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大全8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十四五规划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大全8篇

十四五规划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大全 8 篇 第一篇 为充分利用统计数据和成果优势,有效发挥统计职能,深入发掘 统计服务潜质,区统计局采取六项措施,加强与相关课题应标单位的 沟通,为全区“十三五”规划课题提供信息和人员保障。 一、成立课题研究组,人员配备到位 统计局领导牵头主抓“十三五”规划课题工作,选拔各专业科室 负责人成立两个课题研究组,分别负责《经济发展及主要指标变化规 律与“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测算》和《六大高端产业 集群及重点功能区评价指标及产业发展效益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并 与相关课题的应标单位建立合作机制。 二、接洽应标单位,沟通协调到位 为确保统计服务职能与课题应标单位实际需求的完美对接,统计 局组织了两次课题组成员与应标单位的接洽会议,对应标单位初步的 课题规划和投标计划书进行分析探讨,听取了应标单位对今后工作的 合作意见和方案,掌握了对方研究工作的思路和要求,并从吃透区情、 整理发展脉络、利用统计规则等三个层面对应标单位今后的研究工作 提出建议。 三、细化课题模块,职责分工到位 依据两个课题的背景、意义、内容和特点,区统计局对课题进行 细化分解,结合各专业科室的业务特点,进行模块化分工,实现课题 细化标准、职责分工明确、专业运用合理的分工目标。 四、发掘信息优势,服务共享到位 为帮助应标单位掌握有效信息,把握发展规律,制订出科学严谨 的课题研究方案,区统计局利用专业分工优势,整合相关信息、梳理 发展脉络、总结规律特点,向课题应标单位提供了详实的参考资料。 充分发挥了统计职能作用,实现了统计信息价值,为“十三五”课题 研究提供了数据保障。 五、创建联动机制,统筹指导到位 为确保“十三五”规划课题取得科学有效的研究成果,区统计局 联合发改委和相关部门创建联动机制,整合“十二五”规划资料,针 对课题研究需要选取参考资料,统筹协调应标单位与政府部门之间的 沟通工作,确保课题研究内容与政府规划需要的无缝对接。选派专人 向应标单位课题组成员讲解数据资料中的统计术语、专业内涵、口径 标准,帮助研究人员掌握统计数据的运用规则。 六、加强对比研究,创新优化到位 为实现全区“十三五”规划与北京市“十三五”规划的充分对接, 体现城市发展新区之间的发展特点,统计局要求应标单位要加强与全 市和城市发展新区之间的规划对比,既要突出区域特点,又要实现横 纵协调。总结“十二五”规划的优势和不足,确立考核指标科学化、 规范化、灵活化的研讨思路。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未来规划特色, 要求应标单位结合全区实际情况,引入高端产业结构调整和央企引进 计划等研究内容,制定出反映特点、体现发展规律、突出改革思路的 考核指标体系,实现“十三五”规划课题创新显著、全面优化、特色 鲜明的研究目标。 第二篇 作为一名年轻的基层公务员,我很荣幸参加了 XX 县转型发展与 十三五规划培训班的学习,在 XX 大学学习的五天时间里,无论是专 家教授们的博文广识,还是产业园区的考察学习,都给我留下了深刻 的印象,使我充实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此次学习确实 让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一、心灵洗礼 走进有着“东方剑桥”美誉之称的 XX 大学,扑面而来的是浓厚 的学习氛围和醉人的阵阵书香,校园无处不体现着“求是”的学风和 严谨的治学态度。“求是”校训影响了一代代浙大人,激励他们追求 真理、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爱国奉献,正是这种精神使 XX 大学学 脉绵延、人才辈出、创新不断、声誉远播,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 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天,“求是”精神也让我们每位学员进 一步审视自己,鞭笞自己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干实效、为民服务。 走进校园的正门之后,不远处的草坪上面有这么一个牌子深深吸 引了我,是竺可桢老校长问浙大学子的两个问题—“诸位在校,有两 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第一,到浙大来干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要 做什么样的人?”这两句话,更使我明确了参加此次培训班学习的目 的和意义。我今天来浙大是干什么的?学习结束后回到工作岗位上我 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站在牌前,我在心里默默的拷问自己。 二、知识盛宴 课堂上学富五车教授们的生动讲解就像是一场丰盛的知识盛宴, 精美的大餐呈现在我们每位学员的面前。张卫良教授从“中等收入陷 阱”、“新常态”及 XX 桐庐县经验等方面深入浅出的给我们系统的讲 授了“十三五”规划编制的意义、要领和创新问题。同时,张教授还 联系“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及 XX 县情给我们讲解科学规划,立足 长远。沈峰工程师重点给我们介绍了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内涵、意义及 主要内容,他还以专业的视角从指标体系、指标评价到三类空间划分, 系统的讲授了规划中的三类空间结构优化。朱文斌院长则通过京杭大 运河、钱江科技城、浙大科技园、温州市大学科技园、江苏宝应经济 园、松山湖科级新城、苏州工业园等丰富的成功案例与我们分享其规 划理念和创新机制。王纪武教授提到的“公共政策的目的不是效益的 最大化而是满意度的最大化”让我耳目一新,他的“城市边缘区”理 念更是让我眼前一亮。汤海孺总设计师则通过“为什么这样做?做什 么?怎么做?”通俗易懂的为我们讲解了“多规合一”理论及具体工作 思路。 各位专家教授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经验拿出来分 享,深入浅出,异彩纷呈。他们课堂上启迪性的点拨,让我们对规划 编制及日常工作中所感到的困惑和不解如醍醐灌顶。 课堂教学之余,我们还深入桐乡市产业园区考察学习。