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通史版第4部分第11单元第32讲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通史版第4部分第11单元第32讲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学案

第32讲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主干整合·厘清史实]‎ 一、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 ‎1.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 ‎(2)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3)防止战争悲剧重演,规划战后世界经济秩序的需要。‎ ‎2.内容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任务是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对在国际收支上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 ‎(2)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又称世界银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后来则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3.特征 ‎(1)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充当黄金的等价物或代表。‎ ‎(2)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 ‎4.影响 ‎(1)对世界: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2)对美国: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教材拓展]__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弊端及解体 ‎(1)弊端 布雷顿森林体系虽然有助于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对战后的经济复苏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严重缺陷。‎ ‎①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能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顺利运行,是与美国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充足的黄金储备分不开的。倘若美国国际收支持续性逆差,美元对外价值长期不稳,美元则会丧失其中心地位,危及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的基础。‎ ‎②美国要履行35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的义务,必须拥有充足的黄金储备。若美国黄金储备流失过多,储备不足,则难以履行兑换义务,布雷顿森林体系就难以维持。‎ ‎③若美国黄金储备不足,无力进行市场操作和平抑金价,则美元比价就会下降,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也就会随之动摇。‎ ‎④该制度规定汇率浮动幅度需保持在1%以内,汇率缺乏弹性,限制了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而且它实际上仅着重于国内政策的单方面调节。‎ ‎(2)解体 ‎①1968年,美国宣布实行“黄金双价制”:从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经济相对衰落,美元的地位发生动摇。各国纷纷抛售美元抢购黄金,使美国黄金储备急剧减少,金价暴涨。美国宣布仅对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按官价兑换黄金,而市场金价则自由浮动。‎ ‎②1971年8月,尼克松政府宣布放弃按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金本位制”。美元与黄金脱钩,支撑国际货币制度的两大支柱倒塌其中之一,布雷顿森林体系名存实亡。‎ ‎③1973年3月,欧洲共同市场达成协议,联邦德国、法国等国彼此之间实行固定汇率,而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至此,支撑国际货币制度的另一支柱即固定汇率制度也完全垮台,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解体。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两大国际金融机构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 ‎1.原因 ‎(1)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放弃自由贸易政策,纷纷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2)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促使各国开始认识到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2.标志 ‎1947年,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3.宗旨 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4.影响 客观上创造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三、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1.三大支柱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 ‎2.影响 调整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素养提升·融会贯通]‎ ‎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2.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探究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与瓦解 史料一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的30多年中,这个世界一直是事实上的美元本位制。美元是核心的货币,大多数国际贸易和金融都以美元结算和支付,汇率的标定也是以美元为基准。在这一阶段,世界经济出现繁荣,工业国开始减少贸易壁垒,它们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欧洲和亚洲的经济从废墟中恢复,并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 ‎——洪千帆、林忠凡《外汇知识与交易技巧》‎ 史料二 表面看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是美元的灾难,动摇了美元的地位,是美国全球霸权衰落的象征。