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3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线上考试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3月线上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 1.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中,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 A. 便于检验淀粉的多少 B. 有利于除去叶绿素 C. 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D. 便于用碘液检验 【答案】C 【解析】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考虑:一个是实验前的处理,二是对照组的设计,三是实验结果的处理。 1.实验前的处理:要先把盆栽的天竺葵或其他绿色植物放到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原有的淀粉除去,以免干扰实验结果的分析; 2.对照组的设计及处理:设计对照组用不透光的纸从上下两面遮盖叶片的一部分;把实验材料放在光下照射2-3小时;摘取一片部分遮光的叶片,除去不透光纸; 3.实验结果的处理:最后一环节是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除去叶中的叶绿素,以免影响观察实验现象;用清水漂洗后,滴加碘液。 【详解】本实验的目的是要检测绿叶在光下是否合成了淀粉,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光照,因变量为是否有淀粉生成,故此需要把盆栽的天竺葵中原有的淀粉消耗完,题目中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的目的就是要消耗掉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即C正确。 故选C。 2.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 ①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②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一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一定是等位基因 ④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⑤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A. ①②③⑤ B. ②③④ C. ①②⑤ D. ①③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的概念,掌握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了解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 【详解】①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①错误; ②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一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②正确; ③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可能是等位基因,也可能是相同基因,③错误; ④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④正确; ⑤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⑤正确。 故选D。 3.现有一染色体组成为AaXY的雄性马蛔虫,一个精原细胞可以形成四个精子,其中之一染色体组成为AaYY,则其余三个精子的染色体组成应为 A. AaXX,AaXX,AaYY B. Aa,X,X C. AAX,aaX,Y D. Aa,Aa,X 【答案】B 【解析】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XY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故正常的减数分裂所形成的配子中不含等位基因和同源染色体,也不含成对的基因和姐妹染色体。 【详解】一染色体组成为AaXY的雄性马蛔虫,其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个精子中,其中一个精子中染色体组成为AaYY,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A和a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即形成了AAaaYY和XX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AAaaYY减数第二次分裂时YY姐妹染色体分向了一个细胞,故形成了AaYY,则与该细胞同时形成的精细胞基因型为Aa,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正常分裂形成了两个含X染色体的精细胞,故其余三个精子的染色体组成应为Aa、X、X,即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4.用纯合子果蝇作为亲本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结果如下: P F1 ①♀灰身红眼×♂黑身白眼 ♀灰身红眼、♂灰身红眼 ②♀黑身白眼×♂灰身红眼 ♀灰身红眼、♂灰身白眼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属于隐性性状的是黑身、白眼 B. 体色和眼色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C. 若组合①的 F1 随机交配,则 F2 雄蝇中黑身白眼的概率为 3/8 D. 若组合②的 F1 随机交配,则 F2 中灰身白眼的概率为 3/8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通过组合①可知灰身、红眼为显性性状,用A/a表示;通过组合②可知眼色遗传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用B/b表示。 