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模拟 考前仿真 测试3 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历史模拟 考前仿真 测试3 1

仿真综合检测三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16·山东押题卷)《红楼梦》中的贾政是皇帝的岳父和朝臣,而在荣国府内遇有重大事务则由其长兄贾赦决断,这说明(  )‎ A.家国一体观念淡化 B.进步思想影响广泛 C.君主专制一度削弱 D.家庭伦理观念至上 解析:贾政在外是皇帝岳父和朝臣,但是在家贾赦是长兄,体现了传统宗法孝悌观念,所以D项正确。A、B、C三项与之无关。‎ 答案:D ‎2.(2016·浙江湖州模拟)2015年11月正式启动考古发掘的西汉海昏侯墓是目前我国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列侯等级墓葬。该墓葬发掘出的文物可能有(  )‎ ‎①制作精良的青铜镜   ②刻有“刘贺”字样的玉印  ③图文并茂的精美瓷器   ④丝绸做成的衣袍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精美瓷器不可能在西汉墓葬中发现,西汉时期仍然属于由陶到瓷的过渡时期。‎ 答案:B ‎3.(2016·山东押题卷)孔孟倡导有条件的忠君观念,如孔子所说:“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当时人臣没有为一族一姓竭尽愚忠的义务。但宋亡国后,忠于故国、不仕易代的节士之多,超过前朝。这一变化反映了(  )‎ A.佛道盛行,君主定于一尊 B.吸取变节者的受辱教训 C.改朝换代,传统观念破坏 D.程朱理学强化忠君观念 解析:结合时间宋代,很显然深受理学忠孝廉耻气节观念的影响。‎ 答案:D ‎4.(2016·浙江丽水模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时指出:新疆稳全国稳,新疆好全国好。下列有关历代政府治理新疆的史实正确的是(  )‎ ‎①元朝时属于宣政院管辖   ②1884年,清政府设立新疆行省  ③20世纪六十年代,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④文革前夕的十年间,新疆第一次通了火车 A.①② B.①③ ‎ C.③④ D.②④‎ 解析:宣政院管辖西藏,①错误。六十年代成立自治区的只有西藏,新疆是在50年代,③错误。‎ 答案:D ‎ 5.(2016·安徽师大附中)清代康熙年间,天主教因反对中国教徒祭祖祭孔,兴起礼仪之争,后来雍正下诏禁教,驱逐外国传教士。此后乾隆、嘉庆两朝,禁止西洋人入境传教被写进大清律法。鸦片战争以后,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外国人获得在华传教的特权,因传教引发的民教冲突持续不断,最终酿成震惊中外的义和团运动。清朝前期与后期教案发生的不同反映了(  )‎ A.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B.中外文化之间的冲突 C.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D.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解析:首先要确立鸦片战争之前的教案是在中国独立主权的基础上,主动权在于中国政府;鸦片战争之后日益严重的教案主动权转变为洋人,中国政府无力控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由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由于主权日益沦丧,日益半殖民地化。所以A项正确,其他三项都不能从根本上说明问题。‎ 答案:A ‎6.(2016·山东实验中学模拟)有学者指出,宋代政治上出现了一项具有突破性的原则,即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共定国是”;皇帝拥有最终决策权力,但是,原则上皇帝的指令须经二府,以“敕牒”的方式颁布施行;从宫内直接发出的批示被认为是“灭裂纪纲”,经常受到臣僚的批评和抵制。这主要说明(  )‎ A.中央政府机构权力不断加强 B.皇权专制不断削弱 C.理学的纲常思想限制了君权 D.决策程序的制度化 解析:注意材料的关键词“突破性”原则: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共定国是”,不经政府“敕牒”方式颁布的指令遭受抵制,这说明政令运行有一定的规则,即制度化,所以D项正确。中央政府权力加强是针对地方而言,与材料不符,A项错误。B项表述不正确。纲常思想是服从君主,C项表述正好与纲常思想本意相反。‎ 答案:D ‎7.(2016·江西广丰模拟)某教授认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一反一合”阶段的“合”。作者认为(  )‎ A.行省制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 ‎ B.行省制主要着眼于政治上的统治和军事上的控制 C.行省制巩固了元朝的中央统治和国家的统一 D.行省制借鉴了郡县制的优点,摈弃了两宋政治制度的缺点 解析:从材料中“‎ 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可分析出元行省制是古代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壮大过程中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不断调整、完善的产物。它并非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地方分权。元行省制的历史价值在于:它创立了一种以行省为枢纽,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 答案:A ‎8.(2016·成都一模)明朝时期,王朝政府充当了棉花棉布消费的大主顾。最初政府通过“实物征调”的方式,促进了棉花在全国的普遍种植。