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版生物必修三练习: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苏教版生物必修三练习: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2

(二)免疫调节对人体稳态的维持 1.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HIV主要攻击人体的 B细胞,使患者丧失免疫功能 B.人体可通过浆细胞和效应 T细胞产生抗体抵抗病原体 C.体液免疫中,浆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D.淋巴因子能增强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解析:HIV主要攻击人体的 T细胞,导致 T细胞大量死亡,使患者丧失免疫功能;只有浆细胞才能 产生抗体;细胞免疫中,效应 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效应 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能增 强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能力。 答案:D 2.(2014·海南高考)人体对病原菌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病原菌 B.口腔黏膜对病原菌具有一定的屏障作用 C.吞噬细胞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 D.B细胞对病原菌的免疫应答属于细胞免疫 解析: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此过程 属于体液免疫。 答案:D 3.某人因过量注射美容制剂而出现头昏、站立不稳等症状。经诊断后,医生为其注射了肉毒杆菌 抗毒素进行治疗,目的是( ) A.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外毒素 B.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凝集素 C.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 D.刺激机体释放出淋巴因子发挥细胞免疫作用 解析:某人注射美容制剂而出现头昏等症状,应为注射肉毒杆菌外毒素过量而引起的不适症状,医 生为其注射肉毒杆菌抗毒素(抗体)进行治疗,目的应是“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外毒素(抗原)”。 答案:A 4.具有识别抗原功能的细胞是( ) ①吞噬细胞 ②T细胞 ③B细胞 ④记忆细胞 ⑤浆细胞 ⑥效应 T细胞 A.①②③④⑥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 解析:免疫细胞中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而靠其分泌的抗体与抗原接触,其他细胞都能识别。免疫 物质中淋巴因子不识别抗原。 答案:A 5.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可以对该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 ) A.效应 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白细胞介素消灭 B.效应 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C.效应 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外毒素消灭 D.效应 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解析:病菌进入人体并侵入细胞后,机体通过效应 T细胞对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效应 T细胞与靶 细胞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导致靶细胞破裂,抗原被暴露出来,进而被相应的抗体消灭。 答案:D 6.下列有关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一种病毒 B.艾滋病患者体内 T细胞的数量会逐渐增加 C.艾滋病患者的死因与免疫系统受损无关 D.发现艾滋病患者,应及时对其进行长期隔离 解析:艾滋病的病原体为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病毒攻击人体免疫细胞,尤其是 T细胞,使人体丧失 免疫力。 答案:A 7.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 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 浆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 种物质中( )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解析:体液免疫过程中,T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促进 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某种细菌体内 的物质乙被注入动物体内,引起免疫应答反应,推知物质乙属于抗原。 答案:C 8.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H5N1侵入人体后,下列关于相关免疫细胞所起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禽流感病毒 H5N1侵入机体后,T细胞细胞周期变长 B.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阻止内环境中病毒的扩散 C.病毒侵入细胞后,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释放病毒 D.同种病毒再次侵入人体后,记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清除病毒 解析:禽流感病毒 H5N1侵入机体后,细胞免疫机制被激发,T细胞的细胞周期变短;病毒侵入细胞 后,效应 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释放病毒;同种病毒再次侵入人体后,记忆细胞 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以清除病毒。 答案:B 9.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上某物质结构相似。被该链球菌感染后,机体通过免疫系统 抵御该菌时可能引发某种心脏病。与这种心脏病致病机理最为相似的是( ) A.肝移植引起排斥反应 B.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 C.HIV破坏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 D.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 解析:据题意分析可知,机体免疫系统将心脏瓣膜上的某种物质当作链球菌来攻击,应为自身免疫 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似,而对移植肝脏、花粉、HIV的攻击则针对的是外来的异物。 答案:D 10.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过⑤免疫可以将结核杆菌完全消灭 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a、d、f C.HIV侵入人体对⑤⑥尤其对⑤有破坏作用 D.