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重庆市北碚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重庆市北碚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重庆市北碚区 2019-2020 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甲、乙、丙三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共有 5 种核苷酸 B. 甲、乙、丙三图中都含有腺嘌呤 C. 图乙中含有 3 个高能磷酸键 D. 图丙中含有的单糖只能是核糖 【答案】B 【解析】分析题图:甲图可表示以 DNA 为模板合成 RNA 的转录过程,或以 RNA 为模板合 成 DNA 的逆转录过程;乙图表示 ATP 分子的结构简式,其中 A 表示腺苷,P 表示磷酸,~ 表示高能磷酸键;丙图表示核苷酸的结构式,其中的五碳糖为核糖或脱氧核糖。 【详解】A、甲图中有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和四种核糖核苷酸,共 8 种核苷酸,A 错误; B、核苷酸和 ATP 中均含有腺嘌呤,故甲、乙、丙三图中都含有腺嘌呤,B 正确; C、乙图所示的化合物是 ATP 分子,含有 2 个高能磷酸键,C 错误; D、丙图表示核苷酸,可能是核糖核苷酸,也可能是脱氧核糖核苷酸。若其为核糖核苷酸, 含有的单糖是核糖;若其为脱氧核糖核苷酸,含有的单糖是脱氧核糖,D 错误。故选 B。 【点睛】掌握 DNA、RNA 和 ATP 的结构组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某黑藻细胞中的一个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下方,细胞质环流方向为逆时 针,如图所示。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A. 实际上叶绿体应位于液泡的左上方,细胞质环流方向仍为逆时针 B. 因能被健那绿染液染色,该叶绿体才能在显微镜下可见 C. 液泡内含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物质,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 D. 若滴加适当高浓度的蔗糖溶液浸泡该细胞,其细胞液的吸水能力增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考查对叶绿体、线粒体观察方法、细胞吸水与失水条 件的理解。明确显微镜下物与像的位置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显微镜下的物与像位置关系相反,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某黑藻细胞中的一个叶绿体位 于液泡的右下方,细胞质环流方向为逆时针,实际上叶绿体应位于液泡的左上方,但细胞质 环流方向仍为逆时针,A 项正确;观察叶绿体时不需要进行染色,B 项错误;液泡内含糖类、 无机盐、蛋白质等物质,细胞液具有一定浓度,可以调节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C 项正确; 若滴加适当高浓度的蔗糖溶液浸泡该细胞,细胞失水,其细胞液的吸水能力增强,D 项正确。 【点睛】本题易错选 A 项,错因在于对显微镜下物与像的关系理解不正确。显微镜下的像 平面旋转 180 度后即得到物的位置,细胞质环流方向不会因平面旋转而改变。 3.以下甲、乙两图都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 CO2 释放量和 O2 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 述错误的是 A. 甲图中氧浓度为 a 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 A 点 B. 甲图中氧浓度为 b 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 CD 段 C. 甲图的 a、b、c、d 四个浓度中 c 是最适合贮藏的 D. 甲图中氧浓度为 d 时没有酒精产生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甲图中氧浓度为 a 时,细胞只释放 CO2 不吸收氧气,说明细胞只进 行无氧呼吸,对应乙图中的 A 点,A 正确; B、甲图中氧浓度为 b 时,CO2 的释放量远远大于氧气的吸收量,说明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 又进行无氧呼吸,且无氧呼吸强度大,应在乙图中的 AC 段之间,B 错误; C、贮藏植物器官应选择 CO2 产生量最少即细胞呼吸最弱时,对应甲图中的 c 点,C 正确; D、氧浓度为 d 时,CO2 释放量与氧气的吸收量相等,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因此没有酒精 产生,D 正确.故选 B. 4.在一个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 DNA 分子的数量比不可能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核 DNA 含量变化规律: (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 (2)DNA 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 所以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与核 DNA 含量之比为 1:1(后期和末期)或 1:2(前 期和中期)。 