后来,赋税制度发生变化,棉花棉布成为一种特殊商品涌入市场,江南商品经济也因此更为活跃。材料反映了明朝时期(  )‎ A.棉产品商品化利于减轻农民负担 B.国家权力使商品经济变相繁荣 C.棉产品是国家财政赋税主要来源 D.官商产生并卷入市场中间环节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注意政府对于棉花棉布的政策变化:最初“实物征调”只是农民大量种植;后来赋役征银,使棉花棉布进入市场,这一切的决定作用是政府,所以B项正确。A、C、D三项材料并没有涉及而且A、C两项表述错误。‎ 答案:B ‎9.(2016·湖南长沙模拟)1912年10月康有为等在上海成立“孔教会”,宣扬“欲不亡中国乎,必至诚至辟孔子为教主始也”。1914年9月袁世凯颁布《祭孔告令》,同年教育部也命令恢复读经、祭孔。这说明(  )‎ A.文化教育事业兴盛发展 B.儒家思想文化得到弘扬 C.新文化运动是历史必然 D.政府大力倡导传统文化 解析:材料介绍宣扬孔教,维护原有的封建纲常,与当时民主共和的社会潮流抗衡,同时为袁世凯复辟服务。说明原有封建思想阻碍社会进步,所以必须反对封建思想,因此C项正确。A、B、D三项都忽视了时代性和当时弘扬的目的性。‎ 答案:C ‎10.(2016·哈尔滨模拟)袁世凯《大总统祭圣告令》:“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早作夜思,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环球各国,各有所以立国之精神,秉诸先民,蒸为特性。申国服循圣道,自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本于修身。”袁世凯这样做 (  )‎ A.维护了君主专制政体 ‎ B.排斥了西方文明的传播 C.引发了新文化运动 ‎ D.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弘扬传统封建文化是利用儒家思想为自己复辟帝制维护自身统治服务,与民主相悖,使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认识到反对封建思想的重要性,因此C正确。A项错误在于维护了,B项材料没有体现,D项错误在于篡夺了。‎ 答案:C ‎11.(2016·河北南宫模拟)‎ ‎19世纪末《天演论》被介绍到中国后,曾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而到“五四”以后,进化论思潮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调侃和奚落。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民主革命取代改良成为近代中国的新潮流 ‎ B.进化论观点被中国近代的历史进程所否定 C.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化有很强的排斥性 D.世界大战暴露出西方国家弱肉强食的特性 解析:进化论的思想核心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它不仅激励被压迫民族奋起抗争,而且也成为列强侵掠争夺的理论武器,这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依照此意结合各个题肢分析,只有世界大战展示了进化论的负面作用。民主革命也是促进中国社会进步,A项错误;B项表述错误;C项与材料不相符,材料第一句就是对C项的否定。‎ 答案:D ‎12.(2016·江西广丰模拟)学者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  )‎ A.挽救民族危亡 B.发展资本主义 ‎ C.提倡民主科学 D.推动实业救国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材料中列举的一系列事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反映的主题是救亡图存,所以推动近代中国历史“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挽救民族危亡,故A项正确。‎ 答案:A ‎13.(2016·成都模拟)1931年底,国民政府取消了地方政府设卡征税的厘金税制度,实行新的统税制,规定凡缴纳了统税的商品准许在全国范围流通销售,地方不得征收其他任何捐税。统税制的实施(  )‎ A.得益于法币政策的推行 B.有助于削弱军阀割据的基础 C.抵制了外国资本的侵入 D.有利于增加政府的关税收入 解析:材料考查国民政府的税制改革。材料的关键是首先“取消了地方政府设卡征税的厘金税制度”,之后实行政府统一征税,从而加强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削弱了当时的军阀割据的财政基础,所以B项正确。A、C两项与该政策无关,D项错误,在于关税。‎ 答案:B ‎14.(2016·南阳模拟)下面是不同时期人们对中国抗战的评价情况表。三种评价表述的共同主题是中国抗战的胜利 (  )‎ 今天在南北战场上,是争着死,抢着死,因为大家有绝对的信仰,知道牺牲自己,是换取中华民族子子孙孙万代的独立自由 中国战后参与了世界格局的重建,成为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第一次在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中取得如此巨大胜利,延续了中华文明的血脉 A.是中国民族精神和凝聚力的一次重塑 ‎ B.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是中国民族复兴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 D.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解析:A、B两项都只是分别展示了前两条评论,都从属于C项。D项是更直白的阐释C项。‎ 答案:C ‎15.(2016·成都模拟)色诺芬《回忆录》记载:“(苏格拉底)主持人民大会,不允许人民非法投票,而是要符合法律,他反对群众的反复无常,无法无天”。材料反映出(  )‎ A.