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8-19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理)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理)试题 解析版 时量:60分钟命题:赵芸 审题:李丽君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每年清明时节,海外的炎黄子孙纷纷返乡寻根祭祖。这种情结源于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科举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宗法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是西周统治者利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护政治等级的政治制度,是调整统治阶级内部权力、财产继承与分配秩序的原则。至今还影响着现代中国包括社会、政治、文化等诸多层面。珍惜亲情、渴望相聚、寻根祭祖的情结正是家族血缘关系的表现,即受到宗法制的影响,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提及的是地方行政制度,排除;C项提及的是地方行政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科举制是选官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D。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宗法制·概况 2.某大臣向汉武帝建议说:“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汉武帝采纳他的建议后 A. 颁布实施“推恩令” B. 保留郡国并行制度 C. “崇儒尚法” D. 废除分封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反映了汉武帝实施“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故A正确;材料未涉及郡国并行制度,故B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崇儒尚法”思想,故C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推恩令”,而不是废除分封制,故D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汉武帝实施“推恩令”的史实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 A.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 B. 将地方财政权收归中央 C. 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D. 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是元朝的加强中央集权措施,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属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是北宋从经济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是北宋从军事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4.太平天国建立起与清廷对峙政权的标志是 A. 金田起义 B. 永安建制 C. 定都天京 D.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答案】C 【解析】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建立起与清廷正式对峙的政权。C正确;A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始;B属于封王;D属于革命纲领。 5.“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这副对联歌颂的是 A. 康有为 B. 孙中山 C. 毛泽东 D. 梁启超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反映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孙中山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故B正确;康有为属于维新派,与辛亥革命无关,故A排除;毛泽东等共产党人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与材料无关,故C排除;梁启超与与辛亥革命无关,故D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信息“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辛亥革命与孙中山的地位、贡献入手,即可得出答案。 6. 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是 A. 淞沪会战 B. 太原会战 C. 台儿庄战役 D. 百团大战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抗战期间重大战役的识记能力,意在要求学生掌握抗战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抗战的具体情况。1940年,为了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八路军领导了袭击平汉、正太、同蒲战争,参团105个,被称为百团大战。故选D。ABC项都是国民党主导的战争。 考点:百团大战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掌握百团大战的时间及具体内容,百团大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主要是以破坏敌人的交通线为主,历时四个月,取得巨大的胜利,振奋了抗日军民的信心。平型关战役、太原会战、台儿庄战役等抗日战争时期的著名战斗也需要掌握 7.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屈辱的历史 B.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 C. 是第一次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D.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第一次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而非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而选项A、B、D均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的正确描述,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8.美苏“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 苏联建立 B. “杜鲁门主义”出台 C. “北约”建立 D. 不结盟运动兴起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是“冷战”开始的标志,故B正确;冷战之前苏联早已经建立,故A排除;1949年“北约”建立是冷战的表现,故C排除;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是第三世界崛起的表现,故D排除。 9.汉朝以后,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 刀耕火种 B. 铁犁牛耕 C. 男耕女织 D. 集约化生产 【答案】B 【解析】 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B正确;A是原始社会耕作方式;C是小农经济耕作模式;D属于用现代管理技术,不符合题意。 10.明朝中后期我国古代民营手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表现在 A. 出现了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精美青铜礼器 B. 开始出现南青北白两大制瓷体系 C. 一些行业中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D. 民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 【答案】C 【解析】 明朝以前,民间手工业占据主导,明朝以后,古代民营手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民营手工业超过了官营手工业,C正确;A是商朝时期;B是唐朝时期;D是鸦片战争之后产生。 11.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其企业主要分布在 A. 华北地区 B. 东北地区 C. 西南地区 D. 东南沿海地区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东南沿海地区通商较早,自然经济瓦解较早等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时其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故D正确;与东南沿海地区相比,华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南地区都不具备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优势条件,故ABC排除。 12.1905年,标志着我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的是 A. 《定军山》首映成功 B. 《歌女红牡丹》首映成功 C. 《渔光曲》获国际荣誉奖 D. 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标志着我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故A正确;1931年,中国诞生了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不符合题意,故B排除;《渔光曲》,在1935年的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这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故C排除;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故D排除。 13.