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3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一轮复习小说阅读训练(全国)(十三)
2018届一轮复习 小说阅读 训练(全国)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4分) 跛哥 李世袭 跛哥的大号叫郭苇。我想,应该是那种有思想的芦苇。 因为脚跛,他上学没少受人欺负。跛哥上初二的时候,新任的语文老师上第一次课时,让学生解释“蹒跚”的意思。这个调皮的学生却说:“让郭苇给我们表演一下吧。”学生们一阵哄笑,老师也笑了,说:“郭苇,既然大家都同意,你就上来学一学吧。”跛哥听了,脸红得像灌了半斤老白干。他拿起语文书朝说话的那个学生砸过去,然后背起书包往外走。跛哥走的时候,一拐一拐地,正是“蹒跚”的“生动解释”。可学生们却不再笑了,老师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后来老师来到跛哥家,道了歉,希望郭苇能回去接着上学。跛哥说:“我早该不上了,家里没钱供我了。老师您不用过意不去。”说来说去,说去说来,老师还是没有劝动跛哥。 跛哥退学以后,就去大城市当了几年维修钟表的学徒。回来后到镇上开了个修钟表的小店,店名就叫“跛哥钟表维修店”。跛哥想开了,跛就是跛,为什么不让人家说? 一开始,跛哥的生意只是勉强有些进项,但他能钻研,肯努力,生意很快就火了。周边的人们都知道,没有跛哥修不好的钟表。几年过去,跛哥的店名换成了“跛哥钟表家电维修部”,生意多得忙不过来。但跛哥娘也开始发愁了:儿子老大不小了,上哪儿找个媳妇呀!跛哥却说:“急什么急,您儿子心眼好,脑子灵,挣钱多,咋都不愁个媳妇。说不定还会有人送上门来呢。”跛哥娘便勉强笑笑, 一天,跛哥店前来了个讨饭的孩子,脚也一拐一拐的。跛哥很是可怜他,给他了些钱,孩子便哭了。他告诉跛哥,他是出来找活干的,活没找着钱却花光了,又没脸回家,只好一边讨饭一边找活干。他还说跛哥对他最好,希望能收他做学徒。跛哥犹豫了一下答应了。这孩子心眼灵,又勤快,很快就能独当一面。跛哥把活儿干完,不等顾客来取,他就主动给人送去。维修部的生意更火了。 时针一圈又一圈地跑个不停,转眼间,孩子在跛哥这儿待了多半年了。这天,跛哥拿出一沓钱对孩子说:“这是你的工钱。你也该回家了。你手艺学得也差不多了,回去后自己开个店,只要勤埃及,好好干,日子肯定错不了。”孩子接过钱,对跛哥谢了又谢,依依不舍地走了。 半年时间又在“嘀嗒嘀嗒”声音中过去了,跛哥娘的叹息越发重了。 春节快到的时候,跛哥家来了两位客人,一位就是那孩子,另一位是那孩子的姐姐,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孩子和跛哥叙旧,姑娘和跛哥娘边唠嗑儿边准备饭菜。 这天晚上,姐弟两人住了下来。晚上,孩子对跛哥说,他想把姐姐介绍给跛哥。跛哥听了问:“你不是说梦话吧?”孩子说:“不是,你心眼好,又有本事,将来肯定会成大事,我们家里人都说,我姐跟了你肯定能享福。”跛哥不说话了,跛哥不是不想媳妇,有时想得还挺厉害。但跛哥想:找媳妇,得找一个志同道合的呀。跛哥想好了,就说:“我怕委屈了你姐。”…… 第二天,姐弟俩走了。后来孩子的姐姐嫁了人,日子过得挺不错。孩子每次来看跛哥,总免不了说上一句“你当初不该回绝这门婚事”的话。跛哥总是笑笑,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人们,说:“我的爱情,总会来的。”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一段寥寥数语,在交代跛哥名字的基础上,写了“我”对名字的理解,为的是突出小说主人公身体残疾,像芦苇一样柔弱。 B.调皮的学生说让郭苇通过表演解释“蹒跚”的意思,同学们一阵哄笑,老师就让郭苇上台表演,跛哥看到大家都歧视他,生气地走了。 