全国重点 镇、建设示范镇的濮院在城镇建设中的“都市城镇和城乡一体化战略、 市场带动战略、工业兴镇战略”三大战略,让我们对现代化新城镇建 设有了全新的认识。在惊叹桐昆集团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这家企业 的党建工作却不经意间深深地吸引着我,“党建就是生产力”理念更 是让我印象深刻。 三、个人感悟 五天的学习,短暂而又难忘。参加此次转型发展与十三五规划培 训班学习,既是对知识的丰富和更新,又是对思维的拓展和能力的提 升,无论是聆听专家教授的谆谆教导还是深入园区企业参观考察,都 像享受了一席精神大餐、一场知识盛宴、一次心灵洗礼。专家教授讲 授的内容精彩新颖、理论鲜明、案例生动,园区的参观目不暇接、引 人入胜、触发思考。 培训学习虽然已经结束,但我们更重的工作任务还在后面。在今 后的生活工作中,要继续对培训的内容细心体会,用心思考,把学到 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去,付诸实践,结合 XX 实际做好十三五 规划编制和为企业服务工作。更要常常问问自己:我来学习是干什么 的?学习结束后回到工作岗位上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三篇 本人有幸作为学员之一再次走进教室,聆听了浙江大学及浙江省 规划设计单位教授的讲课,为期一周的学习和考察,让本人深受启发 和教育,联系我县农业发展实际,谈谈几点感受。 一、要认清“新常态”下农业发展特点,谱写好“十三五”时期 三农工作新篇章。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所 谓的新常态,农业也展现出新阶段、新常态下发展特点。表现为农民 生产经营性收入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比例进一步下降;农业发展 呈现降速趋势,呈现“两板(农产品(000061,股吧)价格的天花板和农 业生产成本的地板)效应”;农业发展由“十二五”时期追求“量”的 扩张转向“十三五”时期既要求有一定的“量”又要求有较高水平的 “质”,这种“质”的要求体现在农产品内在质量和安全质量的高度 统一、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高度协调;农业发展约束因素增多,尤其 是耕地资源刚性减少造成不能通过增加种养总规模提升农产品生产 能力;农业进步更加依赖科技支撑,科技将成为农业腾飞的翅膀;国家 对农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会大大改善等。可见, “十三五”期间,农业发展是挑战和机遇并存,面对这些巨大变化和 挑战,我们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加快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 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做好“三农”新文章,为实现“三全”目标打 好基础。 二、“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要符合合肥市城郊型农业定位和 XX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五大功能分区总体规划要求,做到上下相通、左右 相融。根据合肥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和我县“主城融合、中间突 破、两翼保护、西北控制”发展空间布局,未来 5 年,要加大农业产 业结构调整力度,实行点面结合的结构调整计划,依托 XX 县的自然 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着力打造沿湖环山生态型、近城都市服务型、 远郊农产品保障型的农业板块,推行一产、二产、三产高度融合发展, 走一条高效、环保、安全、现代化的农业发展道路。 三、“十三五”将是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城镇化也必将对农业 农村发展产生深刻深远影响。因此,要继续坚持“加快发展、融合发 展、转型发展、统筹发展”的发展路径,抓好美好乡村和新市镇建设 这个牛鼻子,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纲要、城乡建设规划、国土规划等 统领下,抓好美好乡村建设规划的编制,明确不同区位、不同类型村 庄建设要求,突出特色,打造亮点,留住乡愁,尤其是要注重美好乡 村产业规划,避免以往只抓村庄建设忽视产业发展的现象。产业发展 要突出优势,推行具有“一村一品”特点的规模化、产业化、高效化 发展,着力农业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农业物联网。 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根本因素”,“十三五”农业发展好 坏取决于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解决好“谁来种地”问题。受城镇化 的加速、农业比较效益下降等因素影响,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农村 劳动力不足、劳动力素质低下的问题更加凸显。要实现农业健康持续 发展,未来五年,必须在扎实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基础 上,突出规划引领,加强土地流转,强化科技支撑,加大政策扶持, 采取外引内培方式推进规模经营主体的培育,培养一批扎根农村、立 志农业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以保障农业稳定发展农村稳定繁荣。 第四篇 培训不是福利,而是投资。既是投资,就要有产出。培训的产出 是指通过学习,掌握知识技能,进而影响行为,转化为现实的成果。 近期有幸参加十三五规划培训班,想谈谈关于培训的产出问题,产出 有几个形式: 一是消化与感悟。知识内化是学习培训的最初成果,而写文章是 最简单的产出形式,能够温习知识、强化记忆、表达见解、活学活用。 培训班老师讲解了人才与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管理分为公共与企 业两大类,呈并行关联态势,宏观上的人才及人力资源规划应与企业 人务资源规划相互对接、相互促进。自己利用高校环境与学习氛围, 自学了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写了一些关于县域规上工业企业人力 资源管理问题与对策等文章,从共性层面做了一点思考。 二是指导与运用。用所学指导所用,把知识与技能转化为现实的 成果。 