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板块13 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19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板块13 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19张)

板块 13  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 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 阶段特征 明确阶段 · 掌握特征 阶段 1978 年至今 ,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特征 政治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逐步恢复、发展和完善 ,“ 一国两制”理论的提出和实践。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 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 实行基层民主选举 经济 实行改革开放 , 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 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对外开放范围不断扩大 , 层次不断加深 , 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 提高 思想 文化 社会主义建设思想指南的丰富和发展。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南 ,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 科技、教育、文艺等全面繁荣 ; 开放、时尚和竞争等意识成为人们精神面貌的主流 外交 积极调整外交战略 ,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 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 , 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主干排查 归纳知识 · 点拨规律 一、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中国政治与外交 1.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1) 平反冤假错案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开始纠正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 , 平反冤假错案。 (2)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 恢复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一系列民主政治制度。 (3) 法制建设 : 加强立法工作 , 修订宪法和颁布多部法律 ;1999 年“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 (4) 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选举 , 落实民主政治建设中最重要的一环。 2. “ 一国两制 ” 的理论与实践 (1) 提出 :20 世纪 80 年代初 ,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 为实现祖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2) 香港、澳门的回归 :1997 年 , 根据中英联合声明 , 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1999 年 , 根据中葡联合声明 , 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3. 新时期的外交 (1) 目的 : 为国内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 原则 : 独立自主、和平、不结盟、反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 积极发挥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作用 ; 发展和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 内容 :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 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2) 意义 : 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2.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 主要内容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包产到户。 ②调整产业结构 , 发展多种经营 , 创办乡镇企业。 ③改革购销体制 , 允许进入市场、自由买卖。 ④废除人民公社制度 , 建立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 (2) 影响 : 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 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 使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 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 ; 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3.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国有企业改革 ) (1) 主要内容 ( 措施 ) ① 改革管理体制 —— 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 ②改革所有制 —— 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③改革分配制度 —— 把分配中的平均主义改为以按劳分配为主 ,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④改革产权制度 —— 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2) 影响 : 调动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 , 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1992 年 , 邓小平“南方谈话” , 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手段。 (2)1992 年 , 中共十四大提出 ,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1997 年 , 中共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 到 21 世纪初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5.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 内容 ①到 20 世纪 90 年代初 , 中国初步形成经济特区 — 沿海开放城市 — 沿海经济开放区 — 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② 2001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中国全面与世界接轨。 (2) 特点 :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探索 1. 邓小平理论 (1) 形成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 中国人民开始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②中共十三大召开 , 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2) 发展 :1992 年 , 邓小平“南方谈话”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 , 发展生产力 , 消灭剥削 , 消除两极分化 ,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 地位 :1997 年 , 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2.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 (1) 提出 : 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 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 地位 :2002 年 , 在中共十六大上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3) 意义 : 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四、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1. 科技和文化教育 (1) 科技 :2003 年 ,“ 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返回地面 ,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 文艺的春天 :“ 双百”方针得到恢复并进一步贯彻执行。 (3) 教育 :1977 年 , 恢复高考制度 ; 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 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 面向世界 , 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 ; 制定 《 义务教育法 》; 实施“ 211 工程”计划 ; 启动“希望工程”等。 