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7-15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西来宾市2020届高三5月教学质量诊断性联合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广西2020年5月份高三教学质量诊断性联合考试 理科综合化学部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a-40 Cr-52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MgCO3是医疗上常用的抑制酸的药剂,可用BaCO3替代 B. 用聚氯乙烯代替木材生产快餐盒,可减少木材的使用 C. 加酶(水解蛋白酶)洗衣粉,洗涤时水温越高,酶的活性也越高 D. 碳纤维材料应用于汽车上,可减轻车身的质量,提高车身的硬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A.MgCO3是医疗上常用的抑制酸的药剂,BaCO3可溶于胃酸生成钡离子,钡离子属于重金属离子,会使蛋白质变性,引起重金属离子中毒,不能代替MgCO3,故A错误; B.聚氯乙烯本身无毒,但聚氯乙烯为原材料的制品中添加的增塑剂、防老剂等主要辅料有毒性,聚氯乙烯塑料制品在较高温度下,如50℃左右就会慢慢地分解出氯化氢气体,这种气体对人体有害,因此聚氯乙烯制品不宜作为食品的包装物,同时聚氯乙烯难降解,大量使用能够引起白色污染,故B错误; C.加酶洗衣粉中的水解蛋白酶是一种蛋白质,洗涤时温度过高,会使蛋白质变性失去活性,故C错误; D - 18 - .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密度小硬度大,可以应用于汽车上,可减轻车身的质量,提高车身的硬度,故D正确; 答案选D。 2.烷基烯酮二聚体(AKD)是造纸工业上常用的一种浆内施胶剂,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KD的分子式为C8H14O2 B. AKD与NaOH溶液能发生皂化反应 C. AKD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D. AKD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AKD结构简式,每个节点为碳原子,碳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不足键由氢原子补齐,则分子式为C8H12O2,故A错误; B.只有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称为皂化反应,AKD不是油脂,含有酯基,与NaOH溶液能发生反应,但不是皂化反应,故B错误; C.AKD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和碳氧双键,属于平面结构,与双键上的碳原子直接相连的所有原子共面,但AKD分子中四元环上与甲基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为饱和碳原子,其空间结构类似于甲烷,即四元环上的两个甲基与双键不共面,则所有碳原子不处于同一平面,故C错误; D.AKD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具有烯烃的性质,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D正确; 答案选D。 3.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0.1mol·L-1的Na2CO3溶液中,阴离子总数一定大于0.1NA B. 常温常压下,由32gO2与O3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总数小于NA C. 36.0gCaO2与足量水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 D. 1molCH4与1molCl2混合,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分子数为NA 【答案】B 【解析】 - 18 - 【详解】A.0.1mol·L-1的Na2CO3溶液体积未知,无法确定溶液中阴离子总数是否大于0.1NA,故A错误; B.32gO2的物质的量为=1mol,O2分子数目为NA,而含有O3相同质量的O3所含分子数小于NA,则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总数小于NA,故B正确; C.36.0gCaO2的物质的量为=0.5mol,与足量水完全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CaO2与水的反应为歧化反应,氧元素由-1价变为0价和-2价,则0.5mol CaO2转移的电子数为0.5mol ×1×NA=0.5 NA,故C错误; D.将1molCH4与1molCl2混合,充分反应后,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和氯化氢,其中氯化氢与一氯甲烷为气体,根据元素守恒可知,氯化氢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气体分子数大于NA,故D错误; 答案选B。 4.