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三、第四单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三、第四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 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 第 1 课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 教 学 导 航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 面同地球不同。 过程与方法: 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是必要的。 知道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发展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搜集整理月球的资料,根据资料的特征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教学难点】 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和整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月球信息的图片、录像资料、书籍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2 / 69 教 学 过 程 一、情景创设,引入主题。 1.同学们,夜幕降临,一轮皎洁的明月悬挂在天空,引起人们对月球的无 限遐想。有关月球的诗歌和神话故事有许多,你知道哪些诗和故事呢?:《嫦娥 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故事;《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 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从军行》(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同学们的诗和故事中,说明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这个离我们最近的 星球,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近《地球的卫星──月球》。(板书课题) 二、探究过程 1.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段录像。从中,也许你会知道,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 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 课件出示问题: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 些变化?(播放录像) 刚才的这段录像让我们穿越时空,在人类探索月球的历程中遨游一趟,那谁 来说一说,在探月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 指名说,课件出示。 从远古开始,人们用肉眼观察月球,用石头、木炭等来做观月记录。 板书:肉眼观察 到了 17 世纪,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来观察月球。 板书:天文望远镜 1959 年 10 月,苏联的“月球 3 号”无人探测飞行器拍摄了月球背面的照片, 使月球背面的照片第一次展现在人们面前。 板书:探测飞行器 1969 年 7 月,美国的“阿波罗 11 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人类 探索的脚印终于印在了月球的表面。 板书:登月考察 讨论:从这些观测工具的发展过程中,你有什么想说的?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3 / 69 在探索月球的历史长河中,人类探月的技术与工具越来越先进;人类对月球 数据的勘测越来越精确;人类对月球奥妙的了解越来越多;人类对月球的疑惑也 越来越多。 2.制作我的“月球卡” 课前让大家收集了有关月球的信息,请把你收集到的资料拿出来我们一起分 享吧! 学生汇报 从刚才汇报的情况看,同学们收集的信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月 球的运动,二是月球的一些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三是月球的地形,四是月球的 其他信息。(课件出示月球卡) 下面我们将分四个大组来进行这四个方面的讨论。(课件出示讨论交流时的 规则:讨论时,轮流发言,发言者要说出信息来源;资料有冲突的地方,不能解 决的,请记下来。) 请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交流本组收集到的信息。 教师用课件展示学生收集到的信息。 一是月球的运动; 月球围绕地球逆时针(自西向东)运行 恒星月周期是 27.5 天;朔望月周期是 29.5 天。 二是月球的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 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 1/4,体积大约是地球的 1/49,质量大约是地球质量 的 1/80,月球的引力大约是地球的 1/6。 三是月球的地形 主要有两种,月海和环形山。月海是有凝固的熔岩构成的盆地,是无一滴水 的“海”;环形山为数众多,直径超过 1000 米的就有 33000 多个 四是有关月球的其他信息。 (1)1969 年 7 月 20 日美国“阿波罗 11 号”宇宙飞船在月球表面着陆,宇 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印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足印。其后又有十多位宇航员先后 登上了月球。 (2)2003 年 10 月 15 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首 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2007 年 10 月 24 日,中国发 射了首个月球探测器 “嫦娥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2010 年 10 月,“嫦娥二号”成功发射。 (3)月球没有大气层存在,处于一种高度的真空状态,连声音都无法传播。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4 / 69 (4)月表的温度变化非常剧烈,白天温度最热时可高达 127OC,夜间最冷 时可降到-183 OC。 看来,大家收集到的信息还真不少,根据这些信息来制作一张月球卡吧。 学生动手制作。 展示各组的月球卡。 通过制作“月球卡”,我们发现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 面特征等很多方面与地球不同。 三、拓展延伸 1.在课外进行“月球卡”的展示活动。 2.课堂中的分歧是否已经解决?请大家课后继续搜集更多的有关月球的资 料,解决课堂中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并不可怕,这不正体现了学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 神吗?只要你能做到锲而不舍、不断追求,相信你一定能发现月球更多的奥秘, 发现宇宙越来越多的奥秘;相信你一定能解开“课堂”之谜,月球未解之谜,宇 宙未解之谜! 【作业设计】 同步练习册 【板书设计】 地球的卫星——月球 一、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二、制作月球卡: 月球的运动、基本数据、地形特点、人类登月故事等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5 / 69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第 2 课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教 学 导 航 【教材分析】 学生已有对月亮“多样面孔”的生活经验,本节课通过回顾生活中的月相情 况,引发学生思考,由自主展开探讨活动来探索月相的成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 探索热情。 【学生分析】 小学生对月亮一直充满着好奇和幻想,学生非常乐于了解有关月球的秘密, 月相虽然是学生每天都能看到的现象,但是大部分学生不能描述一个月的月相变 化规律,更是不清楚月相变化的原因。基于这种情况,我创设了学生自主探究的 活动,借助于教师独创的学具“月球转动仪”,通过模拟月球围绕地球转动的过 程,力求在合作探讨的氛围中,使得学生亲身经历月相的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 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 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6 / 69 【教学难点】 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 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用于贴月相的挂图、月相成因示意图、月相变化的课件、皮球、 电灯(瓦数大的)。 学生准备:圆纸片、剪刀、活动记录等。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认识月相 1、激趣导入,引出月相话题 师:老师课间一直播放的歌你们知道是什么歌吗? 师:会唱吗?跟着唱一唱, 师:《水调歌头》既是一首歌也是一首词,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一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正如歌里所唱的,我们的月亮有时圆有时缺, 我们把月亮出现的各种圆缺不同的形状叫做月相。 2、整理分析前概念,引发认知冲突 课件展示每一组上半月的月相变化。 师:课前老师也让大家画了画上半月的月相,现在考考大家的眼力,你能找 出每一组相同的想法吗?不同的想法呢? 总结:大家一致认为上半月月相从缺变到圆,但是在方向、大小上存在争议, 还有初七之后月相到底是凹还是凸? 3、下半月的月相你觉得会是怎样的? 4、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月相的变化。关于月相你有哪些问题想要 研究? 月相变化的规律? 月相为什么有圆缺变化? 月相方向是左还是右? 初七以后的月相到底是凹还是凸?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7 / 69 5、大家提的这些问题都很有研究价值,那么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研 究一下吧。 【设计意图:课前调查了解学生之前的知识储备,为下面的探究学习做铺垫, 通过整理分析多个小组画出的各不相同的“月相变化图”,激化学生的认识矛盾,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后让学生自己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充分体现了科学课程 标准的要求:“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研究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另外课前调查 的记录单也是设计巧妙,每个小组一张独立的记录表,上课总结时,教师把所有 小组的记录单叠加在一起展示出来,不同小组的对比非常清晰,另外黑色纸底用 白色铅笔画出月相,让学生的关注点一直关注在月亮亮的部分,减少了对学生的 思维干扰。】 二、模拟实验探究月相变化 1、在课堂上我们可以怎么研究呢? 2、在模拟实验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一下月球。你对月球有哪些了解? 3、大家对月球了解的还真不少,(播放月球公转视频)从视频中你能看出太 阳在哪里吗?怎么看出来的? 4、师一边说一边播放动态图:月球本身不发光,只能反射太阳光,而太阳 只能照亮一半的月球。所以只有对着太阳的那一面才能被照亮,因此月球围绕地 球公转时亮的那一面始终是对着太阳的。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8 / 69 5、介绍黑白球。 师:现在我们可以模拟月球了。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好朋友,我们可以 用它来模拟月球,白的一面代表什么?黑色呢? 介绍实验板。 师:除了月球,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一个实验板,看懂了吗?这是什么?(太 阳)这呢?(地球)老师把地球的位置剪空,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头套进去站在地 球上观察月球。我们在模拟月球公转时要特别注意什么?(白色一面始终对着太 阳)能做到吗? 7、怎么模拟呢?请仔细看(播放微视频)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9 / 69 8、生实验。 9、汇报交流 请生上台分享观察到的一个月月相以及发现。 师:大家观察到的一样吗?发现呢? 10、修正前概念 现在我们对照一下记录单,看一看我们原先的想法正确吗? 11、之前我们想要研究的问题哪些得到了解决,哪些没有解决? 