辛亥革命后,民国时期政府就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但在新中国成立后,人们还是看见许多穿长袍马褂的老汉、许多缠足的“小脚老太”。这说明 A. 缠足受到广大妇女的欢迎 B. 生活习俗的变迁城乡发展不平衡 C. 废止缠足的法令成为一纸空文 D. 传统旧习的废除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答案】D 【解析】 A项中“广大妇女”、C项中“一纸空文”的说法均过于绝对化,故排除;题目中未提及生活习俗的变迁呈现出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故无法得出B 项的结论;由题目中的信息“辛亥革命后……政府就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但在新中国成立后,人们还是看见许多穿长袍马褂的老汉、许多缠足的‘小脚老太’”可知传统习俗的变迁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故选D。 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但在新中国成立后,人们还是看见许多穿长袍马褂的老汉、许多缠足的‘小脚老太’”切入,结合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进行思考。 14. “这次会议正确地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这次会议是指1956年的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中共七大 D. 中共八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地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故D项正确;A项1921年;B项1922年;C项1945年。所以答案选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共八大 15.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他虽然没有达到梦想中的亚洲,但他却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这位航海家是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他却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反映了哥伦布开辟了到达美洲的新航路,故C正确;迪亚士发现好望角,故A排除;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故B排除;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故D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哥伦布的航海路线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 16.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从南半球到北半球,从亚洲、大洋洲到南北美洲。这一组织成立于 A. 1967年 B. 1989年 C. 1993年 D. 1994年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成立,故B正确;1967年欧共体成立,故A排除;亚太经合组织成立时间并不是1993年、1994年,故CD排除。 17.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不包括 A. 君权神授 B. 格物致知 C. 天人感应 D. 三纲五常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格物致知是朱熹的思想而非董仲舒的思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君权神授是董仲舒的思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天人感应是董仲舒的思想,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三纲五常也是董仲舒的思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整体上把握不同时期儒家思想家们的不同的主张,例如,格物致知是南宋时期朱熹的主张而非西汉时期董仲舒的主张。 18.李贽赞扬汉代卓文君与司马相如自由恋爱“当大喜,何耻为”,这体现了他反对儒家思想中的 A. 克己复礼 B. 知行合一 C. 存天理,灭人欲 D. 致良知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强调婚姻自由,体现了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批判,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克己复礼方面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知行合一,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致良知,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19.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就我国古代科技成就进行讨论,下列结论明显错误的是 A. 《九章算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B. 《石氏星表》——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C. 《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农书 D. 《本草纲目》——奠定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数据,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主要记录了东汉以后五百多年间,特别是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经验,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农书,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20.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下列关于汉字的发展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甲骨文、金文、隶书、篆书 B.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 C. 金文、甲骨文、隶书、篆书 D. 金文、甲骨文、篆书、隶书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是正确的顺序,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篆书得在隶书的前面,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甲骨文得在金文的前面,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甲骨文得在金文的前面,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21.下列关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解,正确的是 A. 排斥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 B.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 C. 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 D. 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答案】B 【解析】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是学习西方技术以维护清政府的统治,C正确;A中排斥不符合材料主旨;C是维新派思想主张;D是共和派思想主张。 点睛: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礼教;“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中学为体”强调把中国的纲常礼教作为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根本。 22.1924年,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 A. 推动了孙中山阶级立场的改变 B. 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 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D. 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三民主义成为了国共合作国民革命的政治基础,所以新三民主义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兴起和发展,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孙中山阶级立场一直未改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1924年前已经诞生,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新三民主义和革命统一战线有关而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无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23.“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一是袁隆平。”袁隆平的突出贡献是 A. 提出并参与863计划 B. 以毕生经历投入核试验的研究 C. 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 D. 参与“银河一号”计算机的研制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隆平的突出贡献是杂交水稻,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袁隆平和863计划无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袁隆平是水稻实验而非核试验的研究,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袁隆平未参与过“银河一号”计算机的研制,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24.