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新人教版

1 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学习,启发学生懂得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的道理。 2.利用写作实践,引导学生学习把握事物特征的方法。 3.联系相关要求,指导学生合理使用多种说明方法。 【教学课时】 2 课时 【课时目标】 1.结合课文学习,启发学生懂得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的道理。 2.利用写作实践,引导学生学习把握事物特征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应该知道,我们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进一步观察大家会发现,即使是同一个 人的十根手指,每根手指的指纹也是不一样的。再比如一棵树上的叶子,看上去可以样子好像都差不多, 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即使是十分相似的事物也是有 差别的,它们各有各的特点。所以我们写说明文介绍某个事物时,要让人印象深刻,就要抓住事物的特 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抓住事物的特征。 (板书: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实例入手,说明十分相似的事物也是有差别的,各有各的特点,突出了事 物特征的重要性,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快速进入课堂。 二、链课文,知特征 师:本单元我们学过的几篇说明文,作者都抓住了对象的特征,并以此为核心展开说明。请同学们 回忆一下,这四篇文章的说明对象各有怎样的特征? (学生思考后自由发言,分享相关内容) 课件出示: 课文 说明对象的特征 《中国石拱桥》 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2 《苏州园林》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蝉》 蝉的生活历程丰富多彩又“来之不易” 《梦回繁华》 《清明上河图》内容庞大,写实性强,技法独特,笔法灵动 师小结: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征,这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最本质、最主要的方面。一般来 说,事物的存在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特征也是多层面的,一般表现在其外部形态、内部构造、自然 属性、形成原因、发展过程、使用方法、实用功能等方面。因此,要介绍清楚这一事物,必须把握住它 的特征,才有准确性可言,也才能给人以准确、深刻的印象。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回忆所学课文,让他们初步了解说明文必须学会抓住事物特征进 行说明的道理,给予学生感性的认识,促使他们更好地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三、作比较,明特征 师:为什么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说明呢?我们先来看下面的材料,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则材料 抓住了特征,把事物说明得准确而全面呢? 课件出示: 材料一: 小白兔全身覆盖着一层雪白的毛,它像别的哺乳动物一样,有嘴,有鼻子,有眼睛,有耳朵,长着 四条腿,一条尾巴。 材料二: 小白兔长着一身柔软的雪白的毛,两只耳朵很长,一双眼睛又红又亮,嘴巴是三瓣的。 材料三: 小白兔,披一身柔软雪白的长毛,蹲着时活像一个雪球。嘴巴尖尖的,嘴唇有三瓣。眼睛像一对红 色的玻璃珠,见到阳光微微眯起。耳朵很长,有时直竖,有时抿在颈后,还会微微颤动。前腿短,后腿 长,走起来一跳一跳的,尾巴短小。 师生评议: 预设 “材料三”抓住小白兔的外形特征,进行了准确而全面地介绍。而“材料一”是泛泛的介绍, “像别的哺乳动物一样”,便只有共性,缺少个性,看不出“小白兔”的特征;“材料二”的介绍能扣住 “小白兔”的特征,但却是静态的,也不够全面。 师小结:“材料三”在说明小白兔时,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对之进行观察,然后抓住各部分的 特点,采用准确、翔实的语言加以说明,突出特征,事物也就有了个性。