其实相反,美元从此获得了黄金的生命,而不是和黄金共享生命……美国依靠独步全球的经济总量,垄断了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地位,刺杀了黄金,偷取了黄金的生命,建立了全球美元经济独裁……美国购买全世界的资源仅需要用美国的印钞机印出来的一张纸(美元)。‎ ‎——谭智元《金融战争与美元霸权》‎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个世界一直是事实上的美元本位制”的原因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 ‎(2)根据史料一、二,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概括影响美国货币政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史料一中的前两句话体现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第三、四句话评价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在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2)史料二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并未动摇美元的地位,其结果是“美国购买全世界的资源仅需要用美国的印钞机印出来的一张纸(美元)”,即美国从此摆脱了美元兑换黄金的压力。‎  (1)原因: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作用:促进了贸易自由,有利于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2)变化:美元与黄金从挂钩到脱钩。主要因素:美国经济实力和对外经济政策。‎ ‎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关贸总协定”的比较 布雷顿森林体系 ‎“关贸总协定”‎ 不同点 性质 国际金融体系 国际贸易体系 支柱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关贸总协定”‎ 作用 稳定金融秩序 稳定贸易秩序,促进贸易自由化 相同点 原因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国际经济秩序的混乱;美国的倡导及其经济实力的强大;出于建立战后稳定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的需要 目的 美国进行经济扩张,建立经济霸权 作用 适应了世界经济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便利了美国的经济扩张;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以唯物史观看待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 材料 “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的路线,是由解决了欧洲欠美国重建债务的盟国间金融协定所决定的。……而美国则从这场竞赛中胜出。‎ ‎——[美]迈克尔·赫德森《金融帝国:‎ 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是如何控制世界经济的。‎ ‎【提示】 美国利用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加强其在国际金融和贸易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实施马歇尔计划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 ‎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1)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包括货币、贸易、市场等方面。‎ ‎(2)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以它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 通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建立了以它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 ‎(3)美国倡导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和致力于建立国际贸易体系,是战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对比发生变化的结果,是美国为建立以其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具体步骤。‎ ‎(4)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和贸易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成为了美国扩张的工具。‎ ‎[跟踪训练·即学即用]‎ ‎1.下表反映了美国的官方黄金持有量和对外美元债务变化情况(单位:10亿美元),据此可知(  )‎ 年份 世界官方黄 金持有量 ‎ 美国官方黄 金持有量 ‎ 外国银行持有的 未偿付的对美国 的美元债权  ‎ ‎1951‎ ‎33.5‎ ‎22.9‎ ‎8.9‎ ‎1968‎ ‎38.7‎ ‎10.9‎ ‎38.5‎ A.美国金融霸主地位发生根本动摇 B.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瓦解 C.世界对美元信心有所下降 D.美元失去在国际货币中的中心地位 C [1951—1968年美国官方黄金持有量虽有所下降,但仍占有较大比重,因此美国金融霸主地位没有发生根本动摇,故A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瓦解是在1973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外国银行持有的未偿付的对美国的美元债权”增多可知,美国外债增多,这会影响各国对美元的信心,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美元仍是世界最主要的货币,故D项错误。]‎ ‎2.“越南战争更使美国的财政赤字直线上升……法国总统戴高乐不愿再为美国承担战争的费用,于是从1965年开始将法国的美元兑换成黄金,并在月黑风高之夜用潜艇将黄金运回巴黎。”戴高乐的做法(  )‎ A.不利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维系 B.加剧了美国的财政赤字 C.导致了法国与美国的贸易争端 D.有利于欧洲一体化发展 A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其建立的基础是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法国总统戴高乐将法国的美元兑换成黄金,并运回巴黎,使美国的黄金储备量减少,从而不利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维系,故A项正确;戴高乐利用美元兑换黄金不会加剧美国的财政赤字,故B项错误;戴高乐的做法并没有导致法国与美国的贸易争端,因为美国仍然需要欧洲盟国的支持,故C项错误;题干所述的是法国与美国关系,并没有涉及欧洲一体化,故D项错误。]‎ ‎3.1959年,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指出,从美国国库中获得黄金比重最大的国家,恰恰是美国派出军队予以保护的国家,他们几乎要“吸干”山姆大叔。这反映了当时(  )‎ A.美国有意停止对欧洲的援助 B.美国不愿意为北约承担更多责任 C.军备竞赛拖垮了美国经济 D.