C.“跛哥娘的叹息越发重了”这一段的交代既符合跛哥的职业特点,也说明跋哥岁数一天天增大,跛哥娘为给跛哥找媳妇越来越发愁了。 D.受过跛哥照顾的“孩子”,要把自己的姐姐介绍给跛哥,但是跛哥拒绝了,他看出了姐弟俩的辽宁省些庸俗,和他的爱情观不相符。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A项“像芦苇一样柔弱”错误。B项“老师就让郭苇上台表演”,不合原文。D项“和他的爱情观不相符”错误。 (2)小说中的跛哥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①自尊心强又能面对现实:受同学讥笑时,拿起语言书朝他砸过去;后来想开了,连店名都叫“跛哥钟表维修店”。②朴实善良、有同情心:收留残疾的孩子,鼓励他奋发向上。③身残但有思想,对美好的生活充满信心:拒绝不符合自己爱情观的婚姻,相信自己美好的爱情必然会到来。 (3)有人认为应把标题“跛哥”改为“有思想的芦苇”,你认为哪个标题更合适?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案】看法一:以“跛哥”为标题更合适。理由:①跛哥是全文主人公,以此为题,可突出人物形象;②更生活化,更接地气,符合中国人的阅读口味;③主人公因跛而退学,因跛而学维修,因跛而找媳妇难,因跛而发愤图强。“跛”跟主人公命运相关,能推动情节发展;④“跛”是腿有毛病的意思,“哥”含有敬意的意思,以“跛哥”为标题能体现作者的感情倾向。(每点2分,答满三点即可得满分6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如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看法二:以“有思想的芦苇”为标题更合适。理由:①具有象征意义,突出人物形象身残志坚的特点;②让人联想起帕斯卡尔的《人是会思想的芦苇》,增强文章的哲理内涵;③更能体现作者的感情倾向,进而感染读者。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标题的内涵。理解标题的本义和象征义,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明确观点,结合文本的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发展、主旨表达等方面分析。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14分) 爱心如同韭菜 余显斌 娘打来电话,问他现在在哪儿。 他轻声说:“在医院。” 娘说:“知道,听你爹说的。”娘接着哽咽着说,“儿啊,你怎么能那样,怎么能捐献骨……髓啊?”显然,娘不理解什么是骨髓,说到这儿,明显地顿了一下。 他忙说:“娘,没啥。” 娘威胁说:“你不听娘的,娘就死去。” 他急了,忙告诉娘,自己不是捐献骨髓,爹听错了,自己是想找人给自己捐献骨髓,自己有病。 娘一听更急了,问清了他所在的医院,和爹当天就打了车,匆匆赶去,在医院看见了他。他坐在病床上,护士在给他量着血压。娘一见吓了一跳,问道:“儿呀,你怎么啦?” 他说:“白血病。” 娘不懂什么是白血病,望着他。 他告诉娘,患白血病很难治的。看娘身子一颤,他忙说,不过,有骨髓配型成功的人愿捐骨髓,自己就有救了。 娘忙说;“配啊,砸锅卖铁也配啊。” 他叹口气,说:“哪有那么容易的?两万多人中才有一对配型成功的。” 娘坐在那儿,眼睛直了。 他忙摇着手道,不过,自己很幸运,和一个女孩配型成功。 娘眼睛一亮:“真的?” 他再次垂下头,告诉娘,可是对方不愿捐献骨髓。娘一脸灰白,许久,点点头道:“是啊,身上的东西,哪一件不是跟眼睛鼻子一样,哪有多余的啊?多余的也不会长啊,谁又愿捐啊?” 爹在旁边嘀咕一声:“听说,捐骨髓没事的啊!” 他沮丧地摇摇头,告诉他们,那个女孩就是不愿捐。 