2. 社会生活的变迁 : 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生活的改善 , 物质生活、交通运输、通讯事业、大众传媒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 中国由短缺经济时代逐渐过渡到小康生活时代。 随堂演练 实战演练 · 巩固达标 编者选题表 知识点 角度 题号 新时期的政治建设 理性与法制认识的回归 1 构建新时期法制化秩序的社会基础 2 新时期的经济建设 国有企业改革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 股票市场的发展 5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6 综合 7 一、选择题 1.( 2017 · 东北三省模拟 ) 号称“四大”的“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这种所谓“大民主” , 肇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的整风反右运动 , 盛行于史无前例的十年动乱 , 并曾于 1975 年首次登上了宪法的大雅之堂 , 成为中国公民的一项特殊“权利” , 最后在 1980 年才被断然取消。这反映了党和政府 (    ) A. 对理性与法制认识的回归 B. 开始重视民主与法制建设 C. 对国内外形势的重新认识 D. 工作重心由政治转向经济 解析 :A  材料中 “ 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 ” 并非真正的民主,其在1980年被断然取消,反映了党和政府对理性与法制认识的回归,故选A项。B项中 “ 开始 ” 表述有误;取消 “ 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 ” 与对国内外形势的认识无关,故C项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工作重心的转移,故D项排除。 2.( 2017 · 江西南昌调研 )1985 年 11 月 5 日 , 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了中央宣传部、司法部 《 关于向全体公民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五年规划 》, 并发出通知。同年 11 月 22 日 ,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三次会议作出了 《 关于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决议 》 。这主要表明我国 (    ) A. 构建法制化秩序的社会基础 B. 人大和政府是推进法制化的决策机关 C. 重点解决法制化进程当中的焦点问题 D. 重视构建全民法制化教育的长效机制 解析 :A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政府和人大的有关决议都面向全体公民,而公民正是国家统治的社会基础,A项正确。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大及地方各级人大,所以B项错误;C、D两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3.《 中国统计年鉴 》 数据显示 , 国有企业提供的财政收入由 1978 年的 973.65 亿元 , 下降到 1979 年的 923.62 亿元 , 到 1980 年下降为 889.58 亿元。上述现象的产生主要在于 (    ) A. 国有企业的经营日益困难 B. 企业改革影响了收入分配 C. 计划经济束缚了企业发展 D. 国有企业的数量大幅减少 解析 :C  本题有干扰的选项是A,但题干问的是 “ 原因 ” ,A项是表现。城市中国有企业的改革全面展开是1984年后,所以B项错误;国有企业财政收入的减少,不能说明数量的减少,D项错误;1979年,国有企业改革尚未展开,是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了它的发展,所以选择C项。 4.( 2017 · 陕西咸阳二模 )1997 年 , 全国个体工商户达 2 850 万户 , 从业人员 5 541 万人 , 私营企业达 96 万家 , 从业人员 1 349 万人。 1999 年 1 月 , 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 ,20 家私营企业首批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 , 涉及饲料、食品、农业开发、医药和计算机软件开发等行业。这表明在中国 (    ) A. 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C. 非公有制经济对经济发展影响增强 D. 现代企业制度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解析 :C  A项错在非公有制经济尽管有所发展,但不占据主体地位;B项,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在我国初步建立;D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不是私营企业;材料只能说明非公有制经济有所发展,因此选择C。 5. 改革开放以来 , 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经历了 1980 年至 1991 年的复兴和起步时期 ,1992 年至 1999 年的扩容和成长时期 ,2000 年至今的规范和发展时期。这种发展 (    ) A. 与中国经济体制转型完全同步 B. 旨在推进国企股份制改革 C. 与中国经济结构变化步调一致 D. 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需要 解析 :D  改革开放以来股市的复兴与发展,适应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故D项正确,B项错误;A、C两项 “ 完全同步 ”“ 步调一致 ” 不符合史实,均排除。 6.( 2017 · 湖南衡阳三模 )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决议“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 , 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由此表明土地流转 (    ) A. 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权性质 B. 更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C. 取消了农民对土地的承包权 D. 终止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 :B   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弊端开始显现,我国农村开始了新一轮的体制改革,加快实行农业的集约化生产即现代化发展之路,B项正确;土地流转既没有改变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性质,也没有取消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终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是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调整,以更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因此A、C、D三项表述错误。 二、非选择题 7.( 2017 · 河北衡水金卷 ) 阅读材料 , 回答问题 : 材料 时间 公益广告的主题 1987 ~ 1995 年 《 公共走廊呼吁公共道德 》《 还是排队上车好 》《 喝酒四部曲 》《 敬老爱幼家庭和谐 》《 交通安全系列 》《 儿童礼貌教育 》《 希望工程 》《 戒烟有三关 》 等 1996 ~ 1998 年 《 下岗再就业 》《 抗洪救灾 》 等 1999 ~ 2002 年 《 知识改变命运 》《 同升一面旗共爱一个家 》《 将爱心传递下去 ( 洗脚篇 )》《 爱我中华再创辉煌 》 2003 ~ 2009 年 《 弘扬民族精神共同抗击 “ 非典 ” 》《 新北京新奥运 》《 爱心传递篇 》《 抗震篇 》 等 2010 ~ 2015 年 《 孝道文化篇 》《 环境保护篇 》《 核心价值观 》 等 结合表格信息与所学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 , 围绕“公益广告与社会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 , 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 要求 : 论题观点明确 , 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 解析 : 不同历史时间段的公益广告内容与社会的变迁息息相关 , 本题的关键所在 : 论题要明确、举例阐述要恰当、结论要科学合理 , 处理好三者的内在逻辑关系 , 正是本题考查的主旨所在。 答案 : ( 示例 ) 论题 : 公益广告的发展体现了社会文明程度的进步。 阐述 : 改革开放以来 , 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一些人的道德水平滑坡 , 出现一些不良社会现象 , 同时 , 在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中 , 也产生了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和问题 , 如下岗职工、弱势群体等 , 并且出现了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不良倾向 , 针对这些社会问题 , 党和政府在大力治理之余 , 公益广告对这些问题也进行了积极引导 , 使人们在提高自身道德水平的同时 , 更加关注社会公德、国家命运和民族文化的传承 , 提高社会精神文明程度。 总之 , 公益广告针对社会问题 , 与时俱进 , 在规范道德、人文关怀、传统文化回归、弘扬社会正能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 示例仅作参考 , 不是唯一答案。其他答案只要符合理论亦可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