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3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3篇

2021 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 3 篇 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篇一 打通脱贫攻坚“关节点” 2020 年以来,山东省青州市邵庄镇立足保障人民群众 的根本利益,将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 牢牢抓住“两不愁三保障”、收入达标、长效机制建设、 帮干队伍建设“四个关键”,全力打通脱贫攻坚“关节点”, 走好“最后一公里”,为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 效衔接提供坚强保障。 牢牢抓住“两不愁三保障”这个根本。“两不愁三保障” 是确保贫困户顺利实现脱贫的“铸基工程”。今年以来, 邵庄镇多措并举下活“一盘棋”,全力提升贫困户生活质 量,提高贫困户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在疫情最吃紧、 吃劲的艰难时期,突出关心关爱贫困户,配送物资、消杀 住所,确保贫困户顺利度过难关。贫困户学生子女享受春、 秋两季助学金,残疾人学生子女享受额外补助。卫生院积 极行动,确保每户贫困户都有签约医生“一对一”联络服 务,第一时间诊断办理慢病、“两病”,定期健康查体。 聘请专业人士对贫困户住房进行鉴定,先后投入资金 1200 余万元用于贫困户房屋修缮和居家环境提升,贫困户生活 质量和幸福指数得到明显提高。 牢牢抓住收入达标这个核心。收入达标是贫困户实现脱 贫的直观体现和首要标准。为确保全镇 545 户贫困户收入 全部达标,邵庄镇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申请扶贫贷款支 持等途径不断扩展贫困户收入来源,“志”撑脱贫“能动 性”持续增强。为帮助生活确实困难、确实没有能力实现 收入达标的贫困户,邵庄镇依托辖区企业较多的优势,引 导 42 家企业筹资 1000 万元成立“扶贫联盟”,通过基金 分红为收入不达标的贫困户全部“兜底”。突出收入核查 排查,抽调扶贫专干 16 名组建档案材料联审队伍,按管区 轮流对贫困户档案材料“过筛子”,确保各项收入全部落 实。 牢牢抓住长效机制建设这个关键。贫困户脱贫质量高不 高、稳不稳,能否实现真脱贫、脱真贫,关键是建立长效 机制。邵庄镇注重发挥产业扶贫“造血”功能,发展农家 乐、采摘园、养殖棚等扶贫项目 14 个,累计产生收益 100 余万,惠及贫困户 131 户 313 人,帮助贫困户上岗就业找 到“门路”。马石西村探索“党支部+合作社+企业+贫困户” 模式,引进青然农业蜜桃种植园 1200 亩,动员村民入股建 成蜜桃生产包装车间,贫困户通过务工和分红,收入增加 了不少。该镇还注重健全贫困户动态监测机制,结合“街 坊议事”制度,常态化关心关爱贫困户,在前期“领导干 部+扶贫专干+网格包靠”全面摸清困难群众基础上,开发 大数据信息化平台,实现困难群众信息数字化整体呈现。 牢牢抓住帮干队伍建设这个主体。贫困户诉求能否得到 及时回应,帮扶干部是重要“关节点”。自邵庄镇脱贫攻 坚工作开展以来,工作很主动、行动很迅速、推进很有力, 就是因为全镇 186 名帮扶责任人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及时将各项工作要求落实到位。先后多次召开扶贫专题培 训会,持续提升帮扶责任人对各项政策的“掌握力”和“熟 悉度”,建立每月固定走访制度,避免“走马观花”,深 入“促膝长谈”,将“群众满意”作为扶贫工作的最大鼓 励和最好褒奖,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制定考核办法, 严格压实帮扶责任,对帮扶责任人形成持续激励和有效约 束,为促进扶贫工作深入推进注入强劲“动能”。 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篇二 “响鼓重锤”推进脱贫攻坚挂牌督战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通过全面整合力量、提升队伍战 斗力、优化攻坚打法等举措,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 挂牌督战工作。 上下联动,开启全面督战模式 该县结合实际,印发组织系统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挂牌督 战方案,采取“点面结合、上下联动、分级挂牌、责任到 人”的方式,由县委组织部部务会成员领衔挂牌,依托现 有脱贫攻坚作战指挥体系,整合力量,对各镇(街道)抓党 建促脱贫攻坚情况进行挂牌督战。 坚持县、镇(街道)两级联动原则,按照“全覆盖、督死 角、查问题、抓整改”要求,到村到户开展督战。 成立县级督战队,由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担任县 级督战队队长,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担任常务副队长, 其他部务会成员担任副队长,下设 7 个督战分队,分别由 部务会成员担任分队长、镇(街道)组织委员或副书记担任 分队副队长,上下联动深入开展督战工作。 每名部务会成员负责挂牌督战 1-2 个重点镇(街道)及 所辖村(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县级督战队日常工 作由县委组织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统筹负 责,下设工作专班抓好跟踪调度落实。由县委组织部干部 监督科牵头,成立县级巡回督战队开展监督检查,推动各 项任务落实。 集中力量,一线干部大作战 该县围绕各级党组织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三 落实”情况开展督战工作。 