首先,政策法律的运用,有赖于责任态度。要敢较真,联系实际, 坚决贯彻。同时在贯彻的过程提高分析、预测的能力。任正非说,“要 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去做决策”,体现在行政工作要求上,就是我们具 体执行的同志要及时向上级反映实情、提出建议。去年底得知上级部 门要出台新的提升培训政策扶持中小企业,感到上级部门有可能会在 具体措施设计上违背初衷反而对小企业不利。征求意见时一些小企业 提出了异议,于是及时与上级负责人进行了沟通,反映了县域企业人 员规模现状,如果按人数比例一刀切的办法来确定不同规模企业受惠 工人数对小企业是不利的。企业培训是一种具有正的外部性的行为, 小企业也理应在政策中受惠。后期正式稿就较征求意见稿有很大的修 改,充分考虑了 300 人以下小型企业的利益。 其次,思想理论的运用,有赖于融会贯通。需要努力通过学习提 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涉及面很广的应 用型学科,比如“平衡记分卡”概念可以作为指导工作的有效工具: 1.业绩指标(财务指标),工作在结果台帐上的量化反映;2.客户指标, 满足内部客户(上级部署)和外部客户(群众需要)的要求;3.流程指标, 工作的各项运行机制;4.学习与成长指标,是否带出一支能动手做事、 会分析总结的队伍。通常,四个指标中,领导是最愿意看到第一个指 标,但如果忽视了其他三个指标,这项工作就缺乏支撑,不会长久, 工作本身也没有效用与意义。我们在工作中的运用是在潜移默化之, 但是有了这明确概念,可以进一步理清关系、概括集成、考察检验、 复制总结。作为操作层面绩效考评工具,平衡记分卡实际上是一项过 于复杂的指标体系和操作流程,只有少数大型企业运用,而作为一种 管理思想却能对所有领导工作提供借鉴。实践证明,管理思想和管理 工具可以逾越体制内外创造价值。 最后,知识技能的运用,靠的是实践历练。有人说,“一万小时 的锤炼是任何人平凡变为超凡的必要条件”。带着问题的学习是最有 效的学习,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最高层次的课堂。回想自己落实领导 交办的能够称作“一件事”的几项工作、活动,都是在复制别人的过 程中加工创新的。一具体就能深入,一动手就知道自己还差好多。总 体而言,从权力与责任交织的行政工作角度来说,将培训转化为成果, 人的能力和水平是次要的,责任、态度、历练是第一位的。换句话说, 最初“会不会”并不绝对重要,“想不想”、“能不能”却经常是一种 关键考验。 三是分享与传播。培训产出形式的最高层次是分享与传播。自己 领悟的才能分享,这是第一个产出形式所证明的;自己亲身实践的分 享才有说服力,这是第二个产出形式所证明的。分享的内容不再是别 人的知识,而是自己的实践过程和经验体会。因此,分享与传播,言 传身教同样重要。分享与传播要分清对象,对朋友要分享感悟体会, 相互激励;对领导同事要分享工作的意见建议,相互启发;对群众要分 享政策,公开透明,相互理解。会分享的领导能打造一个团队,会分 享的干部为团队创造活力。工作是安身立命之本,对我们而言,有关 政策的宣传是最具现实意义的分享。政策是一种公共资源,公开是公 正公平的前提与保障,向工作对象宣传政策是行政工作的基本职责。 最重要的、涉及干部群众切身利益的文件都应当放在本单位官网上, 这既是一种公道的作风,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可以保存网上打印的文 件格式,在处理和协调争议时拿出来告诉工作对象:这个一直在互联 网上。 总之,培训作为一种公共投入,产出一定是公共服务,这是行政 机关培训工作的本质。 第五篇 为充分利用统计数据和成果优势,有效发挥统计职能,深入发掘 统计服务潜质,区统计局采取六项措施,加强与相关课题应标单位的 沟通,为全区“十三五”规划课题提供信息和人员保障。 一、成立课题研究组,人员配备到位 统计局领导牵头主抓“十三五”规划课题工作,选拔各专业科室 负责人成立两个课题研究组,分别负责《经济发展及主要指标变化规 律与“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测算》和《六大高端产业 集群及重点功能区评价指标及产业发展效益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并 与相关课题的应标单位建立合作机制。 二、接洽应标单位,沟通协调到位 为确保统计服务职能与课题应标单位实际需求的完美对接,统计 局组织了两次课题组成员与应标单位的接洽会议,对应标单位初步的 课题规划和投标计划书进行分析探讨,听取了应标单位对今后工作的 合作意见和方案,掌握了对方研究工作的思路和要求,并从吃透区情、 整理发展脉络、利用统计规则等三个层面对应标单位今后的研究工作 提出建议。 三、细化课题模块,职责分工到位 依据两个课题的背景、意义、内容和特点,区统计局对课题进行 细化分解,结合各专业科室的业务特点,进行模块化分工,实现课题 细化标准、职责分工明确、专业运用合理的分工目标。 四、发掘信息优势,服务共享到位 为帮助应标单位掌握有效信息,把握发展规律,制订出科学严谨 的课题研究方案,区统计局利用专业分工优势,整合相关信息、梳理 发展脉络、总结规律特点,向课题应标单位提供了详实的参考资料。 充分发挥了统计职能作用,实现了统计信息价值,为“十三五”课题 研究提供了数据保障。 五、创建联动机制,统筹指导到位 为确保“十三五”规划课题取得科学有效的研究成果,区统计局 联合发改委和相关部门创建联动机制,整合“十二五”规划资料,针 对课题研究需要选取参考资料,统筹协调应标单位与政府部门之间的 沟通工作,确保课题研究内容与政府规划需要的无缝对接。选派专人 向应标单位课题组成员讲解数据资料中的统计术语、专业内涵、口径 标准,帮助研究人员掌握统计数据的运用规则。 六、加强对比研究,创新优化到位 为实现全区“十三五”规划与北京市“十三五”规划的充分对接, 体现城市发展新区之间的发展特点,统计局要求应标单位要加强与全 市和城市发展新区之间的规划对比,既要突出区域特点,又要实现横 纵协调。总结“十二五”规划的优势和不足,确立考核指标科学化、 规范化、灵活化的研讨思路。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未来规划特色, 要求应标单位结合全区实际情况,引入高端产业结构调整和央企引进 计划等研究内容,制定出反映特点、体现发展规律、突出改革思路的 考核指标体系,实现“十三五”规划课题创新显著、全面优化、特色 鲜明的研究目标。 第六篇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共产党人也一 直在践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不平凡历程证明,只有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为人民谋福祉,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发展的成果,让人民幸福 安康,国家才能在现代化道路上稳健前行,党才能不断获得人民群众 的强力支持。 