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5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编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心得体会与感想精选五篇(二 )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心得体会与感想精选五篇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之际,深圳已经是每年举办超 过 500 场赛事的体育赛事之城。而今,站在新起点的深圳, 正向着打造国际体育赛事之都的目标迈进。下面是小编为大 家准备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心得体会与感想内容,欢 迎参阅。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心得体会与感想一 据统计,2019 年深圳共举办覆盖“海陆空”和“春夏秋 冬”的各类体育赛事活动超过 500 场,并形成了国际高端体 育赛事、高水平职业俱乐部赛事和本土自主品牌赛事三个层 次。 2019 年,深圳举办了女子网球协会(WTA)年终总决赛和 法国足球超级杯赛等国际高端体育赛事;职业体育赛事方面 已有中超和 CBA 联赛;而扎根本土的“地表最强 12 人”乒乓 球赛、“中国杯”帆船赛等已经成为拥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 赛事。 以网球为例,从 1 月的深圳公开赛开始,到 11 月的深 圳年终总决赛结束,WTA 一个赛季的头尾都在深圳,全球独 一无二;在高端赛事的金字塔尖之下,更有着发达的青少年 和业余赛事体系以及人才培养体系作为塔基。有业内人士评 价,深圳未来甚至有希望成为媲美佛罗里达的世界网球之都。 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巡视员王志强说,深圳始 终坚持“政府引导、企业承办、市场化运作、社会参与”的 办赛模式。近年来深圳市每年拿出约两亿元的资金,用于支 持体育产业发展,而体育赛事是重点扶持的对象。 然而,在 40 年前,还是一个“小渔村”的深圳体育基 础设施薄弱,竟然没有一块标准的田径场。1984 年深圳体工 队成立时,不仅缺乏场地,甚至连基本的生活设施都非常简 陋,运动员和教练员住在当时修建体育馆遗留下的工棚里, 下雨时门前一片汪洋,天晴时室内常常超过 40 摄氏度。 就是在这样的基础条件下,深圳的体育人开始了创业— —从 1984 年成立体工队,到 1985 年兴建深圳体育馆,1989 年笔架山训练基地落成,1993 年深圳体育场投入使用…… 深圳开始承办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体育赛事,作为 1993 年深圳体育场落成庆典比赛,以国脚为班底的中国联队对阵 荷兰的埃因霍温,1994 年意甲豪门 AC 米兰来访,特区人民 开始尝到“国际大餐”的味道…… 随着经济的腾飞和基础设施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在赛事 承办方面,深圳变得越来越有底气。2004 年,国务院正式批 准以深圳名义申办 2011 年第 26 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 2007 年,深圳经过激烈竞争,从 5 个申办城市中脱颖而出, 成功获得大运会举办权。 大运会给深圳留下的“春茧”“水晶石”等体育场馆成 为承办高端赛事的硬件,而培养的赛事管理人员和志愿者更 是为这座城市留下了不断传承的基因——如今,深圳“9 个 人里 1 个志愿者”,这其中的很多人,就是从大运会完成了 自己的志愿启蒙。 2011 年后,硬软件已经提升到新水平的深圳加速引进和 培育高端赛事 IP——国际冠军杯、法国超级杯、斯坦科维奇 杯、WTA 和 ATP 巡回赛、世界无人机锦标赛…… 在业内人士看来,生长在山海之间的深圳拥有得天独厚 的自然禀赋,这座地处亚热带的海滨城市,冬季平均气温在 15 摄氏度以上,能满足各类体育赛事的要求。更重要的是, 深圳具备年轻的体育消费群体,还有前沿互联网、科技与商 业的助推,形成了体育赛事 IP 创新和生长的土壤。而主办 方借助赛事,也可以打通整条体育产业链条,激活场馆运营、 体育经纪、体育培训和转播服务等上下游业务。 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XX 年曾发布一项数据, 深圳体育产业每产出 1 元,将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产出增加 6.02 元。 赛事与城市的紧密连接和深度融合产生了“化学反应” ——城市给赛事提供了生存、发展和创新的土壤,赛事让城 市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得到提升。 2019 年 8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其中指出:“支 持深圳举办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和文化交流活动,建设国家队 训练基地,承办重大主场外交活动。” 今年 3 月,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出台《关于加快 体育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提出加快建设国际著名体育 城市,使体育产业成为经济绿色发展的新动能。 深圳承办国际体育赛事的历史,正是这座城市飞速国际 化的缩影,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年之际,站在新起点再 出发的深圳,正朝着打造国际体育赛事之都的目标大步前进。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心得体会与感想二 深圳,因改革而生,因开放而强,见证了中国翻天覆地 巨变历程。1979 年,小渔村深圳获批立市,1980 年 8 月 26 日,又被批准设立深圳经济特区。