【详解】A、根据实验①♀灰身红眼×♂黑身白眼的后代只出现灰身红眼,说明黑身、白眼是隐性性状,A正确; B、由于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而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体色和眼色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 C、组合①的F1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若组合①的F1随机交配,则F2雄果蝇中黑身白眼的概率为1/4×1/2=1/8,C错误; D、组合②的F1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若组合②的F1随机交配,则F2中灰身白眼的概率为3/4×1/2=3/8,D正确。故选C。 5.下图是一个正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关于该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④是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①和③,它们通过着丝粒②相连 B. 细胞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其中⑤和⑥为一对同源染色体 C. 在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均不含同源染色体 D. 该细胞是动物细胞,其名称是初级精母细胞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含有同源染色体(④和⑦、⑤和⑥),且配对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其中①和③称为姐妹染色单体,②为着丝点,④⑤⑥⑦都为染色体,⑧是纺锤丝,⑨是中心体。 【详解】A、根据图示④是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①和③,它们通过着丝点②相连,A正确; B、细胞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即④和⑦、⑤和⑥,B正确; C、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是非同源染色体,故均不含同源染色体,C正确; D、该细胞无细胞壁有中心体⑨,因而可以判定该细胞为动物细胞,其名称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也可能是初级卵母细胞,D错误。故选D。 6.下列关于“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实验中的甲乙两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 B. 实验中分别从两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代表受精过程中雌、雄配子结合的过程 C. 每个小桶内两种色球比例须为1:1,准确模拟了雌、雄配子的比例 D. 每次抓取的小球需要重新放回,保证每次模拟过程中D、d出现概率相同 【答案】C 【解析】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详解】A. 实验中的甲乙两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A正确; B. 实验中分别从两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代表受精过程中雌、雄配子结合的过程,B正确; C. 每个小桶内两种色球比例须为1:1,模拟的是成对的遗传因子,C错误; D. 每次抓取的小球需要重新放回,保证每次模拟过程中D、d出现概率相同,D正确。 7.质子泵是一种逆浓度梯度转运氢离子通过膜的膜整合糖蛋白,它利用催化ATP水解释放的能量驱动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和K+从胃腔进入胃壁细胞,K+又可经通道蛋白顺浓度梯度进入胃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胃腔酸碱度属于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之一 B. 质子泵具有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 C. 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D. K+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与神经元产生静息电位的机理相同 【答案】A 【解析】 “质子泵催化1分子的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可驱动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和K+从胃腔进入胃壁细胞”,说明Na+-K+泵参与离子跨膜运输过程需要消耗ATP分子,故Na+-K+泵运输离子的过程是主动运输。 【详解】A、胃腔是外界环境,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 B、质子泵能催化ATP的水解,因此具有ATP水解酶的功能,B正确; C、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需消耗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其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C正确; D、静息状态下神经元细胞膜对K+有通透性,K+外流,属于协助扩散,而K+经通道蛋白顺浓度梯度进入胃腔也属于协助扩散,D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需要提取题干的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钠离子在细胞外的浓度高于细胞内,钾离子浓度在细胞内高于细胞外”、“主动运输的特点”,就可以准确的得出答案,这道题的启示就是要将知识点和实例进行有机的结合是将题做正确的前提。 8.将植物栽培在适宜的光照、温度和二氧化碳充足的条件下,如果光照突然停止,此时叶肉细胞的ATP和NADPH和三碳化合物的含量的变化情况是( ) A. 