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6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记金华的双龙洞参赛说课稿3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参赛说课稿3篇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记金华的双龙洞参赛说课稿3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叶圣陶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是按游览顺序记叙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记金华的双龙洞参赛说课稿,以供大家参考! 记金华的双龙洞参赛说课稿1 一、 说教材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描写了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表达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全文脉络清晰,语言朴素,真实可感。单元专题的内容是:壮丽的祖国河山,专题的学法是:学习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 教学目标: 1、 认识浙、臀等6个生字;会写浙、桐等13个生字; 理解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蜿蜒等词语的意思。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 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 教学难点:感受溶洞的奇观,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 说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其义在引导,并非一切由教师主动,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只听教师讲说。因此,我这节课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启发引导法,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做到会学。在具体语段中,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重点词语品味法、朗读法。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在具体语段的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讨论法、举一反三法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会生字,理解部分词语和课文的意思,学习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第四至八自然段,感悟按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 三、 说教学程序 (一)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之前我们游览过美不胜收的广西桂林,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特别的地方金华的双龙洞。同学们有谁去过或了解过这个地方呢?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浙江金华,欣赏金华的双龙洞,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观。(揭题) 1、 让学生解释记是什么意思?(记载) 2、 本文是一篇游记,这篇游记是叶圣陶老先生于1957年游览金华双龙洞后写下的。 设计说明:教师激情导入,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把学生带 入课堂的情景中。简介文章是一游记,让学生大致了解游记的写法。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检查预习,学生读生字新词。提醒学生注意的读音:浙、臀、稍:引导学生正确书写:簇、蜿、蜒。 2、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的长句和生字词比较多的句子,看看他们是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3、 课文整体把握: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什么,课文 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自学后小组讨论。 4、 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课文主要写金华双龙洞的美丽景观。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课文先写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接着写双龙洞洞口和来到外洞,再写怎样通过孔隙来到内洞,最后写出洞。从而引导学生梳理课文的结构顺序。(板书) 设计说明:课标中年级的目标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里我让学生通过自学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又引导理清文章的结构顺序,体现中年级的学段特征和阅读教学要从整体入手的原则。 (三) 精读部分课文,品读感悟 1、 学习第一自然段 (1) 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 (2) 汇报交流: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2、 探究第二、三自然段 导语:现在,我们已经出了金华城,向着双龙洞出发了,这一路上的美丽风景真让人陶醉呀! (1) 请同学们自读二自然段,思考: A、 作者在从金华去双龙洞的路上都看到了什么? B、 勾画出作者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读后,同桌间 讨论交流。 (2) 汇报交流 先让学生说出作者在沿途所看到的美丽风景和这些景物的特点,最后再说说作者看到这些景物后有什么感受? A、 学生边作答,教师边板书: 景物映山红 油桐 沙土 新绿 特点各色 粉红色 或浓或淡 感受一片明艳 B、 明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会觉得眼前一片明艳?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导语:沿途不仅有特色的花、树、还有水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山中的溪流,去听听溪水的歌唱。 (4)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 A、溪流有哪些特点,圈出重点词语。 B、溪流为什么会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还会时时变换调子? (5)汇报交流 先让学生说出溪流的特点,再出示随着山势,溪流时而溪声还会时时变换调子。 引导学生发现这句话的特点:有两对反义词,用拟人手法,写溪水的声音。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句子中的因果关系、音韵节奏感和作者当时的心情。(板书) (6)指导朗读:播放音乐,男女生对读。 整段话的对读:女生读写溪流特点的句子,男生读剩余句子。 设计说明: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通过引导学生自读思考抓重点词语,播放音乐、激情朗读,感悟作者通过排比、拟人等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溪流的特点。既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又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7)课堂练习:用时而时而时而时而写句子。 设计说明:把课堂上学习到的句式,进行迁移运用,举一反三,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这篇课文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描写了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我们学习到作者运用排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描写溪流的特点,语言朴素,真实可感!那么,双龙洞是怎样描写的,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布置作业: 1、 写生字 。 2、 继续课文,搜集有关金华双龙洞的资料。 3、 写一段你去旅游时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 附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按游览先后顺序) 景物映山红 油桐 沙土 新绿 特点各色 粉红色 或浓或淡 感受一片明艳 溪流的特点:宽 窄 缓 急 记金华的双龙洞参赛说课稿2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几个环节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 课文按游览的顺序,依次写了去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的景色明艳,溪流欢唱,外洞的宽敞,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伦美奂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欲望。