汇率制度不适应经济格局的变动 D [材料中并未体现美国停止对欧洲的援助,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不是北约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军备竞赛,故C项错误;随着西欧经济的恢复发展,固定的汇率对美国来说极为不利,故D项正确。]‎ ‎4.某国际组织曾签署了如下协定(节录),据此判断该组织(  )‎ A.是世界上首个区域经济集团 B.注意减少国际贸易间的壁垒 C.成员国均反对国家干预经济 D.构建了美国主导的金融体系 B [世界上首个区域经济集团是1967年成立的欧共体,与材料时间不符,‎ 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的“其他国家的产品所给予的利益、优待、特权或豁免”“优惠税率”可以判断出该组织是“关贸总协定”,其宗旨是减少国际贸易间的壁垒,故B项正确;“关贸总协定”的成员大多数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大都使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故C项错误;构建了美国主导的金融体系是指布雷顿森林体系,故D项错误。]‎ ‎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 ‎[主干整合·厘清史实]‎ 一、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1.欧洲联盟 ‎(1)背景 ‎①历史因素:西欧国家有着相似的文化传统,近代欧洲国家的冲突与战争,激起了欧洲人对欧洲统一的强烈愿望。‎ ‎②现实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苏的强大和“冷战”使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 ‎(2)过程 ‎①欧共体:1951年,法、意、荷、比、卢和联邦德国六国,在巴黎签订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7年,六国又在罗马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1967年,三个共同体的机构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②欧盟:1992年,欧共体成员国正式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 ‎(3)特点: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目标是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 ‎(4)影响:在经济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教材拓展]__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急速扩张:2007年欧盟迅速扩大到27个国家。苏联解体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加入欧盟,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差距越来越大,问题随之增加。‎ ‎(2)欧盟盟主:德法无疑是欧盟的火车头,在欧盟的发展问题上,‎ 两国存在着共同利益,但存在话语权的争夺。‎ ‎(3)美国因素:过去,美国出于联合欧洲国家共同对付苏联威胁的需要,对欧洲一体化建设采取支持、默许的态度。随着欧盟的不断发展壮大,使得美国日益强烈地感到欧洲一体化建设对美国形成挑战的压力,这促使它从过去的支持、默许演变为阻挠、制约。‎ ‎2.北美自由贸易区 ‎(1)背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欧洲一体化发展迅猛,日本实力急剧增强,美国在国际经济中的绝对优势地位面临挑战。‎ ‎(2)建立:1992年,美、加、墨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3)宗旨:逐步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劳务、资本等的自由流通。‎ ‎(4)影响:加强了三国间的经济合作与交往;实现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优势互补,增强了区域集团的实力。‎ 经济区域集团化 经济区域集团化通常表现为同一区域的国家或地区,互相建立和发展密切的经济贸易关系,进而根据自愿的原则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各国签订一定的经济贸易协议,建立本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从而形成相对固定的、制度化的一体化经济区,也有人称之为经济地区化。‎ ‎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背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影响。‎ ‎(2)建立:1989年,澳大利亚等12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成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91年,通过《汉城宣言》,确立了其宗旨和目标。‎ ‎(3)宗旨和目标: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 ‎(4)影响 ‎①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及经济技术合作三个方面取得了成就。‎ ‎②成员之间存在着文化和历史的差异,‎ 对其经济集团化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经济多极化与经济区域集团化 ‎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标志着世界经济进入多极化发展时代。西方经济关系由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代替了美国独霸,美国、日本、西欧在经济领域里展开了激烈竞争。为了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它们都加强了与邻近区域的经济合作,区域性经济集团应运而生。因此,世界经济多极化是经济区域集团化出现的基础,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多极化的表现形式。‎ 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1)原因 ‎①交通运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经济资源的国际流动。‎ ‎②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的推动者。‎ ‎③两极格局的瓦解也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 ‎④市场经济体制在绝大多数国家建立。‎ ‎(2)进程 ‎①新航路的开辟:启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②工业革命以后:世界市场迅速扩大。‎ ‎③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加速发展。‎ ‎(3)影响 ‎①世界: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②发达国家: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③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处于劣势和被动的地位,因此,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地参与中谋求发展。