这就告诉我们,抓不住特征说 明,就是缺乏个性的说明。 3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通过比较,让学生懂得说明事物须抓住特征的道理。通过三则材料,让学 生明白写特征不仅要写出事物的整体特征,也要抓住其局部特征,而且介绍要细致具体。进而让学生明 确说明的侧重点和写作目的,更好地了解说明文写作的基本特征。 四、得要领,抓特征 师:了解了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的道理,接下来我们就要掌握怎样去抓事物的特征。请同学们快速 阅读教材 P118,我们可以掌握抓住事物特征的基本方法。 1.细致观察,发现特征 课件出示: (1)观察须“五官开放”,充分利用眼、耳、口、鼻、体肤等感觉器官,对要说明事物的颜色、形 状、大小、长短、规模等进行看、听、尝、嗅、触等,必要时,还可以做实验,以准确、全面地把握事 物的特征。 (2)观察时,不但要看表面,还要看内部,要逐层剖析,仔细研究。比如我们写一座公园,就可 以从公园的地理位置、空间范围、历史背景、环境布置等方面反复研究,挖掘出其“优美”“有文化气 息”等特点。 (3)观察还须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或由上到下,或由左到右,或由近及远,或由东到西,或由 点到面,或由外及里……以更全面地把握事物的特征。 2.学会比较,找出特征 课件出示: (1)同中求异。利用事物的形态相同,实质略有区别这一特点,准确地发现事物相同之中的不同 点,并加以说明。 (2)异中求同。就是从错综复杂的不同环境中,排除不相干的因素,找出共同的特征。 (3)横向比较。对多种相关事物进行比较,可以了解同类事物的大小、多少、优劣。 (4)纵向比较。比较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形态,从而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揭示事物的发 展规律。 3.引用资料,丰富特征 课件出示: (1)引用丰富翔实的资料,有利于更好地说明事物的特征。相关文献资料,包括数据、图表、历 史文献、研究资料等。 (2)引用相关资料,能够使对象的特征更具体、准确。 4 4.说明方法,突出特征 课件出示: (1)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 (2)作比较:能突出强调说明对象的特征。 (3)举例子:能具体真切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4)分类别:能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5)打比方:能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6)列数字:能具体而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7)摹状貌:通过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能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指导学生学会怎样抓住事物的特征,这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也是学生完 成本次写作的关键。先让学生自学,然后再分项指导,细化指导,能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板书设计】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第 2 课时 【课时目标】 1.利用写作实践,引导学生巩固把握事物特征的方法。 2.联系相关要求,指导学生合理使用多种说明方法。 3.通过写作说明文,加深对说明文文体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如何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哪位同学来复述一下? (学生回忆抓住事物特征的方法,然后分享) 5 师:理论还需要实践来检验,本节课我们将通过写作实践来检验和巩固这些方法。 二、悟方法,理特征 1.寻找特征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写作实践”第一题,借助资料分析,归纳事物的特征,尝试着抓住坎儿井 的一两个特征,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在班级内分享。 预设 这份资料共 8 段,分别从坎儿井的环境与建造原因、形式与原理、来历、作用、技术难度、 地位、今昔对比和现状这几个方面进行说明,较为全面地介绍了这种水利工程,体现出坎儿井多方面的 特征。