【详解】A、A 中染色体数目与核 DNA 数目之比为 2:1,不存在这种情况,A 错误; B、B 中染色体数目与核 DNA 数目之比为 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 2 倍,可能属于 有丝分裂后期,B 正确; C、C 中染色体数目与核 DNA 数目之比为 1:2,可能属于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C 正确; D、D 中染色体数目与核 DNA 数目之比为 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属于有 丝分裂末期,D 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 DNA 数目的变化情况,考生要明确:在复制 前后着丝点分裂后,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 DNA 分子,而完成复制后的前期和中期时,一条 染色体上有两个 DNA 分子。 5.以下细胞中既含有同源染色体,又含有染色单体的是 ①有丝分裂中期细胞 ②有丝分裂后期细胞 ③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 ④减数第二次 分裂中期细胞 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 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④⑤⑥ 【答案】A 【解析】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都存在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 源染色体;染色单体出现在染色体复制之后,消失在着丝点分裂时。 【详解】①体细胞含成对同源染色体,所以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有成对同源染色体,每条染色 体含 2 个单体,①正确; ②有丝分裂后期成对的染色单体分离成为染色体,无单体,②错误; ③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有成对同源染色体,并且每条染色体含 2 个单体,③正确; ④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无成对同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 2 个单体,④错误; 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有成对同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 2 个单体,⑤正确; 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无成对同源染色体,也无单体,⑥错误。故选 A。 6.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 ATP,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这两种 物质分别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 ) A. 主动运输、主动运输 B. 胞吞、主动运输 C. 主动运输、胞吞 D. 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及方式的判断,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胞吞和胞吐、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详解】免疫球蛋白的本质是蛋白质,属于大分子有机物,其进出细胞的方式分别为胞吞和 胞吐;而半乳糖是小分子物质,因为细胞吸收半乳糖时消耗 ATP,可知半乳糖进出细胞的 方式为主动运输,这两种物质分别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胞吞、主动运输,B 正确。 7.由 1 分子磷酸、1 分子碱基和 1 分子化合物 a 构成了化合物 b,如图所示,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A. 若 m 为腺嘌呤,则 b 肯定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B. 在禽流感病毒、幽门螺杆菌体内 b 均为 4 种 C. 若 a 为核糖,则由 b 构成的核酸,在 HIV 病毒中能携带遗传信息 D. 若 a 为脱氧核糖,则由 b 构成的核酸完全水解,得到的化合物最多有 8 种 【答案】C 【解析】分析题图:图示化合物 b 是由 1 分子磷酸、1 分子碱基和 1 分子化合物 a 构成的, 其中化合物 a 为五碳糖,化合物 b 为核苷酸,当 a 为核糖时,b 为核糖核苷酸;当 a 为脱氧 核糖时,b 为脱氧核糖核苷酸。据此答题。 【详解】A、若 m 腺嘌呤,则 b 可能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也可能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A 错误; B、幽门螺杆菌同时含有 DNA 和 RNA 两种核酸,因此其体内 b 有 8 种,B 错误; C、若 a 为核糖,则由 b 构成的核酸为 RNA,是 HIV 病毒的遗传物质,C 正确; D、若 a 为脱氧核糖,则 b 为脱氧核糖核苷酸,其彻底水解产物有 6 种(磷酸、脱氧核糖、 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D 错误。故选 C。 8.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彼此分离开来 ②制片之前要通过漂洗洗去染料,便于显微镜下观察 ③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分散开,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 ④视野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最多.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过程中,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彼此分 离开来,①正确; 制片之前要通过漂洗洗去染料,便于染色,②错误; 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分散开,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③正确; 由于分裂间期时间长,所以视野中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④错误。