总结月相变化规律: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朝右;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朝 左。 还没解决的问题:月相变化的原因? 师:现在你能解释了吗?月相变化可能跟什么有关? 生:月球公转……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10 / 69 师:为什么 1 号位置我们看到的是全黑的月相,5 号位置却是满月?(课件 出示 1、5 位置的月相) 生:1 号位置黑色一面对着我们,5 号位置白色的一面对着我们。 师:原来 1 号位置月球黑色一面对着地球,所以我们看见的是全黑的月相, 而在 5 号位置月球亮的一面全部面对地球,所以我们可以看见整个亮面(课件出 示 5 号位置的视角线与亮面面积线) 师:那 2、3、4 号位置为什么看到的月相形状不同?(出示这三个位置的月 相) 生:对着地球的亮面的面积不同(出示视角线与亮面面积线) 师总结:原来月球围绕地球公转时,随着它位置的改变,亮面朝向地球的面 积也随之改变了。因此我们就看到了圆缺不同的月相。 【设计意图:为了突破重难点,我专门制作了一个实验板,里面有太阳光、 月球公转轨道,中空模拟地球,用半黑半白的球模拟月球,实验时,五人一组分 工合作,两人负责抬着实验板,一人负责拿着月球公转,一人负责监督月球白色 的一面有没有始终朝着太阳,最后一人负责观察记录月相,记录单也是在黑纸底 上用白色铅笔画出月相,减少对学生的思维干扰。在具体的实验材料的支持下, 学生积累的感性认识变成理性认识,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三、回归生活拓展应用 今天我们是通过模拟实验观察了一个月的月相,那现实中是否和模拟的一模 一样呢?我们可以课后观察一下真实的月相,或许你会有更多的发现。建议大家 上半月在傍晚六点半左右观察,下半月在清晨七点半左右观察。如果遇到阴雨天 没有月亮,大家可以把自己的推测记录下来,不过要注明这是你的推测,到下个 月的这一天再观察一下。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11 / 69 【设计意图:关于月相的变化规律,学生只是初步建立概念,要想验证还是 要回归生活,应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板书设计】 月相变化 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朝右 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朝左 (发给学生的月相观察记录表) 【作业设计】 同步练习册 【板书设计】 2、月相变化 月相变化的规律? 月相为什么有圆缺变化? 月相方向是左还是右? 初七以后的月相到底是 凹还是凸?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12 / 69 一、规律: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 二、成因:月球围绕地球公转 【教学反思】 1、灵活处理教材,关注学生的前概念 本课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画月相,给月相排序;第二部分是模拟 实验;第三部分是观察白天的月相。在试教时发现如果把第一部分放在课堂内太 占时间且意义不大,于是我把这一部分放在了课前,在课堂上直接展示学生画的 月相。这样使课堂导入环节更精简,更多的让学生思考、分析前概念,引发认知 冲突,激发探究欲。用较少的时间达到预期的效果。 2、巧妙设计教具和记录单,突破重难点 本课采用的实验板体积小,易操作,不受场地限制,最重要的是小组成员可 以轮流观察记录,人人亲历月相一个月的变化过程,课后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 8 个点以外其他位置的月相,这样并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整的建构关于月相的空间 概念。记录单的设计则是采用黑底白笔画月相,这样学生的关注点就会一直是月 亮亮的部分。传统的记录单,学生在记录月相时关注的是月球黑色的部分(把黑 色部分涂黑),但分析月相时却要关注白色部分(观察月相形状),这种思维转移 对中下学生造成了思维干扰。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13 / 69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第 3 课 《我们来造“环形山”》教学设计 教 学 导 航 【教材分析】 《我们来造“环形山”》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宇宙》第三课教学内容。 教科书共两页,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月球的地形特征一环形山”;第二 部分是“造‘环形山’”;第三部分是“推测环形山的成因”;第四部分是“阅读 资料一环形山的成因”。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 2、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 过程与方法: 1、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 2、根据现象推测环形山的成因,学习合理地控制多种因素,创造性地用多 种方法造“环形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实验方案的重要性。 2、能够大胆地想像,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14 / 69 3、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 【教学重点】 通过造“环形山”的体验活动,探究环形山的成因。 【教学难点】 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 【教学准备】 有关环形山成因的录像资料。 模拟环形山成因的实验材料:沙、细石子、皮球、小铁球、玻璃球、注射器、 细胶管、水、卷尺等。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古诗《古朗月行》节选,学生欣赏。说一说你认为月亮应该是怎么样 的? 2.今天我们就随着嫦娥一号去看一看月亮表面。(播放嫦娥一号卫星发射的 视频)。 二、认识环形山 1.观察月球的表面。(图片展示) 2.提问:月球表面和我们想象的一样吗?实际它是怎么的?这些环形山有什 么特点? (板书:“环形山”) 3.对比地球上的山峰和月球上的环形山。 4.月球上的环形山: (1)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 (2)环形山大多是圆形,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15 / 69 环的。 (3)环形山的直径有的不足一千米,有的直径能达几百千米。 5.环形山的特征: (1)分布杂乱随机 (2)数量众多 (3)大小和深浅不一 三、制造“环形山” 1.分小组进行实验 2.小组讨论交流,完成实验,探测“环形山”的成因 3.完成实验报告单。 实验步骤: 1.用重球砸向沙堆,观察现象并记录 2.将注射器连接胶管并把胶管插入沙子底部 用力将注射器中的水推出,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1.重球砸向沙堆,沙堆会出现类似环形山的凹坑。 2.注射器中的水会穿出沙堆,形成火山状; 实验结果: 沙堆会出现类似环形山的凹坑。 四、推测环形山的成因 1.喷射 月球形成不久,月球内部的高热熔岩与气体冲破表层,喷射而出,就像地球 上的火山喷发。它们开始威力较强,熔岩喷出又高又远,堆积喷口外部,形成了 环形山。后来喷射威力逐渐减小,喷射堆积只在中央底部,形成了小山峰,就是 环形山中的中央峰。有的喷射熄灭较早,或没有再次喷射,就没有中央峰。 2.流星体、陨石撞击 流星体撞击月球。1972 年 5 月 13 日有一颗大的陨星体在月面上撞成一个有 足球场那么大的陨石坑。撞击时引起的月震,被放置在月面的 4 个月震仪记录下 来。主张陨石撞击的人认为,在距今约 30 亿年前,空间的陨星体很多,月球正 处于半融熔状态。巨大的陨星撞击月面时,在其四周溅出岩石与土壤,形成了一 圈一圈的环形山。又由于月面上没有风雨的洗刷与猛烈的地质构造活动,所以当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16 / 69 初形成的环形山就一直保留下来了。 3.有关环形山形成原因的学说 关于月面环形山的形成,人们曾有过多种猜测。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 这种观点认为,如此众多的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星撞击月球后遗留下来的 痕迹。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就相当于少了一层保护层,使得撞击更为猛烈和频 繁。人们已经观察到一些行星和许多卫星及小行星的表面都有这种“陨击坑”, 证实了这种猜想。 也曾有人认为月球上的环形山可能是火山爆发形成的。但根据人类登月后在 月面设置的“月震仪”的探测资料得知,和地球相比,月球是个地质不活跃的天 体。在过去的 46 亿年间,月球从来不曾有过频繁而激烈的火山活动。 五、课堂检测(课件出示习题) 六、课堂小结: 1.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 2.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 七、知识拓展 月球上的环形山,大多是用著名天文学家的名字来命名的,如哥白尼、开普 勒、牛顿、柏拉图、第谷、祖冲之、张衡等环形山。(六年级语文课本下册第 19 课《千年梦圆在今朝》中国明代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坐火箭上 天的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 【板书设计】 我们来造“环形山” 特征观察 → 提出猜想→ 寻找证据 → 解释 论证 大小不一 陨石撞击 陨石去哪了? 形状近圆 天然存在 数量众多 人为挖掘 深浅不一 热胀冷缩 外高内低 物体坠落 …… ……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17 / 69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第 4 课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 教 学 导 航 【教材分析】 《日食和月食》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第四课的教学内 容,本课分为日食和月食两部分,日食部分又从“日食的发生”→“日食模拟实 验推测日食成因”→“揭示日食成因”步步推进,月食的成因是在日食的基础上 开展的。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题,有三个目的: 一是因为这两种现象对学生有着较大的吸引力;二是这两种现象都涉及了本单元 要建立起的基本概念,即天体是运动着的,月食和日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阳、月 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而形成的;三是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材共两页,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日食”,第二部分是“月食”。 日食和月食是学生已经听说过或观察过的天文现象。把这两个现象作为学生 的学习主题,不仅仅对学生来说有趣、有吸引力,还在于日食和月食是地球、太 阳、月球三者之间的运动造成的,有助于学生认识太阳系的组成和运行状态。同 时,这两个现象都反映了一个事实一宇宙天体是运动着的,这对学生在本单元中 建立起有关宇宙系统的模型是必需的。这一部分内容也是学生认识天体运动的典 型素材之一。 日食和月食都是有规律的天文现象,它们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日 食和月食的出现,是由月球绕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形成的,它们同月球和 地球的影子有直接的关系。日食和月球的影子有关,月球影子投落到地球表面,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18 / 69 是发生日食的原因。当月球影子扫过地表某一地方时,因太阳被月球所遮挡,这 一地区的人们会看到太阳部分或全部变暗,这就是日食。日食分为三种,即日全 食、日偏食和日环食。月食只有全食和偏食,而没有环食。月球不会发生环食, 是由于地球比月球大得多,地球的本影长度远远大于月球本影的长度,也大大超 过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 在本课中,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 的天文现象。日食发生时,月球处于太阳和地球的中间,处于月影中某一地区的 人们就会看到太阳变暗,发生日食。也就是说,对于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教科书 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到三个天体运行的位置关系,模拟实验可以较好地帮助学生 认识到这些。教科书中日食成因图,虽也画出了月球的影子,但只是让学生有所 关注就可以了,不需要深人探究本影、半影等。 【学情分析】 1、已有认知分析:日食和月食是多数学生已经听说过的天文现象,对学生 来说这部分知识比较有吸引力,所以部分学生能够作一个简单的科学猜想。