从地理位置来看,坎儿井有适合高温、干旱的山地、盆地的特征;从构造原理来看,坎儿井有井、 渠结合的地下人工河的特征;从来源与价值来看,坎儿井有古老而环保的特征。 2.构思写作 师:本次实践要求整理出一篇说明文,我们该如何整理?大家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认识。 (学生讨论发言) 预设 (1)文体要求写成说明文,即表达以说明为主,写作目的是让人们了解坎儿井的有关知识。 (2)说明时要想办法突出坎儿井的一两个特征,这就要运用前一节课所讲授的知识。 (3)利用材料整理文章不等于节录、照抄,要根据自己的思路,整合、组织材料,还要对材料的 表述方式做一定程度的调整。 (4)说明文一般按照“总—分—总”的顺序,只要抓住事物的特征,用恰当的方法向读者介绍清 楚就行,而且教材中提供了材料,不需要做过多的补充。 (5)题目可以直接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拟写。 (6)材料中提供了多方面的知识,写作时要详略得当,不可面面俱到。 3.快速成文 掌握了方法,了解了写作注意事项,请同学们 15 分钟内快速成文,然后在组内分享,讨论自己写 作的得失。不能确定的内容,提交班级讨论。 (学生 15 分钟快速整理写作) 4.师生点评 预设 课件出示: 地下智慧水利工程——坎儿井 在我国新疆地区,坎儿井作为特殊的灌溉系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与万里长 6 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坎儿井的出现与新疆地区的自然环境有关。新疆多山地、盆 地,气候十分干旱,水资源特别稀缺和宝贵。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新疆各族劳动人民创造出了坎儿井 这种利用地下水的巧妙方式。 坎儿井创造性地运用井、渠结合的方式:井是用来从地表下取水的装置,渠是人工开凿的水道。坎 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劳动人民依据山势 坡度,按引水路线在地面挖出许多竖井,并在地下将这些竖井连通成渠,使深层地下水逐渐转变成浅层 地下水,在需要水的地方引出至涝坝,然后引至农田灌溉。 坎儿井的开凿也是需要智慧的。在开挖线上,每数十米就要挖一口竖井,竖井愈多,其头道竖井就 要愈深。井下渠道开挖靠点油灯作业,非常艰苦,总工程量非常大。而且,并不是付出了力气就能挖成 坎儿井,还需要知道什么地方地下有水,从开挖处到出水处要挖多少竖井,每个竖井需挖多深,这都是 学问,需要有丰富的经验。由此,专门从事这份职业的“坎儿匠”深受人们尊重。他们的手艺代代相传, 逐渐形成家族性产业。有了坎儿井,水在地下运行,不受地面高温的影响,保持了水量常年稳定;经过 地下地层过滤,井水清澈甘甜,在炎热的夏天喝上一口,沁人心脾。这个智慧水利工程,保障了干旱高 温地区老百姓的生活和农业用水,是他们生存的基础。 坎儿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留下的珍贵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但是随 着科技飞速发展及现代引水工程的建设,坎儿井在灌溉方面的地位不断下降,坎儿井面临不断干涸消亡 的局面。近几年来,人们重新认识到坎儿井的独特优势,已全面启动坎儿井抢救工程。 (学生自由点评) 预设 (1)以“地下智慧水利工程——坎儿井”为题,紧紧抓住“智慧”一词展开,突出坎儿井 设计的智慧,特征突出。 (2)文章从教材材料出发,以第①②⑤三段为主,兼及④⑥⑧段,对材料进行组合、加工、润色。 (3)第一句概括总说,然后分述,说明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4)语言准确简明,同时也流露了作者的情感,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可读性强。 师小结: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分析交流,我们可以获得写作说明文,特别是抓住说明对象特征的一些 技巧: (1)必须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这样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灌注情感,是写作的必要条件。 (3)合理安排结构,如采用“总—分—总”式。 (4)对一些结构较为复杂的事物,要将事物的特征说清楚,应该从多方面加以阐说,使其不同的 7 特征全方位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5)以说明为主,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通过“写作实践”第一题的写作训练,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如何抓住事物的 特征,同时通过具体的习作范例,让学生在阅读中感知如何写好一般的说明文,继续为后面的写作做铺 垫。 