故选 A。 为 9.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需要将双缩脲试剂的 A 液和 B 液混匀后再加入到组织样液中 B. 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可用染色剂直接染色 C. 可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作材料来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 D. 用低倍镜能观察到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 【答案】D 【解析】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生物组织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向组织样液中加入 A 液(0.1g/mL 的氢氧化钠溶液)1mL,摇匀,再加入 B 液(0.01g/mL 硫酸铜溶液)4 滴,摇匀,观察颜色 变化,A 错误;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流程是:制作装片→水解→冲洗 涂片→染色→观察,B 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呈现紫色,会对用健那绿染 液染色后、呈现蓝绿色的线粒体的观察产生干扰,C 错误;用低倍镜能观察到植物细胞的质 壁分离与复原现象,D 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教材中“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相关生物实验。理解相关实验的目的、 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这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 时注意积累,以达到举一反三。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 在电镜下观察原核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的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②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其中生成的产物有丙酮酸、二氧化碳和水 ③ 在“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 染色剂进入细胞 ④ 在低倍镜下能看到的细胞,直接换上高倍镜也可看到 ⑤ 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中,应选取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制作成临时装片 ⑥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能观察到 纺锤体和中心体 ⑦ 抑制线粒体的功能会影响主动运输,从而使植物细胞对 CO2 和 H2O 的吸收减少 ⑧ 洋葱根尖细胞中能合成水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 A. 一项 B. 两项 C. 三项 D. 全部不正确 【答案】A 【解析】原核细胞无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① 错误,丙酮酸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的,② 错误;在“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 染色剂进入细胞,③ 正确;低倍镜下观察到的位于视野中央的用高倍镜可以观察到,边缘的 可能观察不到④ 错误;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用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⑤ 错误;纺锤体在 前期形成, ⑥ 错误;氧气和 CO2 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出细胞,⑦ 错误;洋葱根尖细胞无叶绿体, 中心体观察不到,⑧错误;所以 A 选项正确。 11. 现在 1000 个氨基酸,其中氨基有 1020 个,羧基有 1050,则由此合成的 4 条多肽链中共 有肽键、氨基、羧基的数目是 ( ) A. 999、1016、1046 B. 996、1、1 C. 996、24、54 D. 996、1016、1046 【答案】C 【解析】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二者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氨基酸的 R 基中可能含有氨基或羧基。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一条肽链至少含有一个 氨基和一个羧基。 【详解】1000 个氨基酸含有氨基有 1020 个,羧基有 1050,说明 R 基中含有 20 个氨基,50 个羧基;由 1000 个氨基酸形成的 4 条肽链,共形成肽键 1000—4=996 个;不考虑 R 基中的 氨基或羧基,应含有 4 个氨基和 4 个羧基,4 条肽链中共含有 20+4=24 个氨基,50+4=54 个 羧基。故选 C。 12.下图甲--丙依次表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图,每条染色体上 DNA 含量的变化,不同分裂时 期细胞核中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与染色体 DNA 数目关系变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图甲所示细胞对应于图乙中的 DE 段、图丙中的② B. 