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3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知识专题突破
本学案复习要把握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两条线索。重点理解一个主体:人民群众;两个规律: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三对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同时联系其他知识注意把握社会意识与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与物质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考向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2017·全国Ⅲ)“爆竹声中一岁除”是传承千百年的中国春节习俗,然而2017 年春节期间,许多人选择少放甚至不放烟花爆竹,北京、上海等许多城市的烟花爆竹燃放量较往年大幅减少,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在从“放”到“少放”或“不放”的变化中,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绿色环保过春节正成为“新年俗”。年俗的这种变化表明( ) ①社会意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主变化的 ②社会意识可以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 ③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④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社会存在变化的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①错在“自主”;社会意识的变化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有时会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③错在“总是”。②④正确,故答案选C。 考向二 社会基本矛盾 2.(2016·全国乙卷)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强调,推动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和发展,最大限度增加劳动关系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重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因为( ) ①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②劳动关系矛盾是制约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矛盾 ③劳动关系矛盾的解决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④正确解决劳动关系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劳动关系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生产关系的性质是由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决定的,①错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③错误;之所以强调劳动关系,原因在于其重要性,②④当选。 考向三 社会发展规律 3.(2015·全国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唯物史观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 ) 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上层建筑改革的必然要求 ②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③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由自发到自觉转变的标志 ④我国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由不适应走向适应的标志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从题干获取有效信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促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所以我国推进依法治国是对上层建筑的改革的要求,①符合题意;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也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措施,②符合题意;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不断在加深,但并不能说过去的认识是自发的,故③错误;“我国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由不适应走向适应的标志”提法是错误的,故排除④。故选C。 考向四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4.(2016·全国丙卷)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中央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讲述实现中国梦征程中劳动者的故事,讴歌中国工人的精湛技艺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讴歌劳动者,是因为( ) ①劳动者是创造历史的社会主体和真正英雄 ②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者在劳动创造中的作用日益融合 ③劳动者的知识结构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优化 ④劳动者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讴歌劳动者的原因在于劳动者的重要性,答案为B;②③均没有强调劳动者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与题意不符。 考向五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5.(2016·全国丙卷)在谈到中国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时,习近平指出,“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只有能够持续造福人民的发展道路,才是最有生命力的。这一论断的哲学依据是( ) ①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②基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发展道路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③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就能把握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④人民群众的意愿是衡量社会发展道路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这是因为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特点,矛盾具有特殊性,只有能够持续造福人民的发展道路,才是最有生命力的,这是因为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①②正确,答案为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把握矛盾问题的精髓,③错误;衡量社会发展道路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是生产关系是否适合生产力状况,④错误。 考向六 价值的内涵 6.(2016·全国甲卷)1708年,清政府组织传教士绘制中国地图。历经10 年成功绘制的《皇舆全览图》已达到很高的科学水平,却一直被作为密件珍藏于内府。反之,参加测绘的传教士把资料带回西方后整理发表,使西方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对中国地理的了解超过中国人。可见,《皇舆全览图》价值的实现( ) ①以对其价值的真理性认识为前提 ②取决于其科学内容适用范围的扩大 ③受到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制约 ④以其科学内涵的不断发展为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达到很高的科学水平的《皇舆全览图》使西方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对中国地理的了解超过中国人,这表明其价值的实现以对其价值的真理性认识为前提,①当选;这与清朝将其作为密件珍藏于内府相比表明,其价值的实现受到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制约,③当选,答案为B。真理是有条件的,②错在“范围的扩大”;其价值的实现在于人和其属性之间的关系,而非其内涵的不断发展,④错误。 考向七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7.(2016·全国乙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近年来,有的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如胡诌“黄继光堵枪眼不合情理”“‘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等。