三年前,党的十八大报告就明确强调,“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 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 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 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 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两年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今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会议研究制定“十三五”规划重 大问题时再次指出,“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以人民 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 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 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事实证明,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 点和落脚点,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执政理念。“十三五”时期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全体党员干部更应深刻领会十八届五中 全会精神,牢记本职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践行党的根本宗旨, 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为人民群众谋福祉。 第七篇 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基本思路是:深入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改革、转型、 升级为主线,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粮食高产 创建,发展优质高效特色农业,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切实促进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和“四化同步”发展。主要指标:农 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12%以上,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2.5%以上, 粮食总产量稳定在 200 万吨。 一是以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为抓手,全面深化农村改革。重 点推进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 农村集体资产股权制改造等三项改革,积极培育农村产权交易体系、 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完善市、区(市)、乡 镇三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网络,搭建资产评估、产权交易、抵押贷款 担保等改革平台。积极引导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规范发展合 作社内部的资金互助和信用合作,积极探索合作社间的资金互助,创 新政银农合作、担保机制,营造金融支农的良好环境。 二是围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特色现代农业。 以 XX 市国家级、XX 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引领,加大对市级现代 农业示范乡镇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其对现代农业建设的引领和辐射 带动作用。大力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和启动吨粮市建设,重点发展马铃 薯、石榴、长红枣、樱桃等 10 个优势特色农产品。 三是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认 真贯彻《关于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实施意见》, 促进龙头企业数量、增多、规模壮大、经营能力提升。重点培育发展 跨国采购中心、祥和乳业等 10 大农业龙头企业,培植石榴、马铃薯 等 10 大特色农业示范基地,扶持 XX 杏花村等 10 大农产品交易市场。 积极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企业等各种新型经 营主体,鼓励合作社创办社办企业,探索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 农业产业化经营。 四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着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 步加强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加强农产 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建立从市、区(市)、乡镇到村的“四级” 监管队伍。全面推行农药经营登记备案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制度,积 极推进市场准入、产地准出和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加大农产品例行 抽检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五是增强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努力构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围绕 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资源,加强重大关键技术的科研与攻关,以现代 种业、配方施肥、农机农艺融合、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物联网信息化为 重点,加快适应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建设。