图甲所示细胞分裂时期核糖体、中心体代谢活跃 C. 图丙中与图乙中 BC 段对应的只有② D. 图丙中引起②—③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 【答案】C 【解析】分析甲图:着丝点分裂,存在同源染色体,属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图。 分析图乙:AB 段形成的原因 DNA 的复制;BC 段存在染色单体,细胞可能处于处于有丝分 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 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 的分裂;DE 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分析图丙:①中无染色单体,染色体:DNA 含量=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 2 倍,处 于有丝分裂后期;②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③中无染色单体,染色体:DNA 含量=1:1, 且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染色体的数目相等,所以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和有丝分裂的末期。 【详解】A、甲细胞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细胞有同源染色体,为有丝分裂后期, 每条染色体含 1 个 DNA,对应图乙中的 DE 段,有 8 条染色体,含 8 个 DNA,无姐妹染色 单体,对应图丙中的①,A 错误; B、甲细胞分裂时期线粒体代谢活跃,而核糖体和中心体在分裂间期因为染色体和中心体的 复制而活跃,B 错误; C、图丙中与图乙中 BC 段对应的只有②,此时每条染色体含有 2 个 DNA,C 正确; D、图丙中引起②→①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子染色体,D 错误。 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裂图解,每条染色体上 DNA 含量曲线变,不同分裂时期细胞中染 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与染色体 DNA 数目关系变化 相关知识,意在提升学生理解和分 析图形的能力。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①线粒体中大量产生 ATP 时,一定伴随着 O2 的消耗 ②叶绿体中大量产生 ATP 时,一定伴随着 O2 的产生 ③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 ATP 的含量较多 ④ATP 与 ADP 的转化速率越快,细胞代谢耗能越多 ⑤夜间,叶绿体中 C3 的还原所需的 ATP 可以来自线粒体 ⑥所有活细胞都具有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但不一定都分布在线粒体中 ⑦在酶促反应中,酶对化学反应 催化效率称为酶活性 ⑧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为化学反应提供的活化能更多使之具有高效性 ⑨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⑩DNA 能控制蛋白质类酶的合成,但不能控制 RNA 类酶的合成 A. 3 项 B. 4 项 C. 5 项 D. 6 项 【答案】C 【解析】ATP 在细胞内数量并不很多,可以与 ADP 迅速转化而形成;人和动物体内产生 ATP 的生理过程为呼吸作用,高等植物体内产生 ATP 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详解】①线粒体中大量产生 ATP 时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一定伴随着氧气的消耗,① 正确; ②叶绿体中大量产生 ATP 时为光反应过程,一定伴随着氧气的产生,②正确; ③ATP 在体内的含量不高,消耗后可迅速产生,③错误; ④ATP 与 ADP 处于动态平衡中,它们转化速率越快,说明细胞代谢耗能越多,④正确; ⑤夜间,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且叶绿体中 C3 化合物的还原所需的 ATP 来自光反应,⑤错误; ⑥活细胞都具有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但原核生物并没有线粒体,因此,呼吸酶不一定都分 布在线粒体中,⑥正确; ⑦在酶促反应中,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称为酶活性,可以用单位时间底物的减少量或反 应产物的增加量来表示,⑦正确; 的 的 ⑧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能够降低的活化能更多,使之具有高效性,⑧错误; ⑨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低温使分子运动能力减弱,从而使酶和底物结合率降低,并未 破坏酶的空间结构,⑨错误; ⑩RNA 类酶也是由 DNA 转录合成的,⑩错误。故选 C。 14.下列各项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的是( ) ①肺②胃黏膜③神经元④一头牛⑤细胞内蛋白质等化合物⑥HIV⑦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山 羊⑧一片果园⑨武汉东湖的所有生物 A. ⑤⑥③②①④⑦⑧⑨ B. ③②①④⑦⑨⑧ C. ③②①④⑦⑧⑨ D. ⑤②①③④⑦⑨⑧ 【答案】B 【解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生物圈,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 【详解】从结构层次上讲,①肺为器官;②胃黏膜为组织;③神经元为神经细胞;④一头牛 为个体层次;⑤细胞内蛋白质等化合物不是生命系统的层次;⑥HIV 无细胞结构,不属于生 命系统的层次;⑦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山羊为种群;⑧一片果园为生态系统;⑨武汉东湖的 所有生物为群落。