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3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2第2单元第1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作业
练案[17]必修二 第二单元 遗传的物质基础 第一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选择题 1.(2018·山东省莱芜市高三二模))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完成了著名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选择T2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优势是其结构简单,繁殖速度快 B.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可追踪其DNA和蛋白质分子的合成过程 C.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若搅拌时间短,上清液中的放射性会降低 D.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过短都会降低上清液的放射性 [解析] 选择T2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优势是其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和DNA组成),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能将DNA和蛋白质彻底分开,A错误;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可追踪其DNA和蛋白质分子的行踪,而不是它们的合成过程,B错误;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其在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搅拌的目的是让吸附在细菌表面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开,若搅拌不充分,有少量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上清液中放射性降低,沉淀物中放射性增强,C正确;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因此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增强上清液的放射性,D错误。 2. (2018·安徽省滁州市高三期末)某科学家在进行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某个噬菌体和细菌的有关结构或物质(如下表),产生的n个子代噬菌体与亲代噬菌体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 T2噬菌体 细菌 DNA 32P标记 31P标记 蛋白质 32S 35S 下列关于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每个子代噬菌体的DNA均含表中31P和32P B.每个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均含表中35S和32S C.HIV与T2噬菌体在细胞中的增殖过程相同 D.子代噬菌体DNA可在细菌中合成相关的mRNA [解析] 根据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和表格分析,每个子代噬菌体的DNA均含表中31P,只有少数噬菌体的DNA含有32 P,A错误;由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大肠杆菌,因此每个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均含表中32S,不含35S,B错误;HIV的遗传物质是RNA,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因此两者在细胞中的增殖过程不同,C错误;子代噬菌体DNA可在细菌中合成相关的mRNA,D正确。 3.(2018·黑龙江省生物模拟)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A.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B.格里菲思对S型细菌进行加热处理,使蛋白质变性,而DNA仍保持其分子特性 C.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若32P标记组的上清液放射性较高,可能原因是搅拌不充分 D.格里菲思通过细菌转化实验提出DNA是遗传物质 [解析]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而不能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RNA,A错误;格里菲斯对S型细菌进行加热处理,使蛋白质变性,而DNA相对稳定,仍能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B正确;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若32P标记组的上清液放射性较高,则可能原因是培养时间过短或过长,C错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4.(2018·天津市六校高三期末)S型(有荚膜)和R型(无荚膜)肺炎双球菌均对青霉素敏感,在多代培养的S型菌中分离出一种抗青霉素的S型突变株,记为pentS型菌。现利用上述三种菌株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将R型菌置于培养基(不含青霉素)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S型菌DNA,培养基中将出现R型和S型菌落 B.将S型菌置于培养基(不含青霉素)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R型菌DNA,培养基中仅出现S型菌落 C.将R型菌置于培养基(含青霉素)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pentS型菌DNA,培养基中仅出现pentS型菌落 D.将pentS型菌置于培养基(含青霉素)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R型菌DNA,培养基中仅出现pentS型菌落 [解析] S型菌的DNA和R型细菌混合置于培养基(不含青霉素)中培养,由于不含青霉素,结果有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所以培养基中能同时出现R型和S型两种菌落,A项正确;将R型菌DNA与S型菌混合置于培养基(不含青霉素)中培养,因S型菌为有荚膜菌,即使R型菌DNA整合到S型菌的DNA上,培养基中仍然只出现S型菌落,B项正确;将R型菌置于培养基(含青霉素)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由于R型肺炎双球菌均对青霉素敏感而死亡,此时再加入pentS型菌DNA,结果培养基也不会出现任何菌落,C项错误;将pent S型菌置于培养基(含青霉素)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R型菌DNA,即使R型菌的DNA整合到pentS型菌DNA上,仍然表现为pentS型菌性状,故培养基中仅出现pentS型菌落,D项正确。 