大 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创业就业,继续开展农民阳光工程培训、科技 培训、创业培训,合作社带头人及农业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 营者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六是加快发展生态休闲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投 入品使用效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发展农业清洁生产。发展休闲观 光农业,努力打造一批集民俗文化、乡村体验、购物美食等为一体的 休闲农业园区,不断拓展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和服务功能。加快 建设一批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的“美丽乡村”,推 进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七是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重点落实 好粮食直补、农资补贴、良种补贴和农业保险等“三补一保”政策, 稳步推进种粮大户补贴试点工作,切实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坚持 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新农村和新 型农村社区建设,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第八篇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结构性矛盾凸显,新旧增长点青 黄不接,各类风险挑战增多,旧的增长路径难以为继,转变发展方式 日益紧迫。“十三五”期间,安徽必须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放在突出位置,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切实摆脱旧的路径依赖,推动经 济发展转入新轨道。 一、摆脱对投资拉动的过度依赖,走投资消费联动的新路 改革开放特别是本世纪以来,我国抢抓全球化和产业转移机遇, 积极扩大投资和生产规模,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形成了出口和投资拉 动型的增长模式。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外需和投资 拉动作用明显下降。我国出口贡献率由 2002-2008 年 10%以上降为 2011-2013 年的-2%到-4%,投资增速由“十一五”时期的 25.5%降至 2014 年的 15.3%。安徽外贸增速从“十一五”时期的 20%以上滑落至 2014 年的 8.2%,投资由 37.5%降至 16.5%。国际经验表明,大国发展 的立足点必须放在扩大内需上。随着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以及信息、 健康养老、旅游休闲等新的消费热点和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等新型业 态快速涌现,内需增长空间广阔。从安徽看,“十三五”期间要积极 推动需求结构调整,逐步形成内外需协调、投资消费联动的新局面。 选择好有市场、有长期回报的项目,创新投融资方式,进一步发挥投 资的关键作用。积极通过供给创新激活消费需求,进一步发挥消费的 基础作用。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统筹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 走出去,加快各类开放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安徽在“一带一路”经 济中的份额和竞争力。 二、摆脱对传统产业的过度依赖,走创新驱动的新路 本世纪以来,我国制造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发展迅猛,房地产市场 快速成长,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目前,传统产业面临需求“天花 板”制约,产能扩张空间收窄。我国钢材人均消费量超过世界平均水 平一倍多,人均水泥累计消费量已接近西欧和日本的产量增长拐点, 城镇人均住房面积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安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从新 世纪前 10 年的 20%以上降至 2014 年的 11.2%,今年上半年进一步降 至 8.7%;房地产增速明显回落,上半年投资仅增长 2.6%,商品房销售 面积下降 8.7%。总体来看,随着传统产业接近增长拐点,数量扩张 已经难以持续,结构调整的要求更为迫切。当前,世界科技创新和产 业革命深入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快速涌现, 既对产业平面扩张形成了挑战,也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十 三五”时期,安徽应适应产业竞争格局新变化,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 展战略,坚持以“互联网+”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新型显示、 智能装备制造等高成长性产业,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服务业与制造 业深度融合,促进产业发展向中高端迈进。 三、摆脱对要素资源粗放投入的过度依赖,走绿色化引领的新路 随着要素供给趋紧、环境容量下降,低成本、粗放式发展难以持 续。