生命系统的最基本的单位为细胞,故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是 ③→②→①→④→⑦→⑨→⑧。综上,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 15. 下图所示酵母菌呼吸作用与氧气浓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点为酵母菌无氧呼吸最弱点 B. C 点时酵母菌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速率相等 C. AC 段表示酵母菌仅进行无氧呼吸 D. 阴影部分面积表示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 CO2 量 【答案】D 【解析】B 点时,酵母菌的总呼吸速率最低,但无氧呼吸速率不是最低的,无氧呼吸速率最 低的点是 C 点,此时无氧呼吸消失,即无氧呼吸速率为 0,A 错误;C 点时酵母菌无氧呼吸 消失,只进行有氧呼吸,B 错误;AC 段表示酵母菌同时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C 错误; 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产生 CO2,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 CO2 量,D 正确。 16.如图中 X 代表某一生物学概念,其内容包括①②③④四部分.下列与此概念图相关的描 述错误的是 A. 若 X 是人体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 4 种元素,则①~④可代表 C、O、N、H B. 若 X 表示植物细胞的结构,则①~④代表细胞壁、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 C. 若 X 为参与合成并分泌消化酶的细胞器,则①~④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 体 D. 若 X 为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则①~④表示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 【答案】B 【解析】无论是干重还是鲜重,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都是 C、O、N、H,A 正确;若 X 表 示植物细胞的结构,则①~④代表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B 错误;唾液淀粉酶 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加工,整个过程还需要线 粒体提供能量,C 正确;若 X 为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则①~④表示内质网、高尔基体、 溶酶体、液泡,D 正确。 17.科学家在利用无土栽培法培养一些名贵花卉时,培养液中添加了多种必需化学元素,其 配方如下: 其中花卉根细胞吸收最少的离子是 A. Ca2+ B. SO42- C. Zn2+ D. H2PO42 - 【答案】C 【解析】植物细胞吸收最少的离子应是微量元素,微量元素的种类包括 Fe、Mn、B、Zn、 Mo、Cu。 【详解】分析表格中的无机盐离子可知,只有 Zn2+属于微量元素。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了组成细胞的元素,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所包含的种类; 并且明确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极少,但对维持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元素, 属于简单题。 18.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被呲罗红甲基绿染色后,细胞内染成绿色的面积显著大于染成红色的 面积 B. 根毛细胞可以替代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做质壁分离实验 C. 显微镜使用时,换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可调节通光孔和反光镜,使视野变亮一些 D. 健那绿染色观察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的线粒体,蓝绿色清晰可见 【答案】B 【解析】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分布实验的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 DNA 和 RNA 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能使 DNA 呈绿色,吡罗红能使 RNA 呈红色,利用甲基绿和 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的结果是细 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说明 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详解】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甲基绿能使 DNA 呈绿色, 吡罗红能使 RNA 呈红色,因此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同时对细胞进行染色,会观察到细胞内染 成绿色的面积显著小于染成红色的面积,A 错误;根毛细胞内具有大液泡,它可以替代紫色 洋葱表皮细胞做质壁分离实验,B 正确;换成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可以增大光圈或用凹面 镜反光镜使视野变亮一些,C 错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含有较多的呈绿色的叶绿体,而线粒 体较少,如果健那绿染色观察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的线粒体,不容易观察到线粒体,D 错误。 