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验室利用废旧电池的铜帽(主要成分为Cu、Zn)制备CuSO4·5H2O的部分实验步骤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溶解I”中,为加快溶解速率,可将铜帽粉碎 B. “滤液I”中,溶质的主要成分为ZnSO4 C. “溶解II”过程中,有大量的气体产生 D. “操作I”需要用到酒精灯玻璃棒等仪器 【答案】C 【解析】 【分析】 废旧电池的铜帽(主要成分为Cu、Zn)加入稀硫酸溶解,铜不与硫酸反应,锌与硫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硫酸锌,则“滤液I”中溶质的主要成分为ZnSO4,滤渣为Cu,滤渣中加入双氧水和稀硫酸,酸性条件下,双氧水可氧化铜,发生反应为:Cu+H2O2+H2SO4= CuSO4+2H2O,得到硫酸铜溶液,再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操作得到CuSO4·5H2O,据此分析解答。 - 18 - 【详解】A.为将铜帽粉碎,增大与稀硫酸的接触面积,可加快溶解速率,故A正确; B.“溶解I”中,铜不与硫酸反应,锌与硫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硫酸锌,则“滤液I”中溶质的主要成分为ZnSO4,故B正确; C.“溶解II”过程中,酸性条件下,双氧水可氧化铜,发生反应为:Cu+H2O2+H2SO4= CuSO4+2H2O,反应过程中没有气体产生,故C错误; D.“操作I”包括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需要用到酒精灯玻璃棒等仪器,故D正确; 答案选C。 5.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20。W、X处于同周期,W、Y处于同主族,W、X、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2;Y的一种同素异形体容易自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Y的最高价氧化物可作干燥剂 B. Y、Z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 C. W与Z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D. W的氧化物均能与水反应生成强酸 【答案】A 【解析】 【分析】 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20。W、X处于同周期,W、Y处于同主族, Y的一种同素异形体容易自燃,自然为白磷,即Y为P,W为N,W、X、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2,则X、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7,因此X为O,则Z为K。 【详解】A. Y的最高价氧化物P2O5,可作干燥剂,故A正确; B. Y、Z在周期表中处于不同周期,P为第三周期,K为第四周期,故B错误; C. W与Z能形成离子化合物K3N,故C错误; D. W的氧化物不一定能与水反应,如NO,与水反应生成的酸不一定为强酸,比如N2O3和水反应生成的HNO2为弱酸,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6.据《X-MOL》报道:RobertPipes等设计的添加PDS()的Li-CO2电池,正极物质转化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18 - A. PDS起增强导电性作用 B. 负极反应式为Li-e-=Li+ C. 电池总反应为4Li+3CO2=2Li2CO3+C D. 正极上发生的反应之一为+2CO2+2e-=2 【答案】A 【解析】 【详解】A. 根据图中信息,PDS是非电解质,不导电,在流程中捕获CO2的作用,A错误; B. 负极电极是金属Li,其电极反应式为Li-e-=Li+, B正确; C. 由图中物质转化可知,PDS不消耗,因此电池总反应为4Li+3CO2=2Li2CO3+C,C正确; D. 第一步PDS捕获CO2,发生的反应为+2CO2+2e-=2,第二步发生的电极反应为6+6e-=3+ 2C + 4CO32-,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 7.25℃时,用0.1000mol·L-1的盐酸分别滴定20.00mL 0.1000mol·L-1氨水和20.00mL 0.1000mol·L-1 NaOH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25℃,Kb(NH3·H2O)的数量级为10-5 B. N点处的溶液中:c(NH)>c(NH3·H2O) C. 曲线II滴定终点时所选的指示剂为酚酞 D. Q点所加盐酸的体积为b mL,则b=20 - 18 -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起点分析,曲线I是pH =13,则为盐酸溶液滴定NaOH溶液图像,曲线II是盐酸滴定氨水溶液图像。 【详解】A. 25℃,根据起点pH =11.1得到,因此Kb(NH3·H2O)的数量级为10−5,故A正确; B. N点溶质的NH4Cl和NH3·H2O且浓度相等,溶液显碱性,电离占主要,因此溶液中:c(NH4+)>c(NH3·H2O),故B正确; C. 曲线II滴定终点时溶液显酸性,因此所选的指示剂为甲基橙,故C错误; D. Q点是NaOH溶液加盐酸进行滴定,所加盐酸的体积为b mL,溶液呈中性,则b=20,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三、非选择题:共174分。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8.一种利用钛铁矿制备Li4Ti5O12的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钛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TiO3(可表示为FeO·TiO2),还含有少量的MgO和SiO2等杂质。 