目前我国资源产出率仅为日本的 1/8、英国的 1/5、德国的 1/3, 人均淡水、煤炭、铁矿石资源降至世界平均水平的 25%、67%和 50%。 我省煤炭以及铜、铁矿石等传统优势资源日渐枯竭,人均水资源量仅 为全国的一半。我省人口抚养比在 2011 年降至 42.9%的低点后开始 回升,2013 年达到 44.4%,用工成本与沿海发达省份的差距不断缩小。 同时,随着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逐步落实,环境成本将 大幅上升。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 见》,首次提出了绿色化概念,绿色化将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重 要动力源泉。按照减量、节能、控污、废弃物再利用的要求,推动经 济绿色化发展,也将孕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三五”时期,安徽应 按照绿色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以制度创新加速生态强省建设,扎 实推进巢湖流域和黄山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不断创新和 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立完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 努力探索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四、摆脱对非均衡发展的过度依赖,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路 进入新世纪,国家加大区域协调发展力度,实施西部开发、东北 振兴、中部崛起等总体战略,但目前区域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落差。 安徽的区域不平衡问题也非常突出,皖北地区人均 GDP 仅为全省的 2/3,城镇化率低 5 个百分点左右。2014 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 49.2%,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 23%。伴随城乡区域发展失衡,贫 富差距过大等社会矛盾凸显,“中等收入陷阱”风险日益加大。统筹 城乡区域发展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针对当前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国家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大力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 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十三五”时期,安徽应深入落实主体功能区 战略,引导各地特色化发展,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建设,促进 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推动城镇化从规模扩张向以人为 本、质量提升转变。 五、摆脱对政府主导经济的过度依赖,走市场和政府协调配合的 新路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坚持市场化方向,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经过 30 多年的实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 仍需进一步完善。政府部门掌握的权限过大,一些地方为了招商引资、 发展经济不惜拼土地、拼环境、拼政策,干扰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导 致竞争不充分、要素价格扭曲等问题。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行政体 制、新型城镇化、医药卫生等改革先行先试,一些领域的改革走在全 国前列,但传统体制束缚依然严重,发展活力亟待释放。新增长动力 机制的形成有赖于市场化改革。“十三五”时期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 坚期,随着行政管理、科技体制、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逐步深入, 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科技经济“两张皮”、市场 准入“玻璃门”“弹簧门”等问题有望逐步破解,大众创业、万众创 新活力将得到充分释放。安徽应抓住用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新型城 镇化、医改等先行先试机遇,探索构建市场化发现培育增长点的新机 制,推动市场和政府作用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 业、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十三五”时期,摆脱旧的路径依赖,形成新的发展方式,亟需 改革的思路、开放的视野和创新的办法。一是强化系统思维。国际国 内需求收紧,资源环境约束强化,传统发展路子已走不通了。只有把 眼光放到需求升级、民生改善、生态保护、体制创新上,加快推动大 众创业、万众创新,才能发现新的增长空间,也才能找到稳当前、管 长远的现实路径。二是强化底线思维。在经济下行周期主动进行产业 转型和结构调整,可以为长远发展增强动力、预留空间。我们有必要 明确经济运行底线,在守住稳增长、保就业下限和防通胀上限的基础 上,努力在调结构、促改革处着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增长蓄积能量。 三是强化创新思维。新常态下,新技术、新业态、新政策快速涌现, 不仅对企业、也对地方政府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应新常 态,各地既要勇于担当,在国家顶层设计明确的框架内主动作为,更 要破除在经济平面扩张下形成的思维定势,积极探索适应简政放权、 职能转变要求的新思路、新办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