【点睛】易错选项 B,误认为根毛细胞不能用于质壁分离的实验观察,事实上,只要植物细 胞内含有大液泡,不管有无色素都可以。如果液泡中没有色素,只要在显微观察时将光线调 暗一些,就能观察到细胞的质壁分离。 19.如图 1 为细胞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 2 为一个细胞周期中 RNA 相对含量的变化.下列分 析错误的是 A. 若图 1 为浆细胞,则该细胞核膜上的核孔数目会明显增多 B. 图 2 中出现两个高峰主要是因为转运氨基酸的 tRNA 增多 C. 图 2 中分裂期 RNA 含量低,原因之一是染色体高度螺旋化 D. 若 A 基因表达的产物是一种呼吸酶,则每次转录的模板链相同 【答案】B 【解析】图 1:图 1 为细胞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细胞核中的基因通过转录形成 RNA,RNA 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图 2:图 2 为一个细胞周期中 RNA 相对含量的变化,由于分裂间期的变化为 时期 主要时间 发生部位 G1 期 细胞合成新的蛋白质、RNA 和其他分子;细胞器可能复制;准 备物质、能量和酶 细胞质 S 期 DNA 分子进行自我复制;动物细胞进行新的中心粒装配 细胞质、细胞 核 G2 期 与 G1 期相似,但产生分子数量少;合成有丝分裂的引发物质 细胞质 因此,在分裂间期出现两个高峰,分裂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不能进行转录,且已转录的 mRNA 也发生了降解,因此 RNA 含量较低。 【详解】浆细胞能合成和分泌抗体,因此其核膜上的核孔数日会明显增多,A 正确;图 2 中 RNA 的两个高峰主要是由于 mRNA 含量明显增多所致,该时期的 tRNA 作为运载氨基酸 的工具,其含量并未明显增加,B 错误;图 2 中分裂期 RNA 相对含量低,是由于染色体高 度螺旋化不能进行转录,且已转录的 mRNA 也发生了降解,C 正确;若基因 A 表达的产物 是呼吸酶,则只有每次转录的模板链相同才能合成相同的酶,D 正确,故选 B。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细胞有丝分裂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 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 特点,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20. 如图所示的是酶、激素、蛋白质、抗体四者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1、2、3 分别表示激素、酶、蛋白质 B. 能产生 3 的细胞一定能产生 1 C. 能产生 4 的细胞一定能产生 3 D. 物质 1 都是由专门器官产生的 【答案】C 【解析】抗体都是蛋白质,大部分酶是蛋白质,一部分激素是蛋白质。所以图中 1、2、3、 4 分别表示激素、蛋白质、酶和抗体,A 错误。活细胞都能产生酶和蛋白质,不是所有细胞 都能够合成激素,能产生激素的细胞当然能产生酶,因为激素合成的化学反应都需要酶催化; 而事实上,只要是活细胞都会产生酶(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除外),因为新陈代谢是生物体 中全部有序化学变化的总称,其中的化学反应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故 B 错误,C 正确。动 物激素由专门的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合成,植物是一定部位如根尖,D 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酶、激素、蛋白质、抗体四者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二、探究题 2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自然界中生物种类繁多,甲,乙,丙为三种生物 的细胞结构图,根据所学生物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结构上来看,甲细胞与乙、丙细胞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乙细胞与丙细胞的区别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细胞与乙、丙细胞的遗传物质的区别在 _________(填种类、存在方式或种类和存在方式)。 (2)成熟菠菜叶片中叶肉细胞结构如图乙,某实验小组将菠菜叶高温爆炒,发现菜汁变绿 色,原因可能是图乙中_______结构被破坏(用数字回答)。 (3)若图丙细胞的分泌物为抗利尿激素,其与靶细胞膜受体结合后,促进_____________对 水分的重吸收,细胞外液渗透压会_______,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的功能。 (4)已知该分泌物的结构如图丁所示,且该分泌物的分子量为 30030,氨基酸平均分子量 为 118,则⑧中控制合成该分泌物的物质中至少含有_______个磷酸二酯键。 【答案】甲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成型的细胞核) 乙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没有中心体 存在方式 ②③ 肾小管和集合管 下降 信息交流 1798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甲图:甲图细胞不含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蓝藻)。 