5.(2018·天津市部分区高三期末) 下列关于生物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一定是DNA B.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C.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D.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是RNA [解析] 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一定是DNA,A项正确,B、D项错误;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C项错误。 6.(2018·天津市六校高三期末)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探索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格里菲斯提出S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的观点 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小鼠死亡 C.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 D.科学家发现烟草花叶病毒的RNA能使健康的烟草患病 [解析] 格里菲思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提出了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A项正确;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促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未涉及小鼠,B项错误;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离心后细菌比噬菌体外壳比重大,所以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C项正确;科学家发现烟草花叶病毒的RNA能使健康的烟草患病,D项正确。 7.(2018·内蒙古赤峰二中一模)下列关于遗传物质探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肺炎双球菌转化与基因工程的实质是一样的 B.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C.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思路都是设法单独直接地观察DNA和蛋白质的作用 D.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增强 [解析]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2P与35S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分子,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中,DNA分子进入大肠杆菌,经离心后处于沉淀物中。由此可知上清液中不应该带有放射性,现测得上清液带有放射性,其原因可能是:(1)培养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的DNA还没有注入大肠杆菌内;(2)培养时间过长,噬菌体大量繁殖使部分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这样上清液就具有了少量放射性。 8.(2018·北京东城区高三期末)用噬菌体侵染被35S标记的细菌,待细菌解体后,子代噬菌体带35S标记的情况是( C ) A.只有DNA带标记 B.DNA和蛋白质均不带标记 C.只有蛋白质带标记 D.部分DNA和蛋白质带标记 [解析] 噬菌体以自身的DNA为模板,以细菌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自身的蛋白质外壳,子代噬菌体只有蛋白质带标记,选项C正确。 9.(2018·北京市丰台区高三期末)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将热处理的S型菌进行分离提纯获得的物质分别与R型菌混合,接种到培养基上,观察到表面光滑的菌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 A.可以通过菌落特征鉴别S型菌和R型菌 B.提纯后的物质诱发R型菌发生了基因突变 C.荚膜多糖进入R型菌导致表面光滑的菌落出现 D.R型菌转化成S型菌后DNA中嘌呤的比例发生了改变 [解析] S型菌具有荚膜,形成的菌落光滑,可以通过菌落特征鉴别S型菌和R型菌,A项正确;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原理是基因重组,B项错误;使R型菌发生转化的是S型菌的DNA,C项错误;双链DNA中嘌呤占总碱基的比例均为1/2,D项错误。 10.(2018·北京石景山区高三期末)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R型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体内S型菌和R型菌的含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在死亡的小鼠体内可分离出S型菌和R型菌 B.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是R型菌被小鼠的免疫系统所消灭 C.曲线bc上升与S型菌使小鼠发病后免疫力下降有关 D.S型菌由0开始增多是由于R型菌基因突变的结果 [解析] 由图可知,在死亡的小鼠体内能分离出S型细菌和R型细菌,A正确;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是R型细菌被小鼠的免疫系统发现并消灭,B正确;曲线bc上升迟于S型细菌,可能与S型菌使小鼠发病后免疫能力降低有关,C正确;小鼠体内S型细菌的出现是S型细菌的DNA进入R型细菌体内,并与R型细菌的DNA发生基因重组的结果,D错误。 11.(2018·山东省烟台市高三期末)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漫长的。直到20世纪初期,人们仍普遍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当时人们作出判断的理由不包括( D ) A.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 B.蛋白质与生物的性状密切相关 C.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合可以贮存大量遗传信息 D.蛋白质比DNA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并且能够自我复制 [解析] 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可能代表不同的遗传信息,A正确;遗传物质应能控制生物的性状,而蛋白质与生物的性状密切相关,B正确;作为遗传物质,应能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合可以贮存大量遗传信息,C正确;蛋白质的热稳定性比DNA的低,并且不能自我复制,D错误。 