娘试探着问:“真没事吗?” 他说:“可能是吧,不过,这得问问医生。” 正说着,一个医生从旁边匆匆经过,娘忙一把拉住,如抓住救命稻草一般,可怜巴巴地问:“医生,捐献骨髓对捐献的人有伤害吗?”医生望望娘摇了摇头。看娘有些不懂,医生打比方说:“骨髓就像韭菜,捐了又会长出来的。”农村里,韭菜不少,剪后生得更快更肥更多。娘懂了,娘脸上的灰白颜色没了,她想了想,仍拉着医生的手不放:娘有一个请求,希望医生能帮自己给那个女孩说说。 医生一笑,点头答应了。 四人去了另一间病房,见到了那个女孩。 娘走过去,一把拉住女孩的手。娘说:“娃啊,大婶求你了。” 娘指着他说:“我就这一个儿,请你救救他啊。” 见女孩不说话,娘猛地想起什么似的,指着医生说:“医生说了,对你没损害。如果有损害,这个要求大婶也说不出口啊。” 女孩雪白的脸上流下两行泪,望望她,仍没有说话。 娘急了,说:“娃啊,大婶跪下了。” 娘说着,准备跪下来。女孩忙一把拉住,流着泪说:“大婶,我才是病人,这位大哥是捐献者啊。”说着,女孩指指他,对娘说,“求大婶了,救救我。” 娘站在那儿,愣住了。 不过,娘马上就明白了怎么回事。 娘拉住女孩的手,打量着女孩毫无血色的脸,许久许久,眼眶红了,对他说:“去吧,娘不拦你。” 娘说:“出来了,娘煮鸡蛋给你补补身子。” 他“哎”了一声,笑着望了医生和女孩一眼,忙向手术室走去。他知道,他的方法成功了,善良的娘,一旦知道捐献骨髓是怎么回事,一定不会拦他的。 他猜对了。 六个小时后,他捐献了骨髓,走了出来。 爹娘迎上来,仔细打量着他,见他没事,爹一笑,得意地道:“小子,你答应了爹的,我劝你娘来,你回去可得陪爹喝几盅的。” 他一笑,手指一弹,嗒地一响。 娘这才知道,自己被骗来,是他和老头子商量好的,回头瞪了老伴一眼道:“啥出息?几盅酒,就让儿子收买了。”说完,拍着他的手笑笑,得意地道,“我儿捐了骨髓,救了一条人命,救了一个家,娘受一回骗,值啊!” 他望着爹娘笑了。 他想,有时,爱心也像韭菜,付出越多,播撒越快越广,不但能传及家人,甚至能传及世界,让每一个人心中都一片碧绿、一片阳光。 (摘编自2016年10月24日《石家庄日报》)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虽只用较少的笔墨来写爹,但爹对情节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爹支持儿子捐献骨髓,为了和儿子喝几盅,还与儿子一起隐瞒真相,骗了娘一回。 B.小说以医生的话“爱心如同韭菜”为题目,不仅形象贴切,通俗易懂,可以让娘理解“捐献骨髓是怎么回事”,也彰显了本文播撒爱心的主题。 C.开头写他在医院,说明他是用装病来让母亲理解他的做法,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事由,表明他已决定为患白血病的女孩捐献骨髓。 D.文章在写娘和女孩时都写到了脸色,写娘脸色由“灰白”到“灰白颜色没了”是为了表现娘由失望到希望的心理变化,写女孩脸色主要是表现白血病病症。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A项“为了和儿子喝几盅,还与儿子一起隐瞒真相”,理解浮于表面。B项“小说'爱心如同韭菜'是以医生的话为题目”表述不当,医生的话是“骨髓就像韭菜,捐了又会长出来的”。C项一开始写他在医院并不是要装病,而是后来母亲以死相逼不让他捐骨髓,他才不得不装病来让母亲理解损献骨髓是怎么回事的。 (2)小说中的娘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①爱子情深。怕儿子捐骨髓影响身体;得知儿子“有病”当天打车到医院,砸锅卖铁也要救儿子;为救儿子准备下跪求女孩“捐骨髓”。 ②善良淳朴。知道捐献骨髓没什么损害,才求女孩给儿子“捐骨髓”;得知真相后,看到女孩脸上毫无血色,病情严重,同意儿子捐骨髓。 ③明白事理(通情达理)。