深圳所取得的成就是改革 开放 40 年中国实现历史性变革和取得伟大成就的一个缩影。 2020 年,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 行示范区迎来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深圳正以更 大格局、更大担当、更大作为,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国的城市范例。 昨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宣传文化活动筹备会 举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强出席会议。 在会上,相关部门汇报了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各 项宣传文化活动的工作筹备情况。王强指出,深圳经济特区 建立 40 周年,是全国、全省的一件大事,更是深圳的一件 大事。要以最高的标准和要求,以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 雨无阻的奋斗姿态,全情投入、全力以赴推进各项工作。 王强对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宣传文化活动工作进 行了部署,他表示,在政治站位上要突出“高”,充分认识 到办好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活动的重大政治意义和历 史意义;活动质量要突出“精”,精益求精,力争各项重点活 动办出国家乃至国际水准,要做到既隆重热烈又勤俭节约; 工作节奏要突出“快”,要加强统筹协调、省市联动、进度 把控;任务落实要突出“细”,要树立严谨工作态度、确立严 格工作程序、建立严密责任链条;安全把控要突出“严”,确 保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确保防疫举措到位,确保各项 工作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成效,为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献礼。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心得体会与感想三 8 月 3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 建设规划,同意在粤港澳大湾区有序实施一批城际铁路项目。 大湾区将形成“轴带支撑、极轴放射”的多层次铁路网 络,构建大湾区主要城市间 1 小时通达、主要城市至广东省 内地级城市 2 小时通达、主要城市至相邻省会城市 3 小时通 达的交通圈,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 根据规划,近期到 2025 年,大湾区铁路网络运营及在 建里程达到 4700 公里,全面覆盖大湾区中心城市、节点城 市和广州、深圳等重点都市圈;远期到 2035 年,大湾区铁路 网络运营及在建里程达到 5700 公里,覆盖 100%县级以上城 市。 根据批复,近期建设项目总投资约 4741 亿元,资本金 比例 50%、计 2371 亿元,由广东省和项目沿线地方使用财政 资金等出资,并按照市场化原则,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分析人士认为,国家发改委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一体 化,将给深圳未来发展提供强力支持。 土地空间不足成为深圳近年来越来越显“窘迫”的发展 之困,深圳近年来一直在诸多领域寻求与大湾区其他城市深 度协作,而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交通网络的融合衔接, 是城市间协同合作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今年年初,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形成“双核+ 双副中心”动力机制,双核就是深圳与广州,双副中心则是 汕头、湛江,广东明确提出探索推动广州、深圳与湛江、汕 头深度协作。7 月 29 日,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率深圳市党政 代表团到汕头学习考察,期间深圳和汕头两市召开了深度协 作座谈会。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心得体会与感想四 除了国家发改委的力挺,自然资源部也很给力。 近日,自然资源部印发了《关于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和深 圳市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探索意见的函》,在国土空间规 划、空间用途管制、土地利用、耕地占补平衡、全民所有自 然资源资产有关试点、不动产登记、土地只征不转以及深圳 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探索等九个方面提出具体意见,支持 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提升自然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和 效率,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 自然资源部特别提出,支持深圳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 探索,充分发挥深圳“双区叠加”优势。