学生 对月球、地球、太阳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在本课前有一定的认识,还在五年 级上册学习了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可以说学生是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的。 2、现存状况分析:本课虽然是学生听说过的天文现象,但是内容比较抽象, 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对日食和月食成因的解释应该存在很大困难,所以在 学生操作模拟实验方面应该存在较多的问题,我在本课教学中适当降低实验方案 设计的难度,可以使得学生轻松探究,始终保有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2、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 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 阳射向月球的光。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 3、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19 / 69 1、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 2、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意识到模拟实验与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 4、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 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教学难点】 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教学准备】 有关日食和月食信息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书籍等;乒乓球、玻 璃球、手电筒、观察记录表;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日食和月食的信息。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问题导入、自主探究 1、播放动画片《仲康日食》的精彩片断:通过“布袋和尚”讲故事,引领 学生轻松进入我国夏朝仲康年间日全食场景,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演示,调 动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及时进入到教学情境中。并通过回忆,让学生显现对日 食的前认知。 2、通过观看日食模拟动画,进一步加深了解日食发生过程,能试图发现日 食发生时的特点,并能有根据的进行推测。 引导学生回答出:挡住太阳的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它是运动着的;它看上 去和太阳差不多大。它可能是月球。 能说出是推测出是月球的依据。 二、师生联动、合作探究 1、模拟日食成因——小组实验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20 / 69 以科学家的名义来执行模拟实验的方法,有利于学生接受和对实验的尊重。 学生自己讨论出实验需要的材料以及实验方法。 手电筒 —— 太阳 塑料球 —— 地球 乒乓球 —— 月球 实验前教师强调:虽然模拟实验和真实的情况有差距,但我们必须尽量使它 接近真实,这是尊重模拟实验。为了模拟的更真实,让学生按照老师画好的“月 球公转轨道”图纸来做模拟实验。 师巡回辅导。 学生小组讨论完成实验报告单,老师展示学生作业情况,并进行简单讲解。 2、模拟日食成因——个人实验 引导学生在做小组实验的基础上,继续做个人实验以加深理解。 在屏幕上出示太阳的图片模拟太阳,让学生自己用自己的头部模拟地球,手 中拿的圆纸片模拟月球。自己代表住在“眼睛”地区的地球居民。 老师带领全体学生手拿“月球”围绕“地球”自西向东沿逆时针方向运行, 先运行一周熟悉运行轨道,运行到第二周的时候开始观察,“月球”运行过程中 遮挡太阳的情况,并告诉学生这时就发生了“日食”。 三、总结引导、知识生成 1、出示日食成因示意图: (1)先让学生自己总结日食的成因。 (2)发生日食时地球上的哪些地方能看到日食现象? (3)从示意图上你还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老师进行总结阐述,并出示结论——日食的成因。 3、强化知识。 挑学生在黑板上用圆纸片贴出日食时三球位置图。 播放央视科教视频《日食》片断。 提高学生对现象的解释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再观察再发现的习惯,能对日 食的其他概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4、引导学生通过对前知的理解,试着自己总结月食的形成原因,并能画出 或贴出发生月食时三个天体的位置关系。 四、知识拓展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21 / 69 课外知识窗——日食的观测方法 教育学生,长时间直视太阳因紫外线和红外线而导致视网膜被烧伤的“日光 性视网膜炎”,是几乎无法治疗的,所以在观测日食时,切忌用眼睛直视,一定 要用专用的日食观测望远镜或专用的眼镜去观测。 五、小结 再次观看动画视频,通过“布袋和尚”来总结阐述日食的成因,与本课开课 视频首尾互应,巩固学生对本课重点内容“日食”成因的认知理解。 【板书设计】 日食和月食 日食 月食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22 / 69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第 5 课 《太阳系》教学设计 教 学 导 航 【教材分析】 《太阳系》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下《宇宙》单元的第五课。教材安排了 两大活动: 活动一:认识太阳系,根据太阳系的示意图了解八大行星及它们的排列顺序, 让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进行交流,形成对太阳系的初步认识; 活动二:建一个太阳系模型,教材提供了太阳系八大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 赤道直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等的相关数据,让学生尝试建构太阳系模型,体 验太阳系的浩渺及行星的渺小和行星间距离的遥远,建立有关宇宙空间的概念。 【学情分析】 科学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之上,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 础为生长点,促进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不断地向前发展。 1.学生对太阳系的认识是肤浅的。他们对太阳系相关知识的认识有一定的积 累,但相对零散,并没有形成系统性的认知,甚至有些是错误的,如有的学生认为 太阳系是太阳和地球组成的。 2.学生缺乏对数据的敏感性和处理能力。教材中虽然提供了太阳系八大行星 的有关数据,由于数据巨大且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和处理能力显然不够,往往不 能从数据的背后去发现蕴含在数据中的有关太阳系的真实情况,更不知如何处理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23 / 69 数据,通过处理数据来建立模型,强化认知。 3.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理解力偏弱。小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决定 了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导,而抽象思维相对较弱,对宇宙空间及天体的运行缺乏 想象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 大的天体系统。 过程与方法: 1、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 2、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 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收集和整理资料,并进行交流,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 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3、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 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教学难点】 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的模 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八大行星数据表、八个铁丝制成的支 架、橡皮泥、小皮球、直尺等;教师事先考察制作太阳系模型的室外场地。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小组内先进行交流。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24 / 69 教 学 过 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谈话: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段非常好看的录像片,你们想不想看? (播放一段杨利伟在太空拍摄到的地球)。你们看到了什么?欣赏完我们美丽的家 ——地球,你是否也想到太空去看一看呢? 二、自主探究 1.初步探究 教师谈话:这节课,就让我们借助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亲临”太阳系参观 游览。同学们,你们看谁来迎接我们了?(电脑上出现在各自轨道上运行的八大 行星)。那就请同学们仔细地观察,看你都能发现些什么?(学生观察后发言) 学生活动: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呈现最佳的学习状态。] 2.自主质疑 教师提问: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说得也很好。这节课呢,就让我们重点 认识、了解八大行星。除了我们观察到的这些以外,关于八大行星你们还想了解 些什么呢? 学生活动:(发言) (让同学们畅谈自己的想法,使他们的想法相互渗透。) 3.深入探究 教师提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不少,不过我们不可能在一节课内全部解 决,这怎么办呢?那就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意愿任意选择一到两个进行重点了 解。 (网上学习的具体要求:首先请同学们在网上浏览自己想要了解的那颗行 星,然后再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里,最后再把文件夹里的资 料进行整理并制作成电子文稿再向同学们交流。) 教师提出要求:现在就请同学们迅速地登陆科普网站找到你所要了解的那颗 行星。(学生们纷纷上网进行学习,教师巡视并且进行个别指导。) 三、交流汇报 教师谈话:让我们先浏览到这吧,同学们浏览得可真投入!现在就请把你浏 览到的信息介绍给你的同伴、好朋友,你们看怎么样?你可以招呼他过来,也可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25 / 69 以自己走过去相互介绍,开始吧!(同学们讨论得可真热烈)谁愿意将你的收获 说给我们全班同学听呢?(学生边展示自己制作的电子文稿,边介绍自己了解的 那颗行星的情况。) 学生活动: (同学们就这样各自把自己研究的行星向全班同学作了介绍。) [设计意图:给学生留足自主活动的时间,促进学生自主探索,使他们真正成 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创设自主活动的空间,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过程, 使他们在参与学习活动中亲身感受到成功的愉悦。] 四、汇报总结 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们了解了一年等于两天的水星,太阳从西边升起的金 星,人类家园的地球,太空中的小地球火星,行星中的老大哥木星,戴着“项链” 的土星,躺着打滚的天王星,用笔尖计算出来的海王星,最小最远最冷最神秘的 冥王星。 五、知识的延伸 1、教师谈话:一节课短短的四十分钟,我们获取的知识毕竟是十分有限的, 每一位同学的头脑中都还有许许多多的为什么没有得到解答。不过没有关系,老 师向同学们推荐两个关于天文知识比较丰富的网站:一是科普网站,二是天文台 网站,点击它们,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2、作业布置: 3、制作太阳系模型 六、课后小结 本课是在学生们了解了太阳系的组成,并详细研究了流星、彗星、卫星的基 础上,指导学生学习有关八大行星知识的。本课的知识密集,且由于认识对象是 宏观遥远的事物和现象,让学生亲自感知是非常困难的。若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 主,学生参与少,效果自然不够理想。