾退复垦工作,拆除违规建筑7座、闲置单位建筑6处、破旧房屋124栋、闲置废旧日光温室14座。同时,积极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抓好违建拆除后闲散地、重点村组、通道绿化,科学选择树种,提高绿化质量,切实做到见缝插绿、应绿则绿、成倍增绿。在十条路沿线、村、村、村、村等5个绿化点绿化面积422亩,种植金叶榆、大柏榆、旱柳、青杨等花灌木13456株,苗木成活率在90%以上,聘用生态护林员61人,开展苗木管护。 五是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与尾菜处理利用专项行动,加大回收利用力度,农村环境脏乱差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二、主要做法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我乡通过乡村两级会议、入户宣讲、标语宣传以及组织外出观摩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的目的及厕所革命的好处,在群众中营造了清洁家园、美丽乡村的浓厚氛围,引导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共同建设美丽家园。二是成立环境保护督察领导小组,进一步抓好落实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三是建立考评机制。我乡制定《乡全域无垃圾专项行动检查考评办法》对各村环境进行考核,进一步提升我乡环境卫生保洁水平,实现各村垃圾清扫、保洁及垃圾清运处理等一条龙,保洁员队伍管理一体化。四是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与尾菜处理利用专项行动,加大回收利用力度,农村环境脏乱差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少数群众还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存在垃圾随意丢弃和堆放的现象。二是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不够合理。三是垃圾管理体制还有待完善。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加大环保宣传。群众是垃圾的产生者,也是垃圾污染环境的受害者,更是环境治理的受益者。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好各种宣传媒介,在舆论引导上下功夫,着力细小,贴近群众,让农村群众天天听整治、日日见整治,耳濡目染地在整治过程中转变传统思想观念。 二是加快补齐短板。我们将认真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工作举措,统筹做好全域无垃圾专项行动、农村改厕、拆违拆临、辖区绿化等工作,努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弱项,着力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切实提高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是增加专项资金投入。在资金使用上,重点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引导产业发展、支持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同时,财政要逐步增加资金投入,相关职能部门加大帮扶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农民投入资金,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更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