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甘肃省庆阳市环县五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甘肃省庆阳市环县五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甘肃省庆阳市环县五中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这段材料能够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A. 周王的亲族 B. 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 C. 周王的姻亲 D. 商朝的王族和贵族 ‎【答案】A ‎【解析】注意题干信息“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说明西周分封对象以同姓亲族为主,因此选A。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将士;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中贵族范围太广。‎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2.电视剧《大槐树》讲述的是明朝移民的一段历史。所以至今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区仍流传着一句歌谣:“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结合所学知识,下列选项与这段信息由密切关联的是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世袭制 D. 宗法制 ‎【答案】D ‎【解析】材料“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反映的是宗法血缘关系,与此相关的制度是宗法制,故选D项;禅让制与宗法血缘关系无关,排除A项;分封制和世袭制是和宗法血缘关系有关的制度,主要是依据宗法血缘进行政治权力的传承与分配,与题意不符,排除BC项。故选D。‎ ‎3.中国古代创立的一种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对其评价有:‎ ‎①发展了秦汉的郡县制 ‎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③奠定了今天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 ‎④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制度是 A. 三公九卿制 B. 行省制 C. 内阁制 D. 封国制 ‎【答案】B ‎【解析】从材料“发展了秦汉的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中可以看出,这一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巩固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故B项正确;AC项是中枢权力制度,加强了皇权,故AC项排除;封国制度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制度,故D项排除。‎ ‎4.“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的机会,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这一评价最适合于中国古代的那一选官制度 A. 科举制 B. 察举制 C. 世袭制 D. 行省制 ‎【答案】A ‎【解析】根据“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可知符合这一评价的是科举制,科举制以考试的形式选拔官员,使社会各阶层都有机会参与,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故选A项;察举制注重才德,但与科举制相比,不是最符合题意中评价的选官制度,排除A项;世袭制依据血缘进行权力的传承,不利于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排除C项;行省制不是选官制度,排除D项。故选A。‎ ‎5.公元6世纪,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是 A. 《十二铜表法》的制定 B. 罗马帝国的建立 C. 《民法大全》的编成 D. 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民法大全》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完成,故选C项;《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罗马成文法形成的标志,排除A项;罗马帝国建立后,罗马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但它们都不是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排除BD项。故选C。‎ ‎6.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出现在 A. 梭伦任执政官时期 B. 克里斯提尼任执政官时期 C. 伯利克里任首席将军时期 D. 查士丁尼任皇帝时期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是在伯利克里执政时期,故选C项;梭伦时期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克里斯提尼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形成,排除AB项;查士丁尼是罗马帝国皇帝,不是雅典民主时期的执政者,排除D项。故选C。‎ ‎7.1987年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把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我国政府往往在‎6月3日开始禁毒宣传月活动。它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着直接的关系 A. 鸦片战争 B. 虎门销烟 C. 太平天国 D. 洋务运动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为抵制鸦片对我国的危害,‎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实行了虎门销烟,所以与禁毒宣传有着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虎门销烟,故选B项;虎门销烟成为英国侵略者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与材料内容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是反对清政府的农民起义,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的自救运动,都与材料内容无直接关系,排除CD项。故选B。‎ ‎8.我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斗争实践中得到的最深刻教训是 A. 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 B. 必须将斗争的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 C. 必须建立人民革命军队 D. 必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 ‎【答案】B ‎【解析】AC 是国民大革命即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的教训;D是新中国成立前夕提出;B符合题意,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在进攻中心城市长沙受挫后,改向敌人防守薄弱的山区进发,从而将斗争的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 ‎ ‎9.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战役。下列哪一战役不属于正面战场组织的 A. 淞沪会战 B. 百团大战 C. 太原会战 D. 枣宜会战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团大战是1940年中共在华北地区组织的大型抗战,不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的,所以此题答案选B项。A、C、D都是国民党正面抗战的典型,不符合题意。‎ ‎10.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A. 革命性质的变化 B. 革命对象的变化 C. 革命动力的变化 D. 领导力量和指导思想的变化 ‎【答案】D ‎【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有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并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五四运动后,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以社会主义为奋斗目标,以广大人民群众为基础的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以把五四运动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本题选D。‎ ‎11.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开始的标志是 A. 转战陕北 B. 挺进大别山 C. 发起三大战役 D. 渡江战役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是挺进大别山,B项正确;转战陕北是战略防御阶段,发起三大战役是战略决战阶段,渡江战役在战略决战之后,不是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排除ACD项。‎ ‎12.小明在探究人民政协的历史,他知道人民政协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存始于 A. 1946年 B. 1949年 C. 1954年 D. 1956年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人民政协制度建立于1949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开始于1956年,所以两个制度并存只能开始于1954年,故本题答案选C项;A、B、D不符合题意。‎ ‎13.20世纪60年代中期,蒋介石曾责问日本右翼元老石井道:“日本豢养台独,还允许他们成立临时政府,不是欺人太甚嘛!”之后,他指示台湾当局相关负责人和媒体发表谈话或刊发文章,揭露和谴责日本政府及其右翼政客支持“台独”、制造“两个中国”之行径。这说明蒋介石 A. 积极推动第三次国共合作 B. 承认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C. 改变了对大陆的敌视政策 D. 秉持“一个中国”的立场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他指示台湾当局相关负责人和媒体发表谈话或刊发文章,揭露和谴责日本政府及其右翼政客支持‘台独’、制造‘两个中国’之行径。”可以看出蒋介石反对日本纵容台独分子分裂中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故D项正确。国共合作问题材料中没有涉及,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蒋介石对新中国的态度,而且B项也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蒋介石对大陆的态度,故C项错误。‎ ‎14.“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为此,新中国的人民政府:‎ A. 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在全国普及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 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答案】B ‎【解析】据材料“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可知,新中国政府颁布的此项制度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并且赋予不同民族一定的自治权利;由“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可知,新中国未照搬苏联的民族制度,而是从本国国情和历史出发,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正确;据材料“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可知,材料强调的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故A、C、D错误。