回答下列问题: (1)酸浸时,要提高铁的浸出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写出一条即可)。 (2)酸浸后的滤液①中钛主要以TiOCl42-形式存在,则其水解生成TiO2·xH2O的离子方程式为___,加热水的目的是___。 (3)TiO2·xH2O沉淀与双氧水、氨水反应时,应将温度控制在50℃左右原因是___。 (4)若将滤液②加热至一定温度后,再加入双氧水和磷酸,恰好使Mg2+沉淀完全[溶液中c(Mg2 - 18 - +)降至1.0×10-5mol·L-1],此时溶液中=___。已知:此温度下,FePO4、Mg3(PO4)2的溶度积常数分别为1.5×10-21、1.0×10-23。 (5)高温煅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 (6)某可充电的锂离子电池以Li4Ti5O12为正极,嵌入锂的碳材料为负极,含Li+导电固体为电解质。放电时的电池反应为LixC+Li4Ti5O12=Li(x-5)C+Li9Ti5O12,则充电时阴极电极反应式为___。 【答案】 (1). 提高温度或将矿石粉粹或适当提高酸的浓度等 (2). TiOCl42-+(x+1)H2O⇌TiO2·xH2O↓+2H++4Cl- (3). 促进水解 (4). 提高反应速率,同时防止温度过高造成双氧水分解,氨水挥发 (5). 1.5×10-12 (6). Li2Ti5O11+Li2CO3Li4Ti5O12+CO2↑ (7). Li(x-5)C+5Li++5e-=LixC 【解析】 【分析】 用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3,还含有少量MgO、SiO2等杂质)来制备Li4Ti5O12,由制备流程可知,加盐酸酸浸溶解,SiO2与盐酸不反应,过滤后的滤渣为SiO2,滤液①中含Mg2+、Fe2+、TiOCl42-,对滤液①加热发生水解反应TiOCl42-+(x+1)H2O⇌TiO2·xH2O↓+2H++4Cl-,水解后过滤,水解后的滤液②中含Mg2+、Fe2+,沉淀为TiO2•xH2O,向沉淀中加入氨水、双氧水和LiOH反应过滤后得到Li2Ti5O15,再与碳酸锂高温下发生反应Li2Ti5O11+Li2CO3Li4Ti5O12+CO2↑生成Li4Ti3O12,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酸浸时,要提高铁的浸出率可采取的措施是提高温度或将矿石粉粹或适当提高酸的浓度等; (2)酸浸后的滤液①中钛主要以TiOCl42-形式存在,则其水解生成TiO2·xH2O的离子方程式为TiOCl42-+(x+1)H2O⇌TiO2·xH2O↓+2H++4Cl-,加热水的目的是促进水解; (3)TiO2·xH2O沉淀与双氧水、氨水反应时,双氧水受热易分解,氨水受热易挥发,应将温度控制在50℃左右的原因是提高反应速率,同时防止温度过高造成双氧水分解,氨水挥发; (4)若将滤液②加热至一定温度后,再加入双氧水和磷酸,恰好使Mg2+沉淀完全[溶液中c(Mg2+)降至1.0×10-5mol·L-1],根据Ksp[Mg3(PO4)2]=c3(Mg2+)×c2(PO43-),c(PO43-)= - 18 - =1.0×10-4mol·L-1,Ksp(FePO4)=c(Fe3+)×c(PO43-),c(Fe3+) = =1.5×10-17 mol·L-1,此时溶液中==1.5×10-12; (5)根据分析,高温煅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Li2Ti5O11+Li2CO3Li4Ti5O12+CO2↑; (6)某可充电的锂离子电池以Li4Ti5O12为正极,嵌入锂的碳材料为负极,含Li+导电固体为电解质。放电时的电池反应为LixC+Li4Ti5O12=Li(x-5)C+Li9Ti5O12,则充电时为电解池,是放电时的逆过程,充电时的总反应为:Li(x-5)C+Li9Ti5O12LixC+Li4Ti5O12,阴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Li(x-5)C+5Li++5e-=LixC。 【点睛】本题易错点为(3),结合物质的性质分析,双氧水、氨水都不稳定,温度过高会分解和挥发;解答(6)时,要考虑二次电池的放电和充电过程互逆,根据放电过程总反应,书写充电过程总反应,再根据电解池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分析书写电极反应。 9.某实验小组设计实验制备NaHSO2·HCHO·2H2O[次硫酸氢钠甲醛(雕白块)]。回答下列问题: ⑴甲同学用下列装置制备实验原料Na2S2O5(焦亚硫酸钠),装置如图: 已知pH=4.1过饱和NaHSO3溶液能自动脱水生成Na2S2O5。 ①通入H2的目的是___。 ②通入S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依次为___、___和2NaHSO3=Na2S2O5↓十H2O。 ③从环境保护和安全考虑,尾气处理方法正确的是___ (填字母)。 ④实验若用稀NaOH溶液,则不能制得Na2S2O5,其原因是___。 - 18 - ⑵乙同学用甲同学制得的Na2S2O5通过下列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合成雕白块。 ①仪器W的名称是___。 ②合成反应温度需保持在75℃,采用的合适加热方式是___,已知反应中Zn转化为ZnO和Zn(OH)2,三口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③三口烧瓶中的反应液需经过过滤、___、过滤、洗涤及干燥,得雕白块。 【答案】 (1). 排除系统内空气 (2). 2NaOH+SO2=Na2SO3+H2O (3). SO2+Na2SO3+H2O=2NaHSO3 (4). D (5). 不能得到NaHSO3过饱和溶液 (6). (球形)冷凝管 (7). 热水浴 (8). Na2S2O3+2Zn+2HCHO+6H2O2[NaHSO2∙HCHO∙2H2O]+ZnO+Zn(OH)2 (9).