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现代文阅读 作业 (1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现代文阅读 作业 (13)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现代文阅读 作业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五十块钱一天 于心亮 父亲跟着街坊去干活。街坊说了,五十块钱一天,就是收花生、苞米和豆子。父亲说五十块就五十块,不就是收庄稼吗?简单。该刨的用锄头刨,该割的用镰刀割,该捆的用绳子捆,半点技术含量都没有,无非出点力气。‎ 不过,父亲还是问了句:“晌午,管饭吗?”‎ 街坊说:“没说,要不……身上带点钱吧,万一不管饭呢?”‎ 父亲想了想,就在身上装了五十块钱,绿色的一张,虽说有点旧,可看着稀罕人,就像庄稼一样。干活的地方不远也不近。街坊说:“坐我的三轮车吧,跑得快!”‎ 于是父亲就坐着三轮车,嘣嘣嘣……一路冒着黑烟走了。‎ 父亲干得飞快,就像在自家地里一样。街坊说:“干这么快做什么?反正五十块钱一天,还指望雇户多给你几个啊?”‎ 父亲“哦”了一声,速度就慢了下来。可一会儿,父亲又嗖嗖地干到了前面。‎ 街坊还是忍不住数落:“一天五十块钱,用不着那么仔细,凑合着干就行了。”‎ 父亲嘴里答应着,手里的活儿还是该怎么干就怎么干。‎ 父亲对自己说:说好五十块钱一天,就要对得起五十块钱一天,哪好熊诓人呢?‎ 也没觉得累,天就晌了。雇户就送来了晌午饭:馒头、炒菜、稀饭……父亲搓着手,挺过意不去:“简单弄点,能吃饱就行了,真是给您添麻烦了啊!”‎ 父亲啃了馒头,吃了炒菜,喝了稀饭,肚子就饱了。街坊说:“吃、使劲吃,不吃白不吃!”父亲笑笑,找个半阳的草坡趄下,心说吃饱就行了,吃撑了,下晌干活不舒服啊。‎ 父亲趄着身子打了个盹儿,精神头儿就又有了。撒了泡尿,紧紧裤腰,倒倒鞋洞里的沙,走进地里又埋头干了起来,当然也要拉呱了。比如街坊说:“在过去,咱们这就是给地主干活啊!”‎ 父亲说:“那不一样啊,过去给地主干活,那是在剥削劳动力,现在人家五十块钱一天,是请咱们帮他干活,而咱们能来干活,那也是在照顾他面子,性质不一样。你说是不是?”‎ 不知不觉一天的活儿就干完了,太阳也靠了西山。雇户很满意,掏出五十块钱给街坊,再掏,就掏出张一百块钱的。雇户继续翻找钱包,父亲想起身上装的五十块钱,就掏出来说:“你给我一百,我找你五十,不就结了?”‎ 赚了钱,自然就美。街坊说:“走,上三轮!回头,咱俩喝上一盅!”‎ 父亲没上街坊的三轮,他说要去山岗的地里看看,自家那块晚熟豆子是不是也好收割了。街坊开着三轮车一路冒着黑烟走了。父亲没去山岗地,那块山岗地里的豆子,早就被勤快的父亲收割过了。父亲这么说,就是不想喝上一盅。‎ 回到家的父亲,就不勤快了,他想烧饭,可又懒怠弄。晃晃暖壶,捏起壶塞,把手掌贴上去,感觉有温气儿。父亲就取过个碗,掰进块饼子,想想,又挖上块猪大油,挑进筷子咸菜,然后倒上水,搅一搅,拌一拌,就呼噜呼噜地吃了起来!填饱了肚子,他蹬了鞋,趄在了炕上。父亲惬意地掏出那一百块钱,红色的一张,虽说有点旧,但透着一股子喜庆劲儿,看着真稀罕人。父亲想,雇户晌午管了饭,自己带的五十块钱没花,因此饭钱省了,活儿干完了没凑着去喝酒,所以赚的钱也省了,如此里外一算,咱等于一天赚了一百块钱哪!‎ 父亲这样想着,就又快乐起来了。他打开电视看电视。‎ 电视响了。父亲的呼噜也响了。‎ ‎ (选自《天池》2017年第8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重视在细节中塑造人物,如写父亲“撒了泡尿,紧紧裤腰,倒倒鞋洞里的沙”,看似随意的动作实际是在写父亲干活前的认真准备状态。