12.(2019·河北衡水中学高三期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侵染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放射性32P约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30%。在实验时间内,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接近100%。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离心后大肠杆菌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 B.沉淀物的放射性主要来自噬菌体的DNA C.上清液具有放射性的原因是保温时间过长 D.噬菌体遗传特性的传递过程中起作用的是DNA [解析] 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因大肠杆菌的质量重于噬菌体,所以离心后,大肠杆菌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主要集中在上清液中,A正确;用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结果检测到上清液中放射性32P约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30%,说明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噬菌体的DNA进入到了大肠杆菌的细胞中,因此沉淀物的放射性主要来自噬菌体的DNA,该DNA在噬菌体遗传特性的传递过程中发挥作用,B、D正确;由题意“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接近100%”可知,在实验时间内,基本上没有大肠杆菌裂解的发生,所以上清液具有放射性的原因不是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而是有一部分32P标记的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C错误。 13.(2018·洛阳一模)如图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的基本步骤,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 A.要加热处理、②要将各提取物分别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 B.培养基上的一个肺炎双球菌的菌落是—个群落 C.如果将S型活细菌悬液与R型活细菌悬液换一下位置,仍会发生转化 D.③要转入固体培养基培养,结果可能出现S型、R型两 种菌落 [解析] ① 过程要获取蛋白质、DNA等成分,所以不能加热处理,A项错误;培养基上的一个肺炎双球菌的菌落是一个种群,B项错误;如果将S型活细菌悬液与R型活细菌悬液换一下位置,不会发生转化,C项错误;③要转入固体培养基培养,结果可能出现S型、R型两种菌落,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4.(2019·河北衡水中学高三期中)请利用所给的含有大肠杆菌生长所需各种营养成分的培养基(分别含32P标记的核苷酸和35S标记的氨基酸)、大肠杆菌菌液、T2噬菌体进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过程: 步骤一:分别取等量含32P标记的核苷酸和含35S标记的氨基酸的培养基装入两个相同培养皿中,并分别编号为甲,乙; 步骤二:在两个培养皿中接入等量的大肠杆菌菌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步骤三:放入T2噬菌体,培养一段时间,分别获得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 步骤四:用上述噬菌体分别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短时间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放入离心管内离心; 步骤五:检测放射性同位素存在的主要位置。 预测实验结果: (1)在甲培养皿中获得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搅拌、离心后结果如B图。 (2)在乙培养皿中获得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搅拌、离心后结果如A图。 [解析] 由题干可知,甲培养皿含有32P标记的核苷酸,乙培养皿中含有35S标记的氨基酸,因而通过上述过程,甲、乙培养皿中得到的噬菌体分别含有32P、35S。用上述噬菌体分别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然后搅拌、离心,依据噬菌体在侵染过程只有DNA进入,而蛋白质外壳不进入的特点,甲培养皿中噬菌体的含32P的DNA进入大肠杆菌,导致沉淀物放射性较高,实验结果应为图B;乙培养皿中含35S的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留在大肠杆菌外,上清液放射性较高,实验结果应为图A。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实验的实验步骤为: 步骤一:分别取等量含32P标记的核苷酸和含35S标记的氨基酸的培养基装入两个相同培养皿中,并编号为甲、乙。 步骤二:在两个培养皿中接入等量的大肠杆菌菌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步骤三:放入T2噬菌体,培养一段时间,分别获得被32P标记和被35S标记的噬菌体。 步骤四:用上述噬菌体分别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短时间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放入离心管内离心。 步骤五:检测放射性同位素存在的主要位置。 根据以上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1) 在甲培养皿中获得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搅拌、离心后结果如B图。(2)在乙培养皿中获得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搅拌、离心后结果如A图。 15.某生物兴趣小组用模型模拟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如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正确的侵染过程是a→d→e→b→f→c→a(用a~f序号和箭头表示),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2)DNA复制发生在图中e→b过程之间,原料是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由细菌提供。 (3)以32P标记组为例,搅拌离心发生在图中e→f过程,如果在f之后搅拌离心,可能发生的不正常现象是上清液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 (4)以35S标记组为例,如果搅拌不充分,可能造成的结果是上清液和沉淀物都出现较强的放射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