‎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通的规模和形式不断扩大和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 其中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2.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1995年 ‎(1)原因:“关贸总协定”只是一个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存在着诸多弊端。‎ ‎(2)宗旨: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开发,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3)作用 ‎①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 ‎②对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给予足够的重视。‎ ‎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时间: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积极影响 ‎①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 ‎(3)压力及挑战:使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更强的竞争,有些产业会受到冲击。‎ ‎(4)对策: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以适应新的国际经济形势。‎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素养提升·融会贯通]‎ ‎1.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2.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探究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史料一 经济全球化是近年来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则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摘编自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史料二 “全球化”套用当代美国语言学大师杭士基所讲的,是居于全球化中心位置的“中心国家”日趋“流氓化”。他分析,随着区域经济的全球化,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日益流氓化,它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割与剥削,几乎是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的程度,而且尤有过之。经济学家告诉我们,“M型”社会已经来临,两端很高,中间很低。随着全球化,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如纳米科技、通讯科技、认知科学、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贫富不均的问题。‎ ‎——黄俊杰《全球化时代,需要经典精神的召唤》‎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根据史料二,概括“全球化”引发的问题。‎  (1)史料一信息“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说明科技革命、市场体制是经济全球化的两大推动因素。‎ ‎(2)史料二分两个层次反映了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大肆掠夺,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1)因素:市场体制的推广;信息技术的发展;跨国公司的推动;两极格局的解体;交通和通信技术的进步。‎ ‎(2)问题: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贫富差距的加深。‎ ‎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联系 ‎(1)经济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具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一方面,经济区域集团都存在一定的保护倾向,具有一定的排他性,一段时间内对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有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迅速发展,又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因为区域经济组织的出现,使世界社会生产力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各区域经济组织通过谈判制定相关的政策,使各国经济逐步参与并融入世界经济关系中,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经济的进一步融合。‎ ‎(2)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途径和步骤,经济全球化则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最后归宿。‎ 以家国情怀感悟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 材料 某手机部分零部件生产情况简表 厂商/合作者 苹果 ‎(美国)‎ 东芝 ‎(日本)‎ 三星 ‎(韩国)‎ 英飞凌 ‎(德国)‎ 富士康 ‎(中国)‎ 产品/服务 设计 闪存、触摸屏 应用处理器 相机组件GPS接收器 组装 思考:材料反映了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请你谈谈中国应该怎样应对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提示】 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应对: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同时,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以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 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 ‎(1)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要实行对外开放,积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而不是抵制。‎ ‎(2)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机遇。‎ ‎(3)要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保持清醒认识,‎ 努力提高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建立有效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切实维护本国经济安全。