‎ B.针对街坊“咱们这就是给地主干活”的观点,父亲对自己劳动的性质表示了不同的看法,体现了他朴素的平等意识。‎ C.结尾用电视的声响和父亲的呼噜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嘈杂躁动的氛围,目的是烘托父亲经过一天劳作后疲惫乏困的状态。‎ D.文章的语言通俗易懂,如话家常,像“稀罕人”“熊诓人”“趄着身子”“拉呱”等词语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读来真实亲切。‎ 解析:C项“嘈杂躁动”不合理,目的是表现父亲的满足心理。‎ 答案:C ‎2.小说写父亲临去干活时装了五十块钱在结构上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 ‎ ‎ ‎ 答案:①为下文给雇户找钱的情节埋下伏笔。②前面是绿色的钱,后面是红色的钱,色彩形成对应关系,暗示父亲内心的喜悦。‎ ‎★3.(分析塑造形象的手法)小说在塑造父亲形象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 ‎ ‎ ‎ 答案:①父亲与街坊的对比:用街坊的“凑合”干和父亲的卖力干进行对比,突出了父亲的厚道老实和敬业精神。②父亲前后表现的对比:父亲给别人干的勤快与回家后的不勤快形成对比,实际是以父亲的疲惫,来说明他干活时的卖力。③辛劳生活和满足心态的对比:父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却毫无怨言,突出了父亲知足常乐的心态。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花骨朵儿 程宪涛 花骨朵儿推开木栏门时,艺人们多在院子里,木门吱呀的声响,仿佛是二胡的吟唱。花骨朵儿这时登场,惊呆了所有的艺人。抽烟的忘了吐纳,扯闲篇儿的忘了下文,背戏文的忘了词儿。‎ 花骨朵儿直奔大辽河,道,俺想跟戏班学艺。唱蹦蹦男艺人居多,女艺人凤毛麟角,稀奇得让人遐想。大辽河尚未回应,咂摸出对方用意,花骨朵儿又忽然改口,仿佛担心大辽河的决定,道,俺不能去学艺!两个极端的变化,愈勾起大辽河的兴致。‎ 大辽河问,咋比六月天变得还快?花骨朵儿说,俺是瞎婆婆捡来的,俺是她的拐杖,俺离开了她,老人该咋办?柴火没有人打,水缸里没有水,米袋子也瘪了。大辽河接茬儿道,俺们给打柴,留钱雇人挑水,给留下过冬口粮。花骨朵儿无路可退,只能“勉强”答应。‎ 跟班学艺讲究“三稳”:嘴稳,手稳,心稳。在一段时间内,要品评要考察。大辽河省略了环节,他看中了花骨朵儿的长相。蹦蹦①艺人行走江湖,有两种东西吸引观众:一是技艺,说、唱、扮、舞,还有绝活儿;二是外貌,要打人儿,艺人中常说的“卖肉”。第二种艺人技艺差,常常被艺人看低三分。唱蹦蹦戏追求卖点,百姓的口味各异,戏班根据市场调整。‎ 艺人们起着哄嚷嚷,让花骨朵儿唱段戏,意思是点拨验证。众人早有预期,这是柜上摆设——中看不中用。但是,花骨朵儿首先说道,俺唱得实在平平,俺想取长补短。大辽河说,咋个意思?花骨朵儿说,你教俺耍手绢吧,弥补唱戏的短处。大辽河细细咂摸,这也是一套路数,道,俺就教你耍手绢。‎ 舞手绢、扇子、大板子、手玉子,属于蹦蹦戏艺人的绝活儿。花骨朵儿早年随父母逃荒,半路遇胡子②与父母失散,幸得瞎婆婆救助,俩人相依为命生活,是吃得苦的孩子,每天早晚跟师父练功。花骨朵儿的舞与众不同,她一手拿绿色手绢,一手是粉色手绢,比一般手绢大一圈,一朵是绽放的莲花,一片是伸展的荷叶,加之粉面如花儿,又配上一双玉臂,简直是荷花绽放,吊足了一大批百姓的胃口。大辽河的目的达到了,很多百姓都是为看花骨朵儿。‎ 大辽河说,寻思个事。花骨朵儿说,师父尽管开口。