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7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报告3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报告3篇 【篇一】 一、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公共空间治理)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对提升农村宜居环境、建设美丽生态乡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县紧紧抓住2017年6月被批准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的契机,坚持把这项“国字号”改革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抓手,深度融合乡村公共空间治理,高点规划,精准发力,积极探索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新路径。通过公共空间治理,释放了乡村发展红利,改善了乡村环境面貌,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加快形成了乡村振兴叠加效应。 一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见成效。摸清家底。我县对辖区内集体资产资源进行了全面清产核资,共核实村级集体资产总额7.9亿元,量化经营性资产1.7亿元,盘盈集体资产5023.42万元。清理回收。对侵占公共空间的行为,依法依规收回,共收回被侵占的建筑物56座,面积4823.7平方米,价值492.39万元,资源性资产13930.46亩,闲置的土地和坑塘13620.26亩,其中清理回收“四荒”地1982.3亩,“四旁”地2568.7亩。规范管理。对不规范合同协议进行清理、登记,确保集体资产登记权属明确、界址清晰、管理规范、有序利用。对能够上平台交易带来收益的资源性资产,进行公开招租,平台交易达14904.28亩,集体房屋交易2316.4平方米,增加村集体收入647.81万元。 二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特色。围绕“三村”建设,突出“五项治理”,加快大屯街道安庄社区、宋庄村、挖工庄村、张寨镇陈油坊村等10个省、市级和自主创建型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提升魏庙镇共和村、龙固镇后三里村、沛城街道小甄庄村、敬安镇宗楼村等30个美丽宜居村庄的功能品质,开展整治1247个自然村活动,累计清理建筑垃圾4.5万吨、拆除私搭乱建5.6万平方米、清理杂草杂物1.72万吨,整治河道87条212.18公里,整治农田89.8万亩,整治道路74条231公里,新建公厕86座,在建(含改造)21座,完成户厕改造1.36万户,切实解决了农民在生活中遇到的堵点、痛点问题,河道坑塘治理初见成效,农田治理变化明显,农村道路治理态势良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成效突出,农村厕所建设和管理稳步推进,较好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为全力打造农业“大花园”、农村“大公园”、农民“大乐园”作出贡献。 三是农民住房条件改善取得新进展。按照省委娄勤俭书记的要求,我县在采煤沉陷区治理上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全力推进农民住房条件改善各项工作,努力创造生态文明建设的沛县经验、移民搬迁脱贫的沛县模式。2018至2019年度,我县共实施新建改善农民住房条件项目38项,涉及2.82万户9.87万人。目前,xx镇汉居雅苑、大屯街道滨湖新天地、杨屯镇湖畔佳苑、龙固镇焦刘新村等34个项目已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大屯街道郝寨新村、汉源街道红光路安置小区等4个未开工项目,正在办理开工前期手续,确保年底前全部开工建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基层干部存在畏难情绪,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公共空间治理)认识不足,找不准增加村集体收入的突破口,存在“等、靠、要”思想,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还不高。 二是群众参与度还需提高。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的主体是广大群众,但许多群众不配合、不参与,不能发挥主体作用,给治理工作加大了难度。 三、几点工作建议 一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县政府要站在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重要指示精神的政治高度,把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打造乡村振兴模范样板的突破口,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工作举措,细化分解任务,层层压实责任,动员各级力量积极参与,认真对标找差,加快补短补缺,扎实推进村容村貌提升、饮水安全、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重点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公共空间治理)工作任务。 二要进一步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公共空间治理),关键还是靠群众。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知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意义、规划等,唤起群众养成良好习惯,形成全民共同爱护人居环境的良好氛围,守护好美丽家园。要多方发动,引导广大群众增强公共空间应共享的意识,让群众不仅共享公共空间治理的成果,也让群众进一步发挥好主体作用参与到公共空间治理的全过程,让公共空间真姓“公”、公共收益真“共”享深入人心,助力乡村振兴。 三要进一步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善城乡空间规划,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等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县政府要立足本地实际,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积极协调整合,认真研究乡村的自然环境、资源优势及阻碍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提高村干部多途径增加村集体收入的能力,逐步解决人、财、物“老三难”问题。