因此,这节课我安排学生在网络教室学习, 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方式。当电脑屏慕上展现出整个太阳系运行的三维动画,形 象逼真地把太阳系的外观和运行状况展示给学生时,使学生产生豁然开朗的感 觉。然后让学生认真仔细的观察动画,并相互交流,尽可能多地发现太阳系中有 关特点,以对太阳系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让 学生带着疑问进入网络天地进行自主学习,最后学生下载、存储、编辑、制作而 成电子文稿,进行交流汇报。 通过计算机网络学习这一课,计算机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自然知识的工具,每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26 / 69 一位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优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而打破课内 外、时间、空间的限制,广泛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这样以来,学生不仅可以了 解太阳系的相关知识,而且还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和应用信息,有效 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当然,有关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是学生平时难以直接观察到的,用直接观察 的方法来完成对太阳系的认识不再是有效的途径。利用一些资料来帮助学生认识 太阳系,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太阳系的模型将是更有效的策略。 让学生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 系模型是本课的重要活动。学生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建立的太阳系模型,可以清晰 地认识到:八大行星在太阳系的空间分布不是均匀的;八大行星的大小差异很大; 在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是十分渺小的。这一活动,不仅会加深太阳和太阳系中的 组成天体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理解 力,对建立有关宇宙空间的概念十分有益。 【板书设计】 太阳系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27 / 69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第 6 课 《在星空中(一)》教学设计 教 学 导 航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不同角 度观察,图形不同。 2、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 过程与方法: 1、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 2、尝试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星座,并用图画做好相关的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建立模型的重要性。 2、培养对天文方面的兴趣,认识到较长时间内持续地观察星座是必要的。 3、发展团结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正确的星座的概念(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 图像)。 【教学难点】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28 / 69 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全天星空图、投影仪。 学生准备:纸板、细线、橡皮泥、剪刀等。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聊聊星空。 师:同学们刚才欣赏了一部非常温馨的动画,小松鼠一家在欣赏美丽的星空, 你欣赏过星空吗?师:在无数的星星中,你知道哪些星星的名字? 预设:北斗星,北极星,牛郎星,织女星…… 师:同学们提到的北极星、织女星、牛郎星都是单独的一颗星星,而北斗星 却是由七颗星星组成的,看起来像什么? 预设:像一把勺子。 师:所以北斗七星也叫北斗勺星,它们和周围其它星星一起,用线连起来看, 就像是一只大熊,请看屏幕。 (出示图片:大熊座) 师:看到北斗七星了吗?谁上来指一指。 师:所以天文学家把北斗七星和周围其它星星所在的区域叫做大熊星座。 师:在星空,还有很多星星像大熊座的星星一样,组成一些美丽的星座图案, 你还知道有哪些星座呢? 预设:狮子座,猎户座,天鹅座,人马座…… 师:看来同学们知道的星座名称还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星空,认 识星座。 (板书:在星空中(一)) 二、初摆北斗。 师:通过刚才的了解啊,我知道同学们对北斗七星是比较熟悉的,我们就以 它为研究对象来认识究竟什么是星座。为了便于研究,请一个同学把北斗七星画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29 / 69 到黑板上。 师:画得不错。 师:这位同学把北斗七星画到了黑板上,而实际这七颗星星却是处在宇宙空 间中,就让我们摆一摆这七颗星星在宇宙空间里大概的位置分布。 (投影出示要求。) 摆北斗七星: 1.用 7 颗橡皮泥小球代替北斗七星中的 7 颗星星。 2.两个小组合并成一个组,共有 8 位同学。 3.7 位同学每人拿一颗橡皮泥小球,剩下的一位同学做指挥。小组合作在 空中模拟摆出北斗七星在宇宙空间里的位置分布。 提醒:小组交流轻声进行;完成后坐端正。 教师边读要求并作出一定说明。 师:“在空中模拟摆出北斗七星在宇宙空间里的位置分布”是什么意思呢? 谁来解释一下。 小组活动。 师:同学们摆出的北斗七星,看起来都挺像一把勺子。请一个组到前面来, 用球代替星星,摆一摆北斗七星。哪一组愿意上来。 师:这一组的同学把北斗七星模拟摆在了教室里。我们生活在地球上,观察 这七颗星星,看到的是勺子形状。相对于模拟摆出的这七颗星星,地球该摆在什 么位置呢? 师:从地球上看,能看到勺子形状吗? 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这七颗星星到地球的距离,有没有相差很多。 师:那么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你觉得七颗星星到地球的距离怎么样?(差 不多)好,请把球放到原位,回到座位上。 三、建立模型 师:同学们,请看屏幕。这里有我找到的一些关于北斗七星的资料,来看一 下。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文字。 (投影出示) 北斗七星从斗身上端开始,到斗柄的末尾,我国古代分别把它们称作:天枢 (shū)、天璇(xuán)、天玑(jī)、天权、玉衡、开阳、摇光。地球与它们的距离 有远有近,分别为:天枢 124 光年,天璇 79 光年,天玑 84 光年,天权 81 光年,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30 / 69 玉衡 81 光年,开阳 78 光年,摇光 101 光年。 师:这段资料,告诉了我们北斗七星到地球的距离是怎样的?(有远有近) 师:能否用“差不多”来概括这七颗星星到地球的距离呢? 师:这样说来,我们刚才摆的北斗七星对不对呢? 师:那么北斗七星在宇宙中的位置分布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来做一个模 型。 投影出示: 1.材料准备圆盘、5 颗橡皮泥小球、5 根铁丝、白纸、记号笔、手电。 2.把铁丝按号插入圆盘(如图)。 3.在铁丝末端裹上橡皮泥小球(如图)。 4.把白纸靠近模型作为屏幕,用手电从模型侧面照射橡皮泥小球,在记录 单上用记号笔记录下橡皮泥小球在屏幕上的影子。(适当调整纸屏、模型与手电 之间的距离) 提醒:小心铁丝扎伤;小组交流轻声进行;完成后坐正并保留模型轻放在桌 面上。 教师根据投影示范操作。 师:对于操作要求明确了吗?最后提醒一下小心铁丝扎伤;小组交流轻声进 行;完成后坐正并保留模型轻放在桌面上。开始操作。 交流各组的记录。(实物投影)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的记录。(教师逐一出示。) 师:十个小组得到的影子图像不尽相同,为什么呢? A 预设生:灯光射入角度不同。 B 预设生:观察的角度不同。 师: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这个星座模型,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师:如果在圆盘上再插入两根铁丝,裹上橡皮泥小球,就成了一个北斗七星 的模型,请同学们完成北斗七星模型的制作,并找出能看到勺子形状的观察角度, 用记号笔在圆盘上点上点做为记号。看哪个组最先完成。 师:如果不用手电,直接从这角度观察七颗橡皮泥小球,你能看到勺子形状 吗?试试看。 师:现在我想再请七 7 位同学,上台用手举球,摆出北斗七星,剩下的同学 和我一起来做指挥,借助模型,通过“往前、往后、往上、往下”的口令,让这 七位同学模拟摆出北斗七星在宇宙中的位置。 师:我们的地球大概在什么位置呢?谁上来摆一摆。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31 / 69 师:从地球上看,你能看到勺子形状吗? 师:我坐飞船到了另一个星球,再看这七颗星星,还是不是这样的勺子形状 呢?(教师拿球到另一位置。)师:在宇宙中,除了这七颗星星之外,还有无数 的星星,他们又是怎样分布在宇宙中的呢?前面还有一些球,谁愿意上来手举球 和这七位同学一起来模拟宇宙中的星星。 师:我们来观察这些球,宇宙就是以这样的方式,由无数的星星组成的。 四、视频拓展 师:刚才我们重点认识了大熊星座中的北斗七星,这里有一段视频它会让我 们更全面地认识星座。 播放视频。 阅读视频下的文字。 五、观星实用。 师:刚才我们重点研究了北斗七星,同时了解了一些其它星座。认识星座有 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 师:认识星座有什么作用? 师:怎么辨别方向?黑板上,我们已经画好了北斗七星,北极星大概在什么 地方呢? 师:通过刚才的视频,你能在黑板上指出北极星的大概位置吗?谁愿意上来 画出北极星的大概位置。 课后延伸。 师:这节课,很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走进星空,认识星座。希望通过这节课 的学习,同学们能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在晴朗的夜晚找一找北斗七星和北极星。 最后,让我们在《星空》的旋律中边欣赏音乐,边整理材料来结束这节科学课! 【板书设计】 在星空中(一) 星座是远近不同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大熊座——北斗七星 小熊座——北极星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32 / 69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第 7 课 《在星空中(二)》教学设计 教 学 导 航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随季节的变换,在天空中会出现不同的代表性星座,星座在天空中是运 动变化的。 2、亮星构成的图形是星座的主要标志。 过程与方法: 1、尝试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认识星座,并用图画做好相关的记录。 2、制作活动观星图,并运用到实际的观察中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天文方面的兴趣,认识到较长时间内持续地观察星座是必要的。 2、发展团结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认识星座。 【教学难点】 制作活动观星图,并运用到实际的观察中去。 【教学准备】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33 / 69 教师准备:课件以及相关资料、夏季星空图、事先考察夜间观察星象的地理 位置。 学生准备:活动星图、硬纸、剪刀等。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利用北斗七星找北极星 (如果前一课还没上,这部分作为新授,如果前一课已经上好了,这部分作 为复习) 1.假如有一天晚上,你在星空下迷路了,该怎么判断方位呢? 2.利用星空软件和电子白板,教学或者复习怎样利用北斗七星找到北极星, 以及认识它们所在的星座。 3.归纳第一种寻找星座的方法:用已知的星座找到未知的星座。 二、认识夏季主要星座 1.除了北极星和北斗七星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星?它们分别属于什么星座? 2.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引导到牛郎星和织女星,简单介绍牛郎织女的传说 故事,并在星空软件上找到牛郎和织女星,以及它们所在的星座。 3.介绍夏季大三角中的另一颗亮星——天津四(天鹅座),并指导学生认识 夏季大三角和银河。 4.利用南面天空火红的亮星——心宿二,找到天蝎座。(根据时间机动选择 本课教学,还是下一课再教学) 5.归纳第二种寻找星座的方法:根据亮星寻找星座。 三、认识活动观星图 1.观察活动观星图,探究其使用方法。(教师指定一个观察时间,学生研究 怎么使用) 2.请学生介绍使用方法。 3.教师补充观星时的注意事项。 