三、辨对象,展特征 1.写建筑物 师:阅读教材“写作实践”第二题,先审题,探讨一下建筑物类说明文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生讨论并反馈) 师小结: 课件出示: (1)建筑物的特征多半表现在其外部形态与内部构造上。要注意整体概括和纵横比较。 (2)建筑物要说明的内容很多,如所处位置、地理环境;设计者和设计经过,修建年代和修建过 程;整体布局,建筑特征,规模风格;外观轮廓,内部结构,装修和陈设;建筑物的性质、地位、用途; 历史背景与传说故事;建筑物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等等。 (3)建筑物说明文的结构布局,首推“总—分—总”式,说明顺序一般按照空间顺序或游踪,很 多情况下是各种顺序综合运用。 (4)建筑物说明文要具有思想价值,也就是要表达某种情感,如歌颂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等。 (5)建筑物的环境、外观、陈设、雕饰等可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但要合理运用修辞手法 和表达方式。运用修辞手法和记叙、描写、议论的表达方式是为了辅助说明,增加说明的形象性、生动 性、思想性。 (学生根据指导快速成文,互评修改) 预设 课件出示: 芙蓉广场 八年级(1)班 何 秀 在五莲县城东面,御景园西侧,有一座秀美、雅致的广场,它就是五莲小有名气的芙蓉广场。 之所以被命名为芙蓉广场,是因为这里周边有大量的芙蓉树,再加上富强路两边的芙蓉树,构成了 五莲县城东边一道独特的风景。每到春末夏初,那丝丝缕缕的芙蓉花开满花树,远看像粉红色的云雾, 8 近看如儿童虎头帽上那可爱的绒球。下面就让我来带领大家参观一下芙蓉广场吧。 整个广场呈长方形,长约 200 米,宽约 100 米,有两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广场地势东南高,西北 低,依山傍水,取自然之势,再加上人工整治,整个广场如一幅山水画卷。 广场的主体部分是中间的主题广场,广场呈圆形,全部采用五莲自产大理石铺砌,中间设计有假山 和喷泉。喷水池中喷泉不停地喷着水,中间最大的水柱有6米高,四周排着一圈小水柱。夜间,水中彩 灯齐明,光照流水,甚为优美。喷水池北面是假山,由灰蓝色的虎皮石堆砌而成,两边假山形状各不相 同,西边的山峰有的像宝剑,有的像铁塔,有的像寿星;东边的山峰有的像公鸡,有的像大象,有的像 猴子,不一而足。山中有由石头铺成的小路,方便游人前往观看,山间还有人造小溪,溪水日夜不停地 顺着石头流下来,真乃人间仙境。假山正中竖着一个巨大的 LED 电视,每天不间断地播放着新闻,供游 人了解时事。四周是沿着山势垒成的石阶,有 6 层。每到傍晚,这里坐着不少的人,他们一边休憩,一 边欣赏着电视,一天的疲劳便也慢慢消失。 登上台阶,便是广场的第二层。这一部分以草坪、绿植为主,兼有环绕小径,大约一米宽,全部用 鹅卵石铺砌而成,与周边的绿草、芙蓉树相互辉映,形成一个安静的休闲区。在草坪四边各有一排高 50 厘米左右的草坪灯,50 多盏草坪灯从不同的角度射上草坪,把整个草坪照得五彩斑斓,煞是亮眼。 草坪外还围着一圈路灯,每到夜晚,有 30 多盏路灯齐明。一条大约 8 米宽的柏油路环绕着大草坪,供 人们闲游健身。 广场为开放式,从四面都可进入,但在东北和西南各有一个木制长廊,上面缠络着紫藤萝,每到夜 晚,这里点亮一盏盏小彩灯,与紫藤萝相辉映,煞是好看。广场正北对着的是公园管理处,共 2 层。南 面是万福园芙蓉广场富强店,面积有 4000 多平方米,是一个超大型的商场。 这就是我们的芙蓉广场,怎么样,很漂亮吧,有空来玩玩吧! 生点评:何秀同学写芙蓉广场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篇先点明广场的位置、特征,然后介 绍得名原因、广场的规模地势,再按照游踪介绍,最后总结。全文采用多种说明方法,且融入情感,既 让读者了解了芙蓉广场的有关知识,又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 师点评:文章介绍群体建筑——广场,抓住芙蓉广场秀美、雅致的特点,重点介绍第一层主题广场, 略写周边草坪及建筑,详略得当,层次分明。另外,作品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以游览的方式引 导读者了解广场建筑,让文章生动亲切,也是作品的亮点。 2.写物品 师:教材“写作实践”第三题要求同学们介绍“每天都会接触到的一种物品”,这种说明文应该注 意哪些问题呢?请同学们探讨。 9 预设 课件出示: (1)介绍物品时可以从形状、特点、结构、用途等方面去介绍。