全文结构严谨,内容安排浑然一体,井然有序,两条线索有机交融,贯穿始终;观察仔细,描写形象生动,景物特点鲜明;叙述有详有略,详写孔隙、内洞风貌,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 选编本课的意图在于让学生学习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通过语言文字领略金华的双龙洞的神奇之美,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 说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认知水平,我从三个维度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 通过文本学习游记的一些写作特点,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有条理叙述事情的能力。 2、 借助语言文字,发挥想象,领略金华的双龙洞的神奇之美,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编排的要求、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定为: 重点:体会金华双龙洞景象的奇异。 难点:孔隙的描写。游记类型课文的写作方法。 三、说教法: 1、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的教材训练重点,体现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的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写、练的教学思想,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讲读课文,依照教材的编写目的,并根据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一特点,我主要采用引导探究|、启发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多媒体直观法,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说学法: 以读书和语言文字训练为主,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读、划、议、悟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此来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代替我们教师单一的讲、管形式,达到教是为了不教。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过程我主要按照三步导学模式进行。 (一)、激情导课: 课一开始,先回忆课文体裁,再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以这两个问题来回顾课文内容,引领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进入本课第二个环节。 (设计意图:复习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巩固旧知,为学习新知打下基础,做好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二)、民主导学: 分为两个任务:任务一:学习游记开头的写法。(意图:让学生对游记有个完整的认识。) 任务二:学习游记主体部分,感受双龙洞景观的奇妙,学习作者观察写作的方法。分为两步; 第一步:学习重点段孔隙部分,从船小、进洞方式、进洞姿势以及作者的感受四方面来学习作者借其他事物写本事物的方法。这一步,通过学生自学、组内讨论后上台展示交流完成。是全文的重头戏。 第二步:学习洞口、外洞、内洞部分,通过读文概括出各景点特点,简要了解作者的写法,这里主要是列数字、作比较等一些说明方法,以前学生接触过,比较熟悉,所以这部分在学生自学、组内交流后形成统一看法,由组内代表向全班汇报。处理得较为简洁。 (设计意图: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自悟,边读边想象,然后借助图片等电教手段创设情境,努力营造自主阅读、积极对话的氛围,让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有着心灵上的碰撞,使学生能感悟出语言文字背后的情韵,把自己对文本的融合体会表达出来,把课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使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 (三)检测导结: 紧扣学习内容设计了填空题,针对性强,难易适中,学生绝大部分能完成。还设计了选择榆次的某个公园写一篇游记,是学法的迁移运用,时间关系,需要在课下完成。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依托游览顺序图,形象直观地概括了各景点的特点,让人一目了然,真正为理解课文把握文本起到了辅助作用。 记金华的双龙洞参赛说课稿3 【说教材 本课是第八册第五组的内容。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理清课文的条理,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过程中,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爱美的情趣。而《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也正是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的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材安排:第一课时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双龙洞的来历,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并按这个顺序分段学习课文内容一、二、三段。第二课时重点是了解怎么样由外洞进入内洞及理解作者描述的景物特点及叙述的条理。至于流经的路线(也就是作者叙述的第二主线及指导朗读指导、背诵全文将安排在第三课时)。 【说教法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立足于双基,抓住学习目标精心设计电脑课件,选择好演示的切入点,突破教材的重难点,诱发学生去尝试,自己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另外,让学生尝试阅读之后合着音乐的节拍,欣赏双龙洞这一神奇的溶洞,从而创造激昂、活泼的'主动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教学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通过人、机交互获得信息交流,又为学生学之得法创造条件,逐渐从学会到会学。 【说程序 1、回顾上文,理清线索及思路: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9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谁能概括地说一说,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哪些内容? 2、尝试读文,了解孔隙的特点: 抓住关键,让学生细读课文,尝试分析。首先让学生带着尝试题有目标地自学课文,初步了解: ⑴这段话主要写什么? ⑵分成哪几层?每层意思是什么? 在这个基础上演示课件──小船怎么进入内洞?让学生直接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再播放录相片断游人进入内容的情形,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⑴找一找,作者是怎么样描述的?用横线画出来。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游人进入内洞的情形。 ⑶这样窄小的孔隙,作者通过时有什么感受呢?请同学用波浪线画出来。然后通过句子的比较: ①眼前昏暗了,可是我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②眼前昏暗了,可是我还能感觉孔隙很窄小。 让学生懂得怎么样把句子写具体。最后师生一起归纳出孔隙这段的学习方法: ①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了解段落层次,弄清各层意思。 ②想一想,作者是怎么样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尝试读文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3、尝试自学第五段,把握特点,深化主题: 学生用归纳孔隙的学习方法自学课文。在学生弄清楚一些比较浅显的问题后,教师循序渐进地抛砖引玉:作者一进内洞时的感受是什么?在这么宽广的内洞里作者观赏了哪些景物?请同学找出来说说。观赏完这些奇异的景物有作者心里什么感受?请同学们用画出来。学生质疑变化多端、颜色各异是什么意思?先同伴协作解决,师再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再通过录象内洞自然景观的放映,让学生在自由想像中深化理解句子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此时概括内洞奇的特点也就水到渠成了。最后指导朗读:作者把内洞写得这么美,这么奇,让我们用惊叹的语气来读一读吧!教师引读:首先当然是──(生接读)其次是──(生接读)作者觉得──(生接读) 4、重视总结,升华尝试成果: 学生通过分层。有序的尝试,学生已经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5、课堂巩固练习: 填空: ⑴过孔隙时,我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还感到_____________,又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话写出孔隙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⑵内洞的石钟乳和石笋形状_________,再加上_______,可见内洞的特点是_________。 6、板书设计: (美)(宽)(大)(窄)(奇) 金华城罗甸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7、布置作业:尝试背诵第四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