四、模拟观星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34 / 69 利用星空软件模拟出夜晚星空,学生试着使用活动星图模拟观星。 1.设定软件时间,学生根据时间调整观星图 2.刚开始观星,教师先把星座连线呈现出来,降低难度,让学生一一对应 起来,写一写星座名称,使学生初步掌握观星方法。 3.再选择今天晚上的时间,把星座连线去掉,更真实地模拟观星,让学生 连一连星座连线,写一写星座名称,提高学生观星能力。 4.机动环节:如果有时间,可以调整为夏季时间,让学生再训练一次。 五、课外作业 课外自己运用材料袋中的材料,制作一张活动观星图,并运用于实际的观星 活动中,注意野外观星必须有家长陪伴,安全第一。 【板书设计】 7、在星空中(二) 夏季主要星座——天鹅座(天津四)、天琴座(织女)、 天鹰座(牛郎)、天蝎座(心宿二) 亮星构成的图形是星座的主要标志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35 / 69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第 8 课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教 学 导 航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2、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过程与方法: 1、对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研究,发现一些有效信息。 2、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意识到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宇宙的结构和运动,建立宇宙系统的概念。 【教学难点】 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宇宙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书籍等。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36 / 69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宇宙的信息。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明确目标 创景激趣 1.情境导入:同学们,2003 年我国载人航天飞船“神舟 5 号”的发射成功, 让我们中国“千年飞天梦,今朝变成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乘坐“神舟号” 飞船到太空遨游,继续去探索宇宙。(板书课题) 2.师:我们先来到地球家园的所在地——太阳系,回想一下,太阳系是怎 样一个星系? (太阳系是以太阳这颗恒星为中心的,由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 含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 3.提问:太阳系在宇宙中是唯一的吗? 4.学生思考回答。 (引导学生们认识:太阳虽然是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恒星,但是太阳系在宇 宙中并不是唯一的。天空中的星星大多数也是和太阳一样发光发热的恒星,它们 有的也会组成类似太阳系一样的天体系统,太阳系和众多的恒星一起组成的一个 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 5.(出示银河系俯视和侧视的图片)让我们看看银河系的模样吧!说说你们 觉得银河系像什么? (银河系俯视像一个巨大的漩涡,侧看像一个中心略鼓的大圆盘。) 6.阅读课本资料,说说银河系中有多少颗恒星?银河系有多大? (银河系大约由 1000 亿~2000 亿颗恒星组成,直径有 10 万光年。) 7.太阳在银河系中的位置看得出来吗?光年是一个什么单位?1 光年等于 多少千米?算一算。 8.了解了银河系,你们有什么感受? 9.讲解:银河系还不是宇宙的全部,类似银河系一样的星系还有 100 亿个, 人们把它们统称为河外星系。 10.讨论:我们已知的宇宙空间到底有多大呢? (说明:现在人们用天文望远镜已观测到距我们 120 亿光年的宇宙空间深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37 / 69 处,但仍没有看到宇宙的边缘,而且科学家发现宇宙正处于青年时期,还在长大, 还在膨胀之中!教师简单介绍红移现象。) 二、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 1.师:组成宇宙的恒星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 2.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录像资料,并展示恒星一生中的几个重要阶段的图 片和资料。 (恒星的一生:星云的气体和尘埃紧缩——原恒星——燃料消耗殆尽,膨胀 变成巨星或超巨星——爆炸成超新星——变成黑洞或中子星;或者星云的气体和 尘埃紧缩——原恒星——小型或中等恒星变成红巨星——燃料耗尽而缩小变成 白矮星——能量耗尽变成黑矮星) 3.新星爆炸是怎么回事?你有没有收集到这方面的资料。 4.学生交流各自收集的资料。 5.小结:如同人体的细胞在新陈代谢一样,宇宙中每时每刻都有许多恒星 诞生,同时也有许多恒星消亡。同时,恒星都在不停地高速运动,有些恒星自身 在有节奏地膨胀和收缩,有的恒星在向外抛射物质……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宇 宙充满了活力。 三、汇报交流 排疑解惑 1.谈话: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宇宙充满了幻想,向往着飞向太空。我们看 到的这些资料,正是人类不断地对宇宙进行探索的结果。 2.你知道我国人民在宇宙探索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吗? (1.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2.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重 要的地位。3.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 现在“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又发射成功,不久的将来,我国宇航员还将登月考 察。) 3.你还知道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有哪些代表人物?他们分别有哪些贡 献? 4.学生们谈自己的想法。 5.教师补充相关资料,并选择性的详细介绍。 四、回归教材 评价小结 小结: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探测工具不断改进的过程,体现着科学技术的进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38 / 69 步;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民族的尊严和自豪感;我们更不会 忘记,无数科学家和宇航员为实现人类遨游太空的伟大理想,体现出的前赴后继 的献身精神;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没有止境的。 五、拓展延伸 巩固应用 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收集各种有关宇宙和人类探索宇宙方面的资料。 1.引导学生利用书籍、网络、影视等各种方法收集; 2.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如天体资料、探索工具、航天故事等; 3.引导学生通过黑板报、科技手抄报等形式进行展示交流。 【板书设计】 8、探索宇宙 一、宇宙空间的天体系统: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宇宙 二、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充满活力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39 / 69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 第四单元 教学设计 第 1 课 《一天的垃圾》教学设计 教 学 导 航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 2.丢弃的垃圾危害环境 。 过程与方法 1.调查统计家庭一天的垃圾数量和成分。 态度、情感、价值观 1.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会产生破坏。 2.发展关注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布置学生按要求带垃圾来进行称重测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垃圾产量大带来的问题进行讨论。 【教学准备】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40 / 69 1.学生提前调查家中一天的垃圾; 2.收集垃圾堆、垃圾场、垃圾污染河道的图片; 3.教师准备一些河道、湖泊、居民区等被污染的课件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引入新课(出示课件) 1.【视频】播放环境和我们视频 师:我们一天要消耗许多食品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的 垃圾。一天中要产生多少垃圾,这些垃圾里都有哪些成份呢?我们不妨一起来研 究一下。(揭示课题:一天的垃圾) 二、一天垃圾的分类、称重和填写记录表 师:教室一天的垃圾中如果要进行分类的话,你打算按什么标准分呢? 1.讨论垃圾分类的标准 按材料分可以分为塑料、金属、纸、玻璃等类; 按原来的用途分可以分为食物、包装、用品、一次性用品等; 按危害状况分,可以分为有害垃圾和一般垃圾; 按它们的来源可以分为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农业垃圾; 按是否容易腐烂可以分为易腐烂垃圾、不易腐烂垃圾 按…… 2.教师演示垃圾的分类和称量。 3.讨论如何统计 师:我们在统计时如果无法测出垃圾的重量怎么办?家中的成员离家上班、 上学等在家庭以外产生的垃圾怎么办? 给垃圾分类时该注意什么啊?(戴上手套、统计完后要洗手。) 4.学生分组分类统计,称量并填写“我们教室一天产生的垃圾统计表”表, 教师巡视 5.反馈统计结果 师:将各小组的统计结果用视频展示交流。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41 / 69 6.再引导学生对全年级、全校一天的垃圾数量与种类进行估算。 让学生意识到每天产生的垃圾数量之多,对环境的危害之严重。 6.师生交流 垃圾堆、垃圾场的图片, 垃圾污染河道的图片【图片】城市垃圾成灾 师生小结:垃圾又多又杂又脏 三、关于垃圾的讨论 1.请学生说说各种垃圾的来源。 2.组织学生对每天教室产生的垃圾进行统计 学生分组活动 3.交流反馈 4.学生汇报后填写表格,计算平均每人每天产生垃圾的大致重量。 5.组织讨论 师:想一想, (1)这么多垃圾被丢弃后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 【视频】播放垃圾对环境的危害 (2)我们家里的垃圾最后到哪里去了? 【视频】播放哭泣的汾河 (3)谈谈你家平时是怎么处理垃圾的。 6.阅读北京人均日产垃圾量资料,分组交流你对垃圾产量的一些想法。 7.全班交流,教师引导至少提炼以下几点: (1)人们的家庭生活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2)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商场、学校也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3)大量的垃圾丢弃后,会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从而影响我们的生活和 健康。 (4)垃圾需要科学的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总结拓展: 讨论并记录通过学习懂得的与垃圾相关的知识,也记录下学习了这节课产生 的一些思考。你们准备采取怎样的环保行动呢? 【视频】王成邦一生绿化情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42 / 69 结束语:为了让我们的地球母亲健康、整洁,我们每天减少产生垃圾,把垃 圾进行科学处理,从每一天做起,从我们自己做起,环保小卫士们,行动起来吧! 【板书设计】 一天的垃圾 来源: 工业垃圾 分类: 生活垃圾 建筑垃圾 【教学反思】 一、恰当处理教材 《一天的垃圾》是《环境和我们》单元的教学难点,一是离学生的生活有一 定的距离,二是操作起来有困难。本课《一天的垃圾》教学最大的难处就是一天 垃圾的调查情况。如果按教参建议,让学生将家中一天的垃圾带到学校课堂中进 行统计分类,可能效果会很好,但随之产生的负面问题也更多,如课堂纪律,如 教室卫生等等,学生的思维意识还无法将这种活动定位为科学调查探究,更多的 是好玩有趣,因此在活动中也就缺乏组织纪律性,难以调控(一个班实践的体会)。 因此,我将此项调查活动调整为课间在教室完成调查统计,要求详细记录一天中 产生的所有垃圾项目,每一种的重量学生测量也是有困难的,就要求记录一天垃 圾的总重量。课堂教学时,将全班的数据进行汇总,计算得出教室每天日产垃圾 量,进而计算一个区、一个市日产垃圾的数量。学生对于日产垃圾 N 公斤或 N 吨这个数字可能没有深刻的体会,可以换算成需要多少辆大卡车运送,这样就比 较形象,易于学生理解日产垃圾的量是相当惊人的。 