‎ ‎[跟踪训练·即学即用]‎ ‎1.1947年,马歇尔宣称,欧洲国家应主动联合起草一个欧洲复兴计划,这是欧洲各国自己的事,但需要美国的帮助。1955年,美国国务院指出,目前欧洲一体化的发展不足以解决德国问题,希望欧洲国家能有实质性举措,给欧洲一体化新的活力。这说明美国(  )‎ A.对欧洲的联合起了一定推动作用 B.以实际行动干预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C.希望德国对欧洲一体化发挥主导作用 D.把欧洲一体化作为其经济援助的前提 A [根据题干中“美国国务院指出,目前欧洲一体化的发展不足以解决德国问题,希望欧洲国家能有实质性举措,给欧洲一体化新的活力”可知,美国对推动欧洲共同体的建立起了推动作用,故A项正确;美国并非干预欧洲共同体的进程而是推动,故B项错误;这里强调的是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未采取实质性措施,并非强调德国的主导性作用,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涉及经济援助,故D项错误。]‎ ‎2.齐世荣指出:“目前,世界上虽然有许多不同层次的集团化经济,但是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只有美、欧、日三家,它们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70%。”这意味着经济区域集团化(  )‎ A.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B.对发展中国家没有影响力 C.发达国家占据着主导地位 D.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C [根据材料可知,在经济区域集团化中,发达国家占据着主导地位,故C项正确。]‎ ‎3.从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的组成到1957年六国建立欧共体,到1993年拥有12个成员国的欧洲联盟,到2002年欧元的启动,成员国扩大到15个。这一过程反映了(  )‎ A.经济合作仍然是欧盟主流 B.欧洲各国的经济实力增强 C.欧盟推动了世界格局变迁 D.欧洲一体化程度逐步加深 D [根据材料可知,参与欧洲一体化的国家数量在不断增多且合作领域也在不断深化,这些都表明欧洲一体化程度在逐步加深,故D项正确。]‎ ‎4.有学者认为:“随着经济的跨国化,特别是金融市场以及工业生产的跨国化,民族国家的政府今天越来越发现,为了保持国际竞争力,自己不得不忍受诸如失业率持续上涨,少数群体不断被边缘化这样的后果。”该观点(  )‎ A.表明作者对经济全球化持反对态度 B.认为经济全球化伴生一系列社会问题 C.说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缓解民族矛盾 D.强调经济全球化阻碍了民族国家的强大 B [根据材料“随着经济的跨国化……为了保持国际竞争力,自己不得不忍受”可知,这肯定了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自己不得不忍受诸如失业率持续上涨,少数群体不断被边缘化这样的后果”可知,经济全球化伴生一系列社会问题,故B项正确;材料中呈现的问题是“少数群众的边缘化”“失业率持续上升”,这与民族矛盾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呈现的不只是民族国家的问题,同时也肯定了经济全球化中有利于保持国际竞争力、对于民族国家的强大有利的一面,故D项错误。]‎ ‎2015—2019年全国卷考情统计与分析 考点 卷别 命题角度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全国卷Ⅰ ‎2017·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和经济全球化趋势;2016·欧洲煤钢共同体;2016·新兴独立国家争取的新国际经济秩序;2015·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世界银行 全国卷Ⅱ ‎2018·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全国卷Ⅲ ‎—‎ ‎1.从考查内容看:近几年高考集中在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世界经济发展的区域集团化趋势、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因素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等。‎ ‎2.从考查题型看:背景材料较为新颖,往往结合社会热点,题型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较少出现,着重考查学生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的能力。‎ ‎3.从命题特点看: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现在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关联密切,热点性强,尤其是欧洲一体化问题,由于受英国脱欧影响,高考可能会变化考查的角度,反思世界经济区域化中存在的问题。‎ ‎[真题研练·感悟考法]‎ 还原历史情景 教材主干知识常考常新 练点1:欧洲一体化的影响 ‎ (2018·全国卷Ⅱ)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 B.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C.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B [20世纪60—70年代,欧洲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发展,实现了机械化,究其原因,一是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二是内部合作(欧共体)的推动,三是抓住和平发展这一历史机遇,故选B项。]‎ 练点2: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 (2017·全国卷Ⅰ)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 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 C.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A [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末对世界经济做出贡献的不仅有发达国家,也有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这表明世界旧的经济秩序受到冲击,故A项正确;经济全球化或区域经济集团的发展与材料表述不符,故排除B、D两项;二战后亚非拉国家已经加入世界体系,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C项。]