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3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国开电大5科思政课大作业答案(最新最全版)
国开电大 5 科思政课大作业答案(最新最全版) 1、《习近平》 终结性考试答案 论述题: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各国共处一个世界。 习近平总 书记指出, 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 休戚与共。 我们要继承和弘 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 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请阐述你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 (100 分) 答: 1. 和平成为时代的主题: (1)回顾历史,战争让人类付出了惨痛代价; (2)二战后,各国人民深深感到和平发展的可贵; (3)人们越来越致力于以和平谈判代替武力解决争端; (4)世界上维护和平的力量不断壮大。 2.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消除贫困, 让人们都过上繁荣和充实 的生活, 平等和有尊严地在健康的环境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 与自然和谐共生, 建设和平、 公正、包容的社会,是当今人类必须 共同面对的发展课题。 3. 维护和平的方式: 成立联合国; 不断建立健全维护和平的 机制; 派驻维和部队;签署核不扩散条约等。 4.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发展: (1) 国家: 继续深入加强同其他国家的合作交流; 发挥我国 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努力促进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建立。 (2) 中学生: 树立全球观念, 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关心 世界的发展,尊重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 培养开放、 平等、 参与的国际意识; 热爱和平, 珍爱生命;尊重历史,以史为鉴,崇 尚和平。 二、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 1.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 局部战争与冲突; 霸权主义; 民族 问题; 宗教冲突; 领土争端;恐怖主义等。 2.制约人类发展的因素:(1) 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日益 严重,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不断扩大; (2) 最不发达国 家深受贫困以及由此带来的饥饿、疾病、社会冲突、社会动荡等一系 列问题的困扰。 3.恐怖主义的危害: 恐怖主义日益成为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 素, 它违背人类的道义和规则, 严重威胁普通民众的生命安全, 造 成社会动荡不安, 与世界人民追求和平的愿望背道而驰。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原因: (1)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 (2)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需要解决许多全球性问题; (3)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应成为各国解决全球性问 题的必然选择。 2.做法: (1)各国要努力扩大利益的交汇点,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 的发展前景; (2)各国应坚持对话协商,建立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3)坚持共建共享,建立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4)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5)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6)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3.意义: 由中国首倡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充分表达了 人类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愿望, 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宝 贵的思路, 为人类未来发展提出了具有重要价值的构想,为人类共 同美好的未来指明了方向。 1.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被写入我国宪法和《中国共 产党章程》, 说明了什么? 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坚持走 和平发展道路, 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2.全球问题有哪些? 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 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 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恐怖主义、 网络安全、 重大传染性疾病、 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蔓延。这些全球性问 题关系整个人类的生存,制约人类发展。 2、 《毛泽东》 终结性考试答案 论述题: 毛泽东思想具有三大活的灵魂, 凝聚起磅礴的精神力 量, 创造出强大的实践伟力, 引导中国人民站立起来。 你是如何 理解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答: 党的建设党的建设即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同党的建设实践 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应用。 党的建设包括三个方面的含 义: 一是研究党的建设的理论科学; 二是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指 导下所进行的党的建设的实践活动; 三是作为理论原则与实际行动 两者中介的约法规章。 党的建设包括政治建设、 思想建设、组织建 设、 作风建设、 制度建设、 纪律建设等, 具有鲜明的党性和实践 性, 指导党在不同时代、 不同情况下的工作与活动。 党的政治建 设 党的政治建设即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方向、 政治原则、 政治路 线方面的建设。 它的主要内容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为指导, 分析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 正确制定和实施党的纲领、 路线、 方 针、 政策, 统一全党的政治方向, 提高全党的执政本领, 发挥党 的政治优势, 保证党的纲领和路线的正确性与连续性, 维护党的执 政地位的长期稳定性。 党的政治建设的关键问题是制定正确的纲领。 党的纲领是党团结全党共同奋斗的政治基础, 是党公开树立起来带 领群众共同奋斗的旗帜。 党的思想建设党的思想建设即用马克思主 义教育和武装全党, 克服和改造党内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工作。 它是党的政治、 组织、 作风、 制度、 纪律等各项建设的基础, 也 是党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坚强战斗力的根本保证。 党的组织 建设 党的组织建设即为加强党的建设在组织方面所进行的一系列工 作。 它是党的建设中最具经常性、 普遍性的基本建设, 是实现党 的纲领及党的各个历史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物质保证, 也是党深 入进行思想建设和政治建设的物质基础。 党的作风建设 党的作风建 设即端正党组织和党员的思想作风、 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 树立与 党的性质和宗旨相适应的良好风尚的工作, 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 部分。 党的制度建设 党的制度建设即党为了建立健全党内规章制度 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 它是党的建设中更带有根本性、 全局性、 稳 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 是巩固思想、 政治、 组织、 作风各方面建 设成果的保证。 党的纪律建设 党的纪律建设即为加强党的建设在纪 律方面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 加强党的纪律建设, 既是关系到党的 基本路线能否顺利实现的一个重要问题, 也是党的建设的一项极为 重要的任务。 党的纪律建设的具体内容: 一是党纪的理论建设。 以马克思主 义的党建理论为指导, 从理论上探索和阐明党的纪律的起源、 本质 及其发展规律, 并从政治学、 社会学、 心理学、 逻辑学等相关学 科的角度来研究遵守纪律和违反纪律的行为的发生、 发展规律, 提 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是党纪的制度建设。 根据社会政治、 经济 状况的变化和党员思想水平的发展,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建立和 完善有关党的纪律的条例和规定。 三是党纪的实施。 用纪律规范党 员和党组织的行为, 坚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给违法行为以必要的 纪律处置。 党的制度建设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组织制度建设。 主 要包括党的组织机构的设置, 党员的接收和管理, 干部的选拔、 使 用和培养,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规章和办法。 二是领导制度建设。 包括党内上下级组织关系、 党委内部关系、 党委与党委职能部门之 间关系、党员与党的组织之间关系的规定。还包括党与政府、军队、 群众团体的关系以及党在企业、 事业单位中活动的规定。 三是工作 制度建设。 包括党的日常工作的规定。 四是生活制度建设。 主要 包括党内选举、 党内生活等规则要求, 讨论和决定党内重大问题, 学习和贯彻党的决议等规则要求。 五是监督制度建设。 