如果教师提供一些图片,如学校垃圾箱堆满垃圾的照片,小区垃圾箱堆满垃 圾的照片,环卫中转站满车垃圾的照片等,这样会使学生对生活垃圾的产生有更 多的感受。总之,这节课的活动重点是让学生意识到每天产生垃圾的数量之多, 这样才能更深层次的让学生体会到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之大,体会到处理垃圾的重 要性及难度。 二、学以致用 你会采取怎样的方式或行动减少产生的垃圾数量呢?写信、写倡议书,写宣 传标语画画等,学生采用有效的、自己喜欢的方式,共同来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 这样既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积极性,又做到了学以致用。为保护环境,人人都 应该尽到一份责任,环保是我们大家的事,从小我们就应该有较强的环保意识。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43 / 69 虽然没有让学生带家里的垃圾,还是达到了异曲同工的效果,课堂的纪律得 到了控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没有削弱。不过,学校的垃圾种类是无法与家里 的比的,有个别班的垃圾数量也很少,使学生的认识不够深刻。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 第 2 课 《垃圾的处理》教学设计 教 学 导 航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目前主要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和焚烧,简单的填埋和焚烧同样会造成环境 污染,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过程和方法: 通过填埋垃圾的模拟实验观察分析简单填埋垃圾的危害,从而考虑设计合理 的垃圾填埋场。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对垃圾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通过做实验,知道简单的填埋同样会污染环境。 2.掌握处理垃圾的另一种方法焚烧的优点和缺点。 【教学难点】 初步尝试体验建一个垃圾填埋场的活动过程,了解现代垃圾填埋场的设施和 作用,分析找出仍然存在的问题。 【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广口瓶、洗净的小石子和沙、纸巾或废纸、墨水、塑料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44 / 69 瓶(瓶盖上打一些小孔)。 2、现代清洁垃圾填埋场构造图。 3.、填埋场垃圾处理过程的视频资料。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我们上节课调查统计了家庭一天产生的垃圾,除了生活垃圾,还有医疗垃圾、 建筑垃圾,人们每天产生的这么多垃圾被扔到指定的地点后,垃圾车要把它们送 到那里去?最后又是怎样处理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垃圾垃圾的处理。(板书课题) 二、了解露天堆放的危害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农村的垃圾被运到哪里去了?最后又是怎么处理的 呢? 在农村,垃圾车把垃圾运到山沟里,一倒了事,垃圾就这样露天堆放,大家 想一想,不经过处理,露天堆放会造成哪些问题? 2.很久以来,人们也想过办法,就是采用在地上挖坑把垃圾填埋起来的方法。 (出示图片并板书:填埋) 把垃圾进行填埋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吗?但简单的填埋是否安全有效呢? 让我们来做个模拟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垃圾填埋模拟实验 1.学生读课本 72 页实验说明,出示实验提示: ①组长注意合理安排同学之间的分工; ②用镊子放纸巾时要靠瓶壁放,以便于观察; ③浇水时要浇在纸巾的上方,并注意别浇到瓶外; ④注意观察瓶底部水的颜色和清澈度的变化; ⑤实验完成后完成后验记录表。 2.小组合作实验,汇报: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45 / 69 (1)这个实验装置模拟的是垃圾填埋场。实验中的细石子和清水模拟 ( );浸过墨水的纸巾模拟( );慢慢往上喷水模拟 ( )。 (2)这个实验模拟的是( )的变化。 (3)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3.如果是真正的垃圾填埋场,还会给环境带来哪些危害? 学生思考后回答。 四、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 1.直接填埋垃圾对地下水、空气、土壤有危害,我们能想到哪些方法来减少 危害?如果让你再来设计一次模拟实验,你会增加哪些装置来介绍对地下水的污 染? 教师提示:关键是把垃圾与周围的土壤、空气、地下水隔离开。(出示图片) 2.介绍现代新型垃圾填埋场(出示图片) 图中的每一部分设计都解决了什么问题?小组讨论后总结汇报。 衬垫——隔离“垃圾屋”与土壤 过滤液收集池和处理池——收集被垃圾污染了的水并处理 气体排放管——排除垃圾发酵产生的有害气体 监测井——监测土壤和地下水的情况 3.新型垃圾填埋场能彻底解决垃圾带来的问题吗?填埋垃圾的土壤能和普通 土地一样使用吗?学生先思考回答再阅读课本。 师生共同总结潜在危害:永久占地、地基不稳、土壤有毒 五、焚烧的利弊 还有一种处理垃圾的方法,那就是焚烧,焚烧是不是就能彻底解决垃圾问题 呢? 学生思考后发表意见,说说简单焚烧垃圾的优缺点。 自学课本介绍。 抽生总结焚烧炉焚烧垃圾的优缺点。 补充:建垃圾焚烧设施还需要较多的资金。 六、总结 有些垃圾如电池既不能焚烧也不能填埋,如电池,怎么办?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46 / 69 这些垃圾处理的方法都具有它的优点的同时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怎样做才 是解决垃圾问题更有效的方法呢?路漫漫兮其修远,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研 究。 【板书设计】 垃圾的处理 填埋法 焚烧法 堆肥法…… 合理、安全处理;减少垃圾生成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47 / 69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 第 3 课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教学设计 教 学 导 航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减少垃圾很重要,它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 浪费且产生大量垃圾,滥用塑料袋也会造成的环境污染。 过程与方法: 研究包装盒是否过度包装,探索减少丢弃和物品重新使用的一些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用实际行动减少垃圾,做力所能及的保护环境的事,养成废旧利用的好习 惯。 【教学重点】 认识过度包装,让学生知道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用实际行动减少垃圾及重新使用 【教学准备】 1、学生分组收集月饼、茶叶或酒的礼品盒和其他简易商品包装袋。 2、教师准备过度包装的包装盒和简易商品包装袋。称重的弹簧秤。包装绳 一根。再利用的小用品或工艺品,如空罐做的笔筒、饮料瓶做的花瓶等。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48 / 69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由家乡优美风景转入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 二、新授 (一)减少丢弃 1.日常生活中可以减少的垃圾 ①思考问题 ②汇报结果 2.包装盒的观察研究 包装的作用 小组观察交流,完成记录表 全班汇报交流 讲解过度包装,给厂家提出减少包装浪费的建议 (二)重新使用 1.物品重新使用的探讨 ①重新使用的含义 重新使用的作用 重新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②小组讨论物品(包装绳、玻璃瓶、塑料袋、包装盒/纸、矿泉水瓶)重新使 用的方法 ③全班汇报交流 ④学生回忆家庭中将被当作垃圾丢弃的物品,哪些是可以重新使用的,大约 占多大比例 2.手工制作 欣赏别人的作品,激发创作兴趣 小组合作完成一件作品,展示精美作品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49 / 69 三、总结 “世界上本没有垃圾,只有被放错地方的财富”,我希望所有的同学在以后 的生活和学习中减少丢弃,重新使用物品,争做一名优秀的环境小卫士! 【板书设计】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商品包装的作用:便于保存、运输、计量、标识、卫生、美观。 过度包装:浪费人力物力资源、增加消费者负担、增加垃圾量、造成环境污 染 课堂收获:减少商品的包装以及废弃物品重新使用可以大大减少垃圾的数 量。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50 / 69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 第 4 课 《分类和回收利用》教学设计 教 学 导 航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这样可以减少垃圾、节约资源。 2、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和对一些有毒垃圾的处理。 3、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过程与方法: 1、调查当地废品回收情况。 2、进行垃圾的分类分装,参与回收利用的活动。 3、开展做堆肥的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强烈的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 2、养成垃圾分类、节约资源的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区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并学会分类、分装的有效回收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材料,正确处理有毒垃圾。 【教学准备】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51 / 69 1、有回收标志的不同品种的塑料瓶,如聚醋塑料饮料瓶、高密度聚乙烯塑 料酱油瓶其他可回收的不同材料的物品。 2、回收垃圾的有关图片。 3、教师在校园一角选定安放堆肥箱的场地,并放置好空堆肥箱。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图片(前面的图片是利用丢弃的垃圾制作的工艺品,后面的图片是 不能的) 师:(当出示后面的图片时)有些垃圾是可以通过我们的创造力把他们变废 为宝,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几分情趣,但有些垃圾像这张 图片中的垃圾(塑料)因为我们还小能力有限,所以不得不将他们丢掉,你们还 知道什么物品是我们不能重新利用的? 生 师:既然有这么多的垃圾是我们不能利用的,那我们怎么办,真的要把他们 扔掉吗 生:回收 师:对,回收,这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垃圾的分类和回收, (板书课题) 二、识别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谈话:生活中有很多垃圾通过回收是完全可以重新加工利用的。你知道 生活中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利用? 学生交流汇报 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去调查废品回收站或询问废品回收工作者,他们都回收 些什么,这些物品回收后有什么用处。老师也去做了调查,现在让我们一起听听 他们的回报吧 学生汇报 通过同学们的调查,我们知道了,回收站的叔叔阿姨回收塑料、玻璃和金属,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52 / 69 那这些材料回收后是怎样利用的,请同学们想一想玻璃和金属回收利用的方法和 好处。 学生回答 通过大家的回答,原来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好处多多啊,所以我们以后不要轻 易的把垃圾扔掉哦,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在塑料瓶上有这么一个标志(出示回收 标志),你们知道这代表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 提问:在家垃圾中,你发现都包含了哪些可以被回收利用的材料? 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 76 页的表格,结合家庭生活经验,进一步识别哪些材 料属可回收垃圾。 各组派代表交流 三、垃圾的分类和分装 1.垃圾的有效回收的探讨 提问: (1)平时,我们家庭垃圾中的一些可回收材料是否都得到了有效的回收和 再加工利用呢?为什么? (2)你认为垃圾应该处理才便于有效回收? 学生思考、讨论,汇报 归纳:垃圾的回收利用,需要把其中可利用的材料区分和集中起来。