当今,QQ聊天成为人们相互沟通的重要方式,小小的企鹅改变了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这主要归功于 A. 电视机的发明 B. 量子理论的提出 C. 互联网的出现 D. 航天技术的应用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QQ是互联网的出现的产物,应主要归功于互联网的出现,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电视机的发明和QQ无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量子理论也和QQ无关,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航天技术和QQ无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25.柴可夫斯基创作的音乐充满了激情,具有强烈的俄罗斯民族风格。其代表作是芭蕾舞剧 A. 《天鹅湖》 B. 《茶花女》 C. 《卡门》 D. 《蓝色的多瑙河》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鹅湖》是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天鹅湖》也具有强烈的俄罗斯民族风格,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从艺术题材上来看《茶花女》不是芭蕾舞剧,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卡门》是歌剧,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蓝色多瑙河作者是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著名的轻音乐作曲家,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50分) 26.阅读材料 材料一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它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三(人教版)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学派的创立者是谁?其思想核心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董仲舒提出这一主张的目的是什么 (3)概括材料三中关于儒家思想地位的观点。 【答案】(1)孔子。仁。 (2)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目的:巩固统治,维护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3)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解析】 【详解】(1 )创立者,依据材料一“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指出儒家学派的创立者是孔子。核心,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其思想核心是“仁”。 (2)主张,根据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即可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角度指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目的,结合所学知识从巩固统治、维护统一等方面回答董仲舒提出这一主张的目的。 (3)观点,据材料三“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它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即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世界文明等方面概括材料三中关于儒家思想地位的观点。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仁宇说:“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独栽,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二:孙中山先生这样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材料三:俞可平在《人民至上----60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文中指出:“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 (1)用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2)材料二中孙中山的政治理想在辛亥革命后是如何得以实践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前30年,我国搭建的“基本政治制度框架”有哪些?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答案】(1)废丞相;设殿阁大学士;设内阁;设军机处等。 (2)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符合本国国情;民主政治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建设必须相适应。 【解析】 (1)明朝联系所学从废丞相、设殿阁大学士以及设内阁回答,清朝从军机处回答。 (2)结合辛亥革命的政治和法律成果回答。 (3)依据所学从新中国初期三大政治制度回答即可。 (4)本题属于开放体型,结合所学从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及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符合本国国情角度回答。 点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民主政治的核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基本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的政治制度。三大政治制度构成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基石。 三.简答题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摘自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1872年,侨商陈启源在广东南海创建了第一家机器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该厂投产后,“出丝精美,行销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摘自岳麓版教材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的哪两种经济形态? (2)对于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在我国的产生,有人认为是欧风美雨的产物;有人认为是中国历史自然发展的结果。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答案】(1)小农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2)同意第一种观点: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而被扼杀;19世纪70年代前后,在外资企业的刺激和洋务派创办工业的诱导下,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 同意第二种观点: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瓦解着中国的自然经济,为近代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事物发展变化的主因是内因,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只是加速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 【解析】 【详解】(1)经济形态,据材料一“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材料二“继昌隆缫丝厂”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小农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等方面回答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的哪两种经济形态。 (2 )观点,可以同意两者当中的任一个。理由,结合所学知识从外资企业刺激、洋务运动诱导等方面说明“欧风美雨的产物”;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事物发展主因等方面说明“中国历史自然发展的结果”。 四、探究题 29.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开创的重要政治制度,它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请回答: (1)科举制正式形成于哪一朝代?与九品中正制相比,科举制有何进步意义? (2)有人说:现行高考制度任然有古代科举制度的影子。你是否同意此观点,为什么? 【答案】(1)朝代:隋朝 进步意义: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扩大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 (2)观点:(任选一种观点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同意:都是全国性选拔人才的考试制度;都体现了平等公平的原则;考试程序、形式基本相同;都按成绩录取。 不同意:今天高考制度与科举制在考试内容、命题范围、题型、根本目的等方面不同。 【解析】 【详解】(1)朝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科举制正式形成于隋朝。意义,结合所学知识从打破垄断、提高素质、扩大基础、中央集权等方面回答与九品中正制相比科举制有何进步意义。 (2)观点,可以任选一种观点作答。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选拔人才、平等公平、按成绩录取等方面说明同意的原因;从考试内容、命题范围、根本目的等方面说明不同意的原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