上升、上升、上升 B. 下降、下降、下降 C. 上升、上升、下降 D. 下降、下降、上升 【答案】D 【解析】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用于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暗反应产生的ADP和Pi用于光反应中ATP的生成,因此光反应和暗反应是一个整体互有联系,光反应影响暗反应,反过来暗反应也制约光反应的进程。 【详解】将植物栽培在适宜的光照、温度和二氧化碳充足的条件下,如果光照突然停止,则会导致光反应停止,即光反应产物氧气、ATP和NADPH均减少,由于ATP和NADPH减少则会导致三碳化合物的还原速度减慢,而二氧化碳的固定还在正常进行,即三碳化合物还在正常的生成,而还原速率减慢,故三碳化合物的量增加,D正确。故选D。 9.将一株质量为20g黄瓜幼苗栽种在光照等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40g,其增加的质量来自于 A. 水、矿质元素和空气 B. 光、矿质元素和水 C. 水、矿质元素和土壤 D. 光、矿质元素和空气 【答案】A 【解析】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的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有机物和氧气,场所是叶绿体。 【详解】黄瓜幼苗可以吸收水,增加鲜重;也可以从土壤中吸收矿质元素,合成相关的化合物。也可以利用大气中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增加细胞干重。植物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成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并没有增加黄瓜幼苗的质量,故黄瓜幼苗在光照下增加的质量来自于水、矿质元素、空气。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 10.将叶绿体悬浮液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后发现有氧气放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离体叶绿体在自然光下能将水分解产生氧气 B. 若将叶绿体置于红光下,则不会有氧气产生 C. 若将叶绿体置于蓝紫光下,则不会有氧气产生 D. 水在叶绿体中分解产生氧气需要ATP提供能量 【答案】A 【解析】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离体的叶绿体在自然光下通过光反应能将水分解产生氧气,A正确。 叶绿体中的色素既能吸收红光,也能吸收蓝紫光,BC错误。 水在叶绿体中分解产生氧气不仅不需要ATP提供能量,还能产生ATP,D错误。 【点睛】熟知色素对光的吸收和光合作用过程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 11.若将n粒玉米种子置于黑暗中使其萌发,得到n株黄化苗。那么,与萌发前的这n粒干种子相比,这些黄化苗的有机物总量和呼吸强度表现为 A. 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增强 B. 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增强 C. 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减弱 D. 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减弱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将n粒种子置于黑暗环境中使其萌发,得到n株黄化苗,该过程中没有光照,所以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也不能合成叶绿素,所以幼苗是黄化苗。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种皮变软,呼吸作用逐渐增强,将储藏在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逐步分解,转化为可以被细胞吸收利用的物质,所以种子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强度增加,而有机物因呼吸作用消耗而总量不断减少。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 12.先天性聋哑是由常染色体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现有一对表现型均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先天性聋哑的孩子。若再生一个孩子,患该病的可能性是 A. 100% B. 75% C. 50% D. 25%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先天性聋哑是由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双亲表现型正常,生了一个患该病的孩子,则双亲的基因型都为Aa,患病孩子的基因型为aa。据此答题。 【详解】由于先天性聋哑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分析可知,双亲的基因型均为Aa,他们所生后代的情况为AA:Aa:aa=1:2:1,所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患该病的可能性是25%,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3.两株高茎豌豆杂交,后代高茎和矮茎植株数量的比例如图所示,则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表示为( ) A. GG×gg B. GG×Gg C. gg×gg D. Gg×Gg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两株高茎豌豆(G_)杂交后代中,出现了矮茎豌豆,说明亲本都含有g基因;后代高茎∶矮茎≈=3∶1,符合杂合子自交的实验结果。 【详解】gg表现为矮茎,且GG与gg杂交,后代全部为高茎,A错误;GG与Gg杂交,后代全部为高茎,B错误;gg表现为矮茎,两者杂交后代都是矮茎,C错误;Gg表现为高茎,两者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GG:Gg:gg=1:2:1,表现型为高茎:矮茎=3:1,D正确。 