要有效 地回收,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旧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 2.垃圾的分类 提问:你们家的垃圾分装了吗?有没有存放废纸、玻璃、金属和塑料的地方? 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了材料的分类,那大家认为可以把垃圾大致分为几 类来分装?每一类包含的是哪些垃圾? 学生思考汇报。 出示垃圾分类表格(见教材 77 页),向学生做简单介绍,使之进一步明确科 学处理垃圾过程中的垃圾分类方法。 谈话:垃圾分类、分装还便于对有毒垃圾的处理。大家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有 毒垃圾吗? 学生汇报 3.归纳补充:有毒垃圾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53 / 69 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部分医疗垃圾及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 充值卡(手机卡、上网卡、电话卡等)等都是有毒垃圾,处理不当将会直接危害 到人体健康。 四、做一个堆肥箱 谈话:说到家庭垃圾,有心的同学一定注意到了家庭垃圾中约有 1/3 是食 物废料,大家知道吗?它们利用得好,可是宝贝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做一个利用食物废料等垃圾做成的宝贝——堆肥箱 (板书:堆肥箱) 请同学们打开书 78 页,自学堆肥箱的制作方法。 带学生到生物园建堆肥箱 总结:垃圾分类、分装并不难!只要我们人人参与,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 周围的环境一定会变得更加清洁和美丽。 【作业布置】 利用身边的简易材料为班级、学校或社区设计分类垃圾箱,要求制作适当图 片贴在回收箱上。下节课我们将进行小组作品的评比,并落实回收箱放的地方, 谁去管理,怎么管理及回收后怎么办。 【板书设计】 分类和回收利用 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塑料、玻璃、金属、橡胶…… 不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厨余垃圾(菜叶,果皮……)有毒垃圾(电池,温度 计……)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54 / 69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 第 5 课 《一天的生活用水》教学设计 教 学 导 航 【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中的第五课,本单元 从科学的角度指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 们的保护环境意识,并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本课从 日常生活用水开始,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体会淡水资源在我们生活中的 重要性,再通过学生不同家庭间单项用水量和总用水量的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 发现不同的用水习惯导致用水量差别大,从而辨别哪种方法比较节约用水资源, 具体而详实的数据有着极强的说明力。一系列数据、案例说明我国及至全世界的 水资源短缺危机,从而激起学生对水资源的忧患意识,进而顺理成章地提出节约 用水的号召,倡导学生投入到建立节水型社会的行动中去,也为下一课《污水和 污水处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资源很紧缺。 过程与方法 1、统计、分析、比较家庭一天的生活用水。 2、提高学生查找、收集、整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55 / 69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学习制定切实可行的节水计 划。 【教学难点】 比较科学、准确地测量、统计自己一天的用水。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自制量杯一个(透明玻璃杯或塑料杯贴上刻度),用于家中测量 用水量。 2、学生收集有关水资源状况的资料。 3、教师准备一个苹果,一把水果刀。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水,实际生活中,你家里出现过停水 的情况吗?回忆一下,停水或缺水的情况给家里带来了哪些不便? 学生汇报 小结:由此可见,淡水是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必需品。那么,我 们每人每天到底要用多少水呢?上节课老师布置大家回家做一次认真的 测量与统计,下面请几位同学汇报一下。 二、用水量的比较 1.提问:从同学们汇报的这组数据中,大家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并汇报 小结:从同学们的汇报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些同学不仅个人用水量不同, 他们的家庭用水量也不一样,而且有的差距还比较大。 2.提问:为什么个人或家庭用水的量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 讨论可能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56 / 69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4.提问:大家在用水习惯上可能存在哪些差异呢? 学生汇报 三、 “刷牙”的对比实验 1.谈话: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的用水习惯确实是不一样的。书上 为我们设计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用水量对比实验。 开着水龙头刷一次牙用多少水?( )毫升 用杯子接水刷一次牙用多少水? ( )毫升 今天,我们就请出两位有着这两种不同刷牙习惯的同学在课堂上来做一做这 个对比实验,让我们看一看一个小小的刷牙习惯的不同会导致用水量多大的差 异。 2.指名上台做实验,用量杯比较出不同的水量,得出结论,完成书中填空 题。 3.学生发表实验后的感言 四、有限的淡水资源 1.资料收集小组关于我国淡水资源状况信息的汇报。 2.老师演示:切苹果。 据科学家研究调查发现,假如把一个苹果看作全球的总水量,而真正的可饮 用水只相当于十六分之一苹果片上的一层薄薄的苹果皮。 3.引出节水标志,让孩子们谈谈对这个图标的含义是怎样理解的? 五、节约用水措施的探讨 1.面对地球上有限的淡水资源,我们应该树立起节水意识,采取有效的节 水措施,合理开发利用地球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 2.提问:具体怎样节水,大家有哪些合理化的建议呢? 学生汇报 3.介绍政府积极节水的事例: 上海市政府免费为居民调换大容量抽水马桶水箱,节约大量珍贵淡水资源的 事例。 4.学生讨论并制定自己的节水计划 【作业布置】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57 / 69 1.关注身边人们的用水情况,发现浪费水的行为及时加以制止。 2.写一份节水倡议书,张贴到校园和社区的宣传栏,或在学校广播站、 电视台进行宣传,号召全校师生或社区的人们一起节约用水,保护环境。 【板书设计】 一天的生活用水 用水量差距的原因 缺水的影响 节约用水的措施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58 / 69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 第 6 课 《污水和污水处理》教学设计 教 学 导 航 【教材分析】 《污水和污水处理》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环境和我们》单元第二 部分“对生活用水的研究”中的内容之一,教材的编写意图是在学生了解了人们 日常生活对淡水资源巨大需求的情况下,探索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水污染处理的 方法,感受净水的来之不易。教材中的内容主要为三个部分:观察比较自来水和 生活污水、污染源的讨论、污水的处理。 【学情分析】 由于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对身边事物充满好奇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科学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合作学 习能力。他们活泼开朗,喜欢质疑,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储 备,这对培养他们的积极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活动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六年级 学生的环保意识、环保知识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实际有效的教学活动,提升这 些方面的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 2、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 过程与方法 做污水净化实验。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59 / 69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充分认识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增加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难点】 做污水净化实验,理解污水净化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有关水污染的图片和资料。 学生准备简易的过滤装置(可乐瓶和细沙制作)、生活污水一杯(生活污水可 让孩子们选择既有泥沙,又含有油污或洗涤剂的)、自来水一杯。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谈话:同学们,前段时间,我让大家调查了有关我国水资源状况,了解到我 国的的淡水资源非常紧缺,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与水有关的问题。 1、出示“可怕的水污染”几组图片,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提问:这些自然界的水里有什么? 同学们,看了这几组图片,大家有什么想法吗? (鼓励学生展开讨论) 二.认识污染源 谈话:既然水污染给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那么什么是污水呢? (板书:污水) 水中混入了对人体或其他生物有害的物质,导致水不能继续保持原来的使用 功能。 谈话:水中的这些有害的物质都是从哪里来的?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60 / 69 1、(先讨论后交流、填写记录单)小组交流反馈网状图 结论:水中掺入这些有害的物质,最终变成了污水,这些都是通过人类活动 产生的。(板书:水——污水) 过渡:水被污染了,还能不能再变清澈了呢?(板书:污水——干净水) 三、污水的处理 (一)污水净化实验 谈话:(出示一杯污染水质)这是一杯混入了有害物质的水,它和自来水相 比有什么不同呢?学生观察、记录、汇报 提问:如何将水中的这些污物分离出来?(板书:污水处理) 小组讨论过滤方法,点名回答 同学们,你们想到的方法正是科学家使用的。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水净化 的实验。 这里有简易的过滤装置,(学生看示意图) 谈话:你们看懂了吗?可以小组讨论一下。 点名学生回答组装方法,教师补充。(过滤纸要铺好) 谈话:现在,同学们开始组装吧,但是先不要过滤污水。 (出示组装方法: 1、把花岗岩石子、瓷沙等装入过滤试管内。活性炭、石英砂等细小材料的 下面必须垫上滤纸。颗粒越大的装在越上面,反之,越小的就装在越下面,以此 来组装过滤试管。 2、将泥水慢慢从上倒入塑料试管内(如图 2)。你可以发现干净的水在地下 的罐内积存着。泥水之所以变得清澈是因为花岗岩石子、瓷沙等起到的过滤作用。 把水倒进去后,有可能导致实验过程中出现漏水。因此,请注意选择实验场 地。) 小组组装并做净化实验,污水倒一半。 谈话:同学们,实验过后,污水处理前和处理后有什么区别? 经过沉淀和过滤,原来的污水达到自来水的洁净程度了吗? 小结:淡水在自来水厂中除了沉淀和过滤之外,还要加入药物进行灭菌处理。 这样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板书:污水处理:污水——沉淀——过滤—— 消毒) (二)实地考察王小郢污水厂 谈话:其实污水处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想不想知道污水厂的污水处理过程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61 / 69 一般要经过哪几道程序?在每一个环节当中,污水得到了怎样的处理?使用的是 什么方法? 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合肥市王小郢污水厂,通过现场考察来 了解污水处理的过程吧。 