分析乙图:乙图为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其中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叶绿体,④是 线粒体,⑤是细胞核,⑥是细胞质基质,⑦是高尔基体,⑧是核糖体,⑨是液泡。 分析丙图:丙图为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其中①为线粒体,②为内质网,③为核糖体,④为 核仁,⑤是染色质,⑥是核膜,⑦是内质网,⑧是细胞核,⑨是细胞膜,10 是中心体。 分析丁图:丁为胰岛素分子结构示意图,其中含有 3 个二硫键。 (1)甲是原核细胞,乙、丙是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原 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乙为植物细胞,丙为动物细胞,故乙细胞与丙细胞的 区别是乙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没有中心体。甲细胞为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叶 绿体和线粒体,而乙和丙细胞的遗传物质存在细胞核、叶绿体或线粒体中,故存在方式不同。 (2)将菠菜叶高温爆炒,发现菜汁变绿色,说明叶绿体中的色素通过叶绿体膜和细胞膜流 出细胞了,原因可能是图乙中②细胞膜和③叶绿体破坏。 (3)若图丙细胞的分泌物为抗利尿激素,其与靶细胞膜受体结合后,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 对水分的重吸收,细胞外液渗透压会下降,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4)假设胰岛素中氨基酸总数为 X,则 118X=30030+(X-2)×18+6,解得 X=300,又已知 DNA(或基因)中碱基数:mRNA 上碱基数:氨基酸个数=6:3:1,则控制胰岛素合成的 基因中至少含有 300×6=1800 个脱氧核苷酸,至少含有磷酸二酯键的数目=脱氧核苷酸数-链 数=1800-2=1798 个。 三、实验题 22.甘薯和马铃薯都富含淀粉,但甘薯吃起来比马铃薯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以甘 薯和马铃薯块茎为材料,在不同温度、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处理 30min 后,测定还原糖 含量,结果表明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甘薯的还原糖含量见下表: (1)由表可见,温度为 70℃时甘薯还原糖含量最高,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 (2)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可能是无淀粉酶。 (3)为了探究马铃薯是否含有淀粉酶,请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原理:①淀粉酶水解淀粉产生还原糖②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备选材料与用具:甘薯提取液(去淀粉和还原糖),马铃薯提取液(去淀粉),二苯胺试剂,斐 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质量分数为 3%的淀粉溶液和质量分数为 3%的蔗糖溶液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 A、B 两支试管,在 A 管中加入甘薯提取液,B 管中加入等量的马铃薯提取液。 第二步:70℃水浴保温 5min 后,在 A、B 两支试管中各加入___________。 第三步:70℃水浴保温 5min 后,在 A、B 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____________。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 (4)马铃薯不含还原糖,但咀嚼时间长些就会略带甜味,这是由于__________的作用。 【答案】甘薯中含有淀粉酶,催化的最适温度为 70℃ 第二步:等量的淀粉 第三步: 等量斐林试剂 第四步:50-65℃水浴保温 实验结果:A 试管出现砖红色沉淀,B 试 管不出现砖红色沉淀 唾液淀粉酶 【解析】马铃薯和甘薯都含有大量淀粉,甘薯中含有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成麦芽糖等还 原糖,马铃薯中无淀粉酶,不能催化淀粉水解,因此表格中的处理方法中马铃薯不产生还原 糖,甘薯产生还原糖,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一定的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升高, 超过最适宜温度后,随温度升高酶活性降低,甚至失去活性。 【详解】(1)甘薯中含有淀粉酶,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生成还原糖,温度影响酶的活性, 在表格显示的温度中 70℃酶的活性最高,因此相同时间内还原糖的含量最高。 (2)由于马铃薯中无淀粉酶,因此马铃薯尽管淀粉含量较高,也不含还原糖。 (3)分析题干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马铃薯中是否含有淀粉酶,则: 实验原理:①淀粉酶水解淀粉产生还原糖②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实验步骤: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加入马铃薯溶液、甘薯溶液,因变量是能否与斐林试剂反应产 生砖红色沉淀,根据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设计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取 A、B 两支试管,在 A 管中加入甘薯提取液,B 管中加入等量马铃薯提取液。 第二步:70℃水浴保温 5min 后,在 A、B 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淀粉溶液。 第三步:70℃水浴保温 5min 后,在 A、B 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等量斐林试剂。 