要立足长远,勇于探索成效管理机制,形成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民主、监督到位的公共空间管理体制,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脱贫长效机制建立、城乡一体融合体制机制改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升和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篇二】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xx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坚持以“五先五后”攻坚法践行“五步工作法”,从最贫困的行政村、最贫困的自然寨、最贫困的群众改起,从群众最需要最关注的串户路、垃圾污水处理、室内环境、庭院硬化等改起,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促指导、压实工作责任、规范项目实施等有力措施,狠抓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废弃资源再利用、串户路和庭院硬化、拆危除杂及千家万户“小康菜园”建设,综合施策,统筹推进全区77个行政村804个自然村寨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卫生厕所改造19582户,完成率38.4%;累计完成庭院硬化33886户,完成率92.77%;累计完成串户路硬化1000.44千米,完成率84.83%;累计完成6472栋55.75万平方米老旧危房拆除工作,完成率97%,累计完成老旧房屋透风漏雨整治1358户,完成率78.05%,省下达农村危房改造任务1365户已全面完工,完工率100%;实施完成955户“小康菜园” ,正在实施212户;建成5个非贫困镇(街道)的垃圾中转站清运系统,启动5个贫困乡镇垃圾中转站清运系统的建设;招录培训上岗“一组三员”2019名,配备农村垃圾斗3000余个、垃圾收运作业车500余台、机扫作业车50余台、果皮箱3000余个、垃圾桶10万个;启动204个集中连片村寨的生活污水收集及处理系统建设,覆盖4个乡镇31个行政村,累计完成投资3.25亿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短板有待进一步补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涉及污水治理、垃圾治理、卫生厕所建设、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工作,尤其是5个贫困乡镇的基础设施欠账较多,部分边远村寨还不同程度存在通讯基础设施滞后、季节性缺水等问题,基础设施存在短板,给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在当前融资政策收紧、税收政策调整的背景下,筹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的压力加大,导致通组路、串户路、“三改三化”及其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进缓慢。 (二)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任务重、时间紧、涉及部门多,需要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推进工作。但xx区目前普遍存在部门人员力量薄弱、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容易导致部门工作协调配合不到位、对接沟通不顺畅、业务指导不细致等问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面铺开后,更需要有关部门、平台公司、镇(乡)、村(居)加强协调配合,加强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进一步提高工作的精细、精准程度。 (三)多规合一有待进一步衔接。乡村建设规划、村庄规划与乡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衔接不到位,功能设计和项目实施因地制宜不够,村庄规划设计和项目实施未坚持“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建设思路,造成地域文化和乡土气息不突出、设施闲置或运营不充分等问题,“千村一面”导致乡村特色未得到充分体现。 (四)环境卫生整治有待进一步推进。由于缺少冲洗厕所的水,部分村公厕长期处于关闭状态,建在室内的农户私厕则基本闲置。村庄绿化全面推进缺乏有效措施,大部分群众存在重视硬化、轻视绿化的思想,村落和房屋整体品味较低。垃圾箱、垃圾斗、清运车、中转站等设施配置标准和规模无法满足垃圾分类处置需要,运行费用保障不足,垃圾收运和无害化处理有待加强。“一组三员”履职不充分、作用发挥不好,有的村寨日常保洁不到位,生活、养殖污水横流,亟待建立和完善长效治理措施。 (五)群众主体意识有待进一步培育。村规民约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群众利用村规民约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意识不强。一些农户卫生习惯落后,室内物品摆放不整齐,室内外环境卫生脏、乱、差,培养群众文明生活习惯的任务艰巨。部分村民素质不高,对改造好的景观和设施维护意识不强,使用不当甚至随意损毁,给乡村基础设施的后期运营管理带来较大困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宣传力度不够,工作经验和成效缺乏系统的总结、提炼和丰富,难以激发群众参与和支持人居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 三、意见建议 (一)加强资金保障。积极筹措和整合各类资金,区直有关部门要加强项目包装,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及其他各类涉农资金,加大融资力度,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保障公共设施运营管护经费,努力形成多元投入的良好格局,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持续显现。 (二)强化规划引领。以乡村建设规划、村庄规划为指导,加强各类专项规划的有机衔接,做到多规合一。结合传统村落保护、公共空间及庭院整治、农房风貌提升、村庄绿化等工作,进一步完善乡村规划编制。通过学习借鉴、技能培训、对外引进等方式,加快乡村规划师队伍建设,强化规划实施的现场指导和跟踪服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加快培育和引进项目建设、运行等方面的市场主体和技术管理人才。 (三)加强部门联动。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加强沟通、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共同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深入开展。牵头部门要切实发挥作用,主动与责任单位及乡镇对接协调,各责任单位加强配合,做到信息互通、工作互动,形成高效运行的工作格局。同时进一步做好底数排查、措施细化、效果分析等工作,总结提炼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经验。 (四)因地制宜推进重点工作。整合技术力量,加强指导,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污水治理、垃圾治理、卫生健康厕所建设、串户路和庭院硬化、老旧房屋整治等项目建设,持续优化“小康菜园”建设,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推进村级公厕及农户私厕改造工作,配套完善“两池一洗”(化粪池、便池和冲洗设备)及排污设施。在改造中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和风俗习惯,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合理制定改造方案。宣传推广青林乡田坝村二组人居环境整治经验,秉持“用心越多、花钱越少”的理念,鼓励发动群众投工投劳,用最少的资金、最本土的材料,打造出最具内涵的村庄院落。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接小型工程项目,组织当地工匠组成小工程队进行施工,助推集体经济发展。 (五)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加强垃圾转运站建设,配齐环境卫生整治设施设备,逐步健全农村垃圾收运体系,探索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在条件较好的乡镇先行开展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试点工作。建立健全“一组三员”日常管理和监督考核机制,加快完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管理机制。按照“五有”(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要求,整合林业、环卫、水利、环保等管护资金,围绕农村垃圾收运、污水处理、绿化养护、河道治理、公共设施维护等内容,依托村民建立农村综合管护队伍,加快健全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长效管护机制。 (六)培育群众主体意识。同步推进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紧密相关的农村治理体系建设,软硬结合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打牢基础。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和村组干部、党员的带头示范作用,引导、教育村民转变生活习惯,发动群众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依靠群众因地制宜制定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规民约监督和奖惩机制。深入开展“三新一清洁”行动,大力推进清洁文明户、最美家庭、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以点带面激发群众主体意识,推进乡村德治建设。坚持“村民议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原则,建立完善引导村民和集体经济组织广泛参与农村人居环境项目建设、实施、管理和监督工作机制,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村民自治。 【篇三】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也是 “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初步成效。为进一步改善我区农村人居环境状况,近期对全区的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区委、政府坚持把改善农村环境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民生工程,积极向上对接争取项目资金1.27亿元,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行动”,坚决打好打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一场硬仗。 (一)推动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理。积极推广“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四级清运模式建成中心乡镇建垃圾中转站9个,11个一般乡镇垃圾中转站建设同步推进,村、镇垃圾基本实现集中处理。在xx镇大田村试点推行“财政补助一点、村集体投入一点、群众自筹一点”多元投入机制,每户每月收取不低于一元的垃圾处理费,探索解决农村垃圾处理资金保障难题。 (二)推动农村户用厕所标准化改造。扎实开展农村户用厕所摸底调查,全面锁定2019年20382户目标任务,研究细化户用厕所改造补贴标准、建设标准、验收标准、验收办法,统筹推进农村户用厕所改造工作,第一批改厕18208户(含“三改两建”4858户)已完成7643户。近期到丹山镇大佛村、保和镇明星村开展了调研。丹山镇大佛村在一期的改造中就地取材、农村废物利用,且把民风民俗融合到村容整治中,既融入了文化元素又有教育引导效果;二期通过项目整治,准备引进蜀绣培训基地落户该村,以此来壮大集体经济。保和镇明星村因地制宜进行村容塑造,并开展厕所改造,既降低了改造成本,又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三)推动农村污水集中化治理。雁江区累计投入4590万元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在保和镇明星村试点开展新标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54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成投用,11个行政村生活污水纳入城镇污水管网。全面摸底农村聚居点情况,包装编制乡村村庄连片治理项目,计划2019和2020年分两批实施410个聚居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四)推动村庄环境清洁化治理。