知道捐献骨髓是怎么回事,就不阻拦儿子捐献;虽然自己被骗,也不怪丈夫和儿子。 点睛:从塑造人物形象都的方法即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的命运及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的评价入手。 (3)作为儿子的“他”为捐献骨髓对娘采用了欺骗的方式。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6分) 【答案】观点一:作为儿子的“他”,不应该欺骗娘。①欺骗说明儿子对母亲不真诚;②娘为人善良,可以把实情直接告知她,她会同意捐献的;③欺骗会使母亲误解或因过于担心儿子而着急。 观点二:作为儿子的“他”,欺骗娘是有原因的。①儿子考虑到母亲的情绪,才采用欺骗的方式;②母亲态度坚决,用死来反对儿子捐献骨髓;③母亲不懂捐献骨髓是怎么回事,不能明说。 【解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首先立足文本,分析作为儿子的“他”为捐献骨髓对娘采用了欺骗的方式的理解,明确观点,结合文本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分析、主旨表达等方面分析。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超。(14分) 墙上的图画 丁肃清 珍奶把一大盘刚出锅的羊肉放在桌上,一边吹拂着烫痛了的手指一边说:“趁热吃!清炖羊肉。” 飘飘袅袅的热气弥漫着异香,诱引得我的喉头连连蠕动。为欢迎我回老家来,她特意让人宰了一只羊。我是珍奶抱养长大,对老人家情同生母,时常回老家探视,已成为我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看着我大口的吞咽,珍奶慈祥的脸上如暖风吹皱了的一池春水,细细密密的皱纹每一条都笑着。 “你爷在世时也好吃肉。”她说:“三天没肉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爷去世已经多年,可是每当我同珍奶叙话,她总是提起爷这个话题。这一次,她又讲了那个不知讲了多少遍的故事:“打日本那时,你爷是土八路,轻易不敢回家来,怕汉奸告密。有一天晚上回来,浑身上下成了泥人,躺在炕上就‘呼噜呼噜’地睡,那脚上黑压压地一片蒺藜刺儿,我用针一根一根地挖,他都睡不醒…… 儿时就听珍奶说这故事,那时候珍奶的故事美妙,像童话。如今听起来淡了,淡得像一碗白开水。真想让珍奶多说点别的,可提起爷过去的事情,她总是十分投入唠叨个没完。 院里,“咩、咩”地颤抖着几声羊叫,像小孩子的哭泣。我吞下去的羊肉奠名其妙地噎住了,一种说不清楚的感情拨撩着我的心。从窗子往外看,不见有羊的影子,只从窗外的墙根下传来一声声的羊叫。 珍奶见状出门。我随出。门外的墙上,挂着一张尚湿的山羊皮,正是珍奶为招待我刚宰的那只羊。墙根下,站着珍奶喂养的另一只羊,它仰起头,在墙上那张羊皮上依偎,深深地在那皮毛上舔、舔……我的心为之震颤。 珍奶牵开那只羊,说:“这东西,还有灵性哩!” 那一晚,我的胃里毛扎扎地难受,没有情绪同前来串门聊天的乡邻叙话。珍奶却说得高兴,少不了又提起爷的故事:“……那天他摸黑儿回家来,躺在炕上就‘呼噜呼噜’地睡,那脚上的蒺藜刺儿,黑压压的一厚层,用针一根一根地挖,他都睡不醒……” 说得我真有些不耐烦,就说:“老提这事儿干嘛?说点别的好不好?” 灯光下,珍奶的脸刷地变红,对众人尴尬一笑,久久不语。第二日,我要离家归城。在院里,我发现墙上少了那张羊皮,却留下了一个灰暗色的羊皮印儿,清清楚楚依然在目。这时珍奶正打发行李袋,嘱咐着为我送行。那只山羊“咩、咩”地叫着猛然窜出,蹭在那墙上,在皮毛留下的印迹上猛舔:“沙——沙—,”青砖上的沙粘落地。珍奶用脚踢它:“这东西,想成精啦?滚开!”这是我平生见到的最壮烈的一幕。 