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6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村转社区党建工作调查报告
2021 村转社区党建工作调查报告 一、近年来我市村转社区党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村转社区党建工作作为全新的工作领域,是一项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 中完善的长期性工作。我市的村转社区工作从上世纪 90 年代初起步,**经济技术开发区** 街道**村依托毗邻**港的优势,第一个转成社区,并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目前,全 市 9 个区(县、市)共有 18 个街道所属的行政村转成社区,涉及居民 3.6 万多户;全部建立社 区党支部,有党员 1200 余名。回顾总结近年来我市村转社区党建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 点: 1、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推进村转社区平稳过渡。各区、街党委按照试验先行、 典型引路、由点到面、全面推开的基本思路,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村转社区建设。在村转 社区工作中坚持做到“四个注重”,即注重“因地制宜”,在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撤村 设居方案,不搞“一刀切”;注重“整体推进”,一般以村委会为单位整建制撤村设居,并按 照《党章》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相应成立党组织和社区居 委会;注重“过程民主”,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依法规范操作;注重“保 障权益”,原村民享受的计划生育、新农合、土地收益等福利待遇保持不变,实行财务公开 和民主理财;注重“柔性过渡”,先后分批对 18 个村依法进行了撤村设居,均实现了平稳过 渡。村转社区工作,最大难题在拆迁难、安置难。各区、街党委注重发挥党员的示范作用, 通过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着力做好政策宣传、搬家安置和联系群众三项服务。**区** 街道**家园社区党支部通过开展拆迁政策宣传服务,将党建宣传平台延伸到拆迁一线。沿海 经济区**街道**社区党支部组织党员开展搬家安置服务,帮助群众联系过渡房,帮助无青壮 劳动力的家庭搬家。太和区兴隆恐道兴电社区党支部组织广大党员,按照居住位置分片设置 联络站,定期联系服务群众,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2、注重选优配强“两委”班子,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村转社区后,建设、发展、 服务任务重,压力大,各区、街党委十分注重加强社区“两委”班子建设。着力把思想政治 素质好、联系服务群众能力强、维护社会稳定能力强的“一好双强”型优秀党员选拔到社区 党组织书记岗位。采取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等办法选配社区工作者,优化干部队伍结构,18 个村转社区干部平均年龄 42.1 岁,大专以上学历占 88.9%以上。通过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 外出学习考察、挂职交流等形式,提高村转社区干部引领发展、服务群众、化解矛盾、推进 城市化的能力。强化对村转社区“两委”工作的考核,建立“双评”工作制度,每年底召开 社区群众测评会和街道考评会,对社区“两委”班子和党组织书记进行综合评定,对党建工 作落后的社区年终不得评先,班子成员不得评优,对不胜任现职工作的社区党组织书记予以 调整。 3、坚持多措并举,积极推进失地农民就业再就业工作。村转社区后,群众失去了土地, 缺乏生活来源,如何生活成了最大问题。各区、街党委积极搭建创业平台,广开就业渠道, 为失地农民就业创业找到了门路。一是抓基础,对失地农民创业就业实施分类动态管理,充 分了解社区居民的就业再就业状况,建立了失地农民就业再就业情况资料库。二是抓培训, 近年来共组织失地农民参加各类培训 700 余场(次),切实提高了创业就业技能。三是抓推介, 几年来,共举办各类招聘会 360 余场(次),实现失地农民再就业 1.2 万余人,达到了企业用 工和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双赢。四是抓载体,沿海经济区**街道**社区充分发挥毗邻**港优势, 着力做大社区餐饮服务业,成立了餐饮服务业协会,为失地农民广开就业门路、多渠道提供 就业岗位,从而减少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和上访事件的发生。 4、坚持分类管理,激发党员活力。根据村转社区内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 党员实际,进行分类管理。实行在职党员双向管理,**区广泛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 动员和组织党员利用职业特点和个人特长,为社区居民服务。实行流动党员专门管理,沿海 经济区设置“阳光”支部,专门管理服务流动党员,对流入党员进行造册登记,建立台账, 并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对新建小区、农贸市场等流动党员较多的场所定期排查、主动 服务,详细了解流出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切实做到情况清、流向明、管到位。实行失业党 员温馨管理,太和区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开展技能教育培训,提供再就业岗位,让失业党员 感受到党的温暖。实行退休党员岗位管理,根据退休党员的特点,开展“设岗定责”活动, 建立治安巡逻、邻里守望、环境卫生、文明新风、社区矫正、青少年教育等岗位,组织开展 各种活动,引导他们积极发挥余热投身社区建设。 5、着力完善社区功能,全面推进文明和谐社区建设。坚持把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 化管理、维护稳定贯穿社区党组织活动始终,全面推进文明和谐社区建设。一是建立社区党 员服务中心。结合村转社区,高标准规划、同步建设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并对社区居民开放, 及时为社区居民提供就业和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养老服 务等政府公共服务。