包括党组织 对党员的监督, 党员对党的领导干部及党组织的监督, 党的上下级 组织相互之间的监督, 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对党员及党组织的监督, 以及党外群众、群众团体、其他党派对党的监督的规定。党的作风建 设的基本内容是: 进行党纪、 党风、 党性教育, 培养和发扬党的 优良传统和作风; 加强检查监督, 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 严格执 行纪律, 纠正不正之风,端正全党的思想作风。 党的作风建设的基本规律是: 党风与党的政治路线紧密联系, 作风建设与政治建设相互促进; 党风是党性、 世界观的外在表现, 作风建设与思想建设相互贯穿;优良作风是在与不良作风斗争中培养、 发展起来的, 健全党的生活, 开展经常性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既 是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 也是作风建设的基本方法; 作风建设的成 果要通过制定设来巩固。 党的组织建设主要包括民主集中制建设、 干部队伍建设、 党员 队伍建设等三项任务。 党的组织建设的基本内容是: 制定一条服务 于党的政治路线的组织路线, 坚持并不断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 健 全党的生活; 坚持干部队伍“四化” 方针、 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 和德才兼备的原则,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各级领导班子、 领导机构 的建设, 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应党的任务需要的各级干部; 认真做 好党员的发展、 教育、 管理工作,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 制 定和维护党的纪律; 加强从中央到基层的各级组织建设, 改革和完 善党的组织制度、 领导制度、 工作制度等等。 党的组织建设的基本任务是: 确保党组织的严密性和行动的一 致性。 它的重要任务是健全和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 在党的组织建 设中, 干部队伍建设居于核心地位。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组织建设 的基础。 党的思想建设的基本内容是: 坚持把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用来教育 和武装全党, 改造和克服党内一切非无产阶级思想, 解决党员思想 上入党的问题, 提高全党的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和认识世界、改造世 界的能力,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党的思想建设的原则是: 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坚持灌输与启发相结合; 坚持 党性原则与改革开放要求相结合; 坚持思想教育与组织管理相 结合; 坚持自我教育与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相结合;坚持经常性教 育与适时集中整风相结合。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 必须紧密围绕党的 基本路线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坚持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发扬 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提高拒 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 基础, 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 凝聚力、 战斗力, 使我们党始终走 在时代前列, 成为领导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 进的坚强核心。 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 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的四项基本要求: 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全党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 要思想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思想, 统一行动, 并且毫不动摇地长期 坚持下去。 第二, 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党的思 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 在实践中 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第三,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在任 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同群众同甘共苦, 保持最密切的 联系, 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 凌驾于群众之上。 第四, 坚持 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相结合。 3、《思想道德》 终结性考试答案 一、试论成就出彩人生的途径是什么?(80 分) 答: 第一, 对自己负责。 学会控制自己的生活。 离开了父母要学 会对时间负责。 大学不同于小学, 自修时间多, 选择空间大。 要 学会合理安排课余时间, 一个不会安排时间和控制时间的人, 一定 是忙碌也不会有成就的人。 要学会时间与效率的统一。 珍惜业余时 间, 自己对自己负起控制的责任。 让父母, 老师和关心自己的人 放心。 第二, 为自己规划, 培养就业能力。 想要提高自己的就业能 力与综合素养, 就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训练方式。 自己需要在哪些方 面提缚不同的短板都会影响自己的就业和发展。 到我们可以通过强 迫自己学习和多参加活动, 坚持锻炼身体, 使自己达到“技能和情 商” 的双向提高。 第三, 自身修养, 善待他人。 学会与人相处, 善待他人就是 善待自己。 学会关心、帮助他人, 遵守公道德, 节约水电和粮食 等。 在学校、 在家里、 在社会上, 都要自觉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一个让大家喜欢的人。在当下这个飞快发展的社会中,聪明的人有许 多, 但社会恰恰稀缺的不是聪明的人, 而是一心一意, 孤注一掷, 一条心, 一根筋, 脚踏实地, 一步一个脚印的人。 只有投入工作, 才能有成就,人都是逼出来的。 无论是学习还是人生, 坚持下去, 必定会有或大或小的收获!我们要学会抓住机遇甚至在必要的时候创 造机遇, 志存高远, 奋发向上, 刻苦学习,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 希望,努力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材! 二、 马克思、 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 中说: “法不过是被 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 ,“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 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马克思、 恩格斯通过对资本 主义法律的这一论述, 提示出来的法的本质是什么?(20 分)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与资产阶级的意识 形态一样都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这就是说从 阶级或者社会的本质方面看法律和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一样都是资 本主义关系的产物都体现了统治阶级意志只不过法律是被“奉为法 律” 即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为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规范。 这段话 不仅一针见血地揭示了资产阶级法的本质而且对认识一切法的本质 都有方法论的普遍指导意义。 这段话集中揭示了法的阶级意志性和 它的物质制约性。首先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就法的阶级本质来说法律 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其次法律是被“奉为法律” 的统治阶级的 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即指出了法的物质根源、物质制约性。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 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与资产阶级的意 识形态一样, 都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 这就 是说从阶级或者社会的本质方面看, 法律和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一 样, 都是资本主义关系的产物, 都体现了统治阶级意志, 只不过 法律是被“奉为法律” , 即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为由国家强制力保障 实施的规范。 这段话不仅一针见血地揭示了资产阶级法的本质, 而 且对认识一切法的本质都有方法论的普遍指导意义。 这段话集中揭 示了法的阶级意志性和它的物质制约性。 首先, 马克思、 恩格斯 指出, 就法的阶级本质来说,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其次, 法律是被“奉为法律” 的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即指出 了法的物质根源、物质制约性。 4、《马克思》 终结性考试答案 论述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 减 贫方案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 精 准扶贫方略是帮助贫困人口、 实现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的 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 根据古特雷斯的讲话,并结合工作和生活中 的实际,谈一谈对矛盾及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认识。 答: 矛盾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 是对矛盾普遍性的简明表述。 