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6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校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高校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高校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高校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当今时代,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时代随之而来,大数据的应用越来越凸显出其优势,应用领域也延伸到教育界。因此,传统的公共计算机基础课也需做出相应的改革,以顺应时代和教学的需求。 关键词:大数据;公共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 1.大数据背景 大数据是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简而概之就是大量数据信息的集合。大数据,给我们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大数据的发展历经了许多变革[1]。其概念由麦肯锡提出,他认为大数据就是由数据规模庞大、种类繁多、速度快的数据集合。目前,数据呈爆炸性膨胀状态,数据量已经从上世纪的KB单位,上升到了PB、EB甚至ZB单位。研究表明,2008年人类存储了超过500EB的数据,2011年,数据量竟达到1.8ZB;根据IDC公司预测,每过两年全球的数据量将翻一番,到2020年数据量将超过35ZB[2]。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获取信息方式的改变会对课程的学习产生重大影响。如何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高校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是当今从事高校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的严峻挑战。 2.当前高校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国大部分高校基本都设置了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这门课程,在高校所有公共基础课程中占一定地位,也是高校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但高校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阻碍高校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发展。 2.1学生入学基础的差异 目前,全国大部分高校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都是大一学生学习这门课程,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很多学生在初高中阶段都已经对计算机有一定的了解,学生的计算机水平,相比以前都有很大的提高。但由于我国不同区域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大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在发达城市,由于教学水平和教学设施优越性,部分学生在中学时代就已经很好地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而在偏远地区农村,由于教学条件落后和教学水平欠缺,有些学生几乎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没有任何计算机基础。因而使得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很难统一性。 2.2班级制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现有的大部分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都是班级制教学模式,都是一个教师教授一个班级的所有学生,都采用统一的教材和相同的标准进行教学。属于一把抓模式教学,没有做到因材施教,不同学生的差异性被教师忽略,因而课堂中常常出现有些学生觉得过于简单而不专心听讲,而有些学生又因没基础听不懂而放弃听课,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导致达不到课程设置的预期效果。 2.3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不一致 当今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很多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计算机一些常用的应用软件,但对计算机的理论知识模糊不清,似懂非懂。如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很难懂得计算机内存和外存的正真区别,很容易混为一体,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更是略懂皮毛。 2.4教学模式单一 当今大部分高校公共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以教为主体,而不是以学生学为主体。使得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的积极性不高,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丧失学习兴趣。 3.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为依托,对高校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探讨 大数据资源具有数据量大、类型多、展现方法多、时效性高等特点,这些特点正好符合人性化与个性化的需求。大数据技术能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所有要素。随着各种数字设备在教学过程中的广泛应用,整个教学呈现出多姿态,如远程教学、慕课,微课等多种教学方式。基于moodle学习、慕课学习等各种网络学习资源能详细记录学生每次答题过程和答题结果,包括答题时间、答题步骤、答对题和答错题等。这些信息帮助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准确掌握。利用大数据技术,很容易统计出哪些知识点是难点,哪些概念容易被混淆,学生学习哪些内容或完成哪些习题时花费时间较多。教师根据大数据技术统计结果进行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难点,为学生把握学习重点提供依据。 3.1对学生进行摸底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有针对性的教学 在开设大学公共计算机基础课之前,对大一新生进行计算机水平的摸底测试,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不同难度的测试,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清楚地了解不同专业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设置大学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对于基础差的专业可以适当放慢教学进度,从最基础的内容开始入手讲解;对于理科基础好的专业,可以加快教学进度,增加教学难度和教学内容。 3.2采取学生选老师重组班级的教学模式,破除班级制教学模式 通过对大学新生进行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理论水平摸底测试,能反映每个学生在中学阶段对计算机的操作熟练程度和理论水平。有部分高校已经开始试点对全校公共计算机基础课进行重组班级制,开设基础班和提高班,分别使用不同教材和不同教学内容。对于计算机水平高的学生重组班级,设置为提高班,可对他们调整教学难度和深度,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得他们计算机水平更上一层楼。而对基础差的学生重组班级,设置为基础班;只教会他们基本的实用操作技能和基本计算机理论知识。分班制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技能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彻底摒弃传统的教学弊端。 3.3改变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思想 在网络信息高速公路时代,手机、笔记本电脑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日常使用的移动终端设备。许多学生都是低头族,部分低头使用微信、QQ等通信软件进行人际交流[3],部分学生低头淘宝,这对高校大学生的课堂学习有着极大的冲击和诱惑。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占主体制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在网络多元化终端设备中,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学生不再只能通过课堂教师传授知识,也可使用多样化的学习平台与学习方式去学习操作使用计算机。因此,作为一名高校公共计算机基础课教师,需努力改变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弊端,改变教学模式,将网络由弊变利。由教师占主体的课堂教学改成由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即翻转课堂。用翻转课堂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采用问题导入式,让学生分组讨论或自由讨论,最后由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这样能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学习兴趣,不再以课堂模式为主体,充分利用学生的业余时间,不再限制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能有效促进学生对计算机理论基础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对计算机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熟练操作OFFICE办公自动化等常用软件的操作技能。教师需根据不同学科的发展需求,去选择相应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比如,对艺术专业学生,多注重实用软件的操作技能讲解,而论理知识则可就轻避重;对于理科专业,理解能力更强,则可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数据表示等理论知识详细透彻讲解,对使用软件的操作可以简单概括,适当减少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教师需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进行统计分析,掌握好当代大学生的学习规律,转变教学观念,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努力使得大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机来提升个人的专业学习能力,为以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知识技能储备。 3.4教学内容实时更新并注重实际应用 互联网下的大数据是一种新生事物,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由于诸多主观因素,导致教材知识与大数据相背离,教学内容无法顺应大数据时代发展,应及时更换陈旧的教材知识。作为高校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师,由于计算机的更新换代快,必须以大数据为背景,对教材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特别是在讲解计算机的硬件时,每月都有可能有新产品出现,需实时更新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中的硬件与实际市面流通硬件吻合,避免因教材更新不及时而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现象,真正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计算机硬件技术和软件操作技能。 4.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思维方面,凡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都必须具备大数据思想,将大量的教学资源与学习资源,在相关技术预测和分析下,对教育和教学改革做出深度的分析,使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不被时代所淘汰[4]。综上所述,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公共计算机基础课面临着改革的挑战,详细了解学生入学前计算机掌握程度,教师根据需要进行有针对性教学、调整教学内容等。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培养学生对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杨云,李建芳.职业院校大数据时代信息化教学中的困惑和变革[J].教育教学论坛.20XX(6):188-190. [2]陈琨.大数据与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J].科教导刊20XX(20):129-130 [3]刘钰慧.大数据时代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创新教学探讨[J].通讯世界20XX(10):284-285 [4]高建英.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探讨[J].电脑迷20XX(07):152-154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