凡此种种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一些网民盲目跟风、随手转发。这种抹黑英雄形象的谣传引起了一些人历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 还原历史、守护英雄、捍卫崇高,就是守护良知、正义和精神家园。战场上多次负伤的志愿军老战士李继德动情地说:“黄继光堵枪眼时,我在现场!”当年的老排长郭安民挺身直言,燃烧弹点燃伪装草,“大火整整烧了二十多分钟,邱少云始终一动不动”。董存瑞的生前战友郅顺义多次口述力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在他的掩护之下……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对否认英雄的错误言论加以批驳。 答案 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只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评价。受错误价值观驱动,否认英雄的言论歪曲了历史,遮蔽了真相,导致人们思想的混乱。只有尊重历史,坚持真理,树立和弘扬正确价值观,才能抵制否认英雄的谣言,消除其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价值观的有关知识。从价值观上看,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否认英雄的错误言论受错误价值观的指导,对其进行批驳,要从正反两方面展开分析。 考向八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8.(2015·全国Ⅰ)2014年,日本方面认为美国某出版公司出版的教科书《传统与遭遇:环球视角看过去》中有关“南京大屠杀”“慰安妇”等内容与其立场“有出入”,要求修改。鉴于教科书中的内容和历史事实相符,该书作者明确拒绝了日方的“请求”。由此可见( ) ①尊重历史事实是形成正确价值判断的前提 ②价值判断因具有主体性而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③历史事实随价值判断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深受历史观的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是客观事实,是坚持真理,所以①符合题意;②认为价值判断没有客观的标准说法错误,客观标准是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客观事实不可能随主观的变化而变化,③错误,故排除;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所以④符合题意。故选B。 考向九 人生价值的实现 9.(2017·全国Ⅲ)习近平反复强调坚定理想信念的极端重要性。他把理想信念看作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精神支柱”“安身立命的根本”,比喻为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总开关”、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这些论述蕴含的价值观道理是( ) ①理想信念是价值观的核心和灵魂 ②理想信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精神动力 ③理想信念是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标准 ④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取决于文化水平的高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把理想信念看作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精神支柱”“安身立命的根本”,表明理想信念是价值观的核心和灵魂,①当选;将理想信念比喻为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总开关”、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说明理想信念对人生价值实现的重要性,②当选,答案为A;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标准在于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③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理想信念的重要,④与题目中心不符,且夸大了文化水平的重要性。 感悟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是全国卷考查的重点。 从命题内容上看,考查的重点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实现人生价值等。 从考查形式上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兼顾。从考查的方式上看,坚持贴近时政、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原则去选取素材,突出国家意志的贯彻和社会思想的引导。 在复习备考中应注意:(1)结合本年度的重要时政,如各个领域重大改革措施,如退休制度、供给侧改革、户籍制度、高考招生制度,各种民生措施如养老医疗、精准扶贫、房产税改革等,各种政策观念贯彻等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发展规律等。(2)结合与公民密切相关的焦点问题,如各类模范人物评选、群众争论的社会话题等考查价值观、人生观的相关知识。(3)以典型人物事迹或带有争议性的社会热点事件、漫画等为载体,考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价值的实现和创造等知识点。 1.社会历史观 原理内容 方法论 社会存 在与社 会意识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落后于或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把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做事情要从社会存在出发,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 社会历史发展趋势 ①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②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方式,在阶级社会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主要是通过改革实现的 要顺应社会历史发展趋势 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提醒 “决定”不等于“同步” 分析政治中的决定作用,不能将决定理解为同步。如在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决定文化等的时候,不要夸大其作用。因为后者与前者不具有同步性,后者可以超前或滞后于前者。 2.社会存在、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发展的趋势之间的关系 [思维拓展] (1)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 ①社会基本矛盾是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两对矛盾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社会有机整体,反映社会的全貌。 ②社会主要矛盾是在某一社会历史阶段,对社会发展起着领导和决定作用的矛盾。它规定着社会的本质,支配着社会发展的过程,是人们应该首先或者着重加以解决的矛盾。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二者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等的,其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是一切矛盾的物质根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生产方式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也是包括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在内的整个社会形态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 1.人民群众的意愿是衡量社会发展道路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 )(2016·全国丙卷,20④) 提示 ×。生产关系是否适合生产力状况是衡量社会发展道路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 2.改革的目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2016·江苏高考,31D) 提示 ×。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3.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015·江苏高考,28B) 提示 ×。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4.人民群众的意愿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2015·上海高考,26A) 提示 ×。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是客观实际。站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立场上,是树立正确价值判断和进行正确价值选择的需要。 5.生产方式决定于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 )(2015·海南高考,19④) 提示 ×。生产方式是客观的。人们的需要会激发促进生产方式进步的动力,但不能认为人的需要决定生产方式。 6.