如**街道海景社区建立了 1000 余平方米的办公用房和各类公益性服务 设施,方便了群众办事。二是提高社区管理水平。完善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居民自治管理机制, 保证广大居民充分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坚持社区重大事 务“四议一审两公开”制度,形成社区管理人人参与、和谐社区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三是 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以“迎全运、迎世园、树形象,文明**大行动”为主题,广泛开展 “学习郭明义、孙建设,争做道德模范”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努力创建文明小区、文明楼院、 文明家庭。各社区成立了秧歌队、太极队、健身队、器乐队、合唱队等,极大地丰富了群众 的业余文化生活。四是切实维护社区稳定。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定期走访、党员分 片包户联系群众制度,广泛开展社区居民“说事”、“恳谈”活动,了解群众意愿,倾听群众 呼声,反映群众意见。建立社区治安联防机制,采取分片包保、设岗定责等办法,组织和动 员群众开展社区治安群防群治,打击预防各种犯罪活动,促进城市基层和谐稳定。 二、村转社区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党员群众的社区意识还需进一步增强。村转社区后,农民虽然已经转成城市居民, 但由于长期受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性的熏陶,在思想观念、文化素质、行为方式和生活习 惯等方面,还不能适应城市化要求。比如有的党员群众担心村转社区后,原有的计生、新农 保等待遇有可能失去;有的认为社区与村差不多,只是名称不一样,对社区的概念和主要功 能认识比较模糊;有的认为村转社区基层党组织就是农村党组织简单的翻牌,没有本质区别, 等等。 2、社区组织功能还需进一步转变。对小区居民进行服务、引导、教育和管理是社区党 建工作的重点和中心,也是社区党建与农村党建本质上的区别。但现实情况是,现在这些社 区仍保留着行政村的组织体系,基本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三、四个社区干部,人员少、 任务重。特别是由于新法、老法的交替,征用土地价格差异较大,保持社会稳定的难度增大。 一些社区共驻共建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尚未形成,社区居民出现水、电、气等问题,党组织 协调起来比较吃力。 3、社区干部队伍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村转社区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经济关系、 社会关系和思想观念对社区工作产生极大的影响,原来积累下来的封闭的行政化管理模式已 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但由于社区干部绝大多数是原行政村干部过渡而来的,他们中有 不少人无论是思维方式还是工作方法,还存在着传统农村党建的思维定式,与社区建设的要 求有着不小的差距,没有形成“共驻社区、共建家园”的观念和认识,在发展社区文化、搞 好社区服务、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等方面,还不适应社区建设的创新和发展。 4、社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村转社区后,社区党员结构逐渐日趋复杂, 有离退休党员,也有在职党员;有自谋职业党员,也有无业党员;有个体工商户,也有私营业 主;有行动不便的病老孤残,也有年富力强的退伍军人、待业毕业生等等。党员队伍的多样 化决定了原来村级党组织那种单一的党员教育方式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同时,由于部 分离退休人员、流动党员、未就业的大学生等人员不愿转移组织关系或未将组织关系及时转 入社区,造成党员管理“盲点”增多,组织生活难以有效坚持。 我市村转社区总量虽然不大,但区位特殊,是城市扩展的重要空间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区 域,在城市化进程和现代化建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特殊作用。村转社区党组织是否 有凝聚力和号召力,战斗堡垒作用能否充分发挥,事关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重大基础设施 建设的顺利推进,事关全市科学发展举措的有效落实。同时,村转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 外来人口管理等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也势必会影响大局的稳定。要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必须 从根本上重视村转社区党建工作,把它纳入全市党建总体范畴,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 题,切实提高村转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三、加强和改进村转社区党建工作的思考 1、健全组织体系,实现村转社区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按照规模适度、无缝覆盖、 动态调整的原则,把党组织覆盖到每个居民家庭,覆盖到辖区的每一个非公企业、每一个社 会组织。一是创新组织设置。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有物业管理的小区按照管理区域划分网 格,无物业管理的小区按照道路或者小区划分网格,在每个网格上建立党支部,在楼栋设立 党小组,党员人数在 100 名左右的可设置党委,在 50 名左右的可设置党总支,形成“社区 党委(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社区组织网络。二是理顺“两 委”关系。明确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与社区居委会是领导和 被领导关系。社区居委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要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依法落实社区管理、 社区服务、民政计生等工作。