14.孟德尔在研究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时,为了验证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所设计的实验在遗传学上称为 A. 正交 B. 杂交 C. 自交 D. 测交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遗传定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详解】正交与反交是两种不同性状个体杂交,雌雄分别为不同性状的两次杂交,常常用来判断常染色体遗传和伴性遗传,A错误;杂交是一对相对性状个体杂交,B错误;自交是相同基因型个体交配或同一植株自花传粉或异花传粉,C错误;孟德尔用杂种一代与隐性个体杂交,用来验证杂种一代的遗传因子组成,为测交,D正确。故选D。 15.在夏季晴朗白天,南昌某蔬菜基地测定了某大棚蔬菜在不同条件下的净光合作用强度,结果见下图(假设塑料大棚外环境条件相同;植株大小一致、生长正常,栽培管理条件相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曲线a中,11时和13时分别摘取 植株上部成熟叶片用碘蒸气处理,13时所取叶片显色较深 B. 二氧化碳浓度是曲线b的峰值低于曲线a的主要因素 C. 曲线c高于曲线b,原因是补充光照能使叶绿体产生更多ATP、NADPH用于三碳还原 D. 6—9时和16—18时,曲线b高于曲线a,主要原因是此时段棚内温度较高 【答案】B 【解析】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 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详解】A、在曲线a中,11时比13时净光合速率高,而且都大于零,而在13时植株上部成熟叶片净光合作用的累积量(淀粉)比11时多,据此推测在两个时间点分别摘取植株上部成熟叶片用碘蒸气处理,13时所取叶片显色较深,A正确; B、曲线b的峰值低于曲线a,b全天盖膜,a全天不盖膜,所以膜内空气不流动,导致膜内空气中CO2的含量过低影响了暗反应,同时棚内光照强度减弱也影响光反应,故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是曲线b的峰值低于曲线a的主要因素,B错误; C、曲线c与曲线b条件的差异在于是否补充光照,显然曲线c高于曲线b的原因是补充光照能使叶绿体产生更多ATP、NADPH用于三碳还原所致,C正确; D、曲线b与曲线a 区别是是否覆膜,而6—9时和16—18时两个时间段温度较低,覆膜能提高温度,显然曲线b高于曲线a,主要原因是此时段棚内温度高较有利于光合作用所致,D正确。故选B。 【点睛】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分析实验结果的不同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熟知影响光合作用的相关因素的影响机理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16.如图所示的纵坐标表示某种植物气体吸收量或释放量的变化,且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A代表O2吸收量,可以判断D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 E点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可能是CO2浓度 C. 若A代表CO2释放量,若提高大气中CO2浓度,E点不移动 D. 若A代表O2吸收量,图示曲线是环境温度为25℃时测定的,当环境温度上升至30℃,B点下降 【答案】B 【解析】A、若A代表O2吸收量,D点表示光补偿点,光合作用从D点以前已经开始,A错误; B、E点表示光饱和点,此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可能是CO2浓度,B正确; C、若A代表CO2释放量,E点表示光饱和点,此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可能是CO2浓度,若提高大气中CO2浓度,E点会向右下方移动,C错误; D、若A代表O2吸收量,图示曲线是环境温度为25℃时测定的,当环境温度上升至30℃时,光合作用减弱,呼吸作用增强,B点则上移,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关曲线,意在强化学生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曲线分析和理解。 17.在一个品种的兔子中,复等位基因控制皮毛的颜色并具有如下的显隐性关系:C(深浅环纹)>cch(栗色)>ch>(喜马拉雅色)>c(白化),一次在深浅环纹兔和喜马拉雅色兔的交配后产生了50%的深浅环纹和50%喜马拉雅色的后代,以下哪组交配会产生这一结果( ) A. Cch×chch B. Cc×chc C. Cch×chc D. Cc×chch 【答案】ACD 【解析】已知复等位基因控制皮毛的颜色并具有如下的显隐性关系:C(深浅环纹)>cch(栗色)>ch>(喜马拉雅色)>c(白化)。深浅环纹的基因型为C-;栗色的基因型为cch_;喜马拉雅色的基因型为ch_;白化的基因型为cc。 【详解】由题意分析已知,深浅环纹的基因型为C_;栗色的基因型为cch_;喜马拉雅色的基因型为ch_;白化的基因型为cc。一次在深浅环纹兔和喜马拉雅色兔的交配后产生了50%的深浅环纹和50%喜马拉雅色的后代,即后代深浅环纹:喜马拉雅色=1:1, A、Cch×chch,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Cch:chch=1:1,表现型及比例为深浅环纹:喜马拉雅色=1:1,A正确; B、Cc×chc,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Cch:Cc:chc:cc=1:1:1:1,表现型及比例为深浅环纹:喜马拉雅色:白化=2:1:1,B错误; C、Cch×chc,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Cch:Cc:chch:chc=1:1:1:1,表现型及比例为深浅环纹:喜马拉雅色=1:1,C正确; D、Cc×chch,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Cch:chc=1:1,表现型及比例为深浅环纹:喜马拉雅色=1:1,D正确。故选ACD。 18.