苏格拉底维护民主政治 B.苏格拉底之死的直接原因 C.民主政治导致雅典灭亡 D.雅典奉行法律至上原则 解析:材料显示,苏格拉底坚持民主程序,反对破坏民主程序和破坏法律的行为, 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苏格拉底之死的原因,不选B项;材料没有体现民主政治导致雅典灭亡,不选C项;雅典群众“反复无常”“无法无天”,破坏了法律,因此不选D项。‎ 答案:A ‎16.(2016·福州模拟)《查士丁尼法典》,同时取消了父母可以把子女卖为奴隶以补偿自己对他人冒犯这一部分规定;法典肯定了妇女继承遗产的权利;由于奴隶的反抗斗争才不得不写上释放奴隶的条文。这表明《查士丁尼法典》(  )‎ A.推动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B.既具有保守性又具有进步性 C.是社会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 D.其制定打击了守旧贵族势力 解析:A项不能体现材料的具体内容;C项错误在于必然结果,当然还可以推翻其统治;D项表述是正确的,但是从属于B项中的进步性,材料中的“保留了奴隶法”以及“不得不”都显示了其保守性,所以B项正确。‎ 答案:B ‎17.(2016·甘肃西北师大附中)1789年,华盛顿在首任总统就职演说中说:“任何地方偏见或地方感情,任何意见分歧或党派敌视,都不能使我们偏离全局观点和公平观点,即必须维护这个由不同地区和不同利益所组建成的大联合政权。”这句话的精神实质是(  )‎ A.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 B.保护国家的利益与主权 ‎ C.中央政府与州政府分权 D.维护联邦的统一与稳定 解析: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华盛顿注重的是“全局观点和公平观点”,维护“联合政权”‎ ‎,即联邦政府,所以D项正确。A项是从中央政府防止专制而言,B项是针对外国势力而言,C项虽然方向对,但是不是华盛顿的意愿,就是由于州权过大才成立联邦。‎ 答案:D ‎18.(2016·福建莆田)《剑桥欧洲经济史》中写道:“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纪律。纺工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织工也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不知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材料反映了(  )‎ ‎ A.工业化限制了人们的自由 B.工业革命改变了生产方式 ‎ C.工业化改变传统家庭结构 D.机器主宰人们的社会生产 解析:材料强调工业革命之后机器的运用强化了人们劳动的强度和劳动过程,不能随心所欲,而是要跟上机器的节奏,是从劳动方式的角度讲,所以B项正确。A项属于偏激人士,C、D两项表述偏离了材料主题。‎ 答案:B ‎19.(2016·江西广丰模拟)某科学家逝世后,媒体这样评价:“在我们这一时代的物理学史中,他现在是,将来也还是人类宇宙中有头等光辉的一颗巨星……他也许比牛顿更伟大,因为他对于科学的贡献,更加深刻地进入了人类思想基本概念的结构中。”这位科学家是(  )‎ A.达尔文 B.爱迪生 ‎ C.普朗克 D.爱因斯坦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宇宙、比牛顿伟大、深入人类思想基本概念”可知,这是对相对论的提出者爱因斯坦的评价。达尔文是生物进化理论;爱迪生主要是发明电器;普朗克是对微观世界进行研究,都与题意不符。故正确答案选D项。‎ 答案:D ‎20.(2016·湖南益阳模拟)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一次演说中说:“在19世纪,受赠土地便是获得机会。正如有人给了你们在德克萨斯州的众多祖先那么一小块土地,就是起家的本钱。在21世纪,人们最指望得到的赠品,再也不是土地,而是联邦政府的奖学金……”克林顿的这一论断说明了 (  )‎ A.移民美国不再是追逐土地资源 B.信息时代对知识的依赖性逐步增强 C.美国政府将会逐步增加奖学金 D.政府的奖学金成为人们起家的本钱 解析:多年来,各国政府和组织把奖学金作为外交工具。英国有“罗德奖学金”和“志奋领奖学金”,美国有“富布赖特奖学金”,澳大利亚有“新科伦坡计划”。要想拉近与别国的关系、给潜在的未来领导人留下好印象,奖学金无疑是一个非常划算的途径。切合马云热,思想创新、思想解放。时代变了,人们的财富观也要变化。B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B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15分)(2016·湖南长沙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子(苏秦,战国时期人)不礼于其嫂……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 ‎——摘自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 材料二:自汉武帝以来,尤其是隋、唐科举制度建立之后,政治上用人遵守一定的知识标准。明清的八股取士最受现代人攻击。然而,撇开考试的内容不谈,根据学者统计,明初百余年间进士来自平民家庭者高达60%,这样一种长期吸收知识分子的政治传统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摘自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材料三:民国以来之教育,多取法于欧、美,而中小学校之读经,首先废止,高等大学之经学科目,亦以次改革。急进之士,尤以反对孔子之学说、提倡后进、改造解放之声,震于一时。于是有所谓新文化运动者,以排斥旧道德、改革旧文学、创造新民族、建设新国家为目的。‎ ‎——摘自柳诒征《中国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战国时期的社会风气。