推进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居委会成员双向交叉任职,两块牌子一 套人马。三是健全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 业协调机制和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居委会开展工作的相关制度,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 社区居委会为主体、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城市社区管理新格局。 2、加强教育引导,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角色转换。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加强村 转社区党建工作,首先要增强村转社区各种社会群体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一是促进党 员干部实现角色转换。通过组织“两委”干部到城市化发展比较快的地区学习考察、集中培 训、交流任职等方式,引导他们走出传统“乡镇经济”、“农村经济”的思维定势,形成依托 城市、服务城市、融于城市的区域发展导向,引导他们在城市化过程中拓展市场,寻求新的 经济增长点,谋求发展空间。二是促进社区居民实现角色转换。围绕提升居民文明素质,广 泛开展争创文明楼院、文明家庭、文明市民活动。围绕提升居民文化素质,广泛培育社区文 化,加大投入,建设室内外文体活动场所,开展经常性的群众文体活动,不断增强社区对居 民的凝聚力和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围绕提升居民环保意识、公德意识,采取组织村民外出 参观、树立先进典型等形式,大力整治脏、乱、差和各种环境污染,为他们融入城市社区创 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围绕提升居民就业技能,利用社区文体中心开设“失地农民教育中心”, 为失地农民提供服务和培训,联系驻区企业为失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 3、健全工作机制,实现村转社区党组织领导方式转变。要从健全制度入手,努力实现 党组织的领导由管理导向型向服务导向型转变。一要建立综合协调机制。从构建党建工作协 调网络入手,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联席会制度、工作例会制度、重大事项通报制度等,形成运 转有力的协调机制,在整合资源、组织各方力量参与社区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二要建立 民主管理机制。探索建立社区“两委”议事协调机制,全面开展“四议一审两公开”。理顺 社区党组织与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企业之间的关系,建立健全协商议事制度。从制度建设 层面改进领导方法和工作方式,形成党组织既能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又积极支持社区居 委会依法行使权力、开展工作的保障机制,把社区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落到实处。三要建立 结对共建机制。以辖区内各单位的共同利益、共同需求为出发点,开展“结对共建”、“志愿 者服务”、“党群共建文明社区”等活动。四要建立责任落实机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村转社 区党建工作的责任机制。继续完善村转社区党员干部联系点制度、工作目标分解督办制度和 工作考核制度,切实把城市化进程中的村转社区党建工作抓实抓细。 4、加强教育管理,实现党员活力增强。推进城市化进程,关键在党组织、在党员。在 具体工作中,要切实把解决目前党员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今后党建工作的重点,以党员 素质的提高促进居民素质的提高。一是抓教育,提高党员队伍的思想素质。要突出重点、讲 求方法、注重实效,针对不同群体,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要树立一批好典型,用身边的事 迹激发和带动身边的人,营造出一个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社会氛围。二是抓培训,加 强党员队伍能力建设。培训内容要突出针对性,培训方式要突出多样性,培训领域要突出延 伸性。三是抓管理,树立党员队伍形象。党员管理手段要活,针对不同年龄、思想观念有差 异的对象,区分层次,进行有重点、有针对性的管理。四是抓发展,优化党员队伍结构。通 过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和主动联系外出务工青年等办法,鼓励优秀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 企业能人到社区工作,为基层党组织储备人才,努力把政治上靠得住、发展上有本事、作风 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优秀人才选盔社区领导班子,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 5、创新活动载体,实现社区服务功能提升。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街道社区党组织的核 心任务,着力构建社区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党员志愿服务等相互配套,覆盖全体居民 的社区服务体系。一要拓展服务网络,从满足居民多样化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出发,健全并 完善农贸市场、超市、理发室等服务设施。在现有社区卫生服务站、图书室、警务室、修理 服务队的基础上,积极创新、统一规划,逐步建立起以社区服务站为依托、社区志愿者组织 和义工服务为补充的服务网络。二要丰富服务内容,积极开展面向老年人、儿童、低收入者、 优抚对象的服务工作,面向社区居民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救济保障社会化服务,不断增加便 民利民的服务项目,实现服务与需求的有效对接。三要创新社区服务载体。积极开展“党员 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在职党员进社区”、为民服务代理等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全天 候、全过程、全方位服务,帮助居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