如图表示人的生殖周期中不同的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b1、b2和c过程实现了基因的自由组合,造成有性生殖后代的多样性 B. c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各提供一半的DNA C. b1和b2的分裂方式相同,但是结果有差异 D. d1和d2的差异由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组成决定 【答案】AB 【解析】分析题图:a1、a2表示细胞增殖和分化,该过程中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增殖;b1、b2表示减数分裂;c表示受精作用;d1和d2表示增殖和分化,该过程中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增殖。 【详解】A、b1、b2过程通过减数分裂实现了基因的自由组合,c过程实现了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共同造成有性生殖后代的多样性,A错误; B、DNA既存在于细胞核中也存在于细胞质中,受精卵中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而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卵细胞,B错误; C、b1和b2的分裂方式相同,都是减数分裂,但是结果有差异,一个精原细胞经b1分裂结束后可形成四个精细胞,而一个卵原细胞经b2分裂后只能形成一个卵细胞,精细胞形成后还需要经过变形才能成为精子,所以b1和b2的分裂方式虽然相同,但是过程有差异,C正确; D、d1和d2的差异由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组成决定,含有XX性染色体的发育成女性个体,而含有XY性染色体的发育为男性个体,D正确。故选AB。 19.已知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红眼W、白眼w),且雌雄果蝇均有红眼和白眼类型。现有若干红眼和白眼的雌雄果蝇,某实验小组欲用一次交配实验证明这对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子代中雌果蝇全部为红眼,雄果蝇全部为白眼,则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 若子代中雌雄果蝇全部为红眼,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或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C. 若子代中雌雄果蝇均既有红眼又有白眼,则这对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 D. 这对基因也有可能只位于Y染色体上 【答案】ABC 【解析】1.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红眼基因型为WW和Ww,白眼基因型为ww;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红眼基因型为XWXW、XWXw和XWY,白眼基因型为XwXw和XwY。 2.若用一次交配实验即可证明这对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可选择表现型为雌性的隐性性状和雄性的显性性状进行杂交,然后根据后代的性状进行判断。 【详解】A、若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为XwXw×XWY,后代雌果蝇(XWXw)均为红眼,雄果蝇(XwY)均为白眼,A正确; BC、若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WW×ww,则后代无论雌雄都表现为红眼,另一种是Ww×ww,则子代中雌雄果蝇均既有红眼又有白眼;若这对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则亲本的基因型可能为XwXw×XWYW,子代中雌雄果蝇全部为红眼,BC正确; D、根据题干信息“雌雄果蝇均有红眼和白眼类型”可知,这对基因不可能只位于Y染色体上,D错误。故选ABC。 20.欲通过观察倒置的装有水生植物和水的试管有无气泡产生,来验证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下列4支倒置的试管中,设计最佳的一组是( ) A. a和d试管 B. b和d试管 C. b和c试管 D. a和c试管 【答案】D 【解析】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 分组编号→设置对照实验(给与不同的处理)→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注意保证无关变量的一致性)→得出结论。 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有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和等量原则等,无关变量的处理为相同且适宜。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结合题分析实验的单一变量是植物的有无,因变量是是否产生氧气,无关变量有光照的强弱,水的多少等等。 【详解】A、a和d试管无法形成对照,不能解决本实验的要求,A错误; B、b和d试管能形成对照,但无光照条件,同样无法验证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B错误; C、b和c试管无法形成对照,不能解决本实验的要求,C错误; D、a和c试管中的单一变量是植物的有无,而且还具有光照条件,所以能验证本实验的问题,D正确。故选D。 二、填空题 21.水稻花为两性花,风媒传粉,花小,杂交育种工作量巨大。水稻的紫叶鞘、绿叶鞘受一对等位基因(设为A和a)控制,且完全显性。现有紫叶鞘(甲)和绿叶鞘(乙)两个纯系水稻品种,将甲、乙两种水稻间行种植。请回答: (1)若要获得甲为父本、乙为母本的杂交种子,需对母本植株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待父本植株花粉成熟后人工授粉并进行套袋隔离。种子成熟后收获______(填“甲”或“乙”)植株上结的种子即为杂交种子,播种这些种子所得的幼苗表现型只有1种,若某次实验的幼苗中出现了性状分离,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间行种植后自然生长,待种子成熟后,收获乙品种植株上的种子播种,长出的幼苗将会出现紫叶鞘和绿叶鞘两种表现型。