车窗外,一路的风声雨声,全像是那只山羊舔墙的“沙沙”声……我固守了多年的一种进化观轰然坍塌:只有人类才有思维有情感?不是这样!那一山一水,一花一木,一鸟一虫,或许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呢! 又过了很久,回故里探望珍奶。她像是一下子老了,满头的银白,没有了以往甜甜的笑意,脸颊的皱折和郁闷紧板板地滞结在一起。话也少,只是忙里忙外为我烧火做饭。 她已是七十五岁的高龄! 我漫步在院里,又瞧见那面墙壁上,上面隐隐约约还有那张羊皮的印迹,印迹上斑斑条条涂满艳红,像一幅绝妙的图画。我断定,那是那只山羊舔上去的舌血! 只是不见了那只生灵。问及它。珍奶说:“不忍看它舔墙的样儿,赶集把它卖了。” 真叫人感慨。动物虽然不会说话,无法与人沟通,可它们何尝没有悲欢离合的故事。动物尚且有情有感,何尝人哉!于是,我顿生怜悯:七十五岁高龄的珍奶,孤独寂寥的珍奶,用心血和爱把我滋养成人的珍奶,岁月沧桑积蓄在她心中的情感像一部厚厚的家传宝书,我竟然一点没有读懂! 珍奶仍在默默地拾掇家务。 我在等她再说起爷的故事,再听听她讲……一爷回来躺在炕上呼噜呼噜就睡了,那脚上的蒺藜刺儿黑压压的一层,用针一根一根地挑都挑不醒他……那个故事。 可珍奶终竟没有再讲。 现在我懂了,爷的故事原本就是珍奶心中遮风挡雨的一面墙。她是在用心系念,在那墙上描绘图画! 我真笨,在那鲜灵灵的绘画前,我竟然麻木不仁呆若木鸡! 真想哭,于是我拉珍奶坐下,还像孩童时那般端坐在她的面前,对她说:想听听你讲爷的故事。 (原载于《山东文学》)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品一开篇就描写珍奶端出一大盘淸炖羊肉给我吃的情景,既表现了珍奶对“我”的爱又自然地引出了珍奶对爷的回忆。 B.文章结尾部分“我真笨”,是因“我”没有真正理解珍奶而生发出的自责;“真想哭” 则是“我”为珍奶和爷的情感而生发出的感动。 C.文章比喻的手法运用很成功,如用暖风吹皱了的一池春水比喻珍奶的脸,就特别生动形象,写出了珍奶苍老、和善的特点,表现了珍奶对“我"的疼爱。 D.本文用羊舔墙的细节把通篇点亮,直击读者心扉,让"我”感悟到了不是只有人类才有情感,万物都有,从而为“我”最终理解珍奶作铺垫。 【答案】B 【解析】B曲解文义,“真想哭”更多的仍是“我”没有理解、关爱珍奶的懊悔。 (2)文章三次较详细地描述爷的故事,这样安排有何用意?(5分) 【答案】①结构上起贯穿全文的作用,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②珍奶讲述的不厌其烦与"我"听讲述的不耐烦,形成对照,突出珍奶对爷的深情;③前两次听讲述的耐烦与后一次"我”对讲述的期待形成对照,凸显了主题。 【解析】从结构上起贯穿全文、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的作用;从人物上突出珍奶对爷的深情;从主旨上凸显了主题。 点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推进的角度进行分析。 (3)请根据文本,试探究标题“墙上的图画”的意蕴。(6分) 【答案】①运用比喻、双关的手法:②表层义,一只失侣的羊对着墙上挂着的羊皮舔舐,后来羊皮被拿走,它竟还对着留有羊皮印迹的地方舔舐,斑斑条条涂满艳红的舌血,像一幅绝妙的图画;③深层义,珍奶一次又一次的回忆与讲述爷的故亊,也是在自己的心灵上绘-幅血迹斑斑但又美丽动人的图画,这使“我〃懂得真正的孝顺并不仅仅是表面上的陪伴,更应从精神上关心老人。 双关、反语等。含义的分析注意从表层和深层的角度进行分析,表层含义注意结合小说的情节作答,深层含义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此题注意答出表层和深层含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