扎实推动“1+7+9”(1 个县级双指挥长、7 个战区指挥 长、9 个专班)指挥体系和 2249 个网格扁平化管理体系, 建强 91 支脱贫攻坚工作队,织密 2249 个网格,实现全体 农户帮扶全覆盖。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纪律要求,持续 巩固脱贫成效。 全面配强攻坚队伍,按照“摘帽不摘帮扶”要求,保持 91 支村级脱贫攻坚工作队 2745 名扶贫干部、2249 个网格 的网格管理体系总体稳定。 按照“出一进一”不得缩减帮扶力量原则,及时优化调 整驻村干部 58 人,确保脱贫攻坚队伍尽锐出战。7 个督战 队围绕基层党组织建设、集体经济、村社合一、庭院经济 等开展督战工作,举办三都县“村社合一”业务培训班, 将挂牌督战推向纵深。 精准管理,夯实攻坚战斗堡垒 抓牢组织系统疫情防控,各党组织依托脱贫攻坚网格化 体系,推行“十个一”工作方式、“一控四有”工作法和 组织系统“1+4+1”工作体系、“五个一”举措、“干群连 心春节大走访”活动、“快、实、准、精、严、爱、引” 七字工作法等举措,发动全县 462 个基层党组织、1 万多 名党员、4760 个在职在编干部积极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线。 强化对村干部的管理和监督考核等,做好村级党组织书 记县级备案制管理,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严 肃纪律整顿作风,切实抓好会风会纪工作。 充分利用新时代学习大讲堂、“云视讯”系统等平台对 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第一书记、驻村干部、村干 部等分级分类进行精准培训。 汇编《三都县脱贫攻坚应知应会知识》《三都县危房改 造和“三改”宣传资料》《脱贫攻坚运行体系简明手册》 等政策性资料印发全县各级干部学习,由县脱贫攻坚指挥 部、县纪委县监委、县委组织部组成工作组,对各战区开 展工作督导,做好统筹调度,切实做到防控和春耕“两不 误”。 优化打法,科学调度脱贫战场 网格员通过带头分片包干、全覆盖走访排查、全方位服 务引领等方式,落实好“三查四保三落实”攻坚任务。 在党组织引领下,不断丰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 的方式,推广飞地经济的“三包”和“六统一”等利益联 结模式,将贫困户利益与企业、合作社有效捆绑。 抓实“村社合一”,加快完善“1 个县级总社+91 个村 级合作社”的股份合作社链条,构建“产——供——销” 一体化模式,提升党组织引领产业发展水平。 持续构建“1+N”“蛛网式”劳务组织体系,依托县镇 村三级劳务输出平台,2 月 19 日有组织“零风险”输出返 岗农民工 172 人,拉开了三都“点对点”组织劳务输出的 大幕。据统计,截止目前,共收集到县内外企业岗位 74805 个,其中省外岗位 55016 个,省内岗位 19789 个,全县累 计转移就业 54860 人。 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篇三 拧紧党建与脱贫攻坚“一股绳” 近年来,贵州省黎平县岩洞镇紧紧围绕“脱贫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脱贫”的工作思路,着力推行“党社联建”“村 社合一”等系列模式,形成了“党组织引领示范、村级合 作社推动、党员能人带头、群众抱团发展、贫困户广泛受 益”的良好效果,切实推进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不 断发挥党建促脱贫攻坚引领作用,扎实有效为全面打赢脱 贫攻坚战,持续巩固脱贫成果下好“先手棋”。 压实党建责任,脱贫攻坚主责主业进一步聚焦。为拧紧 思想这个“总开关”,积极履行“一岗双责”,把党建“主 业”与脱贫攻坚“主责”相统一。一方面突出集中学习、 主题党日和主题教育这个抓手,以“抓好党建是本职、抓 不好党建是失职”的决心和以“脱贫攻坚总揽发展全局” 的勇气,压实责任,聚焦要点、找准关键;另一方面以镇级 脱贫攻坚片区指挥部为中心,统筹发挥业务工作专班力量, 突出村级前沿指挥部核心关键,严格落实包村领导责任制, 及时监督指导党员干部工作,形成了一层抓一层、层层抓 落实的工作新格局。 加强组织力量,脱贫攻坚战斗堡垒进一步夯实。狠抓“少 数关键”,突显党组织力量,积极选好配强“两委一队三 个人”,着力把党组织建设成脱贫攻坚战的前沿战斗堡垒。 一方面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把退役军人、致富能手、 产业能人等人员作为村党支部书记重点人选,并加强对村 级后备力量人员的持续培养,让村党支部成为脱贫致富的 “先锋队”;另一方面用活用好驻村干部。对县派第一书记、 镇派干部等驻村干部合理调用,加强日常监管研判,定期 进行考评测评,对不胜任的驻村干部及时调整,让驻村干 部在脱贫一线练就本领,成长成才,进一步筑牢脱贫攻坚 组织力量。 强化带头引领,脱贫攻坚示范效应进一步凸显。深入挖 掘、整合各方资源,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脱贫 攻坚夯实经济基础,增强发展后劲,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一方面充分利用“党建+”扶贫发展模式,通过“党支部+ 合作社+贫困户”三位一体,因地制宜谋发展,以“党支部 为带动,合作社为纽带,贫困户为实施主体”的模式,积 极探索并壮大产业发展规模,引导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 实现平稳持续增收创收;另一方面引导“输血”向“造血” 转变,做大做强“侗文化”乡村旅游,“为村”平台优势, 重点打造一批本地特色的招牌农产品,挖掘一批带富力强 的农村能人,培育一批优秀的先进典型党员干部,确保脱 贫不返贫、脱贫有成效,实现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