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解析】 【分析】 Na2S2O5(焦亚硫酸钠)易被氧化,先将装置内空气排出,再通入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继续通入生成亚硫酸氢钠,得到饱和亚硫酸氢钠,自然脱水得到Na2S2O5(焦亚硫酸钠),再将Na2S2O5(焦亚硫酸钠)与Zn、HCHO溶液在水浴中加热反应生成ZnO、Zn(OH)2、NaHSO2∙HCHO∙2H2O,经过过滤,再将滤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产品。 【详解】⑴①Na2S2O5(焦亚硫酸钠)容易被氧化,因此通入H2的目的是排除系统内空气;故答案为:排除系统内空气。 ②通入SO2,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亚硫酸钠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钠,反应依次为2NaOH+SO2=Na2SO3+H2O、2NaOH+SO2 =Na2SO3+H2O和2NaHSO3=Na2S2O5↓十H2O;故答案为:2NaOH+SO2 = Na2SO3+H2O;2NaOH+SO2=Na2SO3+H2O。 ③ - 18 - 从环境保护和安全考虑,二氧化硫会污染环境,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要注意防倒吸,氢气用点燃方法进行处理,因此尾气处理方法正确的是D;故答案为:D。 ④根据题中信息pH=4.1的过饱和NaHSO3溶液能自动脱水生成Na2S2O5,因此用稀NaOH溶液不能得到NaHSO3过饱和溶液;故答案为:不能得到NaHSO3过饱和溶液。 ⑵①根据图中信息得到仪器W的名称是(球形)冷凝管;故答案为:(球形)冷凝管。 ②合成反应温度需保持在75℃,温度低于100℃,且控制温度,因此采用的合适加热方式是热水浴,已知反应中Zn转化为ZnO和Zn(OH)2,三口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2O3+2Zn+2HCHO+6H2O2[NaHSO2∙HCHO∙2H2O]+ZnO+Zn(OH)2;故答案为:热水浴;Na2S2O3+2Zn+2HCHO+6H2O2[NaHSO2∙HCHO∙2H2O]+ZnO+Zn(OH)2。 ③三口烧瓶中的反应液需经过过滤,滤液为雕白块溶液,将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及干燥,得雕白块;故答案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10.CaS在环境保护、制备电致发光材料等方面用途非常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制取CaS的反应如下: 反应(I):CaSO4(s)+2C(s)CaS(s)+2CO2(g) △H1 反应(II):CaCO3(s)+H2S(g)CaS(s)+H2O(g)+CO2(g) △H2=+165kJ·mol-1 ①若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只发生反应(I),达到平衡时向容器中通入少量CO2,则反应再次达到平衡时c(CO2)将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i:S2(g)+CaSO4(s)CaS(g)+2SO2(g) △H=+240.4kJ·mol-1 ii:2SO2(g)+4CO(g)=S2(g)+4CO2(g) △H=+16.0kJ·mol-1 iii:C(s)+CO2(g)=2CO(g) △H=+172.5kJ·mol-1 则反应(I)的△H1=___kJ·mol-1。 ③反应(II)的△S___(填“>”“<”或“=”)0。若反应(II)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填字母)。 A.v(H2O)正=v(CO2)正 B.容器中气体总压强不再随时间变化 C.容器中同时存在H2S(g)、CO2(g)和H2O(g) D.单位时间内断裂H-S键与断裂C=O键数目相等 (2)CaS能被许多物质氧化,有关反应的lgKp与温度关系如图(Kp - 18 - 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图中数据由压强单位为kPa得出)。 ①属于吸热反应的是___ (填“a”“b”或“c”)。 ②相同温度下,反应a、b、clgKp(a)、lgKp(b)、lgKp(c)之间满足的关系是lgKp(c)=___。 ③反应c在Q点时:p(SO2)=___kPa,以浓度表示的平衡常数Kc=___Kp[用R、T表示;已知气体的压强、体积、温度满足pV=nRT(n为气体的物质的量,R为恒量)]。 【答案】 (1). 不变 (2). +601.4 (3). > (4). BD (5). c (6). 2lgKp(b)-2lgKp(a) (7). 1 (8). (RT) 【解析】 【分析】 (1)①若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只发生反应(I),平衡常数K=c2(CO2),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 ②根据盖斯定律计算解答; ③反应(II) CaCO3(s)+H2S(g)CaS(s)+H2O(g)+CO2(g)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 A.v(H2O)正=v(CO2)正都是正反应方向的速率; B.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反应(II)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 C.不论反应是否到平衡,反应一开始,容器中同时存在H2S(g)、CO2(g)和H2O(g); D.