‎ ‎ ‎ 题号 命题特点 练点1‎ 依托教材 ‎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均是创始国 链接热点 在中国日益融入全球化的今天,如何精准扶贫,实现脱贫并走向小康社会,值得借鉴 练点2‎ 情境创设 以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加入创设历史情境,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挖掘历史题源 学科考核目标活学活用 练点3:世界银行职能的演变 ‎ (2015·全国卷Ⅰ)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 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  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 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 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 A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量新兴独立国家出现,为发展本国经济,努力寻求国际支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银行的宗旨之一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或帮助,因此题干中世界银行货款项目与货款总额的变化正是这一国际形势的反映,故选A项;C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B项不是导致题干所述变化的原因,故排除;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才成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D项。]‎ ‎ ‎ 题号 命题特点 练点3‎ 注重探究 探究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与贷款总额急剧增加的内在原因 教材关联 世界银行的使命:与贫困做斗争,提高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 ‎[新题快递·自我评估]‎ ‎1.“两个挂钩一个固定”的积极效果是,有利于世界市场的稳定有序。但美元的核心地位使各国在国际贸易中都使用美元作为结算手段,各国货币储备也都选择美元。这势必导致流出美国的美元在海外不断增多。这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美元作为国际核心货币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国币值的稳定坚挺,这就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此材料反映了(  )‎ A.二战后的金融体系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B.一国的货币很难长期承担国际货币的作用 C.通过“两个挂钩”体系世界经济得到了恢复 D.战后形成的金融体系直接导致美国贸易逆差 B [材料中“美元作为国际核心货币的前提……这就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反映出美国不可能一直是贸易顺差国,这说明一国的货币很难长期承担国际货币的作用,故B项正确。]‎ ‎2.(2019·海门一模)《漫长的20世纪》指出: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爆发……人们放弃了相对稳定货币的追求,“世界资本主义退到了民族国家经济及相关帝国的避难所里”。为此,战后采取的措施是(  )‎ A.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B.建立“福利国家”‎ C.建立国际金融和贸易体系 D.发展“混合经济”‎ C [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是在战前就采取的措施,故A项错误;建立“福利国家”是为了解决贫富差距过大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世界资本主义退到了民族国家经济及相关帝国的避难所里”表明世界经济的混乱、无序状态,为此,战后建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故C项正确;发展“混合经济”是为了解决经济“滞胀”问题,故D项错误。]‎ ‎3.(2019·合肥一模)特朗普竞选美国总统前后推出逆全球化口号,‎ 实施了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一些欧美大国也采取了一系列逆全球化举措,逆全球化趋势愈发明显。这表明全球化进程中(  )‎ A.发展中国家成为主要受益者 B.逆全球化成为国际主流现象 C.新的国际政治格局已经形成 D.发达国家主导地位受到冲击 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兴经济体的出现使发达国家主导地位受到冲击,使发达国家不得不采取一系列逆全球化举措以维护自身利益,故D项正确。]‎ ‎4.(2019·南通二模)东亚经济的崛起,美国经济重心的西移,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经济上融入亚洲,这些结构性变化所产生的巨大合力直接推动(  )‎ A.关贸总协定的签署  B.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 C.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D.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 B [东亚、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从地理范围上讲,这些地区或国家都属于亚洲太平洋地区,故选B项;关贸总协定涉及的不仅仅是以上这些区域,故排除A项;上海合作组织没有美国、澳大利亚等,故排除C项;北美自由贸易区仅仅是美加墨三国,故排除D项。]‎ ‎5.有学者指出:在(20世纪)五十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只有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才真正具有“全球性”。这一看法实际上强调了(  )‎ A.政治格局的变化促进了经济全球化 B.自由贸易加快了经济全球化 C.世贸组织的建立促进了经济全球化 D.经济区域化加快经济全球化 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之所以说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全球化只是半球化,是因为当时处于两极格局之中,而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全球化浪潮才真正实现是因为当时苏东剧变,两大阵营的对峙结束了,这体现出政治格局的变化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故选A项。]‎ ‎6.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当今时代的希望和危险远远超过世界历史上的任何时代。人类还从未看到展现在他们面前如此灿烂夺目的前景,但人类同样也从未见识过潜伏在这种景象后面的蘑菇云。”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全球化背景下机遇与挑战并存 B.核武器严重威胁人类社会生存 C.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 D.环境污染、能源危机日益严重 A [题干中提及当今时代即全球化时代下前景(灿烂夺目的前景)与危机(蘑菇云)并存,故选A项;题干中的“蘑菇云”是一种比喻,即灾难与危机,B项只是其一种威胁而已,故排除;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也是“蘑菇云”的一种,故排除C项;环境污染、能源危机日益严重仍是“蘑菇云”的一种,故排除D项。]‎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