其中____________是显性性状,________性状幼苗是乙的自交后代,请用遗传图解解释你的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甲、乙两品系各有一些不同的优良性状,研究者欲以此为基础培育优良杂种。请你设计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案实现甲、乙间的杂交,获得杂种植株。你的方案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未成熟去雄并套袋 乙 操作失误(如没有全部套袋隔离、母本去雄不彻底等) 紫叶鞘 绿叶鞘 将甲、乙间行种植,令其自然传粉,收获乙植株上的种子,种植,在苗期根据叶鞘颜色选苗,保留紫叶鞘幼苗即为杂种植株 【解析】1.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2.紫叶鞘(甲:AA)和绿叶鞘(乙:aa)两个纯系水稻品种,将甲、乙两种水稻间行种植,既可以发生自交,也可以发生杂交。 【详解】(1)若要获得甲为父本乙为母本的杂交种子,需对母本植株进行未成熟去雄并套袋隔离,待父本植株花粉成熟后人工授粉并进行套袋隔离。甲(AA)为父本乙(aa)为母本,因此种子成熟后收获乙植株上结的种子即为杂交种子,其基因型为Aa,播种这些种子所得的幼苗表现型为紫叶鞘,若某次实验的这些幼苗出现了性状分离,原因可能是由于操作失误(如没有全部套袋隔离、母本去雄不彻底等)造成母本发生了部分自交。 (2)水稻花为两性花,风媒传粉,若间行种植后自然生长,则可发生自交,也可发生杂交,因此待种子成熟后,收获乙品种植株上的种子播种,长出的幼苗将会出现紫叶鞘和绿叶鞘两种表现型,其中绿叶鞘性状幼苗是乙的自交后代,遗传图解如下: 。 (3)要实现甲、乙间的杂交,获得杂种植株,可将甲乙间行种植,令其自然传粉,收获乙植株上的种子,种植,在苗期根据叶鞘色选苗,保留紫叶鞘幼苗即为杂种植株。 【点睛】本题以水稻为实验材料考查遗传定律的知识点,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豌豆的人工杂交实验的操作过程解决题目中水稻的杂交操作过程,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能够根据题意结合基因分离定律的知识点解决问题,把握遗传图解式的写法和要求,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 22.下图为雄果蝇染色体组成及 X、Y 染色体各区段示意图。果蝇Ⅲ号染色体上的裂翅(D)对正常翅(d)为显性,裂翅纯合致死。假定每对亲本产生的子代总数相等且足够多,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对裂翅果蝇交配产生的子代数目,是一对正常翅果蝇交配产生子代数目的_______;将多只裂翅和正常翅果蝇放入饲养瓶中,随机交配多代,子代裂翅比例将会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为保存该致死基因,摩尔根的学生想出了一个巧妙的方法:用另一致死基因来“平衡”。 黏胶眼基因(G)和正常眼基因(g)是位于Ⅲ号染色体上的另一对等位基因,黏胶眼纯合致死。现有①裂翅正常眼②正常翅正常眼③正常翅黏胶眼三种果蝇品系,应选择品系_____(填序号)交配,在 F1 中选出表现型为裂翅黏胶眼的果蝇并相互交配,F2 中裂翅果蝇的比例为_____(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 (3)果蝇的腿部有斑纹对无斑纹是显性,由性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纯合雌雄果蝇若干,欲通过杂交实验确定该对基因位于 1 区段还是 2 区段,请写岀最简便的杂交方案及预期结果。 杂交方案:让_____杂交,观察_____。预期结果: ①若_________,则该对基因位于 1 区段; ②若_________,则该对基因位于 2 区段。 【答案】 3/4(或75%) 降低 ①③ 100% (或1) 腿部无斑纹的雌果蝇与腿部有斑纹的雄果蝇 子代雌雄(或雄)果蝇腿部有无斑纹 子代雌雄(或雄)果蝇均为腿部有斑纹 子代雌果蝇均为腿部有斑纹,雄果蝇均为腿部无斑纹(或子代雄果蝇均为腿部无斑纹)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致死现象、两对基因位于一对染色体上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在性染色体上的位置判断,以考查结合题干信息运用相关遗传定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设计和探究的能力,难度较高。果蝇的X和Y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1区域是X、Y同源区段,2区域是X非同源区段,3区域是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 【详解】(1)一对裂翅果蝇(Dd)交配产生 子代中有1/4DD致死,因此产生的子代数目是一对正常翅(dd)果蝇交配产生子代数目的3/4;将多只裂翅(Dd)和正常翅(dd)果蝇放入饲养瓶中,随机交配多代,由于DD致死,导致子代D的基因频率下降,因此子代裂翅比例将会降低。 (2)为保存该致死基因,摩尔根的学生想出了一个巧妙的方法:用另一致死基因来“平衡”。黏胶眼基因(G)和正常眼基因(g)是位于Ⅲ号染色体上的另一对等位基因,黏胶眼纯合致死。现有①裂翅正常眼(Ddgg),②正常翅正常眼(ddgg),③正常翅黏胶眼(ddGg)三种果蝇品系,应选择品系①③交配,即Ddgg×ddGg,子代为DdGg、Ddgg、ddGg、ddgg,在F1中选出表现型为裂翅黏胶眼(DdGg)的果蝇并相互交配,F2为DDgg(致死)、DdGg、ddGG(致死),其中裂翅果蝇的比例为100%。 (3)果蝇的腿部有斑纹对无斑纹是显性,由性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假设是H、h,现有纯合雌雄果蝇若干,欲通过杂交实验确定该对基因位于1区段还是2区段,让腿部无斑纹的雌果蝇与腿部有斑纹的雄果蝇杂交,观察子代雌雄(或雄)果蝇腿部有无斑纹,若该对基因位于1区段,即为XhXh×XHYH,子代雌雄(或雄)果蝇均为腿部有斑纹;若该对基因位于2区段,即为XhXh×XHY,子代雌果蝇均为腿部有斑纹,雄果蝇均为腿部无斑纹(或子代雄果蝇均为腿部无斑纹)。 【点睛】果蝇的特点是一个记忆性的知识,具有易饲养,繁殖快的特点;于X、Y染色体的1区段即同源区段,就意味着XY上均有相对性的基因,则雄果蝇的基因型就有3种,一般判断是再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采用的方法是测交,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后代没有表现型方面的差异,所以可以通过观察子代的表现型的情况来判断。查看更多