(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唐、明清时期用人标准变化对社会观念的影响。(6分)‎ ‎(3)依据三则材料,概述中国历史不同时期士人价值取向的社会作用。(6分)‎ 答案:(1)下层士人不被社会重视,人们崇尚功名利禄。‎ ‎(2)汉代以孝廉为标准的察举制促进了儒学伦理观的形成;唐代以才学为标准的科举制推动了重学风气的发展;明清八股取士强化了忠君意识,固化了社会观念。‎ ‎(3)战国时期追求功名利禄的思想促进了各国变法和社会转型;汉唐明清时期修齐治平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塑造民族性格;民国时期以西学挽救民族危亡的大义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历程。‎ ‎22.(15分)(2016·南阳模拟)社会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发展的活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18世纪,英国形成了自然经济瓦解、原始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经济建立的历史巨变,重商主义走向全盛。1759年,亚当·斯密首次提出“看不见的手”‎ ‎。1776年,他的《国富论》的出版是经济自由主义的理论高峰。到19世纪末期,经济自由主义登上巅峰,也开始走向极限,国内出现了市场失灵和社会问题,国外自由贸易政策难以为继,于20世纪初期形成重重危机。20世纪前期,英国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和西方经济大危机,这是资本主义史上最严重危机的时代,英国经济政策“重返”国家干预,形成第二次大变革。20世纪70年代,英国面临的危机重重,1979年起,奉行新自由主义的保守党连续执政18年,形成了“权力与资本”的第三次结盟,重点是“重返”自由经济,即“解放市场和压缩大政府”。历史再次相似,新自由主义政策进入高潮也物极必反。工党在1997年大选中获压倒性胜利上台执政12年,提出两个政策思想:市场社会主义和第三条道路(在国家干预与市场机制的关系中谋求新平衡)。 ‎ ‎——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 材料二:美国的创新在于:它建立了这样一个政府,它分权但不分裂,制衡却不抗衡;……20世纪20年代末,为了拯救市场,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但“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近现代英国四次经济政策变革的主要原因。(9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在制度创新方面的具体表现,并简要分析其影响。(6分) ‎ 答案:(1)原因: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期,经济自由主义出现的原因是英国首先开展和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急需倾销工业品,其产品具有竞争优势;20世纪前期,英国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的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受国内外因素的影响,英国政府加强对经济的管控;1979年起,英国“重返”自由经济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危机,经济发展出现滞胀,大规模福利政策导致财政困难;1997年,工党提出“市场社会主义和第三条道路”的原因是自由主义对经济的发展作用有限,其他政党开始上台执政并提出新的政策。‎ ‎(2)表现:政治制度创新:颁布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总统共和制(民主共和制也可)。‎ 经济体制创新:1933年实行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影响:确立和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3.(15分)(2016·浙江丽水模拟)民主与暴政,是历史关注的核心话题之一。如何保障民主,防止暴政长期以来极大地考验了人类的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伯里克利时期,公民大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所有公民都是大会成员,都有参加讨论发言和投票表决之权,它实行的是直接民主制即所有公民都直接参加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公民大会……公民大会还曾允许任何公民就任何问题自由发言(无论违法与否),只要他在祭坛上放一橄榄枝表示请愿即可。 ‎ ‎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孙中山在他任职的最后一段时间里主持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用意,一以表示我党国民革命真意义之所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表现了革命派在交出名器前企图用约法限制袁世凯的努力。‎ ‎——陈旭麓《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与会代表有一个共识:厌恶暴政,通过制度建设避免暴政的发生。但就暴政的来源,制宪会议内部却出现了严重分歧。联邦党人认为多数人的民主容易出现暴政,地方各州容易受民意的影响,他们倾向于精英治国,主张扩大中央政府权力,缩小地方州权;“反联邦党人”则认为暴政的来源是中央政府和政治精英,他们主张建立一个贴近民众的政府,扩大州权,极力缩小中央政府的权力。‎ ‎——摘自刘瑜《民主的细节》‎ ‎(1)据材料一指出雅典的民主形式,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伯里克利时期政治民主的主要表现。