‎ ‎15. 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 中美两国的正式建交 D.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答案】A ‎【解析】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外交基本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A正确;B是1955年万隆会议提出;C是1979年,标志外交关系突破;D是1971年,标志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 ‎16. 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有 ‎①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美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③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④中日《联合声明》签订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目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本题考查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外交成就。‎ ‎①项是‎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项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③项是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的,④是1973年。故选D项。‎ ‎17.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诞生170年以来,世界历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些重大变化并没有让马克思主义‘过时’,而是更加显示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习近平意在强调马克思主义具有 A. 开放性 B. 教条性 C. 科学性 D. 人民性 ‎【答案】C ‎【解析】马克思主义诞生170年以来,现在仍不过时,更加显示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适用于社会发展的科学性,故C正确;开放性不一定能够长时期适用于社会发展,排除A;教条指不分析事物的变化、发展,不研究事物矛盾的特殊性,只是生搬硬套现成的原则、概念来处理问题,马克思主义重视实事求是,并不教条主义,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排除D。‎ ‎18.某国际组织在其宣言中说:“我们一开始就坚持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和经济霸权,而主张每一个国家拥有自由、独立和自主发展的权利。我们从来不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该国际组织最可能是 A. 亚太经合组织 B. 世界贸易组织 C. 欧洲共同体 D. 不结盟运动 ‎【答案】D ‎【解析】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反对美苏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故答案为D项。亚太经合组织的宗旨是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排除A项;世界贸易组织致力于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排除B项;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大大增强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实力,排除C项。‎ ‎19.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的根源是 A.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B. 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 C. 第三世界国家的影响增加 D. 国家垄断组织削弱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源于经济上的多极化,故选B项;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但不是政治格局多极化的根源,排除A项;第三世界国家的影响增加是政治格局多极化的促进因素,但不是根源,排除C项;D项与题意无关,排除。故选B。‎ ‎20.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族冲突和宗教冲突明显加剧。其主要原因是 A. 世界力量多极化,各种冲突难以协调 B. 国际经济旧秩序造成经济困难 C. 西方大国插手,扶持各自势力 D. “冷战”结束后,力量对比失衡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和区域间的力量对比出现失衡,从而导致民族冲突和宗教冲突明显加剧,故选D项;世界力量多极化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出现,所以不是明显加剧的原因,排除A项;国际经济旧秩序始终存在,没有被明显取代,在两极格局结束以前就发挥影响,所以不是90年代以来冲突明显加剧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西方大国插手扶持各自势力是力量对比失衡的具体表现,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 二、非选择题 ‎21.‎2011年1月1日,大型音乐舞蹈史诗电影《复兴之路》上映。该片是中央电视台第一部全面、系统地梳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系列节目。该片以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的重大事件为视角,运用生动翔实的历史资料,向我们展示一幅幅振兴图强的全景画面,使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体味祖国百年的沧桑巨变,体味民族的奋斗历程。整部电影共分为《千年巨变》(1840-1911年);《峥嵘岁月》(1912-1949年);《中国新生》(1949-1976年);《伟大转折》(1976-1992年);《世纪跨越》(1989—2002年);《继往开来》(2002—2007年)等六个篇章。‎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在《千年巨变》这一篇章中,中国依次有哪些阶级级或派别登上历史舞台,他们分别开展哪些救亡图存运动?请列举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和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分别是?‎ ‎(2)在《峥嵘岁月》这一篇章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时候成立的?中共一大上确定党的中心工作任务是什么?‎ ‎(3)在《中国新生》这一篇章中,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也遭受了重大挫折,这里的成就和挫折分别指的是什么?‎ ‎【答案】(1)阶级: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 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时间:1921.7;中心工作: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3)成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挫折: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治的践踏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千年巨变》是指1840—1911年,此阶段登上历史舞台的阶级根据所学内容可知都有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们开展的救亡图存的运动依次分别是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根据所学内容可知,中国的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是中国同盟会,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中共成立的时间根据所学可知是1921年7月。确立的中心工作任务主要是组织工人阶级和领导工人运动。‎ ‎(3)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主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挫折主要是指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治的践踏。‎ ‎22.“二战”结束后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各种力量的关系不断发生变化。阅读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 ‎ 材料二 ‎ 材料三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次演讲中说:“西欧……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材料一图1说明美、英、苏之间是什么关系?图2和图3公约的签订标志着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共体成立的经过?‎ ‎(3)材料三中,尼克松说:“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请结合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的事实,评述尼克松的这句话?那么所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答案】(1)三国是盟友关系;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2)1951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三体合一成立欧共体。‎ ‎(3)以前西欧在经济政治上依赖美国,20世纪70年代后,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政治上要求独立自主的外交;欧共体成立后,经济发展,实力增强。‎ 冲击两极格局,世界朝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解析】(1)图一是波茨坦会议,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此时美英苏之间是盟友关系。图2和图3分别是北约和华约的成立,其中华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2)欧共体成立的经过根据所学内容把握相应的时间点即可,即1951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三体合一成立欧共体。‎ ‎(3)尼克松所说的话是在20世纪70年代,此时随着欧洲、日本经济的 崛起,在政治和经济上都对美国造成了巨大的挑战,所以尼克松的这句话指的是欧洲在政治上由依赖美国到要求独立自主的外交,经济上欧共体成立,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欧洲崛起带来的影响主要是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朝多极化发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