第四步:50~65℃水浴保温,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A 试管出现砖红色沉淀,B 试管不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甘薯溶液中含有淀粉酶 催化淀粉水解形成还原糖,马铃薯中无淀粉酶,不能水解淀粉形成还原糖。 (4)马铃薯不含还原糖,人吃马铃薯时,口腔内的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形成麦芽糖, 因此咀嚼时间长些就会略带甜味。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酶的作用,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还原糖的检测方法,对于 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综合应用是解题的关键,考查的重点是利用酶的知识点解释生活中的生 物现象和研究生物问题的能力。 23.为研究 K+通道开放剂对缺血、缺氧条件下脑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人员进行了 实验: (1)有研究发现,脑细胞代谢非常旺盛,耗氧量大,因此缺血、缺氧时脑细胞主要依赖于____ 过程产生 ATP,不仅 ATP 生成量少,也会造成___________在脑细胞中积累。缺血、缺氧还 会诱发脑细胞表达出某些________分子,在这些分子 调控下,细胞出现一系列变化,最终 凋亡。 (2)科研人员利用离体培养的神经元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本实验乙组的处理是培养液中不加入___________,并在无氧条件下培养。丙、丁组除加 入图中所示物质外,其它培养条件与_______(填“甲”或“乙”)组相同。 ②由实验结果可知,正常培养条件下,细胞凋亡率_______________。乙组结果与甲组结果 比较,说明缺血、缺氧能够_______________。由实验结果判断,K+通道开放剂能___________ 缺血、缺氧诱导的细胞凋亡。 (3)A 蛋白是细胞凋亡调控过程中一个重要蛋白。科研人员提取上述各组细胞 的 的 _______________,用逆转录酶合成 cDNA,以 cDNA 为模板扩增各组细胞的 A 基因。由于 不同细胞的微管蛋白基因表达量基本相同,在结果分析时,以各组细胞 A 基因扩增产物量 和微管蛋白基因扩增产物量的比值反映各组细胞中 A 基因的_______________水平,这样可 以校准和消除____________________的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丙组比值高于乙组, 推测 K+通道开放剂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推测,K+通道开放剂会通过 A 基因影响 B 基因表达,B 蛋白与 X 蛋白竞争,从 C-X 蛋白复合体上夺取 C 蛋白,释放游离的 X 蛋白,引起细胞凋亡。为了验证上述推测,实验 组可选择的实验材料及检测指标是_______________。 a.正常的神经元细胞 b.缺血、缺氧条件下的神经元细胞 c.K+通道开放剂 d.K+通道阻断剂 e.A 蛋白水平 f.B-C 蛋白复合体水平 g.C-X 蛋白复合体水平 【答案】无氧呼吸(糖酵解); 乳酸; 信号 ①血清 乙 ②很低且无明显增长; 明显诱导细胞凋亡,且凋亡率随培养时间增加而提高 部分缓解 mRNA 转录 细胞 取样量 通过促进 A 基因转录来抑制缺血、缺氧条件下的细胞凋亡 b、c、f、g 【解析】1、动物细胞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合成少量 ATP,无氧呼 吸的产物是乳酸。 2、分析柱形图可知,甲是在正常条件下培养,细胞凋亡率,正常培养条件下细胞凋亡率低, 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凋亡率没有明显增长,乙是在缺血、缺氧条件下培养的细胞凋亡率, 与对照组甲相比,在缺血、缺氧条件下培养,细胞凋亡率增大,且随着时间延长,细胞凋亡 率增大;丙是在缺血、缺氧、且加入钾离子通道开放剂的条件下培养的细胞凋亡率,与乙相 比,加入钾离子通道开放剂后,细胞凋亡率下降,说明 K+通道开放剂能缓解缺血、缺氧诱 导的细胞凋亡,丁组是在在缺血、缺氧、且加入钾离子通道开放剂、阻断剂的条件下培养的 细胞凋亡率,细胞凋亡率与乙没有显著差,进一步说明 K+通道开放剂能缓解缺血、缺氧诱 导的细胞凋亡。 【详解】(1)有研究发现,脑细胞代谢非常旺盛,耗氧量大,因此缺血、缺氧时脑细胞主要 依赖于无氧呼吸过程产生 ATP,不仅 ATP 生成量少,也会造成乳酸在脑细胞中积累。缺血、 缺氧还会诱发脑细胞表达出某些信号分子,在这些分子的调控下,细胞出现一系列变化,最 终凋亡。 (2)①本实验乙组的处理是培养液中不加入血清,并在无氧条件下培养。丙、丁组除加入 图中所示物质外,其它培养条件与乙组相同。②由实验结果可知,正常培养条件下,细胞凋 亡率很低且无明显增长。乙组结果与甲组结果比较,说明缺血、缺氧能够明显诱导细胞凋亡, 且凋亡率随培养时间增加而提高。由实验结果判断,K+通道开放剂能部分缓解缺血、缺氧 诱导的细胞凋亡。 (3)A 蛋白是细胞凋亡调控过程中一个重要蛋白。科研人员提取上述各组细胞的 mRNA, 用逆转录酶合成 cDNA,以 cDNA 为模板扩增各组细胞的 A 基因。由于不同细胞的微管蛋 白基因表达量基本相同,在结果分析时,以各组细胞 A 基因扩增产物量和微管蛋白基因扩 增产物量的比值反映各组细胞中 A 基因的转录水平,这样可以校准和消除细胞取样量的差 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丙组比值高于乙组,推测 K+通道开放剂可以通过促进 A 基 因转录来抑制缺血、缺氧条件下的细胞凋亡。 (4)根据题意分析,为了验证上述推测,实验组可选择的实验材料及检测指标是 b、c、f、 g。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凋亡及影响因素,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实验数据解答问题的能力 及根据实验目的明确实验自变量、因变量完善实验步骤的能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