(5分)‎ ‎(2)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的用意,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临时约法”是如何体现其制定者“用意”的?(6分)‎ ‎(3)阅读材料三,关于暴政的来源,你侧重于哪一种观点?说明你的理由。(4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答案:(1)民主形式:直接民主。‎ 主要表现: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且都以抽签方式产生;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五百人会议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担当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执掌国家最高权力;陪审法庭人数众多,负责审理全国大部分案件;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2)用意:实现民权;限制袁世凯。‎ 体现: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言论等项自由和选举、被选举等项权利;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 ‎(3)第一种:多数人的民主容易出现暴政,地方各州容易受到民意的影响。说明:1787年宪法中白人对黑人的歧视;民主制下的德国对犹太人的屠杀;多数人的民主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可能会导致社会的混乱和政局的动荡不安。)‎ 第二种:暴政的来源是中央政府和政治精英。说明:中央权力过大容易压抑地方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经营决策容易违背民意(经营决策容易损害人民的自由和权利。)‎ ‎24.(15分)(2016·江西广丰模拟)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构想,已经成为当下中国外交战略和中国国家战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唐朝政府在广州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唐代中叶以后,海上丝路取代陆上丝路而成为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两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与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多达60个以上,中国出口到西方各国的商品种类增多,尤 其是茶叶、瓷器在出口商品中跃居到第一、第二位。但是17世纪中期以后丝绸之路海外贸易呈现萎缩趋势,海路上的中国商船逐渐减少,而此时欧洲商船则日益活跃。 ‎ ‎ ——资料整理 ‎ 材料二:世界经济全球化主要指各国经济高度开放并与国际市场联为一体,具体包括全球范围内的资金流动、人才流动和技术转移;经济全球化影响着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并且改变其思维方式。‎ 材料三: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括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南四省区市(重庆、四川、云南、广西)。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 ‎——节选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重要演讲 ‎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变化,并分析上述变化的原因。(9分) ‎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末以来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的重要步骤;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试分析我国现在倡导建设“一带一路”的有利条件。(6分)‎ 答案:(1)变化:路线:从陆上为主转变为海上为主; ‎ 商品:从丝绸出口为主转变为瓷器、茶叶出口为主; ‎ 贸易:从宋元时期的显著增加到明清时期的萎缩; ‎ 政策:从政府扶植到政府限制。‎ 原因:经济重心南移;北方战乱;政府对海外贸易的支持;瓷器和茶叶质量好;西方国家对瓷器、茶叶需求扩大;明清时期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新航路开辟,海上商贸活动的发展。‎ ‎(2)步骤:19世纪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署,促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 有利条件:古代丝绸之路加强了世界几大文明圈交流,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为现代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加强;改革开放和综合国力的增强;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形成;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外交政策的调整;上海合作组织建立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