所有抗原侵入人体都需要⑤⑥共同作用 解析:由图分析⑤属于细胞免疫,⑥属于体液免疫,经过⑤免疫可以将结核杆菌从靶细胞内释放,完 全消灭还需要体液免疫的配合;a是吞噬细胞,b是 T淋巴细胞,c是 B淋巴细胞,d是效应 T细胞,e 是记忆细胞,f是浆细胞,g是记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 d、e、g;并不是所有抗原侵入 人体都需要⑤⑥共同作用,有些抗原只需要体液免疫就可以处理。 答案:C 11.下图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一个人被疯狗咬伤时,可能会感染狂犬病病毒,此时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比较好 B.采用方法①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②更持久的免疫力 C.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预防 D.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 解析:当被疯狗咬伤之后,机体可能感染病毒,需要尽快注射抗体消灭病毒,因为该病毒危害极大。 注射抗体只能获得短时间的免疫力,没有记忆细胞产生,免疫力不会持久。注射抗原,机体发生免 疫功能,可以进行免疫预防,此过程中获得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答案:C 12.将同种大鼠分为 A、B两组,A组大鼠除去淋巴细胞后,产生抗体的能力丧失;从 B组大鼠中获 得淋巴细胞并转移到 A组大鼠后,发现 A组大鼠能够重新获得产生抗体的能力。请回答下列问 题。 (1)上述实验可以说明 是免疫反应所需的细胞。 (2)为了证明接受了淋巴细胞的 A组大鼠重新获得了产生抗体的能力,需要给 A组大鼠注 射 ,然后检测相应的抗体。 (3)动物体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称为 。在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和编码抗体 的基因这四种物质中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 。在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这三 类细胞中不属于免疫细胞的是 。 解析:(1)除去淋巴细胞不能产生抗体,移入淋巴细胞后重新获得产生抗体的能力,说明淋巴细胞是 机体进行免疫反应所需的细胞。(2)只有在抗原刺激下,通过体液免疫中产生的浆细胞才能产生 抗体。(3)在体液免疫中,抗体是由浆细胞(效应 B细胞)产生并分泌的。免疫系统的组成中,免疫 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等,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编码抗体的基 因和红细胞不属于免疫系统的组成。 答案:(1)淋巴细胞 (2)抗原 (3)浆细胞(或效应 B细胞) 编码抗体的基因 红细胞 13.环磷酰胺作为治疗癌症的化疗药物,在较高剂量下对机体免疫力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研 究表明,β 葡聚糖对接受化疗的机体的免疫力有一定的恢复作用。 (1)环磷酰胺能影响 DNA的合成,因此推测它作用于细胞周期的 期。若在药物作用下,复制 时 DNA分子上某位点的鸟嘌呤与胸腺嘧啶发生错误配对,则在药物作用期间,经两次复制后,在 该位点上产生的碱基对新类型是 、 。 (2)β 葡聚糖能促进各种淋巴因子的合成和释放,这些淋巴因子能促进 细胞产生抗体,从而提 高机体的 免疫。 (3)β 葡聚糖能促进树突细胞的成熟。吞噬细胞在免疫反应中具有 的功能, 说明吞噬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识别功能的 。吞噬细胞将病原体摄取入细胞内,经处理后, 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并将抗原呈递给 T细胞,刺激 T细胞产生 ,同时激活 T细胞,使之增殖分化形成 ,从而增强了机体的免疫功能。 解析:(1)细胞分裂间期进行 DNA复制。在药物作用下,第一次复制后该位点产生的碱基对为 G—T,第二次复制后该位点产生的碱基对为 G—T和 A—T。 (2)浆细胞在各种淋巴因子作用下产生抗体进行体液免疫。 (3)细胞膜外侧有识别功能的糖蛋白。吞噬细胞处理抗原后将之呈递给 T细胞,刺激 T细胞 产生淋巴因子,使 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 T细胞和记忆细胞。 答案:(1)间 G—T A—T (2)浆 体液 (3)吞噬、处理和呈递抗原 受体(或糖蛋白) 淋巴因子 效应 T细胞和记忆细胞 14.疫苗对预防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为研制抗某种病毒的灭活病毒疫苗,研究人员设计实验方 案如下: (1)制备疫苗。 将纯化的某种病毒在特定的 中培养、增殖。收获病毒后用灭活剂杀死,但要确保灭活 病毒的抗原决定簇不被破坏且能被免疫细胞识别。这样得到的灭活病毒即为本实验所用的疫 苗。 (2)用实验动物检测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 ①实验原理:通过接种疫苗,灭活病毒进入实验动物体内可刺激 B细胞,使之增殖、分化形成效应 B细胞并产生相应的 ;当 病毒再次入侵时,机体能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包括 。 ②实验过程:将健康的实验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多个实验组,每组若干只动物。 对照组的处理: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 。 实验组的处理:接种 ,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为确定该疫苗的有效浓度,不同实验组动 物需接种 的疫苗。 ③分析实验结果: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 若该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则实验组比对照组发病率 、存活 率 。 解析:(1)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有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进行增殖。因此,制备疫 苗时,应使用特定的活细胞培养。 (2)①体液免疫中,特定病毒刺激 B细胞后,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 B细胞,效应 B细胞能 产生特定的抗体,此抗体能与特定的病毒发生特异性结合。由于病毒是胞内寄生生物,当机体被 病毒侵染时,往往是先通过体液免疫作用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的散播,再通过细胞免疫作用 来予以彻底消灭病毒。因此,当同种病毒再次入侵时,机体能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既包括 细胞免疫又包括体液免疫。②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处理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两组的区别应为是 否接种疫苗。故对照组应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实验组应接种含疫苗 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为确定该疫苗的有效浓度”,不同实验组动物需接种不同浓 度的疫苗。 答案:(1)活细胞 (2)①抗体 同种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②接种病毒 疫苗(含疫苗的接种物) 不同浓度 ③低 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