以“十清四化”为抓手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分层分类打造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清理农村生活垃圾、农业生产废弃物等2000余吨,清理水塘、残垣断壁2600余处,完成贫困村“三改两建”1235户,着力营造清洁有序、健康宜居的村落环境。 (五)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统筹推进畜禽养殖户整治,关停养区内规模养殖场、养殖专业户220户,治理适度规模养殖户384户,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6.62%,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已达100%。启动全区首个年产2万吨生物有机肥厂建设,整合“点循环”(就地消纳)“面循环”(管网灌溉)“跨域循环”(有机肥利用)三大模式,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二、存在问题 农村建筑垃圾、厕所粪污、生活污水治理、群众生产生活观念等方面,是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短板。 (一)思想认识盲点多。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工作,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工作中,主要还是依靠以上率下、组织推动式展开,因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制约,部分村没有将其摆在优先位置,导致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配置的资源、力量相对偏弱,村基建投资、环境整治、后期管理维护等方面主要还是依靠政府。虽然村民热情在逐步增加,但由于理念、传统习惯、技能素养等各方面制约,部分农民认为环境治理是政府的事情,不愿投工投劳投钱,不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二)农业垃圾日益增多,面源污染严重。随着农业化的进一步普及发展,很多群众不再使用传统的农家肥种植,而是完全依靠农药杀虫、化肥催肥养苗、地膜提速增效等短平快的方式。加之环保意识不强,施药后随手将包装物就地乱扔,河道、灌溉沟渠、田边地角农药包装袋和塑料瓶屡见不鲜,化肥农药污染、白色污染等问题逐渐显现,对土壤、水源甚至人、畜的生命安全带来较大隐患。 (三)保障机制有待健全。环保设施的长效管护运营机制、政府投入机制、资金保障机制、高效的治理评估机制与监督机制等还有待完善。 (四)资金保障压力较大。虽然我区积极向上争取各类资金项目支持,但乡村振兴特别是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点多面广,在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较大资金缺口。比如,农村户用厕所改造,按照我区现行改厕标准测算,平均每户约需2000元,仅此一项就需要资金近1.2亿元。比如,农村垃圾处理目前尚无专项经费,资金保障困难。 三、几点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重大意义和迫切要求,聚焦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精准发力,综合施策,认真抓好农村环境垃圾治理、改厕、污水处理三大革命”,加快补齐短板,积极推动我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 (二)坚持科学谋划。农村环境整治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要立足长远,科学谋划。一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当前农村主要污染问题、主要污染源,根据污染特征,加大力度优先整治。要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各村经济发展水平和规划建设等不同实际,合理确定整治任务目标,分步分类实施,做到逐步提升、逐年完善。 (三)健全保障机制。一要健全政府投入机制。政府应发挥独有的动员组织优势,进步做好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等运行费用的资金保障工作;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三大革命” 、易地扶贫拆迁、危房改造等相关项目时,统筹考虑同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发挥好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创新政府支持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要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建立全面的考核评价监督制度,将环境保护治理和环保项目建设等情况纳入领导干部责任目标,纳入环保督查重要内容,同时加强环保日常监督考评,以考核为抓手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持久改善。三要健全资金保障机制。一方面要继续加大资金的多渠道筹措力度,形成“本级财政奖补、上级单位争取部分投入整合、受益群体自筹、集体经济补充、社会捐赠赞助”的多元化格局,着重挖掘社会企业、在外乡贤等资源,深入交流,凝聚共识,争取互利共赢。另一方面要明确资金使用范围、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强化工程跟踪管理,进步提高资金使用实效性及资金拨付的规范性。 (四)营造良好氛围。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不仅要提升“硬件”,“软件”也非常重要。良好的社会氛围是提升“软环境”,持续提升农村环境水平的重要保障。要通过环境整治相关工作的逐步开展,进步提升乡村特色、改善村庄环境,激发村民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从而引导群众珍惜环境整治成果,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积极参与村民自治。要积极组织开展农村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光荣榜等活动,增强农民保护人居环境的荣誉感。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广泛宣传推广各地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