单位时间内断裂H-S键与断裂C=O键数目相等,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2)①lgKp越小,平衡常数越小,根据图像,升高温度,lgK减小,平衡常数减小,据此分析解答; ②a:CaS(s)+O2(g)⇌CaSO4(s) Kp(a) b:CaS(s)+O2(g)⇌CaO(s)+SO2(g) Kp(b) c:CaSO4(s)+CaS(s) ⇌CaO(s)+SO2(g) Kp(c) - 18 - 根据盖斯定律c=2(b-a)可得,Kp(c)=()2; ③反应c:CaSO4(s)+CaS(s) ⇌CaO(s)+SO2(g)在Q点时,lgKp(c)=0,Kp(c)=1;以浓度表示的平衡常数Kc=,根据pV=nRT,=c,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①若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只发生反应(I),平衡常数K=c2(CO2),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则反应再次达到平衡时c(CO2)将不变; ②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i:S2(g)+CaSO4(s)CaS(g)+2SO2(g) △H=+240.4kJ·mol-1 ii:2SO2(g)+4CO(g)=S2(g)+4CO2(g) △H=+16.0kJ·mol-1 iii:C(s)+CO2(g)=2CO(g) △H=+172.5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i+ii+iii ×2可得:CaSO4(s)+2C(s)CaS(s)+2CO2(g) △H1=+601.4 kJ·mol-1; ③反应(II) CaCO3(s)+H2S(g)CaS(s)+H2O(g)+CO2(g)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体系,体系的混乱度增大,则△S>0; A.v(H2O)正=v(CO2)正都是正反应方向的速率,不能作为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的依据,故A不符合题意; B.恒温恒容条件下,反应(II)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体系,当容器中气体总压强不再随时间变化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符合题意; C.不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只要反应一开始,容器中就同时存在H2S(g)、CO2(g)和H2O(g),不能作为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故C不符合题意; D.单位时间内断裂H-S键与断裂C=O键数目相等,即消耗1mol H2S的同时也消耗1mol的CO2,即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可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符合题意; 答案选BD。 (2)①根据图像,随温度升高反应a、b 的lgKp减小,平衡常数减小,说明反应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随温度升高反应c的lgKp增大,平衡常数增大,说明反应正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②a:CaS(s)+O2(g)⇌CaSO4(s) Kp(a) b:CaS(s)+O2(g)⇌CaO(s)+SO2(g) Kp(b) c:CaSO4(s)+CaS(s) ⇌CaO(s)+SO2(g) Kp(c) - 18 - 根据盖斯定律c=2(b-a)可得,Kp(c)=()2; 则lgKp(c)=2lg ()=2lgKp(b)-2lgKp(a); ③反应c:CaSO4(s)+CaS(s) ⇌CaO(s)+SO2(g)在Q点时,lgKp(c)=0,Kp(c)=1=,则p(SO2)=1kPa;以浓度表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c=,根据pV=nRT,=c,则c(SO2)=,则Kc===(RT),则,Kc=(RT)Kp。 【点睛】易错点为(1),根据反应(I):CaSO4(s)+2C(s)CaS(s)+2CO2(g),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平衡体系,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c2(CO2),反应发生的条件为恒温恒压,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则CO2的浓度不变。难点为(2)②,反应计量系数改变n倍,反应的平衡常数变为变为原来的n次幂。 (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2道物理题、2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1.含铬化合物及铬合金用途非常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⑴基态Cr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___;第三电离能I3(Cr)=2987kJ·mol-1,I3(Mn)=3248kJ·mol-1,I3(Cr)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 当前文档收益归属上传用户
- 下载本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