探索事项有几点值 得重视: 1、支持深圳市取得相关法律授权,在国土空间规划编 制完成后,可探索按规划期实施总量管控模式; 2、支持将国务院授权广东省批准的永久基本农田以外 的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审批事项,由广东省委托深圳市批准; 3、探索通过出让合同约定土地闲置费的收取标准,以 及违约条件下收回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可操作方法; 4、探索高度城市化地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分类保护 利用新模式。 深圳下一步发展,“扩容”还是“扩权”,各方讨论热烈。 分析人士指出,自然资源部已率先用实打实的措施,给深圳 扩大了土地管理的权限。 近年来,深圳紧盯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出 台多项政策,加快项目落地,促进先导产业引领发展、传统 产业赋能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势、未来产业前瞻布 局。但无论是重大产业的布局还是重大项目的落地,核心都 离不开——地。 是向外扩,还是向内挖潜? 去年,深圳市委将“拓展空间保障发展”十大行动的名 称,优化为“加快国土空间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 展”十大行动,已向社会各界传递出更加明确清晰的信号: 深圳未来发展,将在存量土地下苦功夫硬功夫。 7 月 30 日下午,深圳召开了一次围绕“产业用地”的新 闻采访会,会上承诺,凡是符合深圳产业发展方向的重大项 目“全部有地可落”,而且,通过标定地价的实施,深圳重 点产业和总部项目还能分别按照市场地价的 35%和 70%享受 优惠。 去年到今年以来,深圳加大招商力度,特别是去年底召 开的全球招商大会,给深圳带来总投资超 5600 亿元的 128 个产业项目。上述新闻采访会上透露,今年下半年深圳或将 再举行一次全球招商大会。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心得体会与感想五 回顾发展史,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深圳就提出要“抓 高新、上规模、重效益”,主动转移当时还很吃香的“三来 一补”加工制造业,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的高新 技术产业,并逐渐成为深圳的第一经济增长点、第一大支柱 产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将科技创 新改革向纵深推进,通过持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 不断向价值链高端延伸。2014 年,国务院批复同意深圳建设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圳成为全国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元 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6 年,深圳相继印发《关于促进 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关于支持企业提升竞争力的若干措 施》等系列文件,全面推进创新创业创造。20XX 年 1 月,《深 圳经济特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正式印发,为深圳的 创新活动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2019 年 7 月,深圳再次推出《深圳市科技计划管理改革 方案》,率先落实国家科技体制改革重大部署,科技项目实 施的关键环节接轨国际,扩大科研资金的使用管理自主权。 一系列政策组合拳,让深圳得以构建起“基础研究+技 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 态链,走出了一条以科技创新带动经济增长的高质量发展之 路。截至 2019 年,深圳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 17001 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 26277.98 亿元,同比增长 10.08%; 实现增加值 9230.85 亿元,同比增长 11.26%。今年上半年, 面对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深圳先 进制造业增加值、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仍分别同比增长 2.4%、 2.2%。 随着 5G 时代的来临,深圳再次前瞻布局,大力建设 5G 行业应用试验网。截至 8 月 14 日,深圳已建成 46480 个 5G 基站。 深圳市罗湖区科技创新局局长石兴中介绍,5G 技术将给 罗湖区转型发展带来全新机遇,为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 全新动能。从去年开始,罗湖区全面布局 5G 产业发展及产 品应用,支持辖区企业融入 5G 产业发展和 5G 技术应用之中。 如今,已在智能制造、路桥管控、物流机器人、智慧交通等 多个产业、工业领域广泛使用。 5G 产业是近年来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领跑”的缩影。 在一次次产业转型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中,深圳构建起“四 个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即全市产业以高新技术、金融、 物流、文化“四大支柱”产业为主,经济增量以新兴产业为 主,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三产”以现代服务业为主。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心得体会与感想精选五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