写作时要抓住其主要特征做重点 说明。 (2)说明结构仍然可以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顺序要根据不同的说明事物来确定。 (3)要恰当运用各种表达方式,也可适当运用文学手法,增强说明的效果。 (4)写作要具有思想性,表达一定的情感。 (学生根据指导快速成文,互评修改) 预设 课件出示: 我的生活少不了它 八年级(1)班 袁 欣 近期,我看到一则挺有趣的谜语:“稀奇真稀奇,鼻子当马骑,直到去睡觉,彼此才分离。” 这是什么呢?聪明的读者肯定猜到了,这就是眼镜。随着近视人数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人戴上了近 视眼镜。我在小学六年级就加入了近视一族,也开始戴上了近视眼镜。随着初中学习任务的加重,我的 近视度数在不断增加,我的生活也少不了近视眼镜。 目前,青少年近视的人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城市学生近视患病率,小学、初中和高中分 别为 50%、60%和 70%。近视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先天性遗传,还有一种是后天不注意用眼卫生。现 在很多同学过多地使用电子产品,比如手机、电视、电脑等,这是造成近视的主要原因。近视眼镜分为 普通近视眼镜和隐形近视眼镜。隐形近视眼镜虽然更为美观,但平时护理要求更高,操作更麻烦,所以 我戴的是普通近视眼镜。 普通近视眼镜由镜框和镜片组成。现在的人选眼镜框也是有审美标准的。民国时期的眼镜,大多是 两个圆圆的镜框和两根挂在耳朵上的架子,而现在的镜框是各式各样的,有长方形的,有椭圆形的,有 圆形的,等等。颜色更是五彩缤纷,有红色、黑色、金色、无色等。我选择的是粉红色加一些卡通图案 的、长方形的镜框。 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近视眼主要是由于晶状体的变形,导致光线过早地集合在了视网膜的前 面。凹透镜呈正立、缩小的虚像,它能使像距变长,使物像恰好落在视网膜上,这样就能达到矫正视力 的目的。凹透镜焦距的大小,决定了近视眼镜的度数。近视眼的镜片会因个人的度数大小而随之改变。 戴近视眼镜矫正虽然能够让我们看清事物,但也会带来很多不便。比如眼镜戴久了后,鼻子上就会 10 有两个印记,并且眼睛的形态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在冬天,从室外进入室内时,水蒸气会在镜片表面液 化,让我们什么也看不清。 近视眼镜,让我欢喜让我忧。自从有了它,我的生活就少不了它了。 生点评:袁欣同学选取的写作对象是眼镜,先分析当前青少年近视的现状,然后重点介绍了近视眼 镜的分类、工作原理等,最后表达了自己戴眼镜的感受。全文观察细致,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层次分 明,是一篇不错的说明文。 师点评:作为近视一族的一员,小作者抓住了自己离不开近视眼镜这一点,并抓住近视眼镜的特征, 按照逻辑顺序介绍了近视眼镜的构造,以及矫正近视的原理,同时阐述了佩戴眼镜的烦恼。作者观察细 致,重点突出,说明自然生动,很容易引起佩戴眼镜者的共鸣。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通过“写作实践”第二、三题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写建筑物和一般物品两 种说明文。同时,还通过不同风格的事物写作,让学生明确说明文写作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有助于他 们更好地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进行说明。 【板书设计】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建筑物 物品 (外形结构) (形状、特点、结构、用途) 辨对象,抓特征 【设计亮点】 本课的教学遵循教学的一般规律,先讲清楚什么是说明对象的特征,然后让学生明确怎样去抓说明 对象的特征。掌握了方法之后,以教材写作实践训练为中心,先让学生找特征,根据材料练写说明文; 最后再分别训练写建筑物和物品两种不同的说明对象。这样处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也符合学生的认 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力避免采用灌输式教学,而是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阅读、比较,归纳出 相应的技巧,这样,学生的获得感强,印象深,极大地提升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