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2015·广东高考,33①) 提示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社会意识不能直接引起社会存在的变化。 7.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不起作用。( )(2014·广东高考,33C) 提示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8.先进的社会意识具有超越时代和历史条件的特性。( )(2013·海南高考,17①) 提示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先进的社会意识也不能超越时代和条件的制约。 预测一 结合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出台,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例1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这一“民事权利宣言书”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现了许多亮点。例如:首次在法律上正式确认隐私权,将个人信息明确为新的民事权利,胎儿也享有民事权利,8岁孩子可以“打酱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年龄下降至8岁并受法律保护),“QQ币”等网络虚拟财产享有法律保护等。这就是说( ) ①社会意识形态是生产方式的反映 ②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③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发展 ④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 D 解析 法律属于上层建筑不属于生产关系范畴,②不符合题意;④表述错误。本题答案选D。 [方法点拨] 多角度分析主观决策变化的原因 主观决策的变化原因,从唯物论看,是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从认识论看,是实践对认识的动力作用;从辩证法看,是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从历史唯物主义看,是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变式1 近年来,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形势和特点,我国采取各项措施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这些决策措施必将有利于破解养老难题,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这表明( ) 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必定会引起社会意识的变化 ③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④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 A 解析 根据社会形势和特点采取措施,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即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故① 符合题意;决策措施有助于促进公平正义,体现出正确社会意识的推动作用,故③符合题意;社会存在的变化必定会引起社会意识的变化,否认社会意识具有的相对独立性,故②错误;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可以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也可能会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故排除④。本题答案选A。 预测二 结合经济、政治、文化体制改革,考查两大基本规律及改革的知识点 例2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分析,讲话的理论依据是(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③实践决定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④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A 解析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体现了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③④分属于认识论、价值观,不符合题意要求。因而答案是A。 变式2 伴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国务院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农民”“农民工”等词将被扫入历史垃圾箱。这表明(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③人的思想观念决定社会的发展 ④社会存在的发展推动社会意识同步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③夸大了意识的作用;④“同步变化”说法错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因而答案是A。 预测三 结合民生措施、群众参与等民生话题,考查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例3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2017年2月3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指出,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解决好农民工欠薪问题,是增加农民工打工收入、增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国务院办公厅就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派出督查组,赴部分省区开展实地专项督查。从唯物史观看,党中央、国务院这样做是( ) ①为了巩固以农民工为主体的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 ②因为农民工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真实写照 ④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价值追求的具体体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 B 解析 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劳动群众,①不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不选。故答案选B。 [方法点拨] 变通理解人民群众的作用 (1)社会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2)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4)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5)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变式3 目前,我国拥有7.31亿网民,互联网经济占GDP比重7%,全球前十的互联网市值公司中国有4家,中国堪称互联网大国。可是,李克强总理却敦促有关部门加快协调工作,提网速、降网费。 网速方面,世界有关权威机构发布的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显示:全球平均网速为4.5兆位/秒,韩国以22.2兆位/秒列首位,其后依次为中国香港、日本、瑞典,而中国大陆宽带下载平均速度为4.25兆位/秒。网络流量资费方面,我国约为100元/GB,美国约为60元/GB,英国约为50元/GB,日本约为40元/GB。面对这一现象,有专家分析认为,这一现象不利于总理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造成这种现象的最大原因在于宽带市场缺乏有效竞争,中国互联网接入市场被少数几家网络运营商垄断,中国宽带产业实质上还是处于行政垄断的处境。 运用唯物史观知识,分析总理的敦促和专家的观点的合理性。 答案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总理的敦促和专家的观点是根据我国事实上存在的“网速慢、网费高”这一客观状况做出的。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要促进生产力发展,必须改革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专家的观点要求要尊重市场经济自身的规律,打破行政垄断,让市场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总理的敦促和专家的观点,是让包括消费者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受益,是一切为了群众,服务群众,对人民群众负责的表现。 解析 本题属于原因型设问,考查唯物史观知识。结合材料可以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等角度分析。 1.