学生考察王小郢污水处理厂,了解污水厂各工艺流程及污水处理方法 考察中并现场提问工作人员各工艺流程及污水处理方法 (三)总结污水处理各工艺流程及污水处理方法 师介绍污水处理各工艺流程图 谈话:污水处理用了哪些方法? 师生共同小结:污水的处理是复杂的,一般要通过三种方法(物理方法、生 物方法、化学方法)获得净化。物理方法主要就是一种叫“格栅“的装置分离水 中的杂物和较大的颗粒,杂物有(比如)塑料袋、菜叶、杂草等;生物方法是通 过细菌分解水中的污物,生物方法是污水处理的核心。化学方法主要是用于消毒, 通常的做法是向水中加人化学药剂一氯,通过它来有效杀灭水中的病源微生物。 同学们,我们参观了污水处理的流程。我们知道:污水经过处理后,一般可 以无害地回归环境,但是不能作为饮用水,只能作其他用途,比如工业冷却用水, 景观绿化用水等。 谈话:我们日常使用的自来水是取自自然水源的,在送达我们家庭使用之前, 自来水场也需要经过严格的净水处理程序,直至符合人体需要方可送入千家万 户。 四、拓展 出示水源标志,小组讨论 我们要特别加强对饮用水源的保护,饮用水是否洁净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 康。 五、总结 谈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分小组做,然后交流) 1、课后每位同学谈谈本次学习活动的收获,做一份研学报告 2、做一份保护水资源的手抄报 3、了解合肥市水污染状况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62 / 69 【板书设计】 污水和污水处理 有害物质 净化 水——污水——干净水 污水处理:污水——沉淀——过滤——消毒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 第 7 课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教学设计 教 学 导 航 【教材分析】 该课是六年级下册《环境与我们》单元的第 7 课。主要内容为考察自然水域。 共分为两部分:一、撰写实地考察的报告并进行实地考察。二、学生进行样本观 察。由于实地考察在户外进行,因此分为两个课时。本节课重点在第二课时的样 本观察上。书本里的样本观察方法主要为感官观察到 ph 测试纸,再到显微镜观 察三种方法。而国家考察水质是有标准的,通过化验,项目超标则水质等级相应 降低。因此,为了方法更加科学,我将实验内容进行调整。通过感官观察再到化 学试剂的检测,用比色卡比色,得出数据,从而对照国家的水质分类表,判断几 类水水,有什么用途?进行初步的实质性水质估。 【学情分析】 通过课前调查和简单交流发现:1、学生认为身边大部分家乡水域的水质已经 收到污染,这些污染是人类活动所造成的。2、人可以通过打捞垃圾、不排放污 水、种植植物来治理自然水域。这两点是学生已经知道的。但治理停留在”喊口 号“层面,而评价水域的水质是否污染的判断方法上,仍有盲区,如:大部分学 生认为干净的水就是没有收到污染的,而判断是否干净的标准则是通过感官观察 到的颜色、浑浊度、是否有杂物以及气味来确定”。部分学生认为“干净”的意 义是通过显微镜观察,水里没有细菌,如果有细菌,那就是污染了。因此,通过 学情分析,对教学内容调整,着重渗透考察方法。 【教学目标】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63 / 69 科学概念: 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引起的。 过程与方法: 1、调查家乡水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 2、学习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增强保护家乡水环境的责任感。 2、水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教学重点】 调查家乡水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 【教学难点】 学习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课前实地踏勘家乡可供学生考察的河流、池塘或湖泊,选定地点。 2、有关家乡水域状况的录像或照片。 3、采集水样的瓶子,放大镜或显微镜。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引入 1.出示美丽嘉善水乡组图 师:同学们,这里是哪里的风景?学生:嘉善 师:你真厉害!你怎么看出来的? 2.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图中的河水?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说一说(水质特 别好) 3.师:是的,这就是我们家乡嘉善“鱼米之乡”的美丽场景。不过,老师这 里还有几年前,我们嘉善的一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64 / 69 4.出示嘉善水质极差图片。 5.师:你有没有什么话要说?学生说一说 二、展示嘉善过去水体严重污染的历史 1.师:过去嘉善的水质情况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在课前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调 查研究,我们请水质情况调查小组来给我们说一说。 2.学生展示嘉善水污染情况(两组) 三、“五水共治”情况介绍 1.师:听了同学们的调查情况后,老师的心情很沉重。你的心情怎样? 师:除了沉重的心情外,我也很多疑问,你知道我的疑问吗?学生来说一说 为什么短短几年中,我们家乡的水质又变好了呢? 我们请“五水共治”调查小组来说一说吧! 2.学生展示“五水共治”调查报告 四、制定计划,视频展示考察情况 1.师:听了同学们的调查报告后,我们为嘉善人民感到骄傲!但是,“百闻 不如一见”,我们科学课讲究用事实说话。所以,我们需要去实地考察一下。 出示考察方案 2.师:老师为大家制定了考察方案,我们一起来看看,你觉得还有需要补充 的地方吗? 3.师:现在我们就出发去考察吧! (插入考察视频) 五、实验分析,验证家乡水质情况 1.师:现在同学桌上已经摆上了我们考察的河的河水了,接下来我们就要科 学试剂对水进行研究分析了。 出示水质分类标准 2.师:这是我们国家的水质分类标准,我们从其中选择 3 个重要的数据进行 分析,分别是 PH 值,氨氮试剂和溶解氧测试试剂。看看我们检测出来的情况是 怎样的? 3.师:实验开始前,老师还需要你来看看实验的操作的小视频。 播放如何使用几种试剂,以及填写实验数据等视频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65 / 69 4.学生实验,师巡视。 注意指导学生实验,得出正确数据。 5.师生交流 学生将实验记录板贴到黑板上。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师:我们嘉善的“五水共治”,你觉得有没有取得成效? 六、课堂小结 出示嘉善“五水共治”成果。 师:今天的学习,让我们知道嘉善“五水共治”的巨大成就,也了解了嘉善 的自然水域。 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想法和感受? 【板书设计】 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实地考察 自然水域:河流、池塘或湖泊 设计考察方案:目的、地点、时间、器材、考察程序、考察内容、人员分工、 注意事项…… 采集水样 显微镜 我的考察报告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66 / 69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 第 8 课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教学设计 教 学 导 航 【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的最后一课。学生在前 7 课比较深入的研究了垃圾问题、生活用水污染问题。本课选择了三个突出的环境 问题,按照危害----原因----对策的结构来阐述。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人类正 着力于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加深对有关环境问题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加深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加深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难点】 乐观、积极地对待当今世界复杂的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 【教学准备】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67 / 69 配合教学用的录像、照片及其他资料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导入,聚焦概念 展示上节课学到的环境问题引入将要学到的新内容 二、围绕概念,实践探究 多媒体展示环境污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思考,图片当中都有哪些污染。 白色污染:是指城乡垃圾中或散落各处,随时可见的不可降解的塑料废弃物 对于环境的污染。它主要包括塑料袋、塑料包装、一次性聚丙烯快餐盒,塑料餐 具杯盘以及电器充填发泡填塞物、塑料饮料瓶、酸奶杯、雪糕皮等。面对日益严 重的白色污染问题由于其化学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引起某些性能损失及外观变化 而发生降解,对自然环境无害或少害。 要让学生明白白色污染物不一定是白色的,是指塑料袋、塑料包装、一次性 聚丙烯快餐盒等被随意丢之造成的一系列污染。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 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 通常所说的大气污染源是指由人类活动向大气输送污染物的发生源。大气的 人为污染源可以概括为以下四方面: 燃料燃烧: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的燃烧过程是向大气输送污染物的 重要发生源。煤炭的主要成分是碳,并含氢、氧、氮、硫及金属化合物。燃料燃 烧时除产生大量烟尘外,在燃烧过程中还会形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及烟尘等物质。 工业生产过程的排放:如石化企业排放硫化氢、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 化物;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含重金属元素的烟尘;磷 肥厂排放的氟化物;酸碱盐化工业排出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化氢及各种酸 性气体;钢铁工业在炼铁、炼钢、炼焦过程中排出粉尘、硫氧化物、氰化物、一 氧化碳、硫化氢、酚、苯类、烃类等。其污染物组成与工业企业性质密切相关。 交通运输过程的排放:汽车、船舶、飞机等排放的尾气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 要来源。内燃机燃烧排放的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含氧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68 / 69 有机化合物、硫氧化物和铅的化合物等物质。 农业活动排放:田间施用农药时,一部分农药会以粉尘等颗粒物形式逸散到 大气中,残留在作物体上或粘附在作物表面的仍可挥发到大气中。进入大气的农 药可以被悬浮的颗粒物吸收,并随气流向各地输送,造成大气农药污染。此外还 有秸秆焚烧等。 我们的行动:在讲解这方面的内容时首先播放习近平主席的一段讲话,让学 生知道国家主席很早就关注环境问题并且给我们治理环境指出了明路。 “既要青山绿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金山”和“青山”可以共赢 三、应用概念,拓展延伸 环境防治我们在行动。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1、不随便丢弃废物; 2、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尽量使用环保塑料袋等; 3、劝阻家长不焚烧秸秆; 4、使用环保交通工具; 5、与动植物友好相处,不去滥捕乱杀; 6、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回收利用; 7、争做环保小卫士,积极宣传环保知识。 四、小结 今天同学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很棒,回想一下今天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在班级记录单上做记录。 【板书设计】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环境问题 和 我们的行动 大气污染 减排 白色污染 降解 少用 物种灭绝 速度加快 保护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69 / 69 这节课我通过大量图片向学生展示环境污染问题,让同学们自己发现和总结 然后小组讨论整理总结出结果,在环境治理方法的讲解过程中首先让学生观看习 近平主席的一段讲话,然后分组讨论治理环境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治理环境的 重要性,和团结合作作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