师父说,美中不足呢,你小臂上有疤,用粉绫子扎上,台下看不到,不会那么扎眼。‎ 花骨朵儿说,那是俺两岁时,手臂触到了火盆上,留下的一条疤痕。当时母亲照看俺,父亲在户外劈柴,母亲转身的工夫,俺就碰到火盆。父亲知道了,给了母亲一撇子。用獾子油抹上,父母心疼俺,晚上睡不着觉,母亲常常自责,父亲常常叹息。‎ 大辽河说,又说明啥事儿呢?‎ 花骨朵儿说,知道这事的,只有四个人,父亲、母亲、师父、自个儿。‎ 大辽河道,你要让更多人知道?‎ 花骨朵儿点头,嗯。‎ 来搭班的梨树艺人,百姓送艺名大斧头,以表演下装见长,当晚和花骨朵儿一副架,未被技艺吸引,被容貌所打动。主动约了花骨朵儿,要求留下唱一副架,意思是俩人要好。但是提出一个条件,不再暴露两条胳膊,让男人浮想联翩。花骨朵儿决然拒绝,道,俺就要给台下看,这是俺的条件。俩人执拗如牛。大斧头次日早上,背上包裹悄然离班。‎ 花骨朵儿含泪望着背影。大辽河跟上来说道,难得的好小子,走了可惜了。花骨朵儿哽咽着说道,俺更想爹娘了!‎ 这一年冬季,戏班子从铁岭出发,直到吉林长白山里,走了四十九个村子。某日,戏班子唱屯场时,台下听戏的夫妇,一边看花骨朵儿表演,一边忍不住流泪。夫妇俩扑到台前,道,闺女啊,终于找到你了!‎ 原来,花骨朵儿胳膊上的疤痕透露了身份信息。‎ 花骨朵儿不再随戏班子游走。与戏班子艺人分别时,她告诉大辽河,俺流浪就是为找家。‎ ‎(有删改)‎ ‎【注】 ①蹦蹦:源自东北的一种地方剧种。②胡子:东北民间对土匪的称呼。‎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描写花骨朵儿初次与艺人见面情景,从侧面展示花骨朵儿形象,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又易于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花骨朵儿前面跟大辽河说“俺想跟戏班学艺”,后面又说“俺不能去学艺”,这貌似矛盾的话,真实展示了花骨朵儿矛盾的内心世界。‎ C.小说描写主人公花骨朵儿的同时,也写了梨树艺人大斧头,以及花骨朵儿拒绝大斧头提出的条件,是为了突出爱情与亲情相冲突的主题。‎ D.虽然花骨朵儿的父母着墨不多,但是读者仍能感受到他们对女儿的爱和思念,而这主要是通过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表现出来的。‎ 解析:C项“是为了突出爱情与亲情相冲突的主题”,对小说主旨理解有误。‎ 答案:C ‎★5.(分析人物形象)小说中的花骨朵儿有哪些突出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 ‎ ‎ ‎ 答案:①孝顺,懂得感恩。一面想跟戏班找父母,一面又放不下瞎婆婆,对瞎婆婆心存感激。②聪明,懂得扬长避短。跟随戏班流浪寻找父母;知道自己戏功平平,所以专攻耍手绢。③执着,有主见。拒绝大辽河和大斧头,坚持暴露手臂上的伤疤以寻找父母。‎ ‎6.小说以花骨朵儿“与戏班子艺人分别”结尾,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答: ‎ ‎ ‎ 答案:①情节上,揭示花骨朵儿学艺的目的,照应了前文的相关内容,使小说结构更加严谨。②人物上,由写花骨朵儿的外在美到突出她的内在美,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③效果上,使情节再起波澜,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④主题上,通过花骨朵儿执着于亲情,歌颂了孝顺、感恩等美好的人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