人生价值观 内容阐释 人生 价值 ①原理: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自我价值),而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②方法论:要求我们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价值观 ①原理: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②方法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判 断与价 值选择 ①特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 ②客观标准: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人生 价值 的创 造与 实现 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根本途径) 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客观条件) 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主观条件),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2.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历史主体、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人生价值之间的内在联系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这一规律决定着人类社会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只有符合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推动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变化发展的事物,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价值追求。因此决定人生的真正价值的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主要看其对社会和人民的贡献。 [思维拓展] 中国共产党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哲学依据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党坚持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 (2)作出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维护群众利益是党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和价值选择的体现。 (3)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维护群众利益是党员人生价值的真正体现。 1.价值观对人的成长有促进作用。( )(2016·天津高考,9A) 提示 ×。价值观有正确和错误之分,错误的价值观对人生成长起到阻碍作用。 2.正确的价值判断以正确的价值选择为基础。( )(2016·海南高考,18③) 提示 ×。正确的价值选择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基础。 3.生命的意义在于社会对个体的肯定。( )(2016·北京高考,28B) 提示 ×。生命的意义主要在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社会对个体的肯定只是生命意义中的次要部分。 4.满足他人需要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2016·天津高考,9C) 提示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5.价值观念决定人的行为选择。( )(2015·安徽高考,9B) 提示 ×。价值观念对人的行为选择有导向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 6.愿望、动机和现实结果之间是一致的。( )(2015·北京高考,25③) 提示 ×。愿望、动机和现实结果之间既有一致的时候,也有不一致的时候。 7.正确的价值观可消除价值判断的差异和冲突。( )(2014·广东高考,33D) 提示 ×。正确的价值观也无法消除价值判断的差异和冲突。 8.以公益的心态获得的回报越多,个人的价值就越大。( )(2014·重庆高考,12①) 提示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贡献越大价值就越大,不能以获得回报的多少来衡量。 预测一 结合生活中的热点事件或国家政策,考查价值观和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 例1 看到一位老人跌倒,扶还是不扶?如今这个问题让人纠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国人的美德,但近年来曝光的多起助人为乐反遭讹诈的事件,让这一传统美德陷入了莫名的尴尬。上述事实说明价值判断( ) ①具有导向性,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制约、驱动作用 ②具有相对性,对同一事物人们会作出不同的判断 ③具有社会历史性,我们应学会与时俱进、因时而变 ④具有不确定性,每个人应根据自身实际作出判断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材料表明,老人跌倒,扶还是不扶,受人们的价值观念的影响,体现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故①符合题意;这个问题会让人纠结和尴尬,说明不同人会作出不同的判断和选择,故②符合题意。答案选A。 [方法点拨] 纵横结合把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点 从纵向看,其具有社会历史性,不同时间阶段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有差别的。这要求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必由之路;从横向看,其具有主体差异性,不同人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有区别的。这要求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变式1 中国的现代化不应该是雾霾锁城遮蔽下的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保持山清水秀天蓝地绿也是中国现代化的基本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作出的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 ) ①人定胜天,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敬畏自然,自觉遵循客观规律 ③立足整体,必要时牺牲局部利益 ④敬重生命,维护人民根本利益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人定胜天”没有尊重自然的客观规律,故①观点错误,排除;③观点正确,但不是作出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故排除;②④观点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 预测二 结合诗歌警句或模范人物的事迹,考查人生价值的实现和创造 例2 习近平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这启示我们( ) ①善于从不同角度理解并满足他人的所有需求 ②利用社会的各种客观条件实现自我价值 ③发挥自身才能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④把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价值标准与追求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①说法错误,这并不意味着满足他人的所有需求,需求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②不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指向客观条件;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方法点拨] 准确把握材料的指向性 结合模范人物的事迹分析人生价值实现时,无论是具体行为,还是典型言论,关键是把握其信息指向性,不能盲目选择。这需要从投身实践、作出贡献、利用社会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树立理想目标、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等角度去分析。 变式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两弹一星功勋”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事业重要的开拓者与奠基人,对中国核科学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1950年,年仅26岁的邓稼先在美国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后第九天决定回国效力。从1958年开始,他隐姓埋名,将所有精力投入到原子弹、氢弹的研究上去。为了解开原子弹的科学之谜,他带领团队刻苦学习理论,靠自己的力量搞尖端科学研究。他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有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两年零八个月之后氢弹研制成功。 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回答邓稼先的人生经历给我们的启示。(至少写出三条) 答案 (1)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判断标准。 (2)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要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4)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创造人生价值。 解析 本题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只要是符合题意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