其含义是: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 终, 旧的矛盾解决了, 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矛盾普遍存在, 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 特殊的。 矛 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 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二是同 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 三是构成 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 地位和 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复杂的事物都是由诸多矛盾构成的系统, 都包含着自身特殊的矛盾, 从而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例如, 机 械、 物理、化学、 生物、 社会等各种运动形式相互区别, 就是由 各自的特殊矛盾规定的。 一个系统的矛盾的展开和逐步解决都要经 历一定的过程和阶段。 过程和阶段有长有短, 但都有其特殊矛盾。 而且在矛盾群中又存在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 盾。 根本矛盾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规定事物的性质。 主要 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 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非根本矛盾、 次要矛盾是处于从属地位的矛盾。 在每一对矛盾中又 有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 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 主要方面决定的。 只有如实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才能认清事物的 本质和发展规律, 才能采取正确的方针和办法去解决矛盾。所以,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 -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 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 件的、 绝对的, 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 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 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 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 绝 对和相对的道理, 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是正确理解矛盾学 说的关键, 不懂得它, 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 矛盾的共性 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 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 也是科学的认 识方法。 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就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 再 由认识一般到认识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 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 来,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一一毛 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指导中国革命、 建设和改 革不断取得新的胜利。21 世纪,人类社会的变化将更加激烈而深刻, 因此, 掌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把马克思主义同 我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 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又根据 我国实际和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 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 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 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必须不断丰富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 理论特色、 民族特色、 时代特色。 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 的辩证统一, 是植根于中国大地、 反映中国人民意愿、 适应中国 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5、《中国近现代史》 终结性考试答案 论述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 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 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什么? 答: 一、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 東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 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 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 的社会形态, 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 态。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 存在五种经济成分, 即社会主义性质的 国营经济、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农民和手工. 业者的个 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在这也经济成分 中, 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掌握了 主要经济命脉, 居于领导地位。 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 社会主义 经济、 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 性质的主要的经济成分相联系, 我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 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及其他小资产阶级、 民族 资产阶级。 由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既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 主义, 也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 其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 展方向。 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 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而解决这一矛盾, 必然使我国社会实现向 社会主义的转变。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 社会主义的因素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 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 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 条件, 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増长并获得最终胜利, 非社会主 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被改造。 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 展, 实现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 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 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因此, 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 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中共中央在 1952 年底开始酝酿并于 1953 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 期的总路线, 即“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 主义工业化,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 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当时, 对这条总路线的内容有过一种通俗的 解释: “好比一只鸟, 它要有一个主体, 这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工业; 它又要有一双翅膀, 这就是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 会主义改造。”这里所要表达的意思